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一九四二观后感初中优秀范

2020-08-04 11:57:24
|醒婷

《1942》这部影片主要反映和记录了几十年前中原大地,饥荒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缩影,体现出那个历史的悲剧,百万人为了“吃”,流离失所,路死他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九四二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方便大家学习。

一九四二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去年春天,还冷的时候,我的好朋友裤子在三联书店旁边的雕刻时光请我喝了一杯咖啡,喝咖啡之前,我终于在三联买到了苦苦寻觅已久的《刘震云精选集》,因为里面有那篇在当时并不是很著名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

喝完咖啡,后劲很大,回去之后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到凌晨一两点。坦率的讲,这不像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种纪实文学,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有经历过那惨绝人寰的一九四二年,但里面写到的,我相信它们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

后来,听说冯小刚要把这一年拍成电影,我便开始深深的为他发愁: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种背景,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个总局,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部电影——能原原本本的还原出那一年的本来面目吗?它在残酷性上堪比余华写的《菜人市场》,却又包含了一些有意思的所谓政治在其中。

所以,今年电影一上映,就去看了。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那段历史值得回顾,跟张国立和陈道明无关,跟钢琴师和肖申克无关,跟冯小刚也无关。

电影围绕了一个富裕的河南家庭展开,开头几分钟,有点像《活着》和《白鹿原》的感觉,但紧接着,它就开始成为了《一九四二》。那是一段多么惨痛的历史啊,人命如草菅,那么一大群人,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死了!

近年来,几乎每一部关于近代战争的电影都掺杂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但冈村宁次的一句话却让我几乎感谢日本人,他说,饥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中国人。他用粮食收买了一些饥民,与中国军人做斗争。在那个场景下,活着,确确实实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入戏很深,几乎融入到了那个世界里,所以看到红着眼睛的野狗撕扯着路边死尸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小说里似乎还提到了卖人,但小说里的卖人和电影里的卖人是不一样的。电影里的人被买走,还能活命,哪怕是受尽耻辱的活着。但小说里被卖掉的人,几乎全被吃掉了——没人愿意吃掉自己的家小,只好卖掉自己的家小,换来一丁点钱,去食用别人的妻儿。——感谢冯小刚,没有拍出这么残忍的镜头,否则观众一定会做噩梦的。

我虽然是个喜欢亲近小动物的家伙,但远远没有苛刻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那样招人讨厌,尽管如此,看到地主的女儿为了给刚刚生完孩子的嫂子找口吃的,把逃荒路上坚持养下来的黑猫给人宰掉,并且平静的说“一会煮好了给我喝口汤”的时候,我那不值钱的眼泪还是不知不觉流下来了。

再次流泪,还是关于她,这个曾经的大家闺秀被人卖到妓院,服侍贪官,端着盆为他洗脚的时候,几次弯不下腰。贪官说你把盆放下吧,她哭着说“爷,我吃的太饱,实在。是蹲不下”——这个时候,许多观众不合时宜的笑了起来,不知道是他们太残忍,还是我过于入戏了。  而结尾那一段,几乎没有任何煽情的场景——除了最后徐帆和张默在茅草丛里换棉裤的时候响起了音乐——我的心里却一直在悲伤。为那

个时代的河南人,以及蒋介石。他太不容易。最后一次不知不觉的流下眼泪,是结尾时的字幕出现了“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踞台湾”。

我们都知道,《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好看,不过它和《一九四二》不属于一种类型。在毫不犹豫的为前者打满五颗星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狠狠的给后者一个大差评吗?

固执与偏见是一张需要撕破的蒙脸纸,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细数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次在没有探究真相的情况下让一种来源于别处的态度在自己心中先入为主?这样不好啊。

一九四二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1942年到底发生过什么?如果您不知道,不用急,电影《1942》就能告诉你1942年发生过的最悲催的一幕。

1942年,河南大旱,蚂蚱成灾,庄稼颗粒无收,每一天都会有人饿死。老东家范老爷,因为保护自家粮食和邻村村民发生冲突,家被烧了,家里的粮食都被抢光了。他只好带着全家人和长工栓柱,还有同村的瞎鹿一家,加入了逃荒的队伍,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延津,奔向陕西。用范老爷的话来说,他只是去躲灾,灾荒一过去,他还是会回来当地的东家的。原因很简单——他有做东家的智慧。逃荒路上,由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他带着的许多行李都丢了,一下子从躲灾变成了逃荒。在去往陕西的路上,范老爷身边的许多人了都饿死了,瞎鹿、星星、花枝、留宝、铃铛、栓柱,还有他的孙子留成,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人世。最后到了陕西,只剩下了范老爷一个人了。范老爷承受不了失去亲人们的打击,和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结伴走回了老家延津······

《1942》这部电影,真实的反映除了抗日时期执政当局的麻木和丑陋。为首的当然是日本鬼子,是他们,残忍地杀害了栓柱,是他们,两次轰炸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最可恨的是,他们竟然在灾民逃荒的线路上发放粮食,迫使许多灾民都去为日本打仗。还有那些无耻的中国军阀,他们在抢了瞎鹿的驴后,非但没有给瞎鹿一口肉吃,还残害了他的生命。国民党军官蒋鼎文,在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请求下,答应减免三千万担军粮,但却提出了两个荒诞的要求:一、让日本兵不在进攻河南。二、让自己的部队退出河南战场。这种条件,李培基当然没有完成。于是,在赈灾粮食发下来时,蒋鼎文又借口拿走了三万担粮食。最后,贪官也是致使灾民饿死的原因之一。他们一面贪污粮食,一面对着上层,信誓旦旦地说:可以克服,可以克服。这些致百姓于水火之中的人,难道不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吗?

虽然1942年社会黑暗,失去光明,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就比如说美国人白修德吧,他虽然只是一个报社记者,但他却深入灾区腹地,用相机记录下了河南的严重灾情。是他,谅解了范老爷偷他的驴;是他,把驴和饼干都送给了范老爷;也是他,为了帮助河南人民摆脱饥饿,先找到当地政府,接着找到宋庆龄,最后找到蒋介石,亲口告诉了他河南的灾情。功劳最大的,不就是他吗?除了白修德,我们所熟悉的老东家范老爷,也是个善良的人。在瞎鹿的母亲快病死时,他好心地给了瞎鹿一些小米。到最后,他的粮食已经不多了,他还是把小女孩留下,带领她一同走回老家延津。要知道,那个时候多了一张嘴是多么艰难的事儿!这难道没有反映出他的那颗善良的心吗?

回顾1942年苦难的岁月,我们还应该做哪些反思呢?

一九四二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看冯导的《一九四二》之前,我是有点期待的。原因有三:

1、 我出生于湖北丹江口,和河南南阳交界;

2、 我的方言就是不地道的河南话(十堰襄樊方言和河南话差不多,《少林寺》中成龙说的那样);

3、 在我小时候确实听到过许多关于饥荒的故事,随后,读书时也留意了这方面的书。

看过《一九四二》,窃以为可以一句话概括,即“一家人的奇幻逃荒”,如果为了宣传,还可以做个宣传海报,海报上画一团团的饥民,几个杀马特样的屌丝青年一脸绝望,45度角仰望太阳,高喊道:太囧嘞,太囧嘞,俺村里滴那人撒,都饿得不行了,出来逃荒咧,统统饿死俅嘞。

《一九四二》给我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张国立父子、冯小刚夫妻同台飚戏了。自看《纪晓岚》《我这一辈子》以来,张国立的形象就已经根深蒂固了,就像《笑傲江湖》饰演岳不群的魏子,直到现在我对他都没什么好感。至于张默,在老父的光辉之下,亮点被掩盖,不足被夸大,而且,最最苦逼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妹子不得不拉去卖了,一个送上门来的寡妇,也只是在他家门口探了探头,才搞清楚,原来入错洞房了。你说苦逼不苦逼?

冯小刚演的痞子,演的够绝,拌的够丑,死的也够快,无论是《功夫》《建国大业》,还是《一九四二》,我想说,冯导,你可算是痞子专业户了。徐帆一如既往的悲情,刚刚告别了《唐山大地震》中一言十行泪的慈母,又演了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悲情寡妇。不过,你这两块饼干就能跟人好的要求,也忒低了吧,要不再多加一块马铃薯。

总的来说《一九四二》绝对值了那张票——虽然我也是网上下载的盗版——无论是场景、剧情还是演员阵容,绝对的国际标准的范儿。不同于《钢铁侠3》请来了范冰冰来接接地气,《一九四二》可是请了阿德里安·布洛迪饰演主角之一记者白修德,虽然我不怎么记得住外国人名字,但这潇洒英俊的外貌还是比较好认的。还有一个神父据说是演过《肖申克的救赎》,这还是算了吧,多少年了,我估计是认不出来了。

相对于同时期大卖的《泰囧》,我倒是更喜欢《一九四二》,不是说冯小刚拍的比徐峥好多少,而仅仅是因为冯导敢花钱,敢花钱的爷们谁不喜欢。而且,还是花钱拍电影,搞艺术,搞得还那么不错。试问,你要是花钱买张票去看电影,你希望听到说这部电影投资300万,还是3000万?打个比方,一男的给他媳妇儿送了一LV包包,趁他老婆开心的时候偷偷告诉她,这是打折处理的,原价3万,现在呢,你猜猜多少,1万?不对,5000?不对……猜不到吧,只要9块8,你说,便宜不便宜啊!结局你猜的到,他媳妇可定一巴掌送他一个原地360度小太空游,外加一整夜的搓衣板和膝盖共度良宵的福利。

我们不能说这个媳妇势力,要是真势力也不会等到现在才送LV,只是,她可以不问你要钱,你要是真想送的话,你最好把数字写的好看一点!

听说《一九四二》还有一场北大研讨会,研讨出了个结果说是:“哀而不伤给人温暖”。哀而不伤,确实有,给人温暖,估计是人口太多了,我那份还没到身上。这让我想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经,不过,还是不要这么诗意励志了吧,生存是人的一切,管你哀不哀,温暖不温暖,如果人真的饿的受不了了,“吃日本人的饭,帮日本人打仗”的事儿,也未必不会发生。

人第一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吃饱了,才有然后。

转述一段话:大家看过电影《黄河绝恋》吧,主角是宁静和那个叫什么来着的美国佬——后来成为了她丈夫,是不是啊?女主角为了保护自己免于陷入日敌,不是随时别着一颗手雷嘛,作为中国女子,电影中宁静的意思是:正是为了爱,所以要准备随时死。而那个美国人却说:“生命都没有,哪有爱?又去爱什么?”意思是他宁可选择投降保存自己也不轻易选择死(自杀)。也许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价值立场不一样,比如中国人讲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类,但那个美国男主角的话,我认为也道出了一种真谛:正是为了爱,为了高尚的爱,所以要顽强活着,乃至要屈辱活着——活着,是为爱去开辟道路的前提;活着,是生命或生活或生存的第一要义。

当然,我很少见过有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对于大多数生存还艰难的人来说,这样的道理,要搬出来说道,也许只是缺了一点点努力的动力……

我一直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去过的地方几乎都有地域歧视,比如厦门那边不待见江西人和贵州人——其实我就认识一个江西小伙儿,他能够说出让我憋到内伤的话,比如,他是这么当面这么说她女上司的:“哎哟,你真的才25吗?我看你都30多了呢!”再比如,广东人不喜欢广西人和湖南人,甚至于,武汉的许多外地人都讨厌武汉人,天天把“九头鸟”“武汉佬”挂在嘴边。这种歧视,发展到比较高的级别,就是血统论,有些读书人会拿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重八,甚至我朝太祖来比较,然后得出血统论的重要性。

我对此,无话可说。

你敬人一尺,人便让你一丈。纵使不让,你再退一丈好了。值得去蔑视别人的理由,不是没有,而是很少。

说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吧: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二零一三年,因为毕业了,我出去工作了,又因为人生地不熟的关系,这里的蚊子都咬我。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的一些事儿:斯诺登泄密、中欧光伏贸易战发酵,巴基斯坦新总理在北京坐地铁,金正恩宣布裁军30万。

我没有李雪健那么开明,觉得总裁的事儿都比自己的大,我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些蚊子都抓住,默默的弄死他们!

在一个比较阴沉的日子里,我看到这样一部大片,里面有中国人,有美国人,还有日本人,他们互相打架,然后自己人跟自己人也打架,最后连狗也出来吃人肉了。一大批的中国人,从河南开始逃荒,直到陕西,饿死了一大片一大片,还有一片片一片片的。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秘密的人群,都破絮棉衣,昏黄的土地,秃秃的只剩下些许枝桠(这场景华中非平原地区很常见),突然间,天空还会飞来几十家日制的战机,精准的投下一枚枚炸弹……看到这样的景象,我被震撼了,我感觉自己得到了进化,思考的角度也有了更高的视野,而我最最不解的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是:

最后的那个老头,张国立演的,就是他,他还救了个小女孩儿,他俩是怎么活下来的。都那点血量值了,怎么走回去的呀?这不科学啊。

《一九四二》是值得看的一部电影,特别是对于爱好历史,好奇历史真相,对过去有着深深眷恋的人。就像《活着》《红高粱》《霸王别姬》一样,他们说的未必真是历史,但是,他们肯定提供了一个更接近过去日子的印象。我们可以抚着胸口说:哈,这可是我没曾想到过的。

小时候,我曾听我奶奶和我的历史老师提到过河南人逃荒的事儿。我奶奶说:那时候(具体时间我也推不出来,可能是解放前,也可能三年自然灾害),人都把树叶吃光了。我历史老师是个喜欢拿个小册子给我们读历史故事的老头(有时候也让我们自己读),他说:那时候,河南人逃荒还逃过来了,连娃儿都卖,姑娘家家,给碗饭就跟你了。我一直好奇的臆想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却没想到,它会怎样的以另一种更真实的景象出现在我面前……

我对过去的事物总有一种特别的眷恋,我说那是“生活在过去的情愫里”(不是常见的念旧),很巧的是我发现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

他们留恋过去的事物,过去的岁月,甚至过去的情感,他们可以为了一刻昨天,或者去年的欣喜感而思索良久,只为了把它的前因后果都弄清楚(臆造的不行),慢慢品味,只到完全变质。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忘了不该忘的东西,而一些不想记住的怎么也忘不掉。他们过去的照片一张也不愿意删,最后却发现有些搬不动了,他会格外满足,过去的日子真是丰满,而又会莫名其妙的丢掉了许多,这种遗憾,简直歇斯底里。

他们总是想给别人安全感,有时候却特别渴望有人陪伴。(我就是乐意陪伴的后者,嗯,哈哈。)

正因为留恋过去,知道逝去的珍贵,他们生活也格外认真而谦逊,他们深刻的相信“相遇就是缘分”这句话。即使不喜欢,他们也能够忍耐,尽量不直接打击旁人。(泪奔啊,身边这样的人多了,如果有一天吵架了,那要揭我多少老底啊……)

我不是性格大师,也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类人,但是我确实知道他们的存在,并且很乐意和他们相处。我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对过去的记忆、历史,曾有过的爱好、认识的朋友都有一种特别的眷恋。

所以,我写了这篇文字。

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一九四二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在我妈妈与其朋友聊天之际,朋友向我们母子俩推荐了一部名字叫做《一九四二》的电影,待我们一起吃完晚饭,便打开了电脑,进入百度一搜,找到了一个网页,轻轻一点,这部电影便开始了播放。

电影开头的一幕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饥荒的年代,我们中国河南发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吃的问题,每天都有好多人饿死。他们每天只好吃木材,而政府还要打仗,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就连财主也难以幸免,财主东家他的粮食被几百号农民抢完了一大部分,房子被烧了,少东家在__动之中被杀死。后面东家又带着儿媳、东家老娘和女儿星星长工栓柱、长工瞎鹿、跟着河南省群众去逃荒,后来东家娘饿死,儿媳生了留成之后也饿得不行了,就断气了,瞎鹿去偷驴把驴丢了,发现驴被一帮人吃掉,他也去要一块肉,结果被那帮人打到锅里死了——被人吃掉了,星星也受不了饥饿,为了生存只好跟着别人换来了五升米给东家,而栓柱跟花枝结婚一天后,花枝把自己换来的四升米和孩子给了栓柱,栓柱带着留宝和铃铛还有东家挤上了去陕西的火车,留宝和铃铛在栓柱睡觉时被人挤下车,栓柱跳下车去找孩子,发现忘带了他老婆给他换来的米,便去追火车,老马在给日本做伙夫,栓柱被日本人抓住,日本军官想要用馒头换栓柱的风车,但是栓柱不肯换,老马劝他换,他不换反把馒头打飞,日本军官为了给自己出口气,把风车给毁了,拔出长刀串着馒头让他吃,老马劝他吃,他不吃还骂了一句:“我__你娘!”日本军官一下子把长刀刺进了他的嘴里去。东家在返回的路上带着一个在路上哭的女孩,背着行李,一老一少开始了后面的生活。就因为一场饥荒,东家一家子加上长工也只有自己一人了,其他人饿死的饿死,被杀死的杀死,为了活命走的走,简直是家破人亡啊!让人惨不忍睹,

这片电影,他们为了生活,连吃木材都愿意,我们有什么理由。

可以挑剔食物呢?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尽量学会吃那些香菇、红萝卜、白萝卜、苦瓜之类的。他们为了生活,还愿意去卖身,我们现代人过得太好了,连食物差一点就不愿吃了,真是太奢侈了。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东家的长工——栓柱,为了一个风车,所谓的信念而白白去死,真是傻啊!但是在我们哀叹之余,我们应该想到,能为代表念想的风车而死的人,世上能有几人呢?

一九四二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坐在学校七楼的电影院中,我观看了由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战争、饥荒成了河南人民的所有。穷人,妻离子散,财主,家破人亡。活下来,活下来,是人们走在逃荒路上的唯一。

马车走呀走,人们在路上不停地向前走,陕西,那个带来希望的地方,向难民们招手。亲人一个个死去,人们还在走,活下来,这是他们口中的呢喃吗?儿子在家被人杀,儿媳在路上饿死,老伴也没了,故事的主人公终于在黎明的光明初现时到了那个叫做希望的地方。但光明中容纳不了黑暗,老财主在光明前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他笑了,活着便已死去,生还有何意义?不明事理的人们还在走,走向那遥不可及的光明。

死去或许在1942年中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宋美龄访美,邱吉尔感冒……而数以万计的人民死去只是一件小事。笑着死去,去了那不再饥饿的天国;笑着死去,静静在逃荒的路边,不再奔波劳累;笑着死去,多么美好的事情。活着的人哭泣,死了的人笑眯眯。

传教士在老教父的面前问:“为什么主不赶走魔鬼呢?教父无声。信仰,信仰天上的主,相信我们能活着走下去。阿门!为何他们都将死去?阿门,你在哪里?饥荒片地,血流成河,主在天看着,笑着,因为人世间本就是一场游戏,适者生存,主使劲转着罗盘,将人世的赌局浸满在黑烟的笼罩下。

栓柱的风车还在转,而拿着风车的人却一个个死去。一个长工,新婚第二天卖了妻子,在火车上没了儿女,而老婆换来的二升小米都一同跟着火车奔向远方。他追呀追,他追不上火车,就像追不上变化一样,雪地中的脚印又消失了,有谁还记得这样一个老工呢?

活着活着,身边的人都没有了,人呢,人呢?夜很黑,人都不见了。孤单地坐着,夜还很长。

在大雪纷飞时,他们的背影洒在大地上,他们依然在走。

走啊走。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73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