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鸿门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鸿门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西楚霸王项羽是我国历的杯具英雄。
项羽身为楚国贵族后裔,从24岁(前209)起兵反秦开始,到31岁(前202)垓下身亡为止,在风起云涌的反秦斗争和楚汉相争的舞台上,只活跃了短短的8年,却留给人们历久不衰的鲜明印象。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此时陈胜被杀,项梁战死。秦军名将章邯率20万主力围困赵军于巨鹿,而反秦起义军首领宋义却坐观成败,延误战机。项羽果断地斩杀宋义,率楚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杀声震天,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此时的项羽将他的英雄豪气演绎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已近尾声。项羽到了四面楚歌的悲惨境地,不免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但在最终一战中,他孤身奋战群敌,“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倒退)数里。”能够想见其多么神勇!但“虎落平阳遭犬欺”,终究摆脱不了受围困的处境,故有乌江边赠马亭长之举,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以自刎之举成全急欲领赏的汉军将领。一代英雄,自我毁灭。死得坦然,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弱女子也不禁赞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个项羽,岂不是将整个南宋小朝廷比了下去?
项羽是英雄,但只是一个失败英雄,只是一个杯具英雄。
他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有勇少谋。
他自视甚高,豪爽直率,但“自矜攻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刘邦能利用项伯来摆脱危机,项羽却轻易出卖曹无伤;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
他坑杀秦军降卒20万,火烧阿房宫,其暴戾之举令人扼腕。
他自封西楚霸王,_天下以封王侯,更是倒行逆施之举,岂不是要将历史车轮拉回到战国时代?
他在面临垓下之围的绝境时,尚自负英雄,说什么“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拒绝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他政治上优柔寡断,目光短浅,不屑于耍弄权术,又怎能玩得过年长他24岁又极有心计极有野心的刘邦呢?
总之,项羽能作一员伟大的军事将领,却不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屠洪刚在一曲《霸王别姬》中唱道:“问世间谁是英雄?”后人却更感慨于他生离死别时表现出来的侠骨柔情。至于他是否英雄,他已以自身的行为作了的注解。
鸿门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
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爱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
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
项羽本来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相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面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悲剧看成其性格的悲剧,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接受。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远!
鸿门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项羽就好比一个有些怪才的考生,潇洒地做出了旁人都做不出的高难度附加题,却在10道正式题中交了白卷,考试砸锅,能怨谁呢?打江山这门大考,可是不太有机会复读的啊!
在中国要谈失败英雄,谈败将中最有脸面的,那得说是楚霸王项羽了,刘邦虽拿了他的人头跟江山,却好歹给开了个追悼会,修了个规格不低的陵园,司马迁更是一篇本纪,把这位失意英雄提到了跟汉朝列祖列宗平起平坐的地位。如今老刘家的纪念碑、纪念堂早已荡然无存,可乌江的项王庙依旧香火鼎盛,为当地搭着文化的台,唱着经济的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败了就是败了,项羽如果在天有灵,望着满大殿缭绕香烟,一地善男信女,一定咬牙切齿:哪怕当一年皇上,也比当这2000年神仙滋润许多不是?
您看到这儿心里八成幸灾乐祸--活该,谁让您老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跑了刘邦?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你不抓住,能当神仙就算运气不错,认命吧您!
其实项羽真的好冤,因为鸿门宴上那一出,他实在没做错,半点都没错。
故事大家都清楚了: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灭秦,项羽带了40万大军入关问罪,跟刘邦的10万人马对峙,刘邦带了个慰问团跑到项羽大营开"心连心"晚会,在经过项伯、项庄半真半假的真人PK,和张良、樊哙的一系列行为艺术之后,刘邦借口上厕所溜之大吉,而项羽始终对参谋长范增的种种暗示装聋作哑,最终放跑了刘邦。
许多人看到这儿,一定跟范增一样捶胸顿足,骂一声"竖子不足与谋":您把刘邦砍了,不就啥事没有?活该!
可项羽并不是白痴,至少这次不白痴。您甭看项羽带了40万大军浩浩荡荡,这些人马中真正属于自个儿的嫡系,只怕连1/4都不到,其他都是各路军阀的盟军,有些还是挂名顶头上司楚怀王的部队,"先入关为王"的约定可是人人都听见的,天下这么大,真正牢牢掌握项羽手里的根据地,又有几个郡?这会儿冒着鼠肚鸡肠、背信弃义的名头宰了刘邦,盟军的人心一散,前面是被他屠杀了几十万父兄子弟、仇深似海的关中秦地,后面是乱作一团,都想自个儿称王称霸的六国故土,他那日子难道就好过得了?
反过来看,不杀刘邦又如何?论兵力,刘邦只是项羽的1/4;论名望声势,被天下人当作中了头彩才侥幸先到关中的刘邦,如何比得硬碰硬歼灭秦军主力的项羽?更何况楚怀王还在老项家手里攥着呢。他让刘邦来慰问,刘邦不就老老实实来了?后来他撵刘邦去四川开荒,刘邦不也乖乖地去了?实力对比在那儿搁着,刘邦住在鸿门项羽大营也好,住在咸阳城里也罢,那脑袋还不就在他项羽刀口前搁着么?不杀刘邦,刘邦还是攥在手心,不但可以收买、安抚盟军人心,名正言顺地建立绝对领导权,还可以趁机巩固内部秩序,为自个儿搞一块实实在在的大基业。
可见,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他一生中少有的精彩手笔,比起范增,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
既然不杀没错,那么为何刘邦做了皇帝,可以隆重追悼掉了脑袋的项羽,甚至大方地让项家后人改姓他的刘,而项羽却只能凄凄惨惨地去做神仙?
这打江山坐江山,好比是参加一次考试,要做的是一整套考题,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社会的,不能说每道题都不能错,但全套做下来,怎么也得拿个85分以上,才算有点把握。
项羽在鸿门宴这道大题上答得固然精彩,可整套考卷里他拿零分甚至负分的题目实在太多:没把关东诸侯搞定就匆匆杀进关中啦,愣头愣脑杀了几十万投降的秦兵啦,鸿门宴后把刘邦放到天高皇帝远、自己鞭长莫及的汉中啦,楚怀王还有价值啦,扔下关中、洛阳,莫名其妙跑到徐州建都啦等,前面说了,他的政治头脑其实比范增强得多,因为他犯这些错的时候,没听见范增提一句不同意见,可在鸿门宴上范增提的意见,却还没他本人的意见高明--只可惜,跟他争江山的不是装深沉的范增,而是偷狗肉的刘邦。
项羽就好比一个有些怪才的考生,潇洒地做出了旁人都做不出的高难度附加题,却在10道正式题中交了白卷,考试砸锅,能怨谁呢?打江山这门大考,可是不太有机会复读的啊!
鸿门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鸿门宴观后感简介:昨天正好有空,看了一下鸿门宴,那时候不知道是听谁说的,鸿门宴里面的韩信很帅,很能打,我就抱着期待的目光去看了。好吧,看完之后,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吧!我从小到大...
昨天正好有空,看了一下鸿门宴,那时候不知道是听谁说的,鸿门宴里面的韩信很帅,很能打,我就抱着期待的目光去看了。好吧,看完之后,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吧!
我从小到大都挺喜欢看历史的,所有,有空没空就看一下历史人物之类的,史记顺便也看了,所以,对楚汉时期人物的生平事迹倒是非常熟悉,非常熟悉。好吧,昨晚看鸿门宴,先说演员,安志杰演的韩信,还是挺帅的,能打,当然哥一直都很喜欢山鸡,陈小春的。他扮演樊哙,我就觉得很失望了,樊哙本来是有万夫莫敌之勇,但是,太悲催了,被霸王虐还好了,还被韩信虐,都算了,连项庄都能虐他··我,我,山鸡,你还是去唱《神啊,救救我吧》。史记上记载: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隐。鸿门宴上,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看到他被虐,而且是小春被虐,很不满。刘亦菲来扮演虞姬,呃··我还是挺喜欢刘亦菲的,所以对她来说也没啥好说,感觉可能是这部电影的原因,本来最出色的地方没有出现,少了点韵味。他和冯绍峰扮演的项羽,把一部历史巨献好像变成了一部爱情片,英雄气短[注: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儿女情长[注: 指过分看重爱情。]
不过,她演回古装还是挺好看的。这样就要说到楚霸王项羽了,项羽倒是挺帅,不过总是有一种缺乏霸气的感觉,怎么楚霸王变成这样的还是刘邦霸气。真的整部电影下来,峰哥就没啥霸气,好吧,你还是回去演穿越吧! 对于刘邦,我只能说,太帅气了。为虾米这样说。本来刘邦是一个流氓来的,现在绝对变成了一个枭雄。对于其他开国君王来说,这倒是很正常,对于刘邦就因为刘邦是靠流氓才从项羽手下逃脱的。
其实,这部电影的主角,变成了范增和张良,黄秋生演范增,张涵予演张良,演技不用说,绝对一流。关键是他们的棋局,诱使对方下错关键的一子。贯穿全局。有一种棋,叫做两败俱伤[注: 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很明显,就是这样了。其实,我想特意说一下他们最后一局棋,其实有很大问题的,围棋在古代的时候,没有让子这一说法,谁先下就比对方有5目半的优势,然后,古语有云:金角银边!他们最后一盘棋,感觉是黑的全是占了边角,而白的占据天元附近。
整部电影最最最失望的对方,也就是我一直期待的地方,就是,项羽在垓下之围的时候悲歌慷慨,自以为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何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可惜我一直期待着出现,最后居然没有出现,这个应该最帅气的镜头,霸王别姬[注: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的镜头啊。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鸿门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阴险狡诈是你,背信弃义是你。心狠手辣是你,胆小猥琐是你。你实在背负了太多太多。历史让你成为一代高祖,历史让你承担万世诽谤。刘邦!后生替你鸣不平!
君战于河南,霸王战于河北。巨鹿之战,霸王消灭了秦国的主力部队,而君得以“顺利”攻入咸阳。当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言君“欲王关中”之时,项羽顷刻勃然大怒,当即决定“破沛公军”。
投机取巧,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咸阳是我们对刘邦的第一印象。这也成为了我们当中许多人排斥刘邦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咸阳,一个王朝的“首都”,军队的“司令部”,竟被刘邦“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秦朝,擅长的是武力,执行的是暴政,所以咸阳中央禁军的实力不容小觑。而后人只称赞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却忽略了刘邦攻入咸阳的艰辛。刘邦,后生替你鸣不平!
刘邦在崤山以东只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但在攻破咸阳之后,却能够及时听取谋臣意见,最终“财物无所取,美女无所幸”,这足可见其知人善任,勇于纳谏的品质。这一点与项羽的刚愎自用形成鲜明对比。
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时,刘邦并没有直接作出对策,而是先寻求别人的意见。不耻下问的品质,被“虚伪”盖上了帽子。满腹经纶的谋略,被“阴险”遮住了光辉。
看到项羽骄傲又愤怒的眼神,你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不卑不亢地说:“臣雨将军戮力而攻秦……”。而项羽,在听说你“欲王关中”之时,顷刻勃然大怒。身为军中主帅竟如此焦躁无谋。只凭借自己浅薄的谋略就妄图夺得天下,岂可得哉?反观刘备,陷于危难不乱阵脚,狭路相逢不卑不亢,诚帝王之材也。
鸿门宴上,危机四伏。范增在一旁焦头烂额,项王依旧沉默不语。这正是你预料的结果。顷刻项庄拔剑起舞,项伯随即起身翼蔽。何者?项伯是项羽的心腹大将,却在两军即将交战的危机时刻向敌营好友告密,足可见其智术浅短、自私自利。这种人,只要稍稍加以优待,他定会竭力保护你。
为了进一步在心理上击败项羽,你特地安排张良将情况告诉樊哙。到那时,樊哙定会舍身相救,与你同生共死。而项羽是一个敌我不分、喜欢结交英雄豪杰的人,所以樊哙所讲的话,会对项羽造成较大的影响。你的聪明才智,却被后人称为诡计多端。刘邦,你可曾在意?
起身如厕,急而遁之。丢盔弃甲,狼狈之至。世人对你的印象即是如此。但,那有怎样?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倘若刘邦真的是“胆小如鼠”之辈,他还能冷静的留下张良并告诉他谢罪的时机吗?纵使刘邦在宴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也一定是抱着必死之心前来赴宴。刘邦的勇敢无畏,世人可感觉得到?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从主观出发,却忽略了客观的因素。刘邦有谋略,我们称之为诡计多端;刘邦按计遁逃,我们称之为胆小如鼠;刘邦至军营后果断诛杀曹无伤,我们称之为心狠手辣。我们对刘邦的评价,加入了太多的情感。史书作者也是一样。
历史是片面的。历史从何而来?或是史书记载,或是口耳相传。口耳相传我自不必多说。编写史书的学者,他们在记述历史时往往也要加入主观的情感,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可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竟被形容为“佞臣”,成为奸诈的代言人。我们都认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出于曹操之口,可事实呢?它却是出于罗贯中之手。罗贯中先生毕竟不是东汉人,曹操也无法穿越到明朝。当然,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让一位角色说出如此经典的话语不惟是一种成功的手法,但倘若就因此疏远了事实,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像的。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接受敌对日本的思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谁能保证这不会把复仇的基因植入我们的民族?当然,我们并不是赞同____时期一些极左份子美化、歌颂侵略者的行为。辩证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他们的历史观是这样的:历史上存在两种人,一曰英雄,一曰小人。英雄就应该被侍奉、被膜拜,小人就应该被鄙视、被唾弃。可事实呢?清朝大臣李鸿章,史书上把他定义为一个十足的“卖国贼”,可事实上,他也是一位满腹经纶、心系天下的伟人。纵使我们对刘邦有再多的偏见,也改变不了其“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故乡”的事实。他仍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伟人。
我希望,世人能够对刘邦、对项羽、对曹操、对李鸿章乃至对历史有一个辩证的认识。不要完全顺承史书作者的意识,书写他们书写的历史!我希望,至少从我们这一代做起,给历史一个辩证,还历史一个公道!
尽信书,不如无书。此余之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