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2020-07-24 15:30:03
|醒婷

从语文书上我了解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选自【朝花夕拾】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鲁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近些日子里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像是冗长的巷,里面是斑驳的回忆投射出的倒影。巷子中似乎也有无数的丝线将我缠绕,拉扯着我拽到记忆的洪流里。而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是如此。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他无限的乐趣。之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陪着他吹秋日的微风,然后静默着小憩。口渴时可以摘珊瑚珠般晶莹剔透的覆盆子,含在嘴中是满满的甜蜜。即使是萧瑟无味的冬日也如梦幻般,可以在冬季白色的纱裙中穿梭,可以支起架子捕鸟。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忌惮,没有焦愁,没有痛苦。仿若一个悠然的梦,而鲁迅则是梦中人。这么多年后他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梦,他仍然把那个梦编成书签夹在日记中,在闲暇时可以翻开悠然地浏览,时光似乎就可以一下子倒退二十年,他似乎还可以回到那一年的百草园,回到那一年他美轮美奂的梦。

后来他去了三味书屋。他开始了自己的学业。每天都要和厌烦绕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园则早也就丢在那里渐而荒芜起来。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无趣的,可是在多少年后,这本书中,鲁迅先生还是很怀念那个“让人生厌”的地方。那里的寿镜吾先生也成为了鲁迅一生所铭记的人。

鲁迅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无虑的。而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也曾走过那段懵懂的时光,也会在之后去怀念那时还带着稚气的自己。自己儿时走过的街,穿过的巷,巷弄里留着长胡子卖冰糖葫芦的老头子,院门口缠绕的老树根,还有树根上自己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在多少年后还是依旧清晰可见,似乎多少年的光阴都不曾打乱他的章节,多少年的风雨都不会吹散他的印迹。他还是那样分明地站在那里,当光线都昏暗时他还是那样散着微光,那样毫发毕现地站在那里。那些童年的故事也刻画在心房壁上然后就慢慢风干成图腾,像是一座横亘在过往和现在两个彼岸的桥,成为心中魂牵梦绕的想往。

我们也有自己的百草园,也有自己的三味书屋。那些躲藏在记忆里的是永远也不会消退的。我怀念我的百草园,我的三味书屋。更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流淌过的岁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童年是每个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伴随我们度过童年的人或事,也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最最珍贵的记忆。童年像歌曲一样欢快,如诗歌一样优美,似水墨画一样淡雅,犹空气一样清新,胜阳光一样灿烂……当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童年有了更深的感悟。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童年生活在绍兴的故事,他对记忆中童年的无限眷念融入在这一点一滴的文字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我对长妈妈给鲁迅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感兴趣,这个故事把那时小小年纪的鲁迅吓得常常担忧“美女蛇”在夜里出现。我不禁想起我童年时的一件趣事:妈妈给我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我担心得夜里睡不着觉,生怕自己也遭遇这样的噩运。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当我把疑惑说给爸爸妈妈的时候,没想到,他们捧腹大笑,令我很不解。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幼稚,怎么会有这么可笑的念头。

最令我百读不厌的还是“百草园”,我读着读着,就陶醉于其中了。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快乐游戏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家以前也有一个院子,虽然不怎么大,但它承载着我童年时编织的美丽梦想。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葡萄树,那葡萄刚一有点儿发紫,小麻雀就抢先来啄。大家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只好顺其自然。为了“气死”这可恶的麻雀,我常常和它们“比赛”,在葡萄还是青的时候,赶紧摘下来剥开吃,不让麻雀抢先一步。虽然那酸酸的滋味一直渗到我的胃里,但心却是甜的。葡萄树的右边是一个小花坛,里面有清香可口的菊花脑,墙上攀着芬芳的金银花,我却独爱那少许几棵鹤立鸡群的狗尾草。我常常拔去几棵,用它来“炖汤”给布娃娃喝。一到春天,小蝌蚪就成了我的好伙伴,大脑袋、小尾巴,十分惹人喜爱。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很快长出了四肢。一次,我不忍心它们在小鱼缸狭小的空间里活动,偷偷把它们倒在院子里。谁知道,几个星期后,院子里竟是活蹦乱跳的癞蛤蟆!大人们感到厌恶,我却格外欢喜,每天晚上,我都在“咕呱、咕呱”的叫声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冰心奶奶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想说,每个人的童年故事都不会改变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样美丽的童年,也正因为童年里充满了天真、淘气、温馨和爱,童年才会如此美丽,如此令人回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恋。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这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在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鲁迅的名字家喻户晓,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了鲁迅的《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与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亲切地交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这是一位刚入中学的学生,她自然读不懂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实,其中篇目,即使成年人也读不懂。读不懂就读不懂吧,读不懂就不能写读后感了吗?读不懂就写自己读不懂,这也是感受啊!再说,能读懂多少就说自己读懂了多少,这不是挺好的吗?绝不不懂装懂,我看她比很多人强多了。写自己读懂那一部分,结合自己亲身体验来写,相当地好!尤其与那些不懂装懂相比较。将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以自己的生活去解书本,不错的路径!为小郝点赞!

通读《朝花夕拾》之后,我发现自己只有一章读懂了一半,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在乐园“百草园”玩耍,长大后去三味书屋读书的过程,我读懂了百草园,没能读懂三味书屋。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从新桥小学升入华岩一外的过程。

百草园有菜畦,皂荚树,有桑葚,生机勃勃;有黄蜂,有蟋蟀,有鸣蝉,热闹非凡。一切都是快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新桥小学有阅读室,有乐器,有果园,一切都很温馨!

到了三味书屋,“我”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从三言学到五言,再到七言。我到了华岩一外,早上06:20起床,一天九节课,晚上还有晚自习,从有理数学到了乘方,从《朝花夕拾》看到《世说新语》,从《王式音标》读到《新概念英语》……虽然老师们很善良,很仁慈,但是每天都像打仗一样,作业像滔天巨浪似的涌来,一下子将我吞噬;又像成千上万的马蜂拥来,逼得我走投无路;更像502万能胶粘了脚,让我寸步难行……现在每个学生都是这样辛苦,为什么要这样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现在学习?还那样累?原因有三个:

1.刀子不磨要生锈,人的脑子不磨怎么办?心理老师彭苏给我们讲:12~18岁是晶态智力的高速发育期,如果刻苦学习,脑花就会很皱,有很多沟回;如果不学习呢?到了30岁,脑花就会分裂,到60岁,就会分散开,就是“脑萎缩”,脑萎缩呢,就是患上了“老年痴呆”。所以如果你想像爱因斯坦一样脑花有很多“沟回”,现在就好好学习吧。

2.人类为什么是高等动物?那是靠长年劳动和思考得来的。所以如果不学习,不思考,那么你就会重新变回猿人或者野兽。

3.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和父母辩论:可不可以玩手机?如果学好了语文,思路清晰,就会有条有理地反驳,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如果语文没学好呢,可能虽然气愤填膺,但只能乖乖点头,答应不玩手机了。

学习有很多好处,其实还很有趣!鲁迅后来也很喜欢阅读写作啊,只要大家发现了知识的乐趣所在,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快乐的!上了一个月的初中,我觉得虽然很辛苦,每天赶作业,作业还常常做不出来……有些痛苦;但是学习中也有无穷多的乐趣啊!《狮子王》里的Pumbaa和Timon不是说Hakuna Matata吗?从现在起,你就没有烦恼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只有半里路,要过一道石桥,三味书屋里没有孔子的牌位,只能对着匾和梅花鹿行礼;从新桥到华岩也不远,要经过能将我们带向远方的重庆西站,学校里也没有孔子像,我们就对着华岩金佛或恩来总理像拜。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院,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外语校后面也一个华岩寺,很大,可以去那里赏荷花、捉蝌蚪、钓乌龟,夕阳特别的美,无忧无虑的童年虽已渐渐远去,无比艰辛又满是快乐少年正向我们款款走来,少年,何不阔步向前去拥抱那充满希望的明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上学的时候,读课文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些一知半解。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当自己的孩子也再读这篇名作的时候,重读的感悟也就大有不同了。

谈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绍兴,那是一个魂飞梦绕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地方。那年,我和单位的同事,特意绕路去的绍兴,去寻找一代文豪的足迹。

绍兴素有“水乡社戏”、 “咸亨酒韵”、“鉴水乌篷”、 “南镇祭禹”等“十大风情”而著称,是大禹、勾践、陆游和唐婉、王羲之、范仲淹、秋瑾、蔡元培、朱自清、鲁迅等豪杰名流留下的“足迹”,把整个绍兴的文化古韵弥漫得典雅芬芳。

绍兴人对鲁迅的崇拜之情无与伦比。从街头的店铺、街道的名称,到特产的商标,走进绍兴,《孔乙己》里的咸亨酒店、闰土们代步的乌篷船、《社戏》里的鲁镇水戏台、《祝福》里的黑漆台门、阿贵用的乌毡帽,还有到处都有卖的“多乎哉不多也”的茴香豆……俨如是在读一部完整的《鲁迅全集》。

看过鲁迅纪念馆和故居,我们一定要去的就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了。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象得到,“百草园”是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玩耍嬉戏的地方,“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他们捉蟋蟀、玩斑蟊,挖何首乌,摘木莲藤果,听蝉鸣唱。特别是那段在寒冬雪地上捉鸟雀的情景,更是充满了童稚的快乐。这些,也都引起了游客们对百草园的兴致。我们一行也没“闲”着,为了想粘鲁迅先生点灵气,每个人偷了一把“菜畦”里的青“朝天椒”,带回来后当纪念品发给了朋友。

“百草园”说起来充其量也就是个荒芜的园子,那里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飞鸟虫兽。但鲁迅先生从植物有滋有味的描述,到虫鸟活灵活现的描述;从美女蛇的故事,再到雪后捕鸟的体验,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出作者对百草园充满了喜爱、留恋之情。

而“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却和前者大相径庭。

在绍兴,从 “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要经过一条马路和一条河。小桥、流水、人家和特有的“乌棚船”构成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画。

“三味书屋”这所故居并不大,书屋是从河边的一扇黑油竹门进去,小院里的正屋便是书屋了。书房正中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匾下是一幅画,画面是一只梅花鹿卧伏在古松树下,这便是《松鹿图》,当时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屋子里摆着古色古香的书桌和凳子,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据导游介绍:“三味书屋”是因为在这里读书有“味”,能闻见桂花、腊梅等花香;也有说是寓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还有的解释曰“‘味’是吟咏玩味”之意等。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在“三味书屋”中,着重写了向先生讨教和师生上课的情景。从“讨教吃闭门羹”,到摇头晃脑地读“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从“捉了苍蝇喂蚂蚁”,到“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都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成长的束缚,在幼小的“我”的心灵留下了一道阴影。反映了作者对三味书屋充满了厌恶、憎恨之情。

鲁迅先生曾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精神之病,毅然弃医从文。他以犀利的笔当武器,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乌篷船儿轻轻地摇,摇到水乡外婆桥。万桥千街水飘香,春雨又润兰花草。我离开了绍兴已经多年了,脑海里时常想起鲁迅先生在书屋的桌子上用刀刻着的那个“早”字!这是先生为了激励自己留下的痕迹,也对后人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是啊,现在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爆炸,如果忘却了学习,那不就等于后退吗?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61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