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800字 >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2022-12-26 21:29:01
|醒婷2

该片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在山区小学代课逾20年,面对最后一名学生,仍坚守教学岗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1

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以江西赣州地区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着力刻画宋文化的敬业精神以及与留守儿童唐明明之间的师生之情。有人曾经说过:“生命就是他的追寻过程和创造过程,生命的意义并不在那个最终的结局上面而在生命的过程中,当生命把它所追寻所创造的全部内容都展现出来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实现了。”宋文化老师一直执着于讲台,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都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当他把知识传递给明明,看着明明走进更好的学校时,他的生命价值便得以体现了。农村代课老师或许是落寞的,可是为了让住在大山里的孩子有书读,一切就变得有价值了。《一个人的课堂》题材充满着温情,虽然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他们本身的命运是有一些悲凉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故事却处处感动着我们。影片淡化了宋文化以及明明的悲苦,而多了一份温暖。  整部影片的镜头是充满诗意的,正如俄罗斯电影人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所认为的,“诗”是一种对世界的了解,一种叙述现实的特殊方式,反映在电影中便是“一种生命的准确观察”。诗意是电影出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质朴的农村在镜头下是唯美、清新的,画面时时展现着诗歌一样的美感。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国画都在追寻意境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中国美学委婉的表达。在《一个人的课堂》里导演力求实现自己唯美的审美风格。上天在某些方面一定是公平的。越是经济贫困的山村,或许它的景色却是出人意料得美。电影中并没有炫酷的特效镜头,但每一场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简洁而洗练的。镜头下的山村风光也是没得如出水芙蓉,天然雕琢。一个自然美丽的山村,雨中显得特别空灵,故事就是在这里缓缓展开的。青翠欲滴的山,整齐的菜畦,黛瓦白墙的房子,蜿蜒的路,一切朴素的镜头都充满浑然天成的灵气。这里的人们虽然不富裕却生活在一曲牧歌里。乡村田园,令人沉醉。绵延不断的绿色遍布大山,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学校从容不惊地座落在村子里。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这样写道:“一首牧歌就是留在我们心中的一幅图景,像是对天堂的回忆。天堂里的.生活,不像是一条指向未知的直线,不是一种冒险。它是在已知事物当中的循环运动,它的单调孕育着快乐而不是愁颂。”确实无论是宋老师的坚守还是明明的阳光,都是在创造希望和价值。现实虽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未来必定是充满憧憬与希冀的。导演朴素地讲述这个故事,并没有刻意地博取观众的怜悯与同情,也没有轻易地给出走出困境的途径,影片结尾的时候,宋文化还是丢掉了老师的身份成为了大城市中的一个小民工,而明明在校门口不舍的眼神中也隐含了一些对未知的不安全感。他们的心中都有无奈和迷茫。但他们的心中是快乐的。

色彩会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渲染整部影片的氛围。在《一个人的课堂》中,导演对色彩的运用也是独具匠心的。绿色是整部影片的主色调。山村的颜色是绿色的,平和、宁静。宋文化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充满着希望的,对于大部分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确实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出路。做为一名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这个职业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正如大红色调的《红高粱》,以黄颜色为主色调的《黄土地》,绿色基调与《一个人的课堂》这部影片的主题也是相得益彰的。

对于一部节奏缓慢、故事情节比较单一的影片来说,演员的表演是非常显功力的。孙海英和王乃训在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点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5篇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5篇。宋文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乡村代课教师的形象,多少年一直在简陋讲台上教书育人,用自己的大半辈子诠释了一名老师默默奉献、无私敬业的人生追求。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村子与学校之间,菜园子、山间小路、雨中的学校都显得格外干净,那是大城市很难拥有的纯粹。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格外纯朴的。孙海英饰演的宋文化与王乃训饰演的唐明明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之情。宋老师的课堂从四个学生变成了明明一个人的课堂,但他始终如往日般一丝不苟地给明明上课,这是一个老师的坚守。当他面临计算机考试的时候,他在纸上画出电脑界面,为了练习电脑甚至去了网吧,最后晕倒在考场上。观众看到了一个乡村代课教师的无奈处境,他是多么热爱讲台,多么怕失去老师这个称呼,多么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正式的老师,可是他还是会随时失去“老师”这个身份。在宋老师心中教书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所以无论课堂中有几个学生,他一直坚持起立、升旗、打铃这些传统的上课仪式。宋老师为了明明放弃了去大城市的机会,更放下了曾经被辞退的尊严。当明明因为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而无法去上学时,宋老师竟然背起了黑板,把教室搬进了明明的家里。他为明明所做的一切已经远远超越了老师这个职业的范畴。当镜头落在明明奶奶舒心的笑容上,这个笑容里带有的不仅仅是感激,更是对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无比的崇敬。乡村老师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意味着什么在观众心中也有了沉甸甸的份量。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够传递一种文化,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源远流长,而其所提倡的“忠义礼智信”影响颇深。宋老师对讲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便是对“忠义”最好的诠释。他无怨无悔地守在简陋的教室里,给村里的孩子带去知识是他最大的责任。他用大半辈子的时间默默地爱着他的学生和工作。宋老师每个月的工资并不多,但他并没有接受学生的高薪工作邀请,那种甘于清贫却始终坚守的精神是多少中国文人共同的品质。当然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宋老师与明明之间深厚感情的含蓄表达。在明明参加跑步比赛前,宋老师陪着明明一遍一遍地练习起跑与撞线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宋老师陪着明明一起跑向胜利。或许那条并不平坦的山路已不再是一条普通

的山路,那是奔向未来的冲刺,是明明也是宋老师对人生的憧憬。许多关于生命和生存的哲学寓于其中,为影片增加了生命感和厚重感。  

《一个人的课堂》对留白、长镜头等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让影片具有独特的美感,导演对空镜头的运用通常能够很好地实现留白这种艺术手法。空镜头常常能够给人们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观众在画面中融入自己的故事。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般,“空”恰恰却是一种饱满的叙述。空镜头的运用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同时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美丽的山村风光与困境下的人们形成了强烈反差。学校里布满青苔的空地,湿漉漉的空气,影片中似乎很多时候都在下雨,一开头故事便是从雨点声中开始的。雨好像是一种充满哀愁的东西,的确不管是乡村代课老师还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处境都是相对悲哀的。而极富东方美学的长镜头的运用让整个故事如同娓娓道来般流畅。  

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这部影片在用光方面也是极其考究的。故事中有一段场景是宋老师背着黑板去明明家上课的时候,室内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而躺在床上的明明奶奶脸上的光却是充足的,她的轮廓十分清晰,特写镜头下她的每一个表情都在呈现她内心细腻的变化。整个场景就像一幅油画。

《一个人的课堂》就像一首清新隽永的用镜头写下的一阕小诗,它的创作带有很强的社会现实记录。其对乡村代课教师以及留守儿童现象的探讨与关注中表现了创作者对理想、生命的思考。没有过多的戏剧冲突,只是慢慢道来的一个故事。一个教室里,两个角色,却是说尽了多少农村的现状与处境。人物故事虽然简单,透过平凡的故事呈现出生活中的真谛。电影作品最打动观众的地方往往不是多绚丽,多高深,而是真诚。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做作和煽情的痕迹,导演只是在很真诚地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朴实地表达故事的张力。或许很多观众的童年都有留守儿童留下的影子,导演说这部电影算是对他自己成长的回顾,其中很多元素和环节都是他过去生活的一些影子。观众看到这样的题材会感到特别亲切。做为一部公益电影或许它的社会意义是远远超越商业意义的,其筹拍的艰辛也是可以想象的,导演为了拍这部影片等待了十年。《一个人的课堂》关注现代人的真实状态,不仅纪实性地再现了乡村代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更带着观众去探寻了他们精神层面的现状与需求,用以一种温情的方式去讲述他们内心的真实向往。显然这不是一部仅仅停留在视觉观感上的电影,而是会让观众思考的影片。留守儿童和乡村教师都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当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个故事时,看到的也不会只是这个故事,而是对这些生活窘迫的群体关注。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2

电影《一个人的课堂》是由著名演员孙海英主演的一部乡村教育故事片,优美的旋律,感人朴实的画面,随着故事的进展,影片很快就把我带进了江西那个美丽的小乡村之中。

乡村里的教师宋文化,在山区小学代课20年,艰苦的教学环境没有让他放弃教学,即便是没有编制的工作,他依旧“乐此不疲”地做着。可是,落后的教学环境,家长的质疑,让生源逐步流失,最后课堂里只剩下一个学生——唐明明。

一位学生,一位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又会发生什么样子的故事呢?也促使我和观众一起,被电影深深地吸引。

这部影片和冯小刚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绝对是小制作。但是,这部小制作的.影片,却反映了两个社会大问题:这也就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和乡村代课老师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影片《一个人的课堂》,在导演 林的描述中,也给我和其他的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唐明明自幼命运多舛,被亲生母亲抛弃,父亲又不慎从13楼摔下,面对着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年迈的奶奶无钱治病,父亲工资无从讨要,热爱学习的唐明明与老师宋文化之间,也在《一个人的课堂》中,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宋文华是一位乡村里的代课老师,代课老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特定历史阶段一部分教师群体,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等,却充满艰辛的默默的为教育事业而奉献。

影片里代课老师宋文华,受到了无数的奖励,但是当领导不让他代课的时候,他依然默默地选择了接受,而当新来的大学毕业生老师,无法承受乡村教书,辞去教师工作的时候。面对需要教育的孩子,宋文华又默默拿起来教鞭。  乡村里的代课老师宋文华,让我们肃然起敬。

感谢 林导演和全体剧组的人员,为观众奉献了这么一部充满了乡村风情的优秀影片,听李导演讲:这个故事,很多也来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为了真实地还原当下代课老师的生活,摄制组走遍了甘肃、山西、云南、江西等地选景,影片经过了四年的筹备,三个多月的拍摄,六个月的后期制作。

剧组在三百多名本土群众中,挑选了留守儿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师等角色,他们原汁原味的出演,给剧情增添一份具有江西赣州地方特色的乡土味儿。

优美的旋律,感人质朴的画面,聆听乡村学校里,由著名影视演员孙海英敲起的叮叮当当上课铃声,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童年的小村庄,还像孩子一样,伴随书声朗朗,跟随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走进了我心灵的故乡。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3

前段时间,经常在微信群里看到有关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影评文章,刚开始没太留意,看的多了就点开文章看了一下。发现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片子。根据文章介绍:

“这部影片剧本筹备10年之久,光修改就不下30余稿,导演李军林甚至多次到偏远山区实地考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开始拍摄,中途经历过大雨泥石流,拍摄周期一再延误还遭遇到资金短缺,一部片子能遭遇到的磨难似乎都被撞了个遍;而片子终于杀青送审却又遭到不可说的原因而被搁浅,影片最后推迟3年才上映。导演李军林用这样的一部影片,呼吁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中国最需要被温暖和关注的民办代课教师和农村留守儿童。如此诚意满满、富有情怀的作品《一个人的课堂》排片量竟然不足0.01%,一部人文气息十足、有责任使命、有情义输入、有泪点感恩的影片,却很难突围一众商业片的围堵,令人惋惜也令人深思。”

“对于影片几乎“零”排片,片方也表示十分遗憾。而影片的忠实代言者、娱乐明星、作家、媒体人等文艺大咖们却不再沉默,一一在微博发声,求排片量。袁立、崔永元、孙海英、王亚军、李光斗、彭波、尹小龙、叶匡政、劳丽诗、李佳佳、司令本、周伟思、李学政、申晨、王小山、天佑、大尸凶刘俊、钢子、徐昕、梁冬、范学德、重庆新闻哥、刘虎、谢元、土家野夫、沙光、孔智勇、关洪、蔡明宇、邢栋、雅小鱼、最美北京人、沈志德、黄竣锋、慕容雪村、安平、琢磨先生、梁帮静、李新、董显苹、莫凡、贺江兵、谓贤、张强、柯以敏、陈业文、迟夙生、上官丽娟、刘飞翔、露凉、昭昭、邱帅、李承鹏、师永刚、聂圣哲、刘宏、范卫军、马琳、许航明、张鸣、于建嵘、陆思恒等上百位文艺圈大咖集体在微博上为《一个人的课堂》代言,呼吁增加排片量,让更多人看到如此优秀的影片。”

影片还获得过第四十九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第九届亚洲青少年电影节最佳亲人导演奖;第二十四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推荐影片。如此优秀的影片影院竟然不排片,只能包场观看。我本来对影视作品没有什么兴趣,也从不追星,但是对于这种富有人文情怀的电影我还是想一看究竟,又是在我的家乡江西赣州拍摄的,这更激起了我的观影热情。

为了看个片子,还费了一番周折,我从来没有包过场看电影,对操作流程一概不知,还好我一说想包场看《一个人的课堂》,竟有很多不认识的朋友主动提供帮助,并很快联系了导演,全程指导组织过程。这是这次观影活动给我的第一个感动,一部片子竟能认一批不认识的人聚合到一起,互帮互助。

谈好影院,定好时间,拉了微信群,大家积极主动的发广告,拉朋友,这是观影活动给到我的第二次感动。我们很快就组织到影院要求的最低人数要求还超出不少,包了早上和晚上两个场次。观影结束,有些朋友觉得还不过瘾,想推荐朋友看,又在组织第三场。

看过之后,一直想写个东西,把自己的观后感记录下来,但由于工作忙,迟迟没有动笔,今日得空,把这个作业补上。

我不懂电影,对于电影的制作、拍摄技巧、表现手法等专业方面完全无知,我只是对自己观影后的一些直观感受和想法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这部片子给我的最大的震憾是电影的背景画面,看到电影的背景,很多城里人可能会有一种穿越感,认为影片讲的是解放前或者说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的故事,又或者是穿越到了印度农村抑或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我对电影中的画面太熟悉不过了,那是我从小长大的家乡,所拍摄的是现在(或者说五六年前)的模样。在厦门这样的沿海发达城市看到我家乡画面,我的内心感受极其复杂,有亲切、有温暖、有悲伤、有无奈、有愤怒......

我堂堂大中国,解放近七十年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了,经济都世界老二了,神舟十一号都上了天。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现今的六大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发展,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的时期——其中前三大实力早已超越美国。”

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实现民族复兴梦想。可我的家乡为何直到今天还是这副贫穷落后的样子?难道是因为我的乡亲不够勤劳吗?还是自然资源实在贫乏?或是长期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果都不是,那又是为什么?

其次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设计有很强的现实感,影片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在我的家乡找到原型。演的是当下中国农村的故事,影片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强烈的表达,没有大声呼吁,没有夸张的表现手法。有的只是平静的讲述,平淡的镜头表现,以一个坚守岗位的乡村代课老师和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为主线,展现我家乡真实而又平淡的日常生活。

导演只是把真相摆在那里,让观众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思考,任人评说,不作任何引导。这样的态度反而容易引起观众的深入思考。

这是我所看过的最优秀的内地影片,可是如此优秀的影片没有人看,排片量几乎为零,以至于李军林导演不得不亲自上阵,一个观众一个观众的拉,一场一场的组织包场观看,这也算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吧。与《战狼二》形成强烈反差,一个鸡血满满,一个真实平淡;一个引发热血,一个引发思考;一个价值观扭曲,一个价值观与现代文明接轨;一个票房爆棚,一个票房惨淡;一个注定会成为垃圾,一个注定会成为经典。这又引发了我另一个层面的思考,我们的国家怎么啦?我们的国人怎么啦?何以至止?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4

二月的早晨,久违的阳光从东方射向雪后的土地上,一片寂静,听不见声音。我坐在书房的电脑前,努力地记着笔记。窗前的冰雪快速消融,冬天即将过去,但明媚的春天还未到来。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的开学时间不断推迟。为了让我们在漫长的寒假里也能享受上课的滋味,学校开展了“停课不停学”活动。从此,我在书房的电脑前开辟了“新课堂”。这个课堂没有老师面对面的讲授,只有我一个学生观看着视频课程。我将在这一个人的课堂里,度过难忘的网课时光。

在网课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觉得新鲜,我听课异常认真。听课的时候,我认真听讲;思考的时候,我按下暂停,仔细揣摩;记笔记的时候,我用手中的笔,在本子上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迹。

我在家上了两个星期课,仍没有得到开学的消息。比起网课,我更期待能在学校里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我对网课甚至感到厌烦,尤其是听到一些老师不标准的普通话。在上课的时候,我常常偷偷玩起游戏,因为我实在不愿意听。

一个周六上午,我偶然看见数学老师在微信里发的通知:下午考试。

下午,当老师在网上向我们发布试卷时,我傻了眼:原先自认为很简单的题目,竟变得如此难,难得我寸步难行。我勉强地往后做,却发现:越往后看,这并不困难的题目越使我绝望。做到最后一题,我“卡顿”了,顿觉一筹莫展。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到了规定的交卷时间,我仍没想出来。我无奈地交了卷。

晚上,我打开手机,发现了一张成绩表和老师的考试分析。我的成绩退步明显,费了好大力气找到自己的姓名,紧跟着的却是可怜的分数。老师在考试分析中说:“考虑到网课的听课效率,本次考试设置难度较易,但考试结果仍不理想,望家长加以监管。”我看了以后,悔恨不已,后悔之前的不努力。开学遥遥无期,我不能因等待开学而放弃努力。

星期一,我重新端坐在电脑前。认真听课,努力记笔记。繁忙的一天很快过去,我收获满满。

两周的努力终于见到成效。我的水平又回到寒假前,终于在考试中取得应有的成绩。又一次数学考试,我提前20分钟就交了卷,得到的回复是“满分”二字。这时,耳畔想起妈妈的声音:“开学时间已经确定,你们初三学生是4月13日开学。”

得知开学时间的消息,我更加振奋。坐在电脑前,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努力。

三月的早晨,明媚的阳光抚摸着嫩绿的大地。此处鸟语花香,充满生机。我坐在一个人的课堂里学习。春天来了,只等我们去拥抱。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

这是当代中国山村正在上演着无数次的事情。这是许许多多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几十年却依旧转不了正的代课教师们。这是社会发展激流中漫滞的泥沙,更是许多大山孩子向往文明向往知识的灯光。这是,越来越少的,最后甚至只剩一人的小学课堂。

影片开头,下着雨的山村,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人和村长,在那所破旧却又历经几十年风雨的小学里察看聊天。这位身材魁梧已经五十多岁的男人,就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这所破败不堪的乡村小学,是他几十年前的母校,也是他交了三十多年书洒下了一片热血的地方。

重点在于,他是非正式的老师,但是全村的孩子都是靠着这位并非正式的老师的代课,一步步小学毕业,一步步走出山村。几十年教学风雨路,他任劳任怨,乐在其中。似乎在他眼中,这并不是苦,而是毕生的乐趣,毕生的追求。对,就是教书,就是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就是手中拿着教师资格证正大光明地给他心爱的学生上着课。

当面对越来越少最后只剩四个的学生时,他一如从前,视教书为生命,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感动我的第一幕出现了,在破旧的院子里,四个小学生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目光清澈认真,凝望着慢慢升起的国旗,敬礼唱国歌。我深刻的感受到,这个已不再年轻的老师,他身上那厚重的责任感与满腔的热情和希望。

而渴望读书的孩子们,在面对师资如此匮乏的环境时,他们是最善良最纯真最愿求知的生命。面对生活的窘迫与艰辛,小小的肩膀承受着半个家庭的责任。是啊,最亲最爱的父母不在身边,唯有和年迈的老人相依为命。他们用纤细的胳膊做农活,干家务,用弱小的身躯背重物,扛重担。他们是那么懂事,就像山,就像水,纯洁自然,率真可爱。

当今都市里大多数的子女,比他们聪明,比他们文明,比他们更懂得礼貌,却往往不知珍惜该怎样诠释,不知坚持会有何意义。他们无法想象,有多少和他们一样大的孩子正在过着怎样一种艰辛而又坚韧的生活。那些孩子,也永远不会想到在同一个世界上人和人的童年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或者说,不公。

而这位山村老师,即使他是所有孩子的依靠望,所有家庭的希望,他依然逃脱不了“代课老师”的“代”字。面对妻子的劝告,他明知自己的选择让妻子受了不少苦,可依然不改变自己的决定,努力考试,努力成为被社会,被国家,被时代所接受和容纳的真正的教师。他恐怕心里对妻子始终是有愧疚的吧,这种愧疚,他转化成更持久的动力,而不会说出来。或许这就是一位教书育人多年的长者捧着的高度的自尊与信念。

感动我的第二幕,便是他戴着厚厚的眼镜捧着计算机书努力的学习,最后却倒在考试机房的时候。想起自己曾经初次接触计算机来的不适应、尴尬与窘迫,我便觉得,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生长在穷山僻壤里的老教师,他能够像那天一样,坐在考试现场,坐在满是让他感到陌生与恐惧的电脑机房,已经是莫大的勇气了。而又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能够在鬓发斑白的年纪,还这样“为难”自己?

就是那一份证书,一份他追求了多年的教师证书。而这份教师资格证上,又承载了多少沉甸甸的辛酸与渴望?

他因为过度紧张焦虑而晕倒在考试现场。看着他笨拙地用键盘打着字,慌张而局促,犹如一个小学生。可最终还是因为不够熟练时间限制而失败了。而作为演员,孙海英在这一时刻把那种紧张与窘迫表演得恰到好处,细致入微,令人称赞。

新的老师来了。他说:人家是大学生,教的比我好。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一口气,充满了无奈,像是为他的教学生涯画上了句号。

人家是大学生,教的比我好。

难道,果真是这样吗?大学生不假,正式教师也没错。可好与不好,完全不在那一张资格证上,更不在他穿的衣服来自哪里。而在于,当他面对讲台下求知若渴的学生时,内心深处能否激起一丝丝奉献的渴望和怜悯的情感?  一个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令人真正尊敬、真正热爱的,不只是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或者手上有多少证书,也不是他毕业于某某名牌大学受过多少高等的教育。而是那深深的责任感,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对学生的爱心与耐心。能对得起“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二字的,又有多少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国自古以来,就树立了孔子等老师的典范。把“师”和“父”联系在一起,更加说明了这是个尊敬师长,长幼有序的民族。而这种精神,却在社会不断的`变革,不断地进步中,渐渐丢失。是啊,硬件力量增强了,师资队伍壮大了,可为人师表的却消失了。

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老师因忍受不了艰苦的教学环境和贫寒的生活条件而临阵脱逃,普通话说不好电脑不会用学历只有中学的老教师,却为学生呕心沥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留守儿童当自己的骨肉般对待。恐怕,不一样的不只是手上有没有那一份教师证明吧。更大的不同,应该是心中是否对“教师”二字有着崇高的敬意和来自内心深处的热爱。

在面对远在广东的女儿的邀请和妻子热切的劝说时,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是打算彻底放弃那份执念了。随着妻子,去找女儿,去过更好一点的生活。然而我们都忘了,他心中始终是有慈悲的,始终是怀着一颗悲悯之心的。他看到父母不在的孩子明明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看到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提着鸡蛋拄着拐杖来恳求他留下来的时候,他还是经受不住。最终在车站的最后一分改变了决定。

他是多么高兴啊,老奶奶是多么高兴啊,明明是多么高兴啊。绿茵茵的田地里,明明的奶奶抬起头,听到不远处传来的阵阵上课“铃声”,脸上绽放着欣慰的笑容。那个画面,使这个山村焕发了别样的光芒与色彩。

从老师身上,回到那可怜而可爱的孩子明明身上,也回到年迈体弱而疼爱孙子的奶奶身上。老人蹒跚着脚步,走过山路,携着孙子,来到唯一的乡村教师家里,请求他留下来。在家里两个年轻人都离开的情况下,祖孙两个孤苦无依,无人照顾。唯一能让孙子继续接受教育的依靠,就是这位唯一的教师。老人老泪纵横,道出肺腑之言,情景催人泪下。

而这一幕,却又不止出现在荧幕上而已。在现实中,在社会的边缘处,还存在着多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呼声。这个世界有多美好,就有多残忍,有多繁华,就有多落魄。星光闪耀下总会有晦暗阴霾存在。

从小学校园到孩子的家中,他就那样,搬着长长的黑板,拿着粉笔,叩响了唯一的学生的家门。在快要去世的老人面前,读书声琅琅上口,清脆而响亮。原来,不管在哪里,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心中有课堂,只要心中有学生,都是一名教师,都是明亮的课堂。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5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