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1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国时期,有位贤士叫诸葛亮,刘备早就听说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刘备推荐他,于是,刘备很希望能见到诸葛亮。第一次,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前去拜访诸葛亮。三人来到诸葛亮的庄院前,前去敲门,不料出来一个小童,说诸葛亮不在。刘备听了非常失望,在张飞、关羽的劝说下无奈的离去;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又前去拜访。这是正是隆冬,这次诸葛亮的弟弟在家,而诸葛亮昨天刚刚去和朋友游玩去了。于是,刘备就留下一封信,说明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张飞和关羽等人一齐来劝阻刘备不要再去,但是刘备求贤纳士的态度非常坚决,让张飞和关羽不得不再跟着刘备去拜访。这次,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离山庄还有半里路时便下马步行。三人来到山庄,小童告诉刘备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一听,便在门外等候。半天后,诸葛亮睡醒了,刘备急忙拜跪,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刘备也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辅佐,才如虎添翼,进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刘备之所以能把诸葛亮这种奇才请到,是因为刘备具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总结了一个道理:人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仅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忠”字的真实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记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在现代,全球所有华人多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守护神。
性格关系着成功与否。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从这些人物和国家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忠义,更需要诚实守信!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你还有真心的朋友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吧!因此,让我们一起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勇敢的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3
还记得两个月前,在宿舍躺着,几个舍友在看电视剧军师联盟。不知道谁问了一句曹操的大儿子是谁,于是大家就真理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与辩论。
回想一下,从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黄磊的天涯蝶舞以后,对吕布的喜爱让我渴望了解更多。了解吕布的经历,想要和吕布一样,拥有肆意而为的力量,杀尽骨子里透着贱的贱人和那些傻蠢胆小被人当枪使的可怜人。身边有美人作伴,纵横驰骋在中原大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用武力去赢得每个人互相友好的交往。
后来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恬不知耻的把一毛本《三国演义》从姑姑家“借”到了家里。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水平,怎么也不可能看的明明白白一毛本。但是到底发生了个什么事,谁和谁怎么了,结局是个啥总还是能看的明白。从那个时候,我记住了刘备,记住了关羽,记住了张飞,赵云。知道了诸葛亮。那个时候三国演义在我的心中就变成了一本充满了正能量的书,兄弟的情谊以及碾压他人的智慧,都让我明白原来所渴望的力量不只是吕布那样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可那时候,一遍三国演义看完,脑子里剩下的只有过关斩将后的畅快,只有火烧新野后成功的喜悦,根本记不得过关斩将是为何的无奈,火烧新野却是弃城而去。
三国演义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皇叔集团悲惨的结局,一个个在心中立起来的英雄倒了下去。或为刀下鬼,或为榻上魂,总觉得意犹未尽。彷佛英雄皆为小人所害的结果让我恨死了曹操,鄙视孙权,恨不能枭贼之首悬于东门,生啖贼肉以酬英魂。后来的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宝贝,一个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故事结局的东西——游戏。
那个时候《三国群英传》才刚刚出到第五部。开局就选择吕布,带着一群从来没听说过的文臣武将攻城略地,俘虏将领谋士,再招降将领谋士。痛恨的小人杀之后快,仰慕的英雄劝说招降。快感也是需要变化的,单调的重复一种快感最后会觉得无聊至极。再后来,不再选择什么英勇刚强的吕布做君主。喜欢选择仁义的刘备,想要我就是皇叔,让手下亲近信任的将领们去南征北战,把皇叔放在成都高坐,享受一名皇帝该有的待遇。还是渴望杀掉那些我认为傻逼的历史人物,但不再亲自动手,而是让所谓的关张赵云去卖命。对于三国的认识,只是渴望身份的改变,却没有更多的感悟,依然有正邪的对立想法,依然以为英雄就是英雄,就是一个人也可以撼天动地。依然以为个人魅力就是一切。
大学上马哲的政治课程。老师说,如果你连马克思主义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你就没有资本讨厌他。也许,你以为自己对某些东西的讨厌,其实只不过是你对于自己恐惧感情的一种逃避。连最简单的去了解明白都害怕反感到不愿去做到,那所谓的讨厌其实就是逃避的借口罢了。而当真正的了解一个人,一个事物以后,也许就会拥有一种力量。控制他,利用他,或者是毁灭他的力量。再议论喜爱与讨厌,无可厚非。
曹操,是个贼,偷走了我的心。感谢新三国,同时感谢旧三国。经典翻拍,得有自己的新想法,让人眼前一亮,引人入胜,然后大家津津乐道,各抒己见。 于是,新三国电视剧褒贬的反转让我又成长了。
曹操和司马懿的笑,笑的我心里舒服极了。也许就是长大了,不再渴望什么拿着方天戟,骑着赤兔马左突右杀的了。更喜欢像一个和蔼的老人一样,笑呵呵的说谁谁谁就是个傻子,你看他被我玩了吧。谁谁谁还不错,咱们利用一下吧。
喜好改变了,想渴望成为的人,也就改变了。从前总以为,将领和谋士们你侬我侬。将领感冒了,谋士正好闲的没干的也可以带着兵去前面拔个炮楼啥的。现在明白,不在其位,不是不要去谋其政。是你根本就干不了。
一个将军,管的一群小将军,一个小将军管的一堆大头兵。大头兵是傻货,是夯货。小将军说咱们一起上,将军说,你们几队几队一起上。皇上说,云长辛苦了,翼德辛苦了。皇上的觉悟是很高的,也是很无奈的。皇上只能控制好将军们,而军队大头兵哪里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许造完反了,还以为自己护驾有功。
只会说哪个部队到哪里的,那是谋士。和春秋时候的门客不同,那时候大家一起出主意,然后家主自己选,选对了主意,荣华富贵,谋士跟着吃香喝辣。选错了主意,砍头分尸,谋士换一家继续出主意。大家有话就说,不需要太在意。这是临时工。而三国时期,谋士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不仅工资福利高,风险也高。有时候脑残了,嘴秃噜皮了可能就不会幸免,比如偶尔有个出使谈判的任务,谈成了功不可没,谈不成客死他乡,还是鼠窜而回。但总的算下来,风险在三国职业里算是最小的。
而不仅要想到哪个部队去哪里,还要想到带什么设备,是跑的去还是走着去,能不能去了那个地方,这是军师。军师这个职业不好当,和谋士不一样,他们需要了解具体更细节的一些东西,去想到底可不可能实现,他们还要做决断,承担责任,直面风险。但他们的计策却对比于好的谋士们便不需要太高的要求。在三国里,诸葛亮在刚开始做的便是军师,因为他也没得选,只有刘备从陶谦手里得来的一点丹阳兵。而后来对阵的司马懿曾说过,诸葛多谋而少决。诸葛亮虽是一帅才,也多谋略。却在马谡死后谋略粗鄙于从前,可见其谋多出于马谡,而并非其一人独揽其功。马谡正也是不识自己谋士之才,才硬要做统兵之事,所以兵败街亭。
而将军,是不需要考虑在哪里打仗的,他要做的是带兵去砍人,诸葛亮不会砍人,他所以当不了将军。将军需要智慧,有脑子的将军才能带着人冲出去打仗,而没脑子的不会做到将军的,只能做保镖。
将军是要会练兵的,没有哪个光杆将军能砍死一个军队的。三国演义的赵云不是赵云,他是赵云与陈到的合体。据可靠史书的记载,陈到的白耳兵是蜀国东大门的保障。王平的无当飞军是蜀汉战力主要的军队。高顺的陷阵营,曹真曹休的虎豹骑等等。都是驰骋疆场,纵横三国的真正的主人公。而之所以的不出名是因为出名在三国演义中的将军们都是个人魅力极高的典范。但是若靠个人魅力是根本无法逐鹿中原,无法使三足鼎立的。
大将军不是将军,将军兵丁多了有可能当大将军,大将军也不一定能当个真正的将军去提刀砍人。比如,关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二爷的人格魅力是无与伦比,脍炙人口,华夏敬仰的。而其人格魅力的无限次放大却还是归根于本职的尽责,做到了一个大将军该做的事情。水淹七军,攻克樊城。樊城的距离与位置优势是令曹操胆寒的所在。刘曹中原大战后刘备的胜利势头再一次被樊城的攻克而巩固,让曹操被这位武神一度吓到要迁都。这就是大将军的魅力,能够做到不仅有谋划,能断策,军中大小巨细心中深有尺度,真正独当一面,迎来胜利,便叫做帅才。正也是其大将军本职的成功带来了人格魅力的更加理所应当的完善。诸葛是大将军,曹操是大将军,司马懿当之无愧大将军。
最后说来,现在最喜欢的人终归还是曹操,一个没有神化的人物。曹操并不是计谋深沉,奸猾到一路设计,一路上位。其和所有人一样,是迷茫中走向命运为其所安排的位置。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撰述,自己本来想当一名清廉的郡守,然而其在维稳的国家大势中却特立独行的搞反腐,惹到了黑社会与贪腐的家族官宦势力,只好称病而还。后来又做了一名典军校尉,是皇帝的直接统辖御林军部队。这次以为要跟着老板荣光发达了,没成想董卓领着民风彪悍的西凉军控制了皇上。漫漫升职路因为老板的完蛋而完蛋,曹操不得不自己开始艰难的创业。反董卓拉起了自己的军队,也是多亲族子弟来投奔,而曹真,曹休等远没有三国演义那样的无能,皆是能堪大任的将者,帅才,遗憾只是没有太多的人格魅力展现机会罢了。就这样,一路打拼,直到三十万的青州黄巾兵携家带口愿意投诚。共计百来万的人口让乱世之中的曹操有了一只不可小觑的力量。青州兵是青州徐州两州黄巾军的总和力量,大体都在现在山东的位置。山东历来不乏壮汉,历来也不乏水浒传中的好汉,民风从不曾听闻有一点孱弱之息。编成三万的精锐士卒,几十万农民生产劳作,且随时可以放下锄头拿起刀来成为战士,世代更替,此时的曹操才有了平天下的壮志豪情。
纠其一生统一了九州的北方,中国北方向来主杀伐之气。自北而南,无数朝代以此势统一全国。往往每个朝代丢了北方,当政权转移到南方后,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连年的征伐,尔虞我诈也成为了家常便饭。人性的质朴憨厚在乱世显得异常宝贵。三国演义着重的写曹操的奸,关羽的忠,但是奸诈与忠义却根本不是一对儿反义词,我们知道二爷也定不是良善之辈,不然也早应该兼爱非攻,只是其被突出的忠义让我们喜爱,喜爱到不自觉要维护其完美的人物形象。杀人合法就是杀的应该,但其实那时候谁又一定该死?二爷是立在心中成为的一尊神,我是不愿,不敢去想二爷一点点不好的地方,否则信仰崩塌,精神崩溃。其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相信那样的年代憨厚的人靠自己是混不下去的,而成功的人都不会是良善愚笨之辈。曹操不屑于伪装,又善于伪装。真正的伪装起来,没人能看破。但不屑于伪装的透露又让所有心里明白的人反而敬佩,而由此产生足够的安全感,以致于忠心不二。
装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太烂。人性与有心无心也是无关。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4
在寒假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里面有刘、关、张桃园三节义,三人成为异姓兄弟,虽非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生,有这份魄力让我深受感动,三人中刘备为大哥,替关羽打造了一支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为张飞铸造了一根一丈八尺长的.的蛇矛。如此看来,刘备真是情深意重,我喜欢读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让诸葛亮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他在晚上大雾来临时,命三十条船周围扎着稻草人,向曹操进攻,曹操以为有人偷袭,派一万人拚命射箭,诸葛亮是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十万支箭,够聪明吧?还有关羽刮骨疗毒,刘备三顾茅庐,曹丕篡位,诸葛亮火烧连营,都很精彩,我看了之后,被诸葛亮的聪明佩服,为关羽的英勇神武而惊祝说关羽左臂中了毒箭,需要赶快医治,华佗说:“需要把肉切开。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把肉缝合”,关羽说:“快开始吧。”华佗用刀把肉刮开,让人用盆接血,血流了一盆,而关羽神情自如,边下棋边喝酒吃肉,伤口缝好了,关羽说:“先生真是神医,手臂真不那么痛了,太谢谢了。”华佗却说:“没事,今日真见了将军英勇,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关羽说:“哪里,哪里。”
《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将历史性与艺术性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结构浑成巧妙,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世人都说曹操乃一代枭雄!可是只一个枭雄,怎么能写出如此即潇洒肆意又豪放不羁的诗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而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级软弱无能的刘玄德呢?每每说到此,老妈都好像恨得牙痒痒的!老妈不止一次郁闷地说刘备除了一个汉朝正统的刘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孙权皆不如!若是诸葛亮当时投了曹操,早统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国,什么两晋南北朝统统靠边站啊!
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如果这一说,所以老妈让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计。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过全篇的《三国演义》,反正罗贯中的那部版本我还没有读过,我看的是注音连环画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什么定三分隆中对策,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烧赤壁,什么关云长水淹七军,什么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因为小说添加了许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虚实夸张的描写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创作,所以比真实的历史有看头的多!
虽然原版的《三国演义》我还没看过,但开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简直如雷贯耳啊!因为书本上的历史不就是照着这个轨迹走的吗!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好不容易有了秦汉的统一,可是还没有统一的太久,中国又分成了魏,蜀,吴三国了!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此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对策”。这个天下三分的对策可不是诸葛亮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空想出来的。史书上说刘备请教诸葛亮,而诸葛亮运用自己丰富的学识,以及对当时局势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对各方军队政权了解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才定下的天下三分这一说!诸葛亮当时对刘备坦言:“曹操打着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手下兵多将广,谋士众多,他自己又很有军事才能,可谓占着天时;东吴的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统治江南,从他父亲孙坚到他已经三代,根基牢固可谓占着地利;将军可以先攻取荆州,再战领蜀,然后以蜀为基地进取三秦,老百姓肯定会欢迎你。做到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这样一番精辟又言简意赅的对天下形势的总体分析,小伙伴们读了,是不是也超级佩服诸葛亮的绝顶学识跟无双智慧呢?只可惜了这人间奇才的“卧龙”先生,为了蜀国是那样地劳心劳力,鞠躬尽瘁!到最后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啊!也许还是老妈说得对,诸葛亮真的应该投奔曹操的,这样说不定不会让人感到那么遗憾了!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小伙伴们一定要读一读。因为书本会向你讲述曾经的惊心动魄,曾经的风云际会;曾经的刀光剑影,曾经的鼓角争鸣;更会在你面前展现一部充满传奇色调的精彩三国!抽空一定要看呀,我还等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