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鲁迅》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

2020-07-09 16:47:38
|醒婷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鲁迅》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1

电影的主体部分只截取了1933-1936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并于此病逝的相关事迹。

电影初始,一段江浙唱词中,鲁迅撑着一把油纸伞,缓步上岸。他的脊背笔直,眼神坚定。慌忙奔逃的人流中,仿佛只有他能看清前路。

对于这个时期的鲁迅来说,杨杏佛及瞿秋白的死,对他的精神来说无疑是两次莫大的打击。尤其是瞿秋白,35岁,正想要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活。而此时的鲁迅已看清了革命的道路,它无疑是艰难的,是需要牺牲的。而鲁迅想要做的,是在如何理智地减少青年人白白牺牲的前提下,实现革命。他写书,传达理念,意图开化人们的思想;他帮扶后辈,将他们领上正确的道路;他不顾国民党的诱惑,带病留在国内工作与生活。鲁迅也只是普通人啊,他唯一不普通的地方是看清了道路,于是就成为了时代浪潮中必须向前走的冲锋者。“我喜欢在夜里工作,因为白天比夜晚更黑暗。”嗯,夜晚的黑暗中,有一盏灯,他独自熊熊地燃烧,直到烧尽了自己的灯油。而他想要的,只是想看到白天的光明,青天朗日的光明。

《鲁迅》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2

继《孔子》之后,今天,我们兰印园教育电影坊又集体观看了《鲁迅》。

其实对于鲁迅,我的记忆里都是小学、初中、师范语文课本里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药,狂人日记,孔乙己,友邦惊诧论等等。所以鲁迅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书上的句子: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形象高高大大、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让我们望尘莫及的一位巨人,有着一副冷峻严肃的面孔。

但今天的电影里,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鲁迅温情柔软的一面,给人力车夫包扎脚伤,对萧红萧军年轻战士的真诚指导、慷慨解囊,对瞿秋白的奔走解救,对自己夫人和孩子暖暖的爱。

同时也被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所震撼,早年鲁迅是到日本学医的,希望当一名医生拯救中国人民的身体,后来,他认为中国人更需要拯救的是灵魂,于是弃医从文,写出了一篇篇匕手式的文章……

当写着“民族魂”的白布覆盖上他的身躯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民族魂”这三个字是对他一生最准确最贴切的总结,他倾其一生,都在拯救民族的灵魂,他一次又一次地走在漆黑的夜里,他呐喊,他彷徨,他孤独,但他从来都没有退却,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有着何等的信仰,他有着何等的气节,他有着何等的民族责任感!

想想我们自己,也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人,面对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信仰,怎样的气节,怎样的民族责任感,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塑造我们自己的灵魂呢?

然后才是怎么帮助孩子塑造他们自己的灵魂呢?

尤其是现代社会,喧嚣浮躁的背后,还有着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和声音,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不受其影响,不受其腐蚀呢?通过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再由孩子影响家长,教育一代人,影响一代人,从而扭转社会上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风清气正,一片朗朗乾坤!

我最喜欢鲁迅的真性情,爱恨分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拖泥带水,一是一 ,二是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钢刀利水,雷厉风行,鲁迅又是一个纯粹的人,一生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样的为人处事,不正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榜样吗?

鲁迅喜欢孤独的夜,因为在孤独的夜里,他才能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全身心地投入战斗之中!

我们常说,静静地做教育,静下来了吗?静过吗?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孤独,怎么能静得下来呢?

享受孤独,享受寂寞,静下心来,做个纯粹的人,做点纯粹的事!

《鲁迅》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3

4月18号晚上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上我们观看了电影《鲁迅》。整部影片表现了鲁迅先生非凡的勇气、坚毅的品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白色恐怖,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担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对战友的离去,他虽感苦闷,但依然奋起,用笔端来叹息劳苦大众的命运。面对深爱的恋人,他感到自己的所惜与被惜。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鲁迅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他洞悉了生活的本义。就在这对世界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中,一个民族魂在灵柩中安息了……

影片的一开头让人觉得有点恐怖,头发蓬乱凄苦的祥林嫂,嚷着要革命的阿Q……这些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杂沓纷来,在鲁迅先生眼前晃动,正当我们的思想还在小说里那一情一景中徜徉时,影片回到了现实之中。

《鲁迅》撷取鲁迅一生中最后三年作为背景,展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对中华民族的赤胆忠诚,讴歌了鲁迅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里以笔代刀、顽强战斗的崇高品格。 当鲁迅身边的革命志士〈丁玲,潘梓年,杨杏佛〉一个个被抓,一个个被杀,他根本不因国民党政府的残暴而感到丝毫畏惧,反而说出了“国民党是世界上最要面子的政府,你说它坏是为它好,是为促其进步,然而它却会还你一颗带毒的子弹”的话,可见他面对死亡的威胁依然是正气凛然,毫不退缩。

鲁迅是一个既伟大又平凡的人,片中通过对一个良师、丈夫和父亲的形象塑造,表现了鲁迅的爱,因为有了爱,鲁迅才会有战斗的精神和力量,还有鲁迅与瞿秋白交往、担忧杨杏佛安危、帮助萧红、萧军等几个片断,都表现了愤怒激昂之中的鲁迅不仅是一个无畏的战斗者,还是一个与常人一样会感到生命脆弱的有呼吸的凡人。而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令我感动和赞叹的是他们所展现出的忘年交的深情,鲁迅与瞿秋白秉烛夜谈,聊到鲁迅的诗《雪》,说话间,在鲁迅的卧室里竟然下起了飘飘洒洒的大雪。这些富有诗意的处理给人印象颇深。影片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顽强风格、战斗品质和博大情怀,反映了他对战友的热忱关爱、对青年一代的无私奉献、对亲人的赤诚之心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深情,也让观众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位伟人,让这位伟人更贴近观众的心。

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在无情的病魔吞噬着鲁迅的生命时,他拒绝出国疗养,也许鲁迅如果出国疗养,就不会死去。 在他病情很严重的时候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最多活半年,鲁迅看玩笑说五年以前就有人这么说过,泰然处之。在病魔缠身时,他依然坚持为革命而奋斗,为青年做领路人。

最终,鲁迅还是死了,他没有被反动派击倒,而是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对于我们这没有经历过风雨硝烟的一代人来说,为自由为革命而奋斗是想象中的事,无法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一回到现实社会就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中。看了《鲁迅》这部电影,让我深深觉得当前中国的美好状况是来之不易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实现它而流血牺牲,我们要肩负起这个时代的责任,这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的责任,这样才对得起先人的努力,不辜负长辈的期望。

鲁迅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启发,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刚强坚毅的人,教会我们如何担当起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的重任,教会我们如何用笔杆子与敌人斗争到底。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鲁迅》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4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野草》

不经意间,一晃而逝的几组镜头又将我们带入了鲁迅笔下的那个年代。黑色仿佛永远是那个年代的主色调,因为那时从不缺少黑夜,当然更不会缺少比黑夜更黑的白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不时地夹杂着巡捕房的牢车肆无忌惮的鸣响。街头巷尾,到处布满着窥视你的冷眸。黑夜里,秋雨中,帘外依然还是进行着的夜……数十声枪响后,又是一片死的寂静,杨杏佛躺在了血泊之中。鲁迅听闻这一噩耗,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最后交付给妻子的竟是家门的钥匙。我的心突然为之一震,这不正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者的耿耿豪情与铮铮的铁骨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画面中,走出追悼会场的鲁迅眼中闪着一丝隐忍,他不会再流下无用的眼泪,因为泪水早已被仇恨与悲愤所蒸腾。四围的人群目光游离,好似在漫无目的地奔走。雨无情地打在鲁迅的油纸伞上,急坠着,滚落着,仿佛是对死者的哀悼,又仿佛是对这方土地无限的哀叹。但,伞下的这个人总是笔直地树立着尖针似的黑发,准备随时刺向敌人的心脏。他那坚定的眼眸,已注定他将永远是一位非革命不可的革命者。因为他就是一株燃烧着的野草!

夜深了,房里卧着两个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是瞿秋白。一个个烟圈在空气中弥散开来,文人之间的谈话总是充满着浪漫的色彩。不知何时秋白想起了鲁迅的诗--《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两人吟诵着,都悠然会心地笑了。因为“雨的精魂”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与信仰。蓦地,雪真的从天而降,掉落在地上、床上与他们的心上。在似真似幻的画面中,鲁迅高举着双手,会心地笑着,仰望天空,仿佛肉体的病痛、精神的失落与怨怼都已消融在茫茫的飞雪之中,看着雪飞扬、飞扬、飞扬,好似他的梦想也随着雪飘扬、飘扬、飘扬。因为他是一株心中充满希望而期盼着遥远的春的野草!

在又一声枪响之后,瞿秋白走了,鲁迅又变成了一位更孤独的独行者。黑夜的阴郁、沉寂和绝望不断地蚕食着鲁迅的身躯,但是他正自在暗中,看一切暗。要坚定地走下去,就算前面是火海,是坟墓,他也要往前走。做绝望的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在画面中,鲁迅扛起了一扇石门,它的一侧是黑暗,另一侧是光明。青年们潮涌般地冲向这扇开启的门,奔入光明的世界。鲁迅正是一束洞穿黑夜的强光,正是黑夜中的一个圣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就是一株黑夜里,寒风中,希冀着第一轮朝阳的野草。

黑夜中,这株野草的躯体虽黯然地化作了泥土,但是它早已将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更广袤的大地上。那一片片繁茂的野草,正如一团团生命的火焰,驱散着寒夜,渴望着光明,将一曲曲野草的歌声传唱。

《鲁迅》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5

生于末世,长于兵荒,他经历了中华千年的最后一次动荡,经历了亡国之险,军阀之乱;经历了革命与战争,他以笔为戎,为拯救国民的灵魂而一生呐喊,为改变世人的愚昧而战斗一生。

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批文人,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批战士,《狂人日记》无情地揭穿了封建礼教的惨无人道;《阿Q正传》讽刺了国民思想的麻木不仁,他以笔作刀枪为人民战斗;《无常》呼出了人们对公平公正的渴望;《父亲的病》更是有力地讽刺了有为而无仁之人,本应美好的童年,却充满并不美好的回忆;《孔乙已》无情揭穿了封建科举制对世人的残害之深与对受害者的同情;《故乡》无力地表达了物是人非,人在而本性已逝的无奈与痛感。他的作品文笔犀利,震撼心灵,是灵魂最深处的声声呐喊来唤醒世人早已麻木的魂魄。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悉一切已改变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和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岁月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国民苏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说谎罢了。”这是他对过去怨恨的释然;“我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悲哀。”这是他对世人虚伪的厌恶;“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中看到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是他对人生起伏得失成败的感悟;“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这是他对物是人非,人未去而情已逝的感慨;“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这是他对世人势利,趋炎附势的批判;“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中,我不知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的时候独自远行。”这是他对世人麻木无情,社会黑暗的不满。一句句简单却又似懂非懂的话语中,是他对国民麻木灵魂的救赎。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影的告别》诉出了太多心的黑暗。“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军阀混战,人民麻木,在这个黑暗的旧时代,“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是他对污浊社会的不满;“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是他立志唤醒人们灵魂的献身精神。

社会动荡不安,世民麻木不仁。面对希望渺茫的中华民族,鲁迅站在改革的最前线,站在革命的领头位置,他呐喊,呐喊着唤醒人民灵魂;他彷徨着社会的黑暗与希望的渺茫。然而他终不言弃,如劲风中的野草,挺拔于荒原之央,他尽心竭力,如寒冬的热风与黑暗的坚冰誓死顽抗。他看透了岁月的把戏,要站起来,使国民苏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当之无愧。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37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