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茶馆观后感5篇范文集锦

2020-06-28 17:20:00
|醒婷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馆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茶馆观后感1

通过茶馆中出没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生活变迁,缩影百年动荡的历史社会。

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因时代的变迁,各自有不同的悲惨命运。

王掌柜一生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只求在动乱的社会中生存下来,顺顺当当的活下去,最终家产被占,上吊自杀。

秦二爷一生敢想敢干,实业救国,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所有资产被没收,心灰意冷。

常四爷一生正直善良,敢说敢做,自食其力,最后一事无成,孤老终身。

江湖骗子唐铁嘴,小唐铁嘴,地痞流氓刘麻子,小刘麻子,势力走狗宋恩子,吴祥子,一生坑蒙拐骗,钻营偷生,却活的有滋有味。

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一生本本份份,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可称为“顺民,良民”落得凄惨下场。

小唐铁嘴,小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一生欺软怕硬,偷鸡摸狗,可称为“逆民,恶民”活得欢乐自在。

这种“良民”活得凄惨,“恶民”活得自在,颇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意味。

阅读,学习不是为了走形式,告慰自己没有虚度光阴,而是为了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未来人生。

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发展是复杂多变的,有一些偶然因素,也有一些必然因素。

生活之中具有常四爷性格特征:正直善良,心直口快的人最普遍。一句“大清要亡了”得罪了清朝打手,遭受牢狱之灾,自食其力一生艰辛。

假如是这种不知圆滑世故的性格导致悲惨命运。但是应用到王掌柜,秦二爷身上却又说不通。王掌柜精明干练,圆滑世故;秦二爷有理想有抱负,也是遭受同样悲惨的命运。

我想其中必然有某种因素决定他们命运的共同走向,可能是势!

太监总管就是一方势力,刘麻子与庞太监做着贩卖人口的生意。刘麻子以十两银子买进无以为生的农夫的女儿,二百两卖给太监作老婆。

小刘麻子依靠沈处长的势力霸占茶馆。小唐铁嘴依靠三皇教的势力耀武扬威。宋恩子,吴祥子依靠皇上,袁大总统,国民党的势力专横跋扈。

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他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依靠任何一方势力,在那个动荡年代只能被动的承受压迫和剥削。

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势力的重要性,在时代的潮流中随波逐流。

放在和平年代自己身上,性格颇与常四爷相似,从来没有意识到要依靠哪方势力。工作之中从不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一直秉承不靠人,不求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工作上有所发展,然而实际上没有往高处走,反而往低处流。

如果这种势力说法成立的话,自己一开始就错在方向上。没有明确的上下级观念,只凭喜好做人做事,怎能不有随波逐流的结局。

但这并不是说勤奋,努力,不重要,前提是得顺势而为。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最基本的应该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

至于如何顺势,跟个人心态,能力,勤奋有着极其复杂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

茶馆观后感2

看完茶馆好几天了,心里仍然在不断的回味;经过文化洗礼的老舍先生带我们走入一个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生活的变迁,每一幕画写一个时代,三教九流人物汇聚于裕泰茶馆,通过一个普通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上学时从历史书中阅见的那些文字,如今以话剧形式展现在眼前,三言两语便勾勒出整个人的轮廓;茶馆王掌柜一生精明圆滑,呕心沥血,却终究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

清朝末期到民国的变迁,老百姓的挣扎或无奈,奸诈狡猾的商人,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馆里每一天都有悲惨的事情发生。提鸟笼的、有钱人卖出去的穷人、算命的先生、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市井小人物...。

“莫谈国事”,一辈子逆来顺受终一筹莫展;几十年的谨慎小心酸撑苦熬,一直不断的改良改良,却越改越凉,冰凉;最终也走到人生的尽头。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所有这一切,似乎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找到对应的原型,中国的历史似乎就在这样不断的重复着。理由很简单,中国的公共权力从来没有被限制过;从来都是打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的旗号,肆意的褫夺公民的权力。

社会就是由形形色色的阶层组成的,然而,既得利益者应该看得远一点,就像秦二爷的儿子秦利民所认识到的那样——无论工人还是资本家,无论有钱人或是穷人,无论有权力的或是没有权力的,只要是社会的一份子,其实都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工人们被剥削的太狠了,购买力下降,是要引发经济危机的。权力过分膨胀而不受限制,是会引来“西山的神兵”的。

因此,社会要安定,必须像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才行,生物学上叫生态平衡。而在社会学中大概就叫“和谐社会”。然而真正的和谐不是靠吴恩子、宋祥子压制出来的,也不是靠唐铁嘴、刘麻子欺骗出来的,而是靠真正的设计一种制度,把权力放入牢笼加以监督和限制。等“西山的神兵”到了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那就太晚了。

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给自己撒纸钱的样子。也许很多年后我都会记得,这个凄凉的场面,一路撒纸钱不断的吆喝……

茶馆观后感3

老舍的著名作品茶馆,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这部巨著通过北京茶馆的新衰成败,和茶馆里三教九流各色个人物角色的描写,展现了从晚清到民国这段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茶馆是一部历史的活宝典,从历史纵向来看

1.晚清时期政府腐败,官僚主义盛行,横行霸道,谋取私利。

2.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盲目,浮躁,脱离实际,假借民主救国的资本主义来对国民进行政治统治。

从历史横向上看:

1.晚清时期人物。正面人物:秦二爷,义气风发,志向远大,扼拯斯民于水火;王掌柜继承家业经营茶馆,处事圆滑,处处应承,如鱼得水;常四爷,决心除暴安良,扶危济困。反面人物:唐:贩卖人口;有坏人:唐爷、黄爷、庞太监,处处勾结谋取暴力,伤天害理无恶不做,为了追逐利益而坏事做尽。

2.民国时期人物

随着清朝没落,旧贵族衰落,最终走向灭亡,以庞太监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家退出历史舞台。

3.旧民主主义时期,过分开放,放浪不羁,自由过头,违背了做人所具有的基本道德底线,

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战争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反衬了社会的更替和变迁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不断反思自己反思我们的社会。

茶馆观后感4

茶馆,没事儿喝茶,彼此唠家常,谈世事的地方。谁可曾想在老舍的笔下,它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地道的语言,真实的场面,人物栩栩如生,写的太现实。这和老舍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  

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  

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  

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  

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  

一、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  其三,子承父业。  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幻包装不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人哪!为何总在这方面“遵规守矩”呢?  

老舍《茶馆》给与我们的是一个时代!

茶馆观后感5    

前天晚上,随《茶馆》散场人流从首都剧场大门出来,剧场小小院落里,灯光闪耀着许多即将启动,已启动的名牌好车,我仿佛来到另一个布光精致的剧场,上演着最好的时代的时装剧。于是想起刚才的剧场上,贴在老裕泰茶馆里大大小小“莫谈国事”的纸条——那一个老舍先生写出来的最坏的时代。

看话剧的时候,周围座位端坐着几个鲜亮的男女,拎着未知真假的LV包,诸般香水味相互裹挟,在我鼻尖徜徉不断。老舍先生当初写好《茶馆》给朋友们念,念到常四爷那段“洋货论”,想必不会料到今日的洋货,不仅存在此地,还被更和谐地爱戴着。

走出剧场很久,仍不能从最终一幕的情绪中缓过神,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三座台柱,拿捏身板,最好的演技撑着秦二爷、常四爷、王利发老迈的模样:秦二爷拄着拐抖个不停,常四爷有气无力的摊在椅子里,王利发每句话最后拖着一个无奈的尾音——“好咧…再见咧……”直到撒起纸钱,直到王掌柜去上吊。

这三位,加上演松二爷的冯远征,演技都是纯情炉火,不能再想出更好情形。女演员,只宋丹丹演得有神,可惜她也像葛优,喜角演太多,不由得叫人要笑。

捉摸这些戏骨在台上的动作,我想起以往只是看文学理论的书里懂得,话剧的演出因为距离远,要比电影 夸张的远,电影 演员的脸是会被摄影机放大,故而他们的演出不能显出用力,要近生活。但究竟是怎样,没看过真的话剧,无法真的理解。

这回大约理解些皮毛的皮毛。话剧与电影 的表演,其中的相通处,该是演员对剧本人物表达到淋漓处的通体快感,这快感,大约是能让观众从演员神情上一眼望出的。这种地步,必要演员尽全力,依循导演的指引,对角色理解达到所能达到的最深地步,并以自己的架势,表达出自己这理解。唯此可以打动人,仅靠了肢体嗓门生生地将剧本翻译成动作,真比台上不动的道具还要呆滞。这种“翻译”剧本的演法,打开电视,如今的电视剧里都是。

话剧与电影 表演的不同,也是翻天覆地的不同。肢体动作,表情,说话的技巧,都全然是不同的一套体系。这体系,我这种门外的家伙,门缝也还没找到,想通门径而不得。

其次是剧本。电影 的剧本,原先也有当作文学来发表的,现在是没有了,先进些的电影 教科书也大都明白地说剧本是导演的一种说明书,更多的功夫要放在电影 剧本外的。话剧剧本,现在照样有许多拿出来印刷出书的,因为话剧的语言更近文学,《茶馆》便是除了老舍的京味,语言不能有其他一种魅力更动人。其中动作的描写,也能像小说那样给读者提供一种浮想联翩的机会。但这回看过《茶馆》,存在脑海中的那单薄的《茶馆》剧本,经由从齐整而破败的三幕布景、演技层次不同的各位演员,以及编排各种站位动作、删除添加剧本细节的一种导演思路,在眼前逐渐立体而丰满起来,了解话剧剧本终究也是一种说明书,但是要决定话剧命运的,更具艺术气质的说明书,并且导演决不能攫取了剧作者功劳的。不像电影 ,三流的剧本,也是有机会经导演高妙的翻云覆雨而变成一流电影 的。

这回《茶馆》之前,看过三出话剧,其中两出是学生毕业演出,一回是安徽艺术学校的戏剧导演系,在家楼下的小剧场里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另一回是在北京北兵马司的人艺小剧场,大约是北理工的话剧社,演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这两回的学生演出,都稚嫩着,中看,没有可供回味的。另一次是在上海看的一场小剧场商业话剧,名字忘记了,是根据电影 《50次初恋》改编的,演员演技熟练不高妙,导演得有趣而精致,算是成功的一种运作。

大学里从莎士比亚、贝克特、到梅特林克,从曹禺、老舍到孟京辉,风格各自不同的剧本念过许多,却从未见过它们在舞台上的、最终的完成状态。直到前天晚上的《茶馆》,晓得话剧这样一种古老而巅峰早逝的艺术,现在于我是完全陌生的,崭新的。

这明白是不是太迟了。也许是太迟了。


茶馆观后感5篇范文集锦相关文章:

茶馆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 - 5068儿童网

茶馆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 - 5068儿童网

茶馆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 5068儿童网

茶馆读后感200字左右范文 - 5068儿童网

茶馆读后感300字左右范文 - 5068儿童网

茶馆读后感高中生作文10篇 - 5068儿童网

老舍话剧茶馆读后感500字左右 - 5068儿童网

老舍《茶馆》读后感范文1000字 - 5068儿童网

茶馆读后感-茶馆读后感心得体会 - 5068儿童网

《茶馆》读后感400字作文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20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