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标准【7篇】
实习能帮助学生自己个人树立正确的立业观,适应市场,顺利就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前阶段的情况
实习的前半阶段,所在的部门是储汇营业处。通过营业员指导和讲授相关业务知识及业务操作技能,同时在营业员的教导下,进行实际业务的操作,逐渐熟悉邮政储蓄系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的储蓄业务。尤其在点钞、捆钞技能的掌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了解熟悉邮政储蓄系统
在进行营业前台工作的操作之前,首先必须熟悉整个邮政储汇的操作系统,目前使用的是统一版本[1]。刚开始实习时,熟记主交易菜单的交易码,特别是日常的交易代码,如:活期存取款代码是010102、010103;卡存取款的代码是020151、020154;现金转帐代码是010701;帐户到帐户转帐代码是010702等等。
2、营业窗口的实际操作
在熟悉了操作系统之后,我就开始进行实际操作了。起初在营业员的随身指导中,慢慢地进行操作。我所在营业处采用的是柜员制交易操作,即每一笔交易都是由营业员单人单独完成的,操作过程必须十分谨慎,注意操作流程的规范。当收到来自客户的现金时,必须将钞票正反两面过机鉴别并计数,确认无误后方可入柜,在相应的凭单上加盖现金讫[2],接着再进行数据的录入、打印单据等。而支付客户现金时,必须手工点钞与机器点钞两项步骤相结合,缺一不可。手工点钞的作用在于防止钞票粘合过机时无法完全分开。对于整捆的钞票拆封过机清点后方可支付。另外,在支付前必须询问一下客户请问您支取多少,再次核对金额。
3、点、捆钞技能的锻炼
点钞是银行柜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坐姿、手势及钞票的摆放角度,指法、手指间作用力度和双手的协调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要通过一番刻苦锻炼才能掌握的技能。捆钞中指法的运用是关键,一把钞票抓在手中,用拇指按于中间使其凹出弧状来,另一只手用捆钞带贴着外沿用力拉紧,绕两圈后反扣住原来的带也缠两圈,最后将整捆钞票压平,这样就可以牢牢地捆住一把钞票了。
4、中间业务
在营业实习期间,我还涉猎到了邮政储蓄中间业务中的两项,
一项是发财政工资、养老保险;另一项是收缴电话费。前项跟一般的窗口服务差别不大。相关员工开立活期结算帐户要根据所在企业、单位的工资清单,其帐户余额等于工资款。社会养老保险则根据其保障号开立帐户,员工可凭存折直接到窗口支取。后一项则要到电信的营业处去收取,大概每日下午5:00左右,带齐准备好的缴费单据,加盖日戳、私章。与电信方财会人员当面清点款项金额,对方确认、加盖印章,并撕下相应的收据联交于电信方保存。
(二)实习后阶段的情况
实习的后半阶段,所在的部门是储汇局综合部,实习的岗位有:事后监督和实时监控。事后监督是对营业处及个网点的交易进行严格把关,是一项繁琐的校对工作,它意义重大尤其体现在对潜在风险(如大额支付、可疑支付等)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监督。相比之下,实时监控则体现出了防范风险的时效性。充分运用日常交易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重大风险并尽快排除风险。起初到综合部,我实习的岗位是事后监督,主要是基本业务的监督。先按每日营业轧帐单上登记的各类基本业务的交易总笔数、总金额分别与原始凭证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接着按照原始凭证的任意顺序,逐笔输入凭证打印的交易流水号和客户填写的交易金额,系统自动核对两项内容,回显交易流水中的其他内容。如果发现了不相符的情况,则手工联动登记差错。
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篇2)
这一周在做的主要工作是带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说是生产实习,可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银行和保险——不大可能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让学生们亲自上手做什么实践工作,所以除了周一带领学生们到保险公司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一圈以外,主要的时间是请有关的业务人员到校内给学生们讲课。
这一周的课程很艰苦——对于我和学生都是如此。对于我本人来讲,很少有一周当中每天都要到学校至少走一遭的经验,而且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课和做好其他工作以外,还要把一天中的相当一段时间用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别人讲课;对于学生来讲,听这些并非教师的业内人士讲课,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情绪高涨得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议论几句,对那些平时出勤就不太好的学生来讲,可能更是煎熬得紧吧。
学生们不仅要听课,每人还要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一份,这个“作业”不知会做成什么样子。反正我是尽力做了模板了,还特地写了近500字的《填写指导》,也算仁至义尽了吧。不过为了与学生平等,在此我自己也作个总结吧。
一、实习日志(简记)
__月__日:上午申请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学生下午召开实习动员会,下午参加实习动员会;
__月__日:早上组织学生乘校车,参观人保人寿公司,听取有关企业概况的介绍,听取有关保险营销的报告,与公司负责人落实后面几天的日程安排,中午组织学生乘校车返校(其间有学生逃走,生气!);
__月__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个险营销专题报告,晚上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模板和《填写指导》;
__月__日:上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保险及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报告,课后总结,对当天及前一天学生的纪律提出批评;
__月__日:早上调试投影设备,组织学生听取保险公司风险防控专题报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计划有变,再申请借用教室,通知学生;
__月__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柜面业务专题报告,晚上组织学生听取银行职业道德与银行风险防范专题报告。
二、心得体会
除了周一与保险公司两位经理落实日程用了近一小时和周四上课缺席一个半小时以外,几乎所有的课我都听了,也算善始善终了吧,可能比有些学生的出勤率还高呢。并且尽可能地作了听课笔记,还按照领导要求对讲课内容录了音,所以应该还是有资格谈点心得体会的吧。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 实务和理论的确很不同。上学的时候也有实习环节,记得安排了到耀华玻璃厂还有一家福利纺织厂(厂名忘了,好像是生产帆布的)实地参观,也请了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到校内讲课,看了些单证,当时被“赠送”的几份样张至今仍妥善保存着呢。当时就感觉企业中的贸易实务跟教材里的差别很大,即便像《国际贸易实务》这样的书本都念得烂熟了,碰到具体的业务尤其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还是不知如何下手。这次带学生们实习感觉也大体如此。比如教材里面介绍银行业务肯定放很大注意力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方面,但是今天才知道目前的商业银行中居然50~70%的业务和利润来自于代理业务,而讲课老师更是坦言,本地大中型企业(原来的骨干企业)几乎没有景气的,例外的只有福利厂,而传统的贷款业务领域面向企业的坏账死账着实不少,亮点只在房贷这一块。我没有任过保险方面的课程,不过就自己浅薄的保险知识来讲,课程中肯定不会很生动地描绘个险营销中如何与客户沟通,银保产品的渊源与发展,更不会涉及银行柜员拉存款与推销银保产品之间悬殊的提成差距。虽然当老师与当学生的时代不同了,立场不同了,见识不同了,但是有一点认识似乎没有变——实务往往不似理论那样系统严谨且冠冕堂皇,尤其是就某一岗位而言好像有些程序化得索然无味,不过大部分人始终是要从事实务的。
2. 专业人士的风范值得赞许。上周去联系实习单位的时候是临时得到通知的,所以当时穿得不仅casual简直有点humble了,进入保险公司看到那些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感觉自己失礼得无地自容。本周到学校来给学生们讲课的几位专业人士,不论年资、岗位如何,也一律是仪表得体。即使前几天天气阴冷,几个年纪不大的小经理还是坚持衬衫西装的职业打扮,老实说我看着都有点替她们冻得慌,不过保持职业风度这一点确实值得佩服。作为金融从业者,无论是保险营销经理,还是内勤业务人员,还是银行工作者,言谈举止中都透露出行业特色——专业与敬业。营销经理自信满满,对自己的`专业侃侃而谈,很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内勤业务人员特别严谨,讲话井井有条,连ppt都比营销经理的严肃得多;银行工作者则更多地是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并且好像对多媒体这些东东都不怎么感冒,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上更倾向于保守呢?不管讲课中个体表现差异多么大,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特别守时——提前至少15分钟到场,讲课中也很少东拉西扯耗时间的现象。
3. 从不同的演讲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这些天接触的这几位演讲者,表面上看表现最好的是保险公司的几位年轻的组训讲师,不过之所以加上“表面上”几个字,也暗含着在下对他们的风格不是十分认同——激情澎湃有余,内功不足。本来挺好的保险产品,怎么越听越像传销的呢,有些技巧颇有本山大叔忽悠的风范。还是周二的时候那位个险营销经理推荐的Joe Jordan的那个演讲精彩,呵呵,不过让他们达到那个水平……确实是吹毛求疵了。相形之下,运营部的主管讲课的风格就有点沉闷了,虽然也有很多案例穿插其间,不过还是感觉理论多了点,而且系统性太强,呵呵,有点像老师上课了。银行的两位人士表现差距太大,尤其是在同一天中时隔三小时先后出场更是强化了这个感觉。前面那位显然不只是紧张,主要是准备工作不充分,这一点值得所有想站住讲台的人引以为戒;后面这位是本人最欣赏的,主题明确,见地精到,案例丰富,准备充分,谦虚有加,字写得满好的,而且还有那么点紧张,呵呵,其实我觉得紧张是因为重视(准备不充分的除外),当然太紧张就容易出错甚至出丑了,所以窃以为小小紧张的状态是最好不过了。
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篇3)
做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也是根据学校暑期实习要求,我在20__年x月__日至x月__日在中国__银行__支行进行实习工作。在学校学习了整整三年,还是第一次利用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为还是第一次参加正式实习,还是有一些的紧张和担忧,不知道自己能否去胜任,去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毕业实习具体情况及体会总结如下:
一、实习时间:
20__年x月__日——x月__日
二、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银行的实习,了解银行合规部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过程:
在实习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是跟着师傅做各样的报表。根据巴塞尔协议相关规定:银行合规部门是识别、评估、通报、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的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其中所说的银行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管理究其实质是一种风险管理。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指导原则》的话说:"合规应被视为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合规管理其实并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规,顾名思义就是合乎规则,"循规蹈矩"。
师傅告诫我,银行工作是风险性很高的一项工作,如果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当风险发生时可能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去办。如果总是认为,这样也是小事那样也没有多大的事,很多的制度都没有切实落实到实处,比如说有时临时离柜一下马上就回来时没有锁屏锁箱;偶尔为了图方便也没有将大额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等,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全部都得以纠正了,防范意识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想,在我们前台办理业务,只要按制度办事了,就会减少很多案件的发生。比如在开户和挂失时,一定要认真审核客户的有效证件的真实性,不要用复印件替客户开户和挂失,这样就会有效的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大额存取款时要审查是否属于可疑交易;自己保管的各种印章也要妥善保管好,不能借用给他人使用和加盖。只要我们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始终认真仔细,坚持按制度办事,就不会有风险的存在,相反如果我们粗心大意,不遵章守纪,随时都有可能铸成大过。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除了让我对__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首先,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所以在办理与银行现金有关业务时一定要谨慎细心。其次,我觉得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上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更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走上社会之后,环境,生活习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仍把自己能学生看待,必定会被残酷的社会淘汰。既然走上社会就要以一名公司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三,我觉得工作中每个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比如,挂失业务办理时需要本人亲自持本人身份证办理。而在实际业务发生时往往很多人因为身份证丢失而持本人户口簿或他人持身份证为丢失人挂失等虽然可能明知是本人,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而当对方有所疑问时,也必须要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必须得这么做。现在银行已经类似于服务行业,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对于客户的一些问题和咨询必须要耐心的解答。这使我认识到在真正的工作当中要求的是我们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并虚心向他人请教。最后,还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从一个在职员工的角度来了解邮储银行,又从一个客户的角度来审视邮储银行,体会到的感受远远超过书本上对银行的介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想要真的进入银行工作,融入银行这个圈子,成为真正的银行人,不可能仅仅凭借考取的银行从业资格证,也不可能凭借学过读过的寥寥基本关于银行的书。需要的是一个端正的心态,需要的是献身银行事业的决心,需要的是埋头苦干的恒心。否则,会在进入银行之后倍感失望,对反复重复的工作唉声叹气,这样的应聘者,也不会成为最终的银行人。
四、实习小结:
衷心地感谢__银行__支行为我提供的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和成长。实习的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很充实的,在这三个月的实习间的确让我学习到了不少,让我更清楚的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工作,也更深的了解了我自己。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朝着理想而奋斗。
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篇4)
这一周在做的主要工作是带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说是生产实习,可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银行和保险——不大可能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让学生们亲自上手做什么实践工作,所以除了周一带领学生们到保险公司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一圈以外,主要的时间是请有关的业务人员到校内给学生们讲课。
这一周的课程很艰苦——对于我和学生都是如此。对于我本人来讲,很少有一周当中每天都要到学校至少走一遭的经验,而且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课和做好其他工作以外,还要把一天中的相当一段时间用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别人讲课;对于学生来讲,听这些并非教师的业内人士讲课,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情绪高涨得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议论几句,对那些平时出勤就不太好的学生来讲,可能更是煎熬得紧吧。
学生们不仅要听课,每人还要完成一份,这个“作业”不知会做成什么样子。反正我是尽力做了模板了,还特地写了近500字的,也算仁至义尽了吧。不过为了与学生平等,在此我自己也作个总结吧。
一、实习日志
月27日:上午申请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学生下午召开实习动员会,下午参加实习动员会;
月30日:早上组织学生乘校车,参观人保人寿公司,听取有关企业概况的介绍,听取有关保险营销的报告,与公司负责人落实后面几天的日程安排,中午组织学生乘校车返校;
月31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个险营销专题报告,晚上完成模板和;
月日:上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保险及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报告,课后总结,对当天及前一天学生的纪律提出批评;
月日:早上调试投影设备,组织学生听取保险公司风险防控专题报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计划有变,再申请借用教室,通知学生;
月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柜面业务专题报告,晚上组织学生听取银行职业道德与银行风险防范专题报告。
二、心得体会
除了周一与保险公司两位经理落实日程用了近一小时和周四上课缺席一个半小时以外,几乎所有的课我都听了,也算善始善终了吧,可能比有些学生的出勤率还高呢。并且尽可能地作了听课笔记,还按照领导要求对讲课内容录了音,所以应该还是有资格谈点心得体会的吧。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 实务和理论的确很不同。上学的时候也有实习环节,记得安排了到耀华玻璃厂还有一家福利纺织厂实地参观,也请了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到校内讲课,看了些单证,当时被“赠送”的几份样张至今仍妥善保存着呢。当时就感觉企业中的贸易实务跟教材里的差别很大,即便像这样的书本都念得烂熟了,碰到具体的业务尤其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还是不知如何下手。这次带学生们实习感觉也大体如此。比如教材里面介绍银行业务肯定放很大注意力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方面,但是今天才知道目前的商业银行中居然50~70%的业务和利润来自于代理业务,而讲课老师更是坦言,本地大中型企业几乎没有景气的,例外的只有福利厂,而传统的贷款业务领域面向企业的坏账死账着实不少,亮点只在房贷这一块。我没有任过保险方面的课程,不过就自己浅薄的保险知识来讲,课程中肯定不会很生动地描绘个险营销中如何与客户沟通,银保产品的渊源与发展,更不会涉及银行柜员拉存款与推销银保产品之间悬殊的提成差距。虽然当老师与当学生的时代不同了,立场不同了,见识不同了,但是有一点认识似乎没有变——实务往往不似理论那样系统严谨且冠冕堂皇,尤其是就某一岗位而言好像有些程序化得索然无味,不过大部分人始终是要从事实务的。
2. 专业人士的风范值得赞许。上周去联系实习单位的时候是临时得到通知的,所以当时穿得不仅casual简直有点humble了,进入保险公司看到那些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感觉自己失礼得无地自容。本周到学校来给学生们讲课的几位专业人士,不论年资、岗位如何,也一律是仪表得体。即使前几天天气阴冷,几个年纪不大的小经理还是坚持衬衫西装的职业打扮,老实说我看着都有点替她们冻得慌,不过保持职业风度这一点确实值得佩服。作为金融从业者,无论是保险营销经理,还是内勤业务人员,还是银行工作者,言谈举止中都透露出行业特色——专业与敬业。营销经理自信满满,对自己的专业侃侃而谈,很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内勤业务人员特别严谨,讲话井井有条,连ppt都比营销经理的严肃得多;银行工作者则更多地是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并且好像对多媒体这些东东都不怎么感冒,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上更倾向于保守呢?不管讲课中个体表现差异多么大,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特别守时——提前至少15分钟到场,讲课中也很少东拉西扯耗时间的现象。
3. 从不同的演讲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这些天接触的这几位演讲者,表面上看表现最好的是保险公司的几位年轻的组训讲师,不过之所以加上“表面上”几个字,也暗含着在下对他们的风格不是十分认同——激情澎湃有余,内功不足。本来挺好的保险产品,怎么越听越像传销的呢,有些技巧颇有本山大叔忽悠的风范。还是周二的时候那位个险营销经理推荐的joe jordan的那个演讲精彩,呵呵,不过让他们达到那个水平……确实是吹毛求疵了。相形之下,运营部的主管讲课的风格就有点沉闷了,虽然也有很多案例穿插其间,不过还是感觉理论多了点,而且系统性太强,呵呵,有点像老师上课了。银行的两位人士表现差距太大,尤其是在同一天中时隔三小时先后出场更是强化了这个感觉。前面那位显然不只是紧张,主要是准备工作不充分,这一点值得所有想站住讲台的人引以为戒;后面这位是本人最欣赏的,主题明确,见地精到,案例丰富,准备充分,谦虚有加,字写得满好的,而且还有那么点紧张,呵呵,其实我觉得紧张是因为重视,当然太紧张就容易出错甚至出丑了,所以窃以为小小紧张的状态是最好不过了。
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篇5)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我有幸来到中国工商银行绍兴县支行国际部和会计处实习。作为报告开头,我想先介绍一下工行一些基本情况。中国工商银行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分支机构2万多个,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__年末资产总额近530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和的近五分之一。而工行绍兴县支行在20__年浙江省工行系统县级支行的收益排名中位列第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国际业务,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对外轻纺贸易较为发达。因此我在完成了会计处的实习任务之后,还到国际部进行了短时间的实习,以期更全面的了解银行的核心业务。
在会计处实习的时间里,我主要学习了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熟悉了银行的会计科目,基本掌握了该系统的记账和复核的操作,并能独立处理同城交换、证券清算和外汇核算。通过看、问和动手操作,我对会计处的主要工作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特别是支票汇票等,在实习之前,我只从书上学到过它的基本概念,对真正的票据并没有具体的认识。现在我已经大致明白了审票和解付的过程。而在国际部实习的时间里,我边干边学,发现其实大部分知识已在《国际结算学》中学过,我所要做的就是熟悉各种票据,掌握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同时帮助和指导客户填单和审单。在实习过程中有带教领导、银行员工的协助、自己的努力,自感收益不校这次实习把我从学校纯理论学习中拉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环境。一进入岗位,我就意识到,该把学生时代的野性收敛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虽然这个银行内部气氛和谐,没有老套的束缚,但它毕竟是一个跟钱打交道的机构,需要有严谨的纪律和详细的规程,我就应该严于律己,这样不仅可以遵守银行的规矩,对我自己更有好处。以下是我实习一个多月来的体会:
首先,来工行绍兴县支行实习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去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的感触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银行员工的学习气氛特别浓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
在这里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特别让我敬佩。给我一种特别想融入他们其中的感觉。这将对我以后的人生路上一种很大的推进。只有坚持学习新的知识,才会使自己更加提高,而这里就有这样的气氛。同时这次实习也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提高是终身受益的。
其次,在本次实习的一个月里,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记得那时我在工行已独立上岗二个星期了,已不像第一次那样紧张了。那一天银行业务特别多,系统太忙,计算机运行得很慢,其中有一笔900元的取款已发生,但发票打印不出,查了流水也成功了,主管确认这笔业务已成功,至于发票只好用手工补。可到了傍晚轧帐时,发现少了900元,再次查流水时,发现那笔900元的取款还在发送途中。但当时主管也确认过了,并确认也成功了,大概是系统不好,电脑自动充值,所以才会这样。所幸该客户的帐号是在我行开户,同事们帮我查到了这个人的联系方式,主管帮我追回了900元,当时我真好感激行里的每位同事,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真的是很重要。
总之,这次实习为我从各方面融会知识,为我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铺垫了精彩的一幕,我认为这种改变是质的飞跃。
现在实习结束了,工行绍兴县支行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成绩也给予了肯定。我也对自己的表现基本满意,为我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与银行员工的相处中,我也学到了待人、处事的态度、方式,银行的员工待人诚恳,虽然他们年龄和我一般大,有的还要小几岁,我感觉他们很成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一个多月是我用金钱买不到的机会,无论从工作、学习、做人上,我都有很大的收获。这两个月我没有白来,如果有时间,希望能还有一次这样的实习机会。我衷心的感谢工行绍兴县支行的每一个人,今后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把工作做得更好。
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篇6)
这一周在做的主要工作是带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说是生产实习,可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银行和保险——不大可能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让学生们亲自上手做什么实践工作,所以除了周一带领学生们到保险公司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一圈以外,主要的时间是请有关的业务人员到校内给学生们讲课。
这一周的课程很艰苦——对于我和学生都是如此。对于我本人来讲,很少有一周当中每天都要到学校至少走一遭的经验,而且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课和做好其他工作以外,还要把一天中的相当一段时间用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别人讲课;对于学生来讲,听这些并非教师的业内人士讲课,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情绪高涨得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议论几句,对那些平时出勤就不太好的学生来讲,可能更是煎熬得紧吧。
学生们不仅要听课,每人还要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一份,这个“作业”不知会做成什么样子。反正我是尽力做了模板了,还特地写了近500字的《填写指导》,也算仁至义尽了吧。不过为了与学生平等,在此我自己也作个总结吧。
一、实习日志(简记)
月27日:上午申请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学生下午召开实习动员会,下午参加实习动员会;
月30日:早上组织学生乘校车,参观人保人寿公司,听取有关企业概况的介绍,听取有关保险营销的报告,与公司负责人落实后面几天的日程安排,中午组织学生乘校车返校(其间有学生逃走,生气!);
月31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个险营销专题报告,晚上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模板和《填写指导》;
月日:上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保险及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报告,课后总结,对当天及前一天学生的纪律提出批评;
月日:早上调试投影设备,组织学生听取保险公司风险防控专题报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计划有变,再申请借用教室,通知学生;
月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柜面业务专题报告,晚上组织学生听取银行职业道德与银行风险防范专题报告。
二、心得体会
除了周一与保险公司两位经理落实日程用了近一小时和周四上课缺席一个半小时以外,几乎所有的课我都听了,也算善始善终了吧,可能比有些学生的出勤率还高呢。并且尽可能地作了听课笔记,还按照领导要求对讲课内容录了音,所以应该还是有资格谈点心得体会的吧。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 实务和理论的确很不同。上学的时候也有实习环节,记得安排了到耀华玻璃厂还有一家福利纺织厂(厂名忘了,好像是生产帆布的)实地参观,也请了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到校内讲课,看了些单证,当时被“赠送”的几份样张至今仍妥善保存着呢。当时就感觉企业中的贸易实务跟教材里的差别很大,即便像《国际贸易实务》这样的书本都念得烂熟了,碰到具体的业务尤其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还是不知如何下手。这次带学生们实习感觉也大体如此。比如教材里面介绍银行业务肯定放很大注意力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方面,但是今天才知道目前的商业银行中居然50~70%的业务和利润来自于代理业务,而讲课老师更是坦言,本地大中型企业(原来的骨干企业)几乎没有景气的,例外的只有福利厂,而传统的贷款业务领域面向企业的坏账死账着实不少,亮点只在房贷这一块。我没有任过保险方面的课程,不过就自己浅薄的保险知识来讲,课程中肯定不会很生动地描绘个险营销中如何与客户沟通,银保产品的渊源与发展,更不会涉及银行柜员拉存款与推销银保产品之间悬殊的提成差距。虽然当老师与当学生的时代不同了,立场不同了,见识不同了,但是有一点认识似乎没有变——实务往往不似理论那样系统严谨且冠冕堂皇,尤其是就某一岗位而言好像有些程序化得索然无味,不过大部分人始终是要从事实务的。
2. 专业人士的风范值得赞许。上周去联系实习单位的时候是临时得到通知的,所以当时穿得不仅casual简直有点humble了,进入保险公司看到那些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感觉自己失礼得无地自容。本周到学校来给学生们讲课的几位专业人士,不论年资、岗位如何,也一律是仪表得体。即使前几天天气阴冷,几个年纪不大的小经理还是坚持衬衫西装的职业打扮,老实说我看着都有点替她们冻得慌,不过保持职业风度这一点确实值得佩服。作为金融从业者,无论是保险营销经理,还是内勤业务人员,还是银行工作者,言谈举止中都透露出行业特色——专业与敬业。营销经理自信满满,对自己的专业侃侃而谈,很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内勤业务人员特别严谨,讲话井井有条,连ppt都比营销经理的严肃得多;银行工作者则更多地是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并且好像对多媒体这些东东都不怎么感冒,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上更倾向于保守呢?不管讲课中个体表现差异多么大,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特别守时——提前至少15分钟到场,讲课中也很少东拉西扯耗时间的现象。
3. 从不同的演讲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这些天接触的这几位演讲者,表面上看表现最好的是保险公司的几位年轻的组训讲师,不过之所以加上“表面上”几个字,也暗含着在下对他们的风格不是十分认同——激情澎湃有余,内功不足。本来挺好的保险产品,怎么越听越像传销的呢,有些技巧颇有本山大叔忽悠的风范。还是周二的时候那位个险营销经理推荐的joe jordan的那个演讲精彩,呵呵,不过让他们达到那个水平……确实是吹毛求疵了。相形之下,运营部的主管讲课的风格就有点沉闷了,虽然也有很多案例穿插其间,不过还是感觉理论多了点,而且系统性太强,呵呵,有点像老师上课了。银行的两位人士表现差距太大,尤其是在同一天中时隔三小时先后出场更是强化了这个感觉。前面那位显然不只是紧张,主要是准备工作不充分,这一点值得所有想站住讲台的人引以为戒;后面这位是本人最欣赏的,主题明确,见地精到,案例丰富,准备充分,谦虚有加,字写得满好的,而且还有那么点紧张,呵呵,其实我觉得紧张是因为重视(准备不充分的除外),当然太紧张就容易出错甚至出丑了,所以窃以为小小紧张的状态是最好不过了。
金融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篇7)
这一周在做的主要工作是带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说是生产实习,可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银行和保险——不大可能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让学生们亲自上手做什么实践工作,所以除了周一带领学生们到保险公司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一圈以外,主要的时间是请有关的业务人员到校内给学生们讲课。
这一周的课程很艰苦——对于我和学生都是如此。对于我本人来讲,很少有一周当中每天都要到学校至少走一遭的经验,而且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课和做好其他工作以外,还要把一天中的相当一段时间用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别人讲课;对于学生来讲,听这些并非教师的业内人士讲课,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情绪高涨得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议论几句,对那些平时出勤就不太好的学生来讲,可能更是煎熬得紧吧。
学生们不仅要听课,每人还要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一份,这个“作业”不知会做成什么样子。反正我是尽力做了模板了,还特地写了近500字的《填写指导》,也算仁至义尽了吧。不过为了与学生平等,在此我自己也作个总结吧。
一、实习日志(简记)
月27日:上午申请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学生下午召开实习动员会,下午参加实习动员会;
月30日:早上组织学生乘校车,参观人保人寿公司,听取有关企业概况的介绍,听取有关保险营销的报告,与公司负责人落实后面几天的日程安排,中午组织学生乘校车返校(其间有学生逃走,生气!);
月31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个险营销专题报告,晚上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模板和《填写指导》;
月日:上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保险及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报告,课后总结,对当天及前一天学生的纪律提出批评;
月日:早上调试投影设备,组织学生听取保险公司风险防控专题报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计划有变,再申请借用教室,通知学生;
月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柜面业务专题报告,晚上组织学生听取银行职业道德与银行风险防范专题报告。
二、心得体会
除了周一与保险公司两位经理落实日程用了近一小时和周四上课缺席一个半小时以外,几乎所有的课我都听了,也算善始善终了吧,可能比有些学生的出勤率还高呢。并且尽可能地作了听课笔记,还按照领导要求对讲课内容录了音,所以应该还是有资格谈点心得体会的吧。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 实务和理论的确很不同。
上学的时候也有实习环节,记得安排了到耀华玻璃厂还有一家福利纺织厂(厂名忘了,好像是生产帆布的)实地参观,也请了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到校内讲课,看了些单证,当时被“赠送”的几份样张至今仍妥善保存着呢。当时就感觉企业中的贸易实务跟教材里的差别很大,即便像《国际贸易实务》这样的书本都念得烂熟了,碰到具体的业务尤其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还是不知如何下手。这次带学生们实习感觉也大体如此。比如教材里面介绍银行业务肯定放很大注意力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方面,但是今天才知道目前的商业银行中居然50~70%的业务和利润来自于代理业务,而讲课老师更是坦言,本地大中型企业(原来的骨干企业)几乎没有景气的,例外的只有福利厂,而传统的贷款业务领域面向企业的坏账死账着实不少,亮点只在房贷这一块。我没有任过保险方面的课程,不过就自己浅薄的保险知识来讲,课程中肯定不会很生动地描绘个险营销中如何与客户沟通,银保产品的渊源与发展,更不会涉及银行柜员拉存款与推销银保产品之间悬殊的提成差距。虽然当老师与当学生的时代不同了,立场不同了,见识不同了,但是有一点认识似乎没有变——实务往往不似理论那样系统严谨且冠冕堂皇,尤其是就某一岗位而言好像有些程序化得索然无味,不过大部分人始终是要从事实务的。
2。 专业人士的风范值得赞许。
上周去联系实习单位的时候是临时得到通知的,所以当时穿得不仅casual简直有点humble了,进入保险公司看到那些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感觉自己失礼得无地自容。本周到学校来给学生们讲课的几位专业人士,不论年资、岗位如何,也一律是仪表得体。即使前几天天气阴冷,几个年纪不大的小经理还是坚持衬衫西装的职业打扮,老实说我看着都有点替她们冻得慌,不过保持职业风度这一点确实值得佩服。作为金融从业者,无论是保险营销经理,还是内勤业务人员,还是银行工作者,言谈举止中都透露出行业特色——专业与敬业。营销经理自信满满,对自己的专业侃侃而谈,很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内勤业务人员特别严谨,讲话井井有条,连ppt都比营销经理的严肃得多;银行工作者则更多地是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并且好像对多媒体这些东东都不怎么感冒,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上更倾向于保守呢?不管讲课中个体表现差异多么大,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特别守时——提前至少15分钟到场,讲课中也很少东拉西扯耗时间的现象。
3。 从不同的演讲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
这些天接触的这几位演讲者,表面上看表现最好的是保险公司的几位年轻的组训讲师,不过之所以加上“表面上”几个字,也暗含着在下对他们的风格不是十分认同——激情澎湃有余,内功不足。本来挺好的保险产品,怎么越听越像传销的呢,有些技巧颇有本山大叔忽悠的风范。还是周二的时候那位个险营销经理推荐的Joe Jordan的那个演讲精彩,呵呵,不过让他们达到那个水平……确实是吹毛求疵了。相形之下,运营部的主管讲课的风格就有点沉闷了,虽然也有很多案例穿插其间,不过还是感觉理论多了点,而且系统性太强,呵呵,有点像老师上课了。银行的两位人士表现差距太大,尤其是在同一天中时隔三小时先后出场更是强化了这个感觉。前面那位显然不只是紧张,主要是准备工作不充分,这一点值得所有想站住讲台的人引以为戒;后面这位是本人最欣赏的,主题明确,见地精到,案例丰富,准备充分,谦虚有加,字写得满好的,而且还有那么点紧张,呵呵,其实我觉得紧张是因为重视(准备不充分的除外),当然太紧张就容易出错甚至出丑了,所以窃以为小小紧张的状态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