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
什么才是常考的历史知识点呢?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一的相关知识点总结才是最应该进行相关复习的,因此小编特意为大家带来了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__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篇2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
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影响: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1)经济上: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高一的重点英语知识点
词语辨析:
1. between & among
between 常用于表示两者之间,或用于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众多事物两两之间among一般指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众多事物之中。eg:
Tom is between Ann and Mary. 汤姆在安和玛丽之间。
They talked among themselves while they waited. 他们一边等着一边互相谈话。
2. arrive, get & reach
arrive到达,需接at或in,再接表地点的名词;at用于到达较小的地方,in用于到达较
大的地方。get 后需接to,再接表地点的名词。reach为及物动词,后直接接表地点的名
词。 eg:
They arrive in/get/reach Shanghai at 8:00 他们8点到了上海。
We arrive at/the get to/ reach the hospital at 7:00. 我们7点到医院。
3. every day & everyday
every day“每天”,作时间状语。everyday是形容词,“每天的,日常的”。eg:
She learns some everyday English every day. 她每天学一些日常英语。
He goes to bed late every day. 他每天睡觉很晚。
4. a bit & a little
a bit 修饰不可数名词后常常跟of 短语,not a bit 表示“一点也不(not at all)”。a little 可直接修饰不可数名词,not a little则表示“非常;很(very/quite)”。eg:
She is not a bit tired. 她一点也不疲劳。
She is not a little happy. 她非常快乐。
Here is a bit of water. 这儿有点水。
Here is a little water. 这儿有点水。
5. remember to do sth.& remember doing sth.
remember doing sth. 记得做过某事,动名词doing 表示曾做过的事。remember to do 记
住要去做某事,不定式to do 表示未做的动作。 eg:
I remember taking the medicine at the right time. 我记得已按时服过药了。(吃过了)
I remember to take the medicine at the right time. 我记住要按时服药。(还没吃)
6 nobody & none
nobody 作主语,谓语动词常用单数。none 用于指人或物,可与of构成none of 短语,
它常指在一定范围内“没有一个”。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复数均可。强调整体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强调个体时,谓语动词用单数。eg:
Nobody is in the library. 图书馆里没有人。
None of them like it. 他们谁也不喜欢它。
None of us has a car. 我们谁都没有小汽车。
7. also, too, as well & as well as
also 常用于句中(即主语、谓语之间)。too常用于肯定句句末,并且用逗号与主句隔开。
as well 意为“也、又、而且、同样”,意思同too, also, 但常用于肯定句句尾与and 连用。as well as 连词,意为“也;还,而且”,用来连接两个部分,放在句中。 eg:
She's also an American girl. = She's an American girl, too. 她也是一个美国女孩。
I'd like a hamburger and orange juice as well. 我想要一个汉堡包,还有一些桔子汁。
He plays football as well as basketball. 他不但会打篮球,还会踢足球。
8. lose & miss
(译)他丢失了驴。
(误)He missed his donkey.
(正)He lost his donkey.
[注]miss意为“发现丢失”、“觉得不在”;lose意为“丢失,失去”。在本质上,miss
是一种主观感觉,而lose是一种客观结果。miss作“怀念”讲,也是“发觉……
在”“因……不在而觉得寂寞”的引申。
解析:lost 是lose 的过去分词,也可作形容词, 意为“迷路的,丢失的”,既可作表语,也可作定语。 eg: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the lost dog? 你能帮我找到丢失的小狗吗?
My bike was lost last week. 我的自行车上个星期丢了。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精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__”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7)心理描写
(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
(10)环境描写
(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