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
高中生物是高考理科综合的重要构成,有哪些必背的知识点呢?快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仅供参考。
高中生物基本概念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系在一起组成组织。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4、系统: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5.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8.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10.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11.病毒(Virus):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12.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
14.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
15.结合水: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互结合,叫做结合水。
16.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17.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
来自线粒体。
18.叶绿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19.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0.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1.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22.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4.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25.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26.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27.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而膜上蛋白质,有的嵌入脂类层,有的贯穿脂类层,有的镶在生物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状态。
28.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脂:细胞膜上的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
29.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30.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
胞吐: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部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结合,将大分子排出
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3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2.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因变量。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成为无关变量。
33.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3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5.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6.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速率。
37.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38.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39.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41.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它们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4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4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4.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45.细胞周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46.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就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7.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48.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49.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0.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5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4.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55.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6.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57.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过程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58.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分裂过程发生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59.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60.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6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2.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3.遗传信息:DNA(或RNA)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64.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65.翻译: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66.密码子: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备注:终止密码除外)
67.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因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68.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69.人类遗传病:通常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70.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71.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者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以便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变异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72.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73.基因的运载体: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的专门运输工具。
74.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75.基因频率:在某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76.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作一个物种。
77.生殖隔离:自然条件下,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
78.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79.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80.体液: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8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82.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微粒的多少。
83.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8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85.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6.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87.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88.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出现成杯状或球状的膨大部分,叫做突出小体。
89.突融: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轴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90.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与突触前膜融合,由突触前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就做神经递质。
9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92.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0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
活动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
式叫做反馈调节。
93.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94.特异性免疫: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由某种抗原刺激免疫系统而引起的只针对该种抗原的防御作用。
95.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96.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
97.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98.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症状。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
99.自身免疫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
击而引起的疾病。
100.植物数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10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种现象称为极性运输。
102.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103.出(死)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生(死亡)产的个体数目占该个体总数的比例。
104.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站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05.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10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07.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108.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109.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11.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11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11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114.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叫做食物网。
115.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能量流动。
116.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的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
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1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118.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119.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120.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第一抓住关键词句;第二学会避陷阱,破定势,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例如换一种方式表述条件,将图表转换成文字或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当然,一套灵活机动的解题策略是必不可少的。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地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景真实地模拟现实,有些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无论怎么变,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2、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3、注意学科之间的有效组合。答题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因此必须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4、科学作答不可忽视。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高考生物有哪些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1正推法
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
例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那么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是()。
A1/4B1/8C1/16D1/9
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可断定双方的基因型一定都是杂合的(Aa)。由此可知,第二胎生出白化病患儿几率应是1/4。第三胎生出白化病患儿的几率也是1/4。所以,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应1/4×1/4=1/16。因此,应选C。
1.2反推法
反推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
例豌豆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系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A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解题干中有“子代中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故先考虑D。杂合红花的基因型为Rr,纯合红花的基因型为RR。Rr可产生R和r两种配子,RR可产生R一种配子,子代中可以出现RR、Rr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且表现型皆为红花,正好符合题干的意思。所以应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