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时间

宋佳1152分享

每年全国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会特别的激动,那么,高考成绩一般什么时候出?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完整),欢迎参阅。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时间

省份2023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持续更新中)
北京6月25日公布2023高考成绩查询
上海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3日
天津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5日
重庆6月25日公布2023高考成绩
河北6月25日公布2023高考成绩查询
山西6月24日公布2023高考成绩查询
江苏6月24日20:00前,公布2023高考成绩
浙江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6日左右
安徽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4日
福建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4日左右
江西 6月23日公布2023高考成绩
山东 6月26日前公布2023高考成绩
河南 于6月25日高考放榜
湖北 高考成绩于6月25日可以查询
湖南 高考成绩于6月25日公布
广东 6月25日前公布2023高考成绩
广西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4日
海南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5日
四川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3日
贵州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5日左右
云南 于6月23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
辽宁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3日
吉林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3日左右
黑龙江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4日
内蒙古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6月23日
陕西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4日
甘肃 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各科类控制分数线
宁夏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3日
青海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5日
西藏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5日
新疆 202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6日

高考志愿的填报方法有哪些

一、学校概况不能略掉

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学校的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考生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

二、录取原则不能马虎

如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每个学校的招生章程都会给出明确的调档比例、退档情况等录取标准。

当你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时,你就可以对比二者的齿轮是否吻合,用调档分数线和自己高考分做比较,这会大大提高你的高考志愿录取率。

三、单科成绩不能忽视

有的高分考生,拿到高考成绩单的时候,看见总分500多或600多,达到了理想院校的调档线时就得意忘形,以为自己一定有希望了。哪知,最后却还是因为没注意《招生章程》里的单科成绩,填错了志愿,导致高分落了榜。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考生要特别注意英语的单科成绩。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四、专业分级差须重视

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第一志愿考生,以实考分排队,若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生录取为该专业;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其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录取,再减去一个级差分参与第三志愿排序,如此依次类推。

平行志愿填填报步骤

1. 确定选报原则

这里应以考生的高考成绩、兴趣爱好、就业目标或未来理想、家庭经济状况制定选择志愿的原则。是以院校为主,专业为辅;还是反之,以专业为主,院校为辅;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或者只选报某一城市院校。结合本书第五节填报志愿前的准备中的“填报志愿思路”所叙述的五种思路,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是冒些险好,还是保守一些好,因人而异,对于每个考生都不相同,甚至同一个考生在同一批次内的各个志愿都不相同。

2. 依据考生高考成绩筛选目标院校

前面已经讲到,考生可以通过高考成绩的一本线增量与院校录取平均线增量(认同高度)之间的比较来筛选目标院校范围,目标院校数量一般为10~30 所左右。但是,要注意一本线上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预留的安全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高分段考生预留的安全空间要大一些;中分段考生预留的安全空间相对较小一些;对于一本线上低分段考生,预留的安全空间就更小;而对于贴近一本线的考生,安全空间几乎为零。例如,前面讲到的一本线增量为50 分的考生,预留的安全空间是10~25 分。而对于一个高于一本线15 分的考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其预留的安全空间显然只有5~10 分了。

第一批院校又分为1A 和1B 两类,1A 类录取结束后才开始1B 类的投档录取,对于一本线增量为15分及以下的考生,已经是属于1B 类院校生源了,可供选择的1A 院校范围越来越小,或者只有选择农、林类以及边远地区的院校才有录取的可能。

一本线与二本线之差一般为文科45~60 分,理科50~80 分,对于高考成绩位于一本与二本线之间的考生,考生第二批院校志愿之间的梯度应低于一本院校,对应的安全空间也应该减小。筛选目标院校的思路和方法与一本院校完全类似。

3. 确定基准志愿

根据选报原则确定基准志愿,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八个平行志愿中任何一个志愿作为基准志愿,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都以第一个志愿,即A 志愿作为基准志愿。若选报原则是院校为主,专业为辅,表明考生追求院校档次,专业层次可以适当调低,而且要填报专业服从调剂选项,此时基准志愿可适当调高。

高考填报志愿的五大误区

1、片面根据分数填报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质疑,不根据分数填报那根据什么来填报呢。当然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如果只以当年的考试分数和去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进行对比,这就太片面了。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从这几点进行分析,该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实际录取分、平均分以及专业录取最低分;该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计划和往年计划是否有变化;再查看招生简章里的录取规则,是否有专业级差;然后根据自己的位次(请注意不是分数),来参考往年该位次的录取学校和专业。

2、只看校名不看专业

很多考生或家长一看到学校名称里有“地质”、“石油”等字样,就认为这样的学校不能报,肯定都是艰苦的专业,还有的考生或家长认为带有林业、农业等字样的校名就业前景惨淡,还有一些是对外省的学校不了解,只要学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报了。其实要认真研究学校的专业,看看自己喜欢专业的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在报考志愿时,还需要做到省内外高校统筹兼顾,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填报。

3、只报热门专业

在很多人眼里,热门专业就好找工作,工资也高,而冷门专业各种前景都不好。其实并非如此,其实专业并没有冷热之分。目前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并不代表几年后前景依旧那么光明,甚至现在一些冷门专业过几年就成了热门专业了。建议在综合考虑自己情况下,进行“冷热兼顾”的方式来填报志愿。

4、求学就是求职

职业是填报志愿的导向,但不应该将求学和求职等同起来。选择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录取率和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5、拒绝专业调剂

从理论上来说,分数高会被好学校录取。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能实现这个理论,无论哪一年,都有一些考生总分超过了报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却没有被录取。一般来说都因为服从调剂。其实服从调剂是一个提高录取率的好方法,而且服从调剂也许不会吃亏。很多时候调剂的专业也不一定差,本人就是从被调剂的专业,而且我们整个班的就业前景远远要比我们学校其他专业要好,就算是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到校后也是可以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甚至还可以通过考研等途径读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学校和专业,优先选择哪一个?

我个人认为,这要看你想学什么专业。

如果你想学工科,应该以专业排名为导向;如果你不学工科,首先以城市地区为导向,其次考虑学校排名,最后考虑专业排名。

为什么呢?

首先,大家应该了解一下中国大学专业的一个大概分布。

我们把所有专业分成了十三个学科门类,分别是: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

大家注意,每一个学科门类都有一个学科门类代码,前面的数字分别是这十三个学科门类的代码,上哪个学科门类的专业,毕业后就授予相应的学位。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教育技术学,这个本科专业可以授予教育学学位,也可以授予理学学位,一定要注意,如果是授予教育学学位,专业课主要针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来培养学生;如果是授予理学学位,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培养学生,上的主要课程是不一样的!

在报考的时候,除了需要问清楚学校是按照哪个学科门类招生,还要学会从专业代码上进行判断,如果这个专业的代码前两位是04开头,则代表授予教育学学位。如果专业代码是07开头,则代表授予理学学位。

那么,在十三个学科门类中,为什么唯独工学需要看专业排名呢?主要原因是,工学的专业排名代表着一所学校在这个专业的先进程度。换句话说,在工学领域,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专业排名靠后的学校可能根本就不教授!

比如,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干吗的?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统称。很多人说土木工程是盖房子的,其实不一定,土木工程可能盖房子,也有可能修公路,还有可能建水电站、大坝等等。

其他工科专业也大多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回到除了工科外的其他专业。对于其他专业,你首先要以城市为导向,其次考虑学校排名,最后考虑专业排名。

可以说学校的所在地,就是学生的第二故乡。你在哪里上学,就可能在哪里就业,尤其是刚刚大学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非常可能会考虑留在上大学的城市。不同的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相关产业不相同,提供给毕业生的选择也不相同。所以,地域的选择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7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