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

徐球0分享

对考生来讲,高考志愿填报重要的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理想的职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要考虑什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要考虑什么

1.结合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在选择专业时,兴趣特长能够考虑的比重也不一样。建议做一个霍兰德测试,排除自己不适合的专业领域。

2.结合社会发展: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门产物,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院校。

3.结合国家发展需求: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务员招录岗位变化,都可以看出未来国家发展对某个专业的需求。可以关注各项政策调整,产业调整、重点扶植对象等,帮助你理清未来需求。

4.结合家庭资源:

分析家庭职业背景,梳理父母等长辈能够提供就业帮助的专业,从而更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技巧口诀

1.院校录取希望大,试题难易有变化,分数对比误差大,考生稠密省线动,分差对比需校正。

2.低分院校走分差,中间部分两结合,分差兼看上下差,部分院校大小年,分数走向想周全。

3.一个可能录取的,两个能够录取的,两个确保录取的,五平行院校志愿,A志愿是很关键。

4.平行志愿有风险,冲的学校慎重选,保底学校要保险,高报落榜是悲剧,低报亏分最可惜。

高考志愿估分技巧

高考前,如果考生希望了解自己的市排名,可以参看北京考生如何得到市排名

对于考后估分填报的省市(黑龙江、陕西、辽宁、新疆)等地,一个统一的排名是不可能得到的。那个时候,考生的卷子还没有判,成绩没有确定。排名是不可能准确的。我曾经在天津见过一个公司的宣传页,上写我们给出的排名的准确度是99%。第二年,这家公司就倒闭了。

由于,考生的成绩是估分,这就意味着,分数可能是有一定误差的。即使省(市)招办统计全省(市)的学生的估分,得到的排名也是不准确的。

高考后,由于考试已经结束,而且是统一考试,这个时候,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排名就是可能的。

但是对于一个学生,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因为学生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学校给出的一本线,二本线。这时,考生可以用考前模考的第三种方法估算自己的省市排名。

高考加分政策对排名的影响

实际上高考加分对于你来说影响不会很大。高考不是以分数作为录取标准的,而是以考生位次作为录取标准。这个该怎么理解今年的600分和去年的600分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因为试卷不同、难度不同、区分度不同。但你会发现,今年考600分处于全省的名次和去年考某一个分数的名次可能是相同。位次是可以作为衡量标准的,高校录取看的不是大家的分数,而看的是位次。

我解释一下"位次",所有排在你名次之前的同学加分,跟你没有直接关系。他们的加分将会让他们之前的学生进行位次的变化;在你位次后面10分的同学的加分也跟你同样没有关系。不管怎么加分,名次始终排在你后面。对于你产生影响的这部分同学,是你考分数后面10分以内的同学,他们一旦加了10分就超过你了。

这10分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大部分身份的高考成绩是一个梭型的,高分考生会很少,超低分考生也会很少。如果你处在两头,你就会发现对你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考生人数非常少。这5分或者10分,哪怕超越你,很有可能也就是超过几百人,影响就不会很大。如果你的加分是在中间这一部分,很有可能1分牵扯到几万人,如果加了5分或者10分,就意味着他超越了十万,甚至是二十万名同学,他就多了很多机会。如果对于那些超高分、超低分的同学来说,加分不足以让你愤慨,因为对你的影响不大。但是对学习成绩中游,刚刚处于本科线或者重点线的同学来说,别人的加分对你的影响就很大。

各个高校对政策性加分有着不同的政策,有的高校在面对高考政策性加分叫"一加到底",就是当你的加分,一旦加到原始分之后,不管是分专业还是提档,你的加分将会始终保留,这个分将会和你的原始分组成一个新的高考分数。还有一些学校明确指出,高考政策性加分只在提档时认可,在排队分专业时不再认可了。这部分同学就会很危险,因为我们刚才说过,高校的提档比例为1:1.2,后20%的同学也不见得会被高校录取。你设想一下,如果加上了这10分,你被高校提档了,但是在分专业的时候,这10分减掉了,意味着一下把你降到最后一名。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没有被高校录取的可能性了。所以高考加分不可能万事大吉,你要查一下各个高校对政策性加分有什么确切的政策。这个政策从哪里查就是高校简章,高校的招生简章将会对政策性加分有明确说明。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研究。

全国重点大学排名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复旦大学

4浙江大学

5南京大学

6上海交通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中国人民大学

10天津大学

10武汉大学

12南开大学

13山东大学

14中山大学

15西安交通大学

16哈尔滨工业大学

17东南大学

18四川大学

19吉林大学

20同济大学

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2北京师范大学

23厦门大学

24西北工业大学

25中南大学

26东北大学

27大连理工大学

27湖南大学

29华南理工大学

30北京理工大学

31兰州大学

32华东师范大学

33中国农业大学

34电子科技大学

35重庆大学

36华中农业大学

37河海大学

38南京农业大学

39华中师范大学

40郑州大学

41中国海洋大学

4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3北京科技大学

43南京理工大学

45北京交通大学

46华东理工大学

47北京邮电大学

48合肥工业大学

49南昌大学

50北京协和医学院

5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2武汉理工大学

53西南交通大学

54暨南大学

55西南大学

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7东华大学

58西北大学

5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0苏州大学

    74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