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广东一模语文试题

倩愉0分享

学好语文,要从计划入手并落实,计划再好也只是计划,不落实没有实际价值,执行力非常关键。做口头上的巨人很容易,但是做行动上的巨人太难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届高三广东一模语文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届高三广东一模语文试题

2023届高三广东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千里迢迢,远涉重洋来到这北美胜地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会给我的马林诺斯基纪念奖,我的心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欣慰和感激。

我师事马林诺斯基教授为时不久,只有两年。我就教于他的门下实有内在的原因,首要的原因是我学习社会人类学的动机。我在《乡土中国》导言中有过一段自白。当时作为一个30年代的中国青年,处于民族和国家存亡绝续的关头,很容易意识到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密切关系,而觉悟到不解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问题,就谈不到个人的出路,当时像我一样的青年人,开始认识到必须对中国社会有清楚的理解,因而要求摸索出一条科学地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我早年所追求的就是用社会科学知识来改造人类社会,就是跑出书斋,甚至抛开书本,走入农村、城镇等社区,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来了解中国社会。但是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得到的许多资料怎样去整理、分析、解释以达到认识中国社会的目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找到了马林诺斯基教授的门上。在他的指导下,我把去英国前在家乡一个农村里所记下的调查资料,整理和编写成《中国农民生活》这本书。

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怎样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我于是投身到民族的研究工作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情况必须要搞清楚。比如,中国究竟有哪些民族?各有多少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另外,我所参与的研究工作是跟人民的要求和政府工作的开展相适应的。各民族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发展经济和文化,要求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而这些改革必须从他们当时的发展阶段出发,由他们本民族人民自愿进行。这里就需要这一种科学研究——如实地分析各民族的社会当时已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们研究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目的是帮助各民族发展起来,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比较社会学的知识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作为我们分析具体社会的工具。我们是为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提供科学的事实根据和符合当地人民利益的意见。这可以说是一种应用的人类学。

我常常想到解放前在农村里调查时遇到的苦恼,那就是被调查者不理解我为什么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解放后,我做调查工作时就感觉到温暖和亲切。这其实没什么窍门,只不过是因为被调查者是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从这种切身体会中,我似乎见到了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就是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完全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改造社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入科学性和主动性。

这段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科学的对人民有用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真正的应用人类学必须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人类学。这就是我在题目中所说的“人民的人类学”的涵义。

(摘编自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材料二:

围绕着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深层次上是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属性的冲突: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理论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知识,而不能是只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知识。有人将本土化追求与“反实证”倾向联系,认为“社会学中的反实证倾向存在已久,并非中国社会学中主张本土化者之首创”。也有人将对本土化的质疑归结为方法问题,认为“社会学本土化之类,所遭遇的最大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方法问题……这点成为熟悉实证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者质疑本土化是否必要和可能的理由”。从本土化之争可以看出,我国不少社会学人实际上把诞生于西方且富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的社会学当作了社会学的全部,潜意识中将“科学”与“人文”相对立。

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命题,大声疾呼“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他特别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致知”就是一种直觉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它是通过人的深层心灵的感知和觉悟,直接获得某些认识,这种认知方式,我们的祖先实践了几千年”。费先生“双重性格论”为奠定社会学的中国特色指出了方向,他强调“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注重“解剖麻雀”式典型个案研究,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实现“双重性格”的优势互补。这里有严谨严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石英《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识到个人出路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联,科学理解中国社会以求挽救国家和民族,是费孝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的原因。

B.费孝通早期开展学术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一是如何对掌握的材料进行解读,二是在调查时常常遭受到被调查者的冷遇。

C.在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如何看待本土的地方性知识是争论的焦点。

D.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既要保持传统上强调的科学属性,又要与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相一致,提出了新的社会学方法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较于在书斋里拿着书本思考,理解社会状况更好的方式,是实地观察和体验生活。

B.人类学科学性和主动性的新境界,摆脱了盲目被动局面,更符合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C.“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智慧,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

D.费孝通特别关注直觉认知方式,他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常运用这一方法理解问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符合“人民的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为完善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而开展的研究

B.为调查全民普法教育的现状而开展的研究

C.为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而开展的研究

D.为改善特大型城市人居环境而开展的研究

4.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实践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费孝通的经历,给今天建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提供了哪些最基本的研究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瑰宝

王晋康

2050年12月,我离开设在太空城的时空管理局,回乡探望未婚妻栀子。那天是阿炳先生逝世百年纪念日,阿炳是她最崇敬的音乐家,是她心中的神祗。她在音乐厅举办阿炳二胡曲独奏音乐会,当《二泉映月》的旋律从琴弓下淙淙地淌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天籁。那是瞎子阿炳想象中的无锡惠泉山美景,月色空明,泉声空灵,白云悠悠松涛阵阵。这是大自然最深处流出来的净泉,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谐振。琴弓飞速抖动,栀子流泪了,观众也流泪了。当最后一缕琴声在大厅中飘散后,台下响起暴雨般的掌声。

回到家,栀子还沉浸在激荡的情绪中,她说:“阿炳先生的乐曲是偶然飘落人间的仙音,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至宝。先生一生穷愁潦倒,但有《二泉映月》传世,他的一生也就值了!”

她的目光里燃烧起痴狂的火焰:“何汉,据说阿炳先生能演奏300多首乐曲!可惜它们永远失传了。一想到这些丢失的瑰宝,我就心如刀割!”

“我们去找到那些失落的瑰宝!”虽然时空管理局的规定十分严格,处罚严厉无情,但是,我顾不得了。

我们选择了1946年的惠山寺庙会。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胜利的喜悦中夹杂着凄楚困苦。庙会里人头攒动,江湖艺人在敲锣打鼓、翻筋斗、跳百索、立僵人,地摊上摆着泥人大阿福。我穿着长袍,栀子穿着素花旗袍,在一条小巷里等待。小巷铺着青石板,青砖垒就的小门洞上爬着百年紫藤,银杏树从各家小院中探出枝叶。

阿炳的琴声从巷子深处涌来,是《听松》,沉雄有力,气魄宏大。两个身影在拐角出现,前边是一位中年女人,穿蓝布大襟上衣,手里牵着阿炳长袍的衣角,显然是他的夫人董彩娣。阿炳戴着墨镜和旧礼帽,肩上、背上挂着琵琶、笛子和笙,一把二胡用布带托在胯部之上,边走边拉。

他们走过去了,栀子还在呆望着。我推推她,她才如梦初醒。我们赶紧追上阿炳,把激光录音头对准琴筒。阿炳的琴声连绵不断,起承时流转自然。阿炳的操弓如云中之龙,夭矫多变,而贯穿始终的基调苍凉高远。阿炳一直不停地演奏着,物我两忘,与音乐融为一体。

整整一天,我们像导盲犬一样走在先生前面。直到夕阳西斜,董彩娣拉着丈夫返回,在青石板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和栀子坐时间车赶回,用整整一夜的时间听录音,做统计。先生共演奏了270首乐曲,栀子说,它们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至少有15首是堪与《二泉映月》媲美的极品!栀子欣喜得难以自禁:“汉,知道你对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储师竹、杨荫浏先生只录下6首,我们录下270首呀。”

栀子说:“今天再去一次,请先生亲自为他的乐曲定出名字好吗?”

我不能不同意:“咱们要尽量早点返回,不要忘了,我们是未经批准的时间偷渡者。”

这天春雨淅淅,我们在街上没等到先生,便辗转打听,来到先生的家。一座破房,门廊下四个孩子在玩耍,他们是董彩娣前夫的孩子,个个衣衫褴褛、浑身脏污。董彩娣不在家,孩子们说她“缝穷”(给单身穷人做针线活)去了。阿炳先生坐在竹椅上仍戴着墨镜和礼帽,似乎随时准备出门。他侧耳听我们进屋,问:“是哪位贵客?”

栀子趋步上前,鞠躬说:“阿炳先生,华先生,我们把您昨天的演奏全录下来了,请您听听,告诉我们每首曲子的曲名,好吗?”

先生点头说:“好呀。”

栀子打开激光录音机,第一首先放《二泉映月》。凄楚优美的琴声响起来,阿炳先生浑身一颤,侧耳聆听一会儿,急迫地问:“你们哪位在操琴?拉得这么好?”

栀子的泪水慢慢溢出眼眶:“先生,是您呀,这是您的录音。”

原来先生刚才没听懂栀子的话,他不知道什么是录音。栀子做了解释,把录音重放了一遍,阿炳入迷地倾听着。一曲既毕,栀子说:“先生,这是你的一首名曲,它已经……”她改了口,“它必将留传千秋。请给它一个名字吧。”

阿炳苍凉地说:“姑娘,我盼知音盼了一辈子,今天才盼来啦。这首曲子我常称它‘瞎拉拉’,若要起名字,就叫……‘二泉月冷’吧。”

栀子继续播放,阿炳也一首首给出曲名。快中午了,雨越下越大,董彩娣回来了。我们都沉浸在音乐氛围中,没注意到她坐立不安的样子。她终于打断阿炳的话头,伏在他耳边轻声说着什么。

我皱着眉头对栀子说:“她好像说要把琵琶当出去,买点儿肉菜招待我们。”

栀子眼眶红了,急急掏出钱包:“先生,我这儿有钱!”她肯定想起人民币不能使用,又急忙扯下耳环和项链:“这是足金的首饰,师母请收下!”

我厉声喝道:“栀子!”

栀子扭回头看看我,这才想起出发前我严厉的嘱咐。她无奈地看看阿炳夫妇,泪水夺眶而出。忽然她朝阿炳跪下,伏地不起,肩膀猛烈地抽动。阿炳先生对妻子低声交代着,让她到某个熟人那儿借钱。趁这当儿,我急忙扯起栀子离开,甚至没向阿炳夫妇告别。

桅子泪水汹涌,一直回望着那座破房。

我曾再三向栀子交代:“时间旅行者不允许同异相时空有任何物质上的交流。这是旅行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把猎枪带给尼安德特人,甚至只是把火柴带给蓝田猿人……历史该如何震荡不已!过度剧烈的震荡有可能导致时空结构大崩溃。”

回到时间车里,栀子啜泣不已,激动地说:“这样伟大的音乐家,你能忍心旁观他受苦受难,四年之后就吐血而死?汉,我们把阿炳先生接回2050年吧!”

我启动了时间车:“我们只是时间旅行者,不能改变历史的。需要改变的太多了,你能把岳飞、凡·高、耶稣都带回到现代?想都不能想啊。”

栀子悲伤地沉默了很久,低声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我”对未婚妻栀子所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欣赏,为下文“我”决定陪栀子穿越时空寻找“瑰宝”作了铺垫。

B.1946年的无锡城,庙会的热闹和小巷的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杰出民间音乐家阿炳的出场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

C.栀子认为阿炳创作的270首乐曲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还不乏可与《二泉映月》媲美的极品,这是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

D.名曲《二泉映月》在文中多次出现,一方面回应题旨,另一方面也作为线索串联起相隔一百多年的人物、场景和故事情节。

7.关于文中第二次穿越和第一次穿越的异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次穿越都是为了失去的“瑰宝”,但具体目的有所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寻找乐曲,第二次是想请阿炳给乐曲定名,相比较之下,第一次比第二次更为重要。

B.两次穿越抵达的地点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无锡,但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所有所不同,第一次主要是在阿炳前来卖艺的惠山寺庙会上,第二次则是在阿炳的家。

C.两次穿越的时间很集中,就在前后两天,但天气却有所不同,第一次是晴天,第二次是雨天,不同天气营造的不同氛围和两次穿越后发生的不同故事吻合。

D.两次穿越后的栀子都和阿炳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但第二次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具体说来,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从物质、信息到情感多方面的交流。

8.有人说本文标题中的“瑰宝”既指阿炳创造的音乐,也指阿炳本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陈述理由。(6分)

9.本文通过“时间车”这一科幻创意实现了人物之间跨越百年的交流,这种跨越通过人物梦境也可以实现。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和梦境相比,以科幻创意表现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日月薄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其赦天下。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曰:“臣闻‘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应变之要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之功。愿陛下成屈己从众之德,济群臣举善之美。”不从。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其才,学者皆师之。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嚣贰于汉,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益禄。兴见嚣曰:“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是以父母为请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执义坚固,敦于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宜侍帷幄,以益万分。”于是敬异焉,每朝有大议,辄访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欲以谶决之,何如?”兴曰:“臣不为谶。”上怒曰:“卿不言谶,非之邪?”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兴数言事,文辞温雅。

(节选自《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B.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C.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D.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己从众的“屈”意思是降低身份,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相同。

B.美其才的“美”指称道,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不同。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葬父母。

D.征,汉代时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直接任用有才能或具美德的平民入朝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他归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

B.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服了隗嚣归顺朝廷。

C.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

D.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2)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

14.对于郊外祭祀,光武帝和郑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过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荷叶”“柳花”“莺舌”美不胜收,但“千万点”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

B.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

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又写水,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一气浑成。

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庚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

16.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压,终难走脱牢笼。……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作分析。(6分)(欢迎关注“应鸣阅读与写作”,12万粉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和秦王朝的覆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并提出如果秦王朝爱护六国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思想。

(2)作为一个诗歌意象,“沧海”既可以表达开阔的胸襟与奋发的情感,又可以承载别离的伤感与忧伤的思绪,前者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后者如李商隐的“_________,_________”。

(3)“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当它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往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如“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当我的肠胃被全面改造过来后,我也开始全面掌控家里的厨房(其实也就一只炉子、一张矮桌、一把菜刀加一个纸箱),成为家里的首席大师傅。强硬自负如卡西,都默默认同。斯马胡力更是___。只有李娟做的,他无论是什么才极卖力地吃。连她烧的白开水都喝得___。

我怀着无限乐趣一次又一次用力剜出一大块细腻洁白的羊油,丢进热锅。看着它面对我愉快地苏醒,看着它丝丝入扣地四面融化,润物细无声。再___扔进切碎的洋葱和固体酱油。香气“啊”地尖叫一声,喜气洋洋地烟花般绽放。毡房被香得微微地鼓胀。赶紧倒清水!浇灭它的热情!于是香气迅速退却到水的内部。盖上锅盖煮啊煮啊,柴火烧啊烧啊。一旁的面团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暗自变软,并且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柔软……温顺地任我把它切成块儿、搓成条儿、捏成片儿。无怨无尤,躺倒了一桌子。水开了,边开边说:“来吧来吧,快点快点!”满锅沸腾,无数只手争先恐后地招摇。我每丢进几块面片,面汤就会稍稍安静一点点。但还是无法安抚。直到“熟”这种力量全面覆盖上来,锅中诸位才满意地、香喷喷地渐渐静止下来。炉火也渐渐熄灭。汤饭如鲜花怒放一般盛了满锅。至于放多少盐,不必操心,我的手指比我更清楚。(欢迎关注“应鸣阅读与写作”,12万粉丝)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20.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进行简要赏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4月24日上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_①_,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_②_,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从字面上来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_③_,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

21.以下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本则新闻报道标题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

B.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C.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D.“祝融号”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表达连贯。要求: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千年前,我们的先祖观察尺蠖软且细长的身体屈伸而行,触发灵感,留下了“尺蠖之屈,以求信(通‘伸’)也”的哲思。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科技人员,创造性地设计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统,模拟尺蠖的运动,提高了火星车在复杂地形自主脱困的能力。最近有信息传出,美国宇航局最新设计的月球车借鉴了中国火星车的设计,将以一种像尺蠖爬行一样的协调方式移动轮子,中国科学家回应:欢迎共享。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复兴中学将在五四青年节组织以“灵感·创造·共享”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高三广东一模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参考答案】C(3分)

【试题分析】“不可调和”的理解不正确,费孝通提出的“双重性格”的命题是解决两者冲突的方案。

2.【参考答案】B(3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第4段,“科学性和主动性”是指能够让被调查者感到“温暖和亲切”“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就是材料二第2段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直觉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且根据材料二第1段,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具有理性、定量、普遍性等特点;而费孝通所指的“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具有“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的“人文性”方法论特点。

3.【参考答案】D(3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人民的人类学”指的是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工具,为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以服务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科学。A项,该项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围;B项,该项研究没有指向具体要解决的问题;C项,该项研究没有为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

4.【参考答案】①人民中国建立后,费孝通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2分)②他“将心比心”,让当地人民理解并认识到研究的目的,调查双方能在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又“推己及人”,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意见。(2分)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参考答案】①坚持人民立场的策略,他也由此迈人社会学殿堂、投身民族研究;

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策略,早期为认识中国社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解放后则致力于民族地区的发展;③坚持理论创新的策略,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创新主张,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欢迎关注“应鸣阅读与写作”,12万粉丝)

[4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参考答案】A(3分)

【试题分析】B项,“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不当;C项,“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有误;D项,“回应题旨”和“作为线索串联起”不对。

7.【参考答案】D(3分)

【试题分析】未进行物质交流。文中“掏出”和“扯下”只是栀子的动作,她并没有和阿炳交流。

8.【参考答案】示例一:同意。(1分)因为阿炳本人跟他创造的音乐一样珍贵。(1分)阿炳才华横溢,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270首乐曲,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1分)阿炳安贫乐道,在艰难困窘的生活中从容自若;(2分)阿炳着装整肃,谦恭有礼,有谦谦君子的风范。(1分)

示例二:不同意。(1分)因为文中的“瑰宝”有特定的所指,指的是阿炳创造的音乐。(1分)文中栀子和何汉穿越的目的是寻找丢失的“瑰宝”,也就是阿炳先生能演奏但却未能传世的300多首乐曲。(1分)当他们录到了270首乐曲后,他们认为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分)小说的结束,栀子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1分)

[6分。分点赋分,满分为止。若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9.【参考答案】①让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更具真实感,并因此更加打动人心;②让人物活动和人物交流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艺术张力;③让背景设置更有想象力,更有助于表现人们理想中的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

[6分。分点赋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参考答案】C(3分)

11.【参考答案】A(3分)

【试题分析】“威武不能屈”的“屈”意思是“屈服”,与“屈己从众”意思不同。

12.【参考答案】B(3分)

【试题分析】郑兴并没能劝服隗嚣归顺朝廷。

13.【参考答案】(1)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

[4分。大意2分,“封事”“讳”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且以礼相待。

[4分。大意2分,“内”“崇礼”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参考答案】①光武帝打算用占卜来决定郊外祭祀之事;(1分)②郑兴不赞成用占卜来决定,但他没有直说,只推说自己不了解占卜。(2分)

[3分。答对第①点,1分;答对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十二月三十日,日偏食。皇帝下诏书说:“阴阳之气乖谬不和,日食月食相继出现。如果百姓有什么罪过,都让我一个人来承担,现在大赦天下。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太中大夫郑兴呈上奏疏说:“臣听说‘国家没有善政,不用善人,就自己在日月的灾祸中承受灾祸,所以政事是不能不慎重的。致力做好三点就行了:一是选拔贤人,二是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三是顺从时令办事’,这是应对变化的要务。过去齐桓公到莒国逃避祸乱,鲍叔跟从他。回到齐国后,鲍叔举荐管仲,桓公听从了。于是建立了九合诸侯的重大功业。希望陛下降低自己的身份,顺从大家的意见,以发挥群臣互相谦让的美德。”皇帝没有接纳。郑兴字少赣,是河南开封人。曾跟从路人刘歆学习讲议,刘歆向人称道他的才华,求学者都向他学习。郑兴到凉州后,因事获罪被免官。恰逢赤眉作乱,向东的道路不能通行,他就归附了隗嚣。隗嚣要背叛汉朝,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而以礼相待。郑兴向隗嚣请求回家安葬父母,隗嚣没有同意,却给他迁徙房舍、增加俸禄。郑兴前往面见隗嚣说:“我们曾同殿为臣,所以冒昧请求退职回家,不敢再出任官职了,只求为归葬先人而已。幸蒙天地的大恩,又得保全性命。现在我告老还乡,却迁徙了房舍、增加了俸禄。我听说侍亲的道理,父母活着时用礼节奉养他,父母死后用礼节安葬他,用礼节祭奠他,遵奉这些礼节,不敢半点违反。现在为埋葬父母而请求回家,却因为增加了俸禄而事情受阻,这是用父母作钓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隗嚣说:“你能这样做就太好了。”于是为他赶办行装,叫他和妻子一道离开。皇帝听说郑兴回来了,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推荐郑兴说:“郑兴坚守正义,喜好诗书,知识渊博,思想坚定,应该留在皇上的身边,为陛下分劳。”于是皇帝更加敬重他了,每当朝中商议重大事务,总是拜访郑兴咨询。皇帝曾经问郑兴郊祀的事,并说:“我想用谶言断定,怎么样?”郑兴答道:“臣下不谈谶的事情。”皇上怒道:“你不谈谶的事情,是认为它不对吗?”郑兴惶恐地说:“臣只是没有学过谶书,不敢认为它不对。”皇上的怒气才缓解下来说:“说话不该像这样。”郑兴多次言政事,文辞都温和儒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参考答案】A(3分)

16.【参考答案】本诗三次写楼,三次写水,错落重叠,是为“鼓荡”;(2分)襄阳楼下景物多样,人事种种,作者独对“楼”和“水”情有所钟,这样的关注点发自诗人“性灵”,是诗人“只听自己”的结果;(2分)这样的写法前所未见,可谓诗人独创,这就使诗歌摆脱了“前人欺压”,“走脱牢笼”,表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2分)

[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说法,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参考答案】(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6分,每句1分。句中有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给分。第(3)题不限于参考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参考答案】赞不绝口/啧啧称赞 津津有味/有滋有味 出其不意(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里考查在语句中正确运用恰当的成语,成语运用一般可以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也可以从词义角度,用提及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还可以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搭配对象、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这里主要采用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来选择恰当的成语。

19.【参考示例】只要是李娟做的,无论是什么他都吃得极卖力。

[4分。“只有……才……”改为“只要是……都……”1分;“无论是什么”调序1分;“极卖力地吃”改为动补结构1分;语句通顺1分。若有其他改法,只要表达正确流畅,可酌情赋分。]

20.【参考答案】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有:羊油“苏醒”,香气“尖叫”,面团“等得不耐烦”,水“边开边说”和“争先恐后地招摇”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对象人格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充满活力的食物烹制过程,表达了对食物的极度珍爱和对生活强烈的热爱之情。(欢迎关注“应鸣阅读与写作”,12万粉丝)

[4分。找出一处拟人1分,找出两处即得2分;分析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参考答案】B(3分)

22.【参考答案】示例:①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首辆火星车命名

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

③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6分,每句2分。若有其他表达,只要语意正确,前后连贯,表达正确,可酌情赋分。]

四、写作(60分)

23.【参考答案】略。(60分)

语文高效复习方法

弱项强化法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通过反思总结,总能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知识点能力点方面的,有方式方法方面的,还有态度动机方面的等。发现问题后,应安排时间,确定解决方式;解决的方式通常有:或者自己努力解决,或者请教同学,或者请教老师等等。这里需特别强调一下的是,发现问题后,考生千万不能拖延,或者不闻不问。前者容易造成累积,容易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后者则会使自己的复习质量千疮百痍、大打折扣。

反复锤炼法

高考语文复习中,有许多问题、许多知识点能力点、许多答题的方式方法等均无法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有可能被考生掌握。比如,拿简答题的答题方式来讲,考生在第一次接触简答题的时候,从老师讲的角度来看,一般就能讲清楚,但要让考生彻底掌握,非得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成。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这方面的复习考生一定要积极主动,要自己不断总结、提炼,如此,才有可能达于成功。

复习语文要做好积累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69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