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1年8省高考采用“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分750。备考阶段,考生们以刷题为主,查漏补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彩陶特指烧制前绘彩的陶器。对比强烈的绚烂色彩,意象多元的美好图案,点线面的繁复组合……彩陶不仅是早期先民的实用器具,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卓越的艺术成就。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8000年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率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城孕育出的彩陶文化区,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区之一。这里是彩陶文化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从距今约8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程。
老官台文化彩陶作为中国彩陶文化的根,尽管器形与纹饰较为简单,却意义非凡。半坡文化彩陶纹饰以直线构图为基本特色,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为典型。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繁复绚丽,多以若干相同单元图案对称、重复排列,构成多元连续带状纹饰,尤以鸟纹及由圆点、弧边三角等构成的各种花卉纹最具特色。渭河流域彩陶这一发展与传播历程,也是彩陶文化或中华文明本土起源的有力证据。
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中国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先民,在与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交流中,发展出稻作农业,使粮食的来源比以前更加多样化。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出现了作为区域中心的特大型聚落。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该遗址规模巨大,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环壕所围区域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环壕周长约1945米。如此规模的超级工程,单靠杨官寨一个聚落的居民是难以完成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等级分化,具备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杨官寨遗址西门址两侧,发现成层分布的完整陶器,数量达千余件。还发现有其他聚落罕见的特殊器物,如镂空人面器座、陶祖、釜灶形陶器等。杨官寨聚落的布局、规模以及大量独特遗存表明,庙底沟文化时期带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已脱颖而出。
蕴含着庙底沟文化精神的高度统一的彩陶纹饰和制式化的特征,赋予了彩陶“礼器的功用。庙底沟文化彩陶向礼器的转变,标志着管理复杂社会古礼已经形成。这种藏礼于器的做法,体现的是礼制。有了“礼”,人们的行为才能有所遵循,社会秩序才可能纳入常轨。正如一些学者理解的那样,彩陶是大时代大文化的代表,是古礼与文明的先声。
庙底沟文化以其独具特征的花瓣纹与花卉纹彩陶为标识,在史前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考古资料显示,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北抵阴山,向南则跨过长江、踏遍岭南,直通深圳香港的广袤地区,都发现有庙底沟文化彩陶造访的足迹。在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广泛传播,反映了深刻的社会背景,显现出庙底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对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接纳,或许意味着它接受了彩陶所代表的庙底沟文化的行为准则,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文化共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融合,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一统格局。
在渭河流域的半坡文化晚期,彩陶的象生图案中出现鱼鸟共体的形象。如果鱼和鸟分别代表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那么这种共体反映的就是部族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反映“共和”题材的彩陶外,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鸟吃鱼或者鱼吃鸟的彩陶纹样。渭河流域演绎的这场鱼鸟之战,无疑反映的是中原古代文化核心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的历史。
(摘编自王炜林《看庙底沟文化彩陶的足迹》)
材料二:
河南灵宝市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分布区。结合文化谱系研究可知,进入仰韶时代,文化、聚落便开始稳定持续地发展,经仰韶初期、早期千余年的积累,到距今约5800至5000年的仰韶中期,聚落的数目、面积均达到顶峰。既有面积达近百万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也有四五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更常见的是20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和10万以下乃至仅数千平方米的小型聚落。我们很容易将其分为区域核心聚落、聚落群中心聚落和一般聚落,这种明显的分化,呈现为“金字塔”型多层级区域聚落结构。据考古发掘材料,其中西坡遗址的发现最有代表性,大墓出土玉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最大的房址外带回廊,共516平方米,是迄今所见中国史前最大单体建筑,开创回廊式古典建筑先河,很可能是高耸的重檐大屋顶,具殿堂性质。这时社会或者已分化出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差别,进入复杂社会。
在仰韶文化分布区偏东的河南郑州以西至河洛地区,仰韶中晚期文化十分繁盛。大型中心性聚落呈丛体状集群分布,规模普遍庞大,动辄数十万平方米,多有二三周宽深环壕,出现中原最早一批城址。郑州大河村遗址经过多次发掘,面积70万平方米,规模大,各个时期的文化序列完整。考古发现完全建筑在地面上的连间套房,墙体高达一米,并排相连,保存完好。以造型独特的彩陶双联壶和绘有大量太阳纹图案为代表的彩陶则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
(摘编自魏兴涛《充分认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彩陶最初只是一种实用器具,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彩陶从实用器转变为礼器,其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得以强化。
B.杨官寨遗址规模巨大,工程繁复,单靠一个聚落的力量难以完成,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分化。
C.庙底沟彩陶文化广泛传播,遍及大江南北,表明同时期的文化对庙底沟文化行为准则的接纳和吸收,成就了中国第一次文化大融合。
D.中国彩陶文化经历了老官台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等阶段,发展脉络清晰;其器型和纹饰从简单到繁复炫丽,艺术上日趋成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虽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唯一地方,但中国彩陶的发展是自成体系的,其发展传播历程足可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
B.老官台文化是中国最早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比仰韶文化的出现早了三千多年,从文化发展脉络看,二者存在延续传承的关系。
C.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吸收了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同时期的长江流域稻作文化区域也有可能吸收并发展了粟作农业。
D.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所发现的鸟吃鱼或者鱼吃鸟的彩陶纹样,表明分别以鱼和鸟为图腾的部族在融合过程中很可能发生过战争。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材料-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庙底沟人已经对均衡、对称、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彩陶的图案纹饰构图严谨规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
B.庙底沟文化中大量出现了细泥红陶及夹砂红陶,其制作主要是泥条盘筑,也有用手捏制的,广泛使用了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
C.庙底沟彩陶开始更多地考虑放置和储存功能,因为生活方式的转换,储容器数量比半坡时期有显著增加,底部大多变得平整。
D.长江南岸曾经出土过有庙底沟文化风格的彩陶,如枝江关庙山遗址的花瓣纹彩陶至豆,只是器形与庙底沟文化中所常见的不同。
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聚落”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哪些相同结论?(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①故事发生在1938还是1939年,父亲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他们抗联部队的一个支队,二十多号人,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晚饭时分,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一个日军守备队。
②四道岭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找不到。父亲说除了四道岭,还有头道岭、二道岭、三道岭和五道岭。他们最初的营地在头道岭的大黑山,那里狼多。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自打发现支队的行踪后,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
③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到了漫漫长冬,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这条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三个月后,父亲说和战友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在二道岭遇见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两三年不见它,大家还念叨,父亲还会在队伍偶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
④父亲说他们最终受到了日军的前后夹击,他从爆炸的弹药库北侧逃了出来。很快父亲意识到后有一敌手追击,他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父亲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敌手果然上当,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起身察看战果时,父亲因手冻得麻木将子弹打飞了。
⑤对峙了近半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这一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地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森林的小礼花。在飞雪中又行进了两个多小时,敌手趔趔趄趄靠近父亲时,却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
⑥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搜敌手的身,他在军服的口袋里搜出两样东西,一个是一方蓝格子手帕,另一个是长方形金属外壳的镜盒。打开一看,里面竟夹着一张二寸的黑白相片。父亲凑近篝火一看,那是个穿着印花和服的姑娘,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
⑦父亲作为火头军,身上总是背着一口铁锅。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突然父亲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上好的牛皮。父亲将这两只靴子从敌手脚上拔下来,靠近篝火,用钢刀切割靴子。望了一眼敌手,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
⑧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几乎是打个哈欠的工夫,牛皮就在寒风中凉透了,再打个哈欠的工夫,就冻硬了。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别揣进裤兜,然后取下篝火上的铁锅。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的叫声,父亲说锅底下的雪被烫得不轻,破了很大一片,流出汩汩雪水,但热锅烫伤的雪,很快结痂,寒风也让热锅成了冷锅。父亲抬头望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着篝火来了。
⑨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嗨——”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⑩父亲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
11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也有父亲当年丢给它的。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12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一开始就交代深山老林狼多,将父亲所处的环境与狼进行了关联,让情节更合理化。
B.在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父亲流泪了,这泪水是脱离困境后对母子狼的感激之泪,但也看出父亲软弱的一面。
C.作者描写相片中的女子,笔调温柔而美好,“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由此突显战争的残酷。
D.父亲给我讲炖马靴的故事,我又给我的儿子讲,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体现了代代传承的精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简练交代飞雪,不仅体现了时令特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将人物与狼的活动置于极严酷的境地,激化了矛盾。
B.小说中插入父亲在头道岭投食瞎眼狼的内容,既表现了父亲的善良,也为后文瞎眼狼的报恩埋下了伏笔。
C.小说用“打个哈欠的工夫”中牛皮的变化这一略带夸张的描写,以及运用比喻手法对锅底雪的生动描写来体现天气的寒冷。
D.小说最后引入第一人称,点明这是父亲讲给“我”的故事,又写抗联博物馆中陈列的父亲的衣服,都体现了故事的真实性。
8.本文叙写父亲炖马靴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奥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②,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伊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③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闲墨。③狃(niǔ):因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这里指的是“春秋笔法”。《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
B.“两试”,明清科举制度,诸生每三年参加两次考试,一为岁试,一为科试。参加岁考,成绩优异者可补廪膳生员(即廪生)。科试成绩优异者可录送乡试。
C.“入闱中副车”,入闱,指参加科举考试:副车,副贡。乡试名额已满,额外录取,贡入太学,称副榜贡生,简称副贡。清初副贡仍需参加岁试,故下文有“一次四等,两次五等”之说。
D.“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起初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14.阅读文章后,分别找出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句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朝退书怀 韩偓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
B.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
C.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
D.诗人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诗作,只是在屏风上抄录古代圣贤文章。
16.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正音,纯正的音乐,这里指积极高尚的情怀),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付,为全社会树立起一座座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2) 古典诗词中常用“时”“空”对举的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
(3) 怀古词中,诗人常以历史遗迹之冷落荒凉表达兴衰之感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曾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是绿濛濛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 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 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哈尔滨,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厉厉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 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触的春风的消息。
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用来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 。谁看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迷离的光。呵,冰灯,冰灯!你就是一首冬天的芭蕾,一朵开在心上的昙花,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浪漫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晶莹剔透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黯然失色
B.晶莹剔透 天造地设 惟妙惟肖 黯然失神
C.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活灵活现 黯然失神
D.富丽堂皇 天造地设 活灵活现 黯然失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就像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黑枸杞又称“黑果枸杞”“墨果枸杞”等,②来自茄科枸杞属多荆刺灌木结的果实,③是目前市面上非常热门的保健品之一。④黑枸杞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等地,⑤是我国特有的沙漠药用植物品种。⑥它虽然近几年才逐渐开始成为热门保健品,⑦但是少数民族已经食用多年。⑧实际上,当地居民更多的是将其做成果酱食用,而非药用。⑨随着近几年人工种植产量不断扩大,⑩内地消费者才逐渐为黑枸杞所熟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冰盖是覆盖着极厚冰层的广大陆地,冰盖的形成、消亡、融水量及其分布范围和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局部地区乃至全球的地质和自然环境变化。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0月27日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科学家尼克·伍恩德令及其同事,近期建造了一个简化的“地球系统模型”,参照该模型,结合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来进行估算。他们发现,在二氧化碳浓度与今天相似(百万分之400)的情况下,全球所有冰盖的消失会导致的额外升温中位数为0.43℃。
小家总比无家好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
②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 ——闻一多
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众多明星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守望和平”。
④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进入了我国文化市场,形成了“日潮韩流”的现象。一些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等。
⑤2017年,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10余位虚拟偶像(“画”出来的人物)。业内确定虚拟偶像洛天依已经盈利,她的魅力也得到了青少年认可。
⑥父亲辛苦打工卖面条,12岁少年小赵沉迷快手直播,半个月狂刷支付宝3万余元打赏主播。
学校辩论社将举办一场以“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为辩题的辩论赛。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一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一、
(一)(19分)
1.(3分)D(A“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原文无据;B张冠李戴;C原文是“或许意味着它接受了彩陶所代表的庙底沟文化的行为准则”。)
2.(3分)B(“比仰韶文化的出现早了三千多年”错。)
3.(3分)B(A证明庙底沟彩陶的艺术成就;C证明陶器制造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证明庙底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4.(4分)①区域核心聚落规模巨大,面积广大,已经具有都邑、殿堂性质。②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意味着出现了社会分化。③都出土了器形独特、纹饰精美的陶器,表明彩陶制造技艺高超。④两则材料中的考古发现,都体现出史前新石器时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成就。(每个要点1分)
5.(6分)首先总叙什么是彩陶,简介中国彩陶的发源演化历史及其具体特点,点明庙底沟彩陶的辉煌成就。(2分)然后重点介绍庙底沟文化时期,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点明庙底沟彩陶蕴含文化精神,是古礼与文明的先声。(2分)最后再次点明具有独特纹饰的庙底沟彩陶,广范传播,影响深远,促成文化大融合。(2分)
(二)6.B 看出父亲的软弱,不对。
7.C.不是比喻手法,是比拟。
8.(1)在深山雪地,父亲靠炖马靴来充饥,体现出当时战争环境的恶劣。
(2)有利于刻画父亲在艰苦环境下的机智与战士不怕困难的形象特征。
(3)炖马靴,吃牛皮,恢复了父亲的体力,又投喂了狼,储备了食物,为后来狼带着父亲走出迷途做了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4)通过炖马靴,赞颂了艰苦环境下战士坚韧顽强的精神,也歌颂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旨。(每点1分)
9.(1)生死之间,环境恶劣,天气寒冷,但小说对雪花、篝火等的描绘体现了诗意美,画面充满了温馨感。
(2)详细描写了敌手相片中的女子,笔调温柔美好,与残酷的战争比起,有一丝温馨;父亲在处理敌手后事时,却将蓝格子手帕蒙在他的脸上,这是对生命的敬重,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3)父亲同情瞎眼狼,以投食的方式表示仁慈和友善,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温馨。
(4)瞎眼狼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而给予回报,不仅不让小狼伤害父亲,还救了陷于困境中的父亲,体现了温馨。
二、(一)10.B 画线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自满的危害。“余习”,遗留的风气、习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D项。“势不至大败涂地”作“不止”的主语,“也”表判断,前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
11.A A项,“《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错误。《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2.C C项,“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错误。原文第三段是“于是渐不信狐”,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可知“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错。
13.(1)(狐狸)只是把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异”,是意动用法,应理解为以……为异,感到奇怪;“持以(之)白王”是省略句;“白”,告诉。)
(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供给狐狸吃喝。
(“以是”,因为这,因此;“德”,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应理解为感激,感恩;“恒置”,常常置办;“啖”,吃。)
14.虚心的句子: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骄傲态度的句子:于是渐不信狐;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解析:围绕“虚心”和“骄傲”找出有关郭生的表现即可。结合“又积富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等分析,后来又累积习作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指正;过了几个月,郭生再来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顿时觉得狐狸涂抹得确实很恰当;每次买到八股文(科考用)的好文章,自己不挑选,而是让狐狸来决断。表示郭生虚心。
结合“于是渐不信狐”“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等分析,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郭生认为自己多次名列前茅,心高气傲;于是郭生就不再给狐狸安排食物了,并把所读的书卷锁进箱子里。表示郭生骄傲的一面。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川县的东山人。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中没有可以求教指正的人,二十多岁了,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闹狐狸,衣服、食物和器具用品,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郭生读书,将书卷放在书桌上,被狐狸涂抹得一塌糊涂;严重的地方,杂乱不堪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了。因此,郭生只好挑选出那些稍微干净的字句集聚起来读,总共只有六七十首。郭生心里十分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又累积习作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指正。早上起来后,发现那些习作被翻开摊在书桌上,几乎都被浓墨汁涂抹掉了。郭生更加愤恨。
恰逢王生因事来到东山,(王生)素来与郭生交好,(于是)上门拜访。见到被墨汁弄脏的诗卷,问郭生是怎么回事。郭生把自己苦恼的事详细地告诉了王生,并拿出残存的习作给王生看。王生仔细玩味这些残存的习作,发现那些被涂抹的和保留下来的地方,似乎有褒贬之道;又审视查看那些被弄脏的书卷,大多是多余杂乱可以删掉的。王生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是有意这样做的。你不但不应为此苦恼,还应该立即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再来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顿时觉得狐狸涂抹得确实很恰当。于是改作了两篇文章,放在书桌上,来观察狐狸新的举动。等到天亮,发现又被狐狸涂抹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抹了;只是用浓墨汁洒成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王生看了之后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你的好文章可以考中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入了县学。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供给狐狸吃喝。每次买到八股文(科考用)的好文章,自己不挑选,而是让狐狸来决断。因此,郭生在两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考取了副榜贡生。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辞华丽,家家户户传习诵读。郭生有他文章的抄本,非常珍爱。忽然被狐狸倒了约一碗浓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剩下什么字,郭生便又拟题写作,自己觉得很满意,却又被任意涂抹了。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朝廷整顿文风而被收押入狱,郭生又稍微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然而此后郭生每作一篇文章,都苦心筹划构思,却常常被狐狸涂抹污染。郭生认为自己多次名列前茅,心高气傲,因此更加怀疑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抄录了以前被狐狸洒上很多墨点的文章来试探它,狐狸又用墨汁把这些文章全部涂抹了。郭生便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为什么以前认为是好文章的,现在又认为不好了呢?”于是郭生就不再给狐狸安排食物了,并把所读的书卷锁进箱子里。天亮后看见箱子封锁丝毫未动,打开箱子来看,只见书卷上用墨汁涂抹了四道,比手指还要粗,第一章画了五道,第二章也画了五道,后面就没有再画了。从此以后狐狸竟然销声匿迹了。后来郭生考试,考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这才知道征兆已经寄寓在书卷中画的道道上了。
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公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
(二)15.B(“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错误。芟,除去。应是因“芟多”而翠竹稀疏,月光漏了下来。)
16.①诗人劝勉自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能停息,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②诗人退朝之后,依然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于富国强民,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17.(1)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18.A(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活灵活现,形容神态生动逼真,侧重像亲眼见到。黯然失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黯然失神,由于心情沮丧而精神受到摧残。)
19.①原句为问句,语气强烈,强调冰灯的神奇世所罕见;②原句为对偶句,句式工稳整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每点2 分)
20.①反复:“冰灯,冰灯!”强调作者呼告的语气;②比喻: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冰灯的优美神奇;③排比:句式铿锵有力,节奏感强。(每点2 分,答对两点即可)
21.②句 将“来自”改为“是”,或去掉“结的果实”;⑥句 将“虽然”移至句首;⑨句 将“扩大”改为“增加”;⑩句 将“内地消费者”与“黑枸杞”对换顺序。(②句式杂糅;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⑨“产量……扩大”搭配不当。⑩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
22.答案示例:英国《自然通讯》10月27日发表一项研究成果(④分),德国科学家团队参照“地球系统模型”发现(2 分),全球所有冰盖消失会导致的额外升温中位数为0.43°C (2分)。
23.【写作提示】
1.这是新材料作文,提供了六则材料。
材料一说青年的思想能被范例激励,崇拜偶像能给人以力量,正面角度,
材料二说盲从会给思想带来危害,反面角度。
材料三说明星们利用自己的影响传递正能量,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发挥引领民众的积极作用,正面角度;
材料四说中学生存在模仿日韩明星发型、服饰等肤浅的“追星”行为,反面角度;
材料五说国内推出的虚拟偶像已盈利并获青少年认可,其美妙、希望与祝福的象征能给人类送来正能量,正面角度;
材料六说少年疯狂“追星”,不辨是非,沉迷直播,引发过度消费现象,反面角度。
综合以上,可看出,“追星”有利也有弊;青少年“追星”较普遍,多受流行文化、网络的影响,且“追星”行为表现得有些肤浅、失度。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①③⑤倾向正方,偶像崇拜利大于弊,偶像崇拜能激励青年积极有为,能给人以积极的引领作用,偶像能带给人美好、希望与祝福。
②④⑥倾向反方,偶像崇拜弊大于利,偶像崇拜能让人丧失自己的思维与主见,盲目崇拜日韩明星不利于传承本国文化,盲目崇拜偶像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整体角度,即主持人角度:对于身上有正能量的偶像,要敢于崇拜,因为他们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力量,引领自己的发展,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对于身上有负能量的所谓“偶像”,要擦亮眼睛,辩证分析,主动远离,谨防被其沾染和误导,否则极有可能陷入迷途,影响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参考立意
①正方:偶像能引领我们走向光明,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更有力量。
②反方:错误的偶像崇拜,能让我们失去自我,陷入泥淖,坠入深渊。
③主持人:偶像崇拜,要辩证看待、理性选择,既要让偶像发挥积极作用,又要谨防被其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