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 儿童琴艺 > 儿童琴艺 >

小提琴入门教程:演奏技巧

2013-03-22 11:56:08
|李婷

  小提琴 演奏技巧 才艺学习:

  一.小提琴演奏采用的律制问题 关于小提琴演奏音律音准的问题向来有争议。当然,大部分人认为既然小提琴是演奏以单音旋律为主的乐器,再加上五度定弦等因素当然应该是采用五度相生律。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应该以纯律作为小提琴音准的标准。本人为此研究了大量文献,并在平时演奏的实践做了一些实验,觉得这个问题不应一概而论,大致有以下三条原则:

  1.旋律为主的片段中,特别是半音的倾向性明显的片段中,应用五度相生律,因为这种律制在音的先后结合上效果是最好的: 维塔利:恰空

  2.在双音和和弦为主的音乐中,利用纯律有利于音响的协和,因为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来定律的。如演奏巴赫的无伴奏作品。

  3.在转调繁多的片段中,或是和钢琴合作时可适当的倾向一点十二平均律,因为在这种律制里所有的半音都是平等的: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60到264小节乐队部分)

  二.错误发音的源头问题 在加拉米安等人的论著中,曾多次提出了由于站立、持琴、握弓等姿势不正确造成紧张而影响发音的观点。我想补充一下关于紧张的源头问题:

  第一种是由于姿势问题也就是直接由技术问题所造成的紧张(如错误的持琴、握弓等),应该通过专门的练习改变错误的姿势。

  第二种是源于通常是公开演奏时害怕拉不好而产生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往往首先非常恶毒的造成演奏者技术上最薄弱的环节(比如运弓)的紧张,然后全身的肌肉 “好似出于同情的紧张起来”(参见柏西?布克 《音乐家心理学》),导致我们演奏的失败,这种现象除了从改善技术解决外,还要加强演奏心理的培养。

  第三种紧张的源头恰恰是我们内心的音乐。比如,当我们演奏悲痛得泣不成声的很弱的音乐时,常会情不自禁的收紧全身的肌肉抬高上半身的重心,应该说这些本能的现象对于技术上非常完善的演奏家来说应该能帮助他们表达音乐。但很多时候,特别是当我们技术上存在着观念的错误时,例如为了迫切想得到强烈的声音,左手紧绷,造成揉弦的发紧;拼命加大右手压力,造成 “捏弓子”,最终适得其反。我想用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这段论述:“(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标准就是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松弛的肌肉感觉、坚定的节奏、充分的表现和充分的享受……”

  三.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耳朵和内心听觉与演奏的关系 应该指出,敏锐的耳朵并不仅在于能象测音仪一样测出每个音的频率,或是象频谱仪一样分析每个音的泛音列和音色,更在于一定要是“音乐的耳朵”。西肖尔甚至认为那些令人尴尬的不准的音是音乐家“把自然音阶做了艺术的偏移”。我觉得上述的三条关于音律音准的原则应该是通过“音乐的耳朵”对音准的修正。当我们在演奏旋律时不由自主的提高导音的倾向性时,在演奏大三和弦把三音拉低一点时,和钢琴合作把半音拉得折中一点时便可归结于“艺术的偏移”。

  从广义上理解音乐的耳朵还应该包括内心听觉,即我们在熟谙要演奏的作品的前提下,把每个音的音准,音色,乃至乐句之间的起伏都事先印在了脑海里,演奏的每个瞬间我们都在试图时理想和现实一致。

  有很多著名的小提琴家的运弓姿势或揉弦方法严格的说是不科学的,但他们一样能获得美妙的发音就是凭借着他们出色的耳朵和内心听觉,在听众觉察之前不断修正自己的演奏: 用系统论关于闭环系统的观点概念化的解释耳朵和内心听觉共同影响音准和发音。

  大脑、内心听觉、音乐的耳朵、演奏过程,听众共同组成的一个结构良好的典型的闭环系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内心听觉相当于一个预给的正确信号,演奏过程输出的信号(即音乐)经音乐的耳朵(相当于观测器)拾取后反馈到大脑并和内心听觉进行比较,经过分析后发出相应的指令实时的调整我们的演奏。可以想象,如果演奏者没有足够的艺术品位,没有正确的内心听觉,就相当于没有正确的标准信号,得到的演奏效果至多只能等于错误的内心听觉;若没有音乐的耳朵,整个系统便会成为一个参数有问题的不良的闭环系统,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下面一路反馈信号完全中断成为不稳定的开环系统(聋子拉琴)。

  四.运弓中若干物理问题的研究简介 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无奈的说过,每引用一个公式他的读者就会减少一半。而我在这里一下甩出这么多公式决不是想自找没趣。因为这些可爱的物理模型和推证出的式子无可辩驳的指出了一些曾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31
c
id
159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