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父母课堂 > 儿童养育 > 儿童心理 >

孩子胆小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2018-01-04 08:39:56
|书奇

  对于未知事情怀有恐惧心态,是人类规避危险的本能。如果宝贝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往往有恐惧心理,这时父母不要嘲笑、忽视宝贝的恐惧行为,而应该正确的指引。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孩子胆小的治疗,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孩子胆小怎么办

  对怯懦胆小儿童的治疗,要在提高儿童对自己的评价的基础上,消除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的局促不安和在新的环境中的紧张恐惧心情。

  (1) 为了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必须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有必须在能承认他们独立行动权利的环境中才能逐步增强,特别是对那些A、B 型的怯懦胆小儿童,由于他们在家历来没有养成独立行动的习惯,治疗他们的第一步就是要求父母在家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根据他们的年龄大小,尽量不要对他们指手画脚、越俎代庖。对受溺爱的儿童应改变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态度,培养他们控制欲望的能力。

  但是,儿童的年龄越大,在家里养尊处优的时间越长,儿童对家庭成员溺爱自己的印象就越深,即使家庭成员现在改变了溺爱的态度,他们也很难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而家庭成员要真正改变孩子的养育态度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家长与孩子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常常会旷日持久地坚持下去。但是,如果我们热情指导,家长又密切配合的话,就能逐渐培养或提高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一改过去怯懦胆小的表现。

  可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配合,我们的建议和努力就只能是一相情愿,改变儿童的目标就会成泡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努力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坚持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不放弃改变儿童的每一线希望。

  (2)对怯懦胆小的儿童运用集体疗法效果也比较好。比如,让他们到那些人数较少的伙伴群中去,与小伙伴们无拘无束地尽情玩耍,他们局促不安的情绪就会在玩耍中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们要提醒孩子的父母,在家里一定要避免对孩子指手画脚,横加干涉;或者过分保护和爱护孩子,否则对孩子运用集体疗法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经常干涉、禁止孩子独立行动,动不动就斥责批评孩子的父母,应劝告他们减少或停止对孩子的一切干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要养成耐心听取孩子意见的习惯。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突然对孩子发脾气,或因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那么父母应共同找出原因,努力想法克服,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我们发现,对进入青春期的儿童,在很多时候,与其想方设法去治疗孩子的身心疾病,还不如对家长就养育孩子的态度认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在这方面甚至有的家长自身就需要接受某种精神治疗,当然后者常常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

  在对家长做工作的同时,我们可以用游戏疗法来改善儿童的怯懦胆小症状。比如为他们准备好玩具、连环画、胶泥等,创造一个使他们自己去玩耍、学习的环境,尽量鼓励、支持他们的独立行动,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玩耍。通过让孩子在游戏室、小院、小游泳池等场所尽情嬉戏、打闹和玩耍,就能不知不觉地增强儿童的勇气和自信心,使怯懦胆小的症状得到改善。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患者,我们可以经常给他们进行精神卫生指导,或者把他们编入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的班上。

  (3) 在家庭成员中如果有非常怯懦胆小的大人,我们应向家庭成员建议对他进行应当的治疗。当然要改变一个大人的异常精神状态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发挥他们积极性、主动性的良好家庭环境。比如,一般儿童都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这是为了显示他们的胆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经常有保护地组织他们玩一些可以锻炼胆量的活动,这样就可以逐渐增强适应环境、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教他们玩爬杆的游戏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还有,让他们学习掌握一些文化方面的技艺,也是锻炼胆量,使他们能出得众的好方法。比如让他们学习小提琴,学习唱歌,并鼓励他们登台表演等等。当然,刚开始他们往往表现不佳,对此我们决不能笑话或奚落他们,而且要绝对避免急于求成,强迫他们练习的情况发生。所以最好应在能充分理解儿童心理的老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当儿童逐渐取得进步时,就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在一件事情上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就会在其它方面增强大胆一试的信心和决心。

  宝宝恐惧怪物父母怎么办

  宝贝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往往有恐惧心理,这时父母不要嘲笑、忽视宝贝的恐惧行为,给予宝贝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确信没有人会伤害到他。当宝宝遇到如下的情况时,父母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

  宠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外事件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吓着宝贝而将宝贝目睹的死亡描述成睡眠,这样会让宝贝将睡眠与死亡等同起来,从而害怕上床睡觉。避免让宝贝独自一人待在某个地方,这样会使他缺乏安全感。尝试告诉宝贝他们恐惧的东西根本不存在。比如,宝贝觉得床底下有怪物,那就用灯照着床底下,搂着他一起去查看一番,多尝试几次,宝贝就会明白这样的恐惧毫无道理。但是如果宝贝十分恐惧,不要强迫宝贝做这样的事情。

  寻找一些能够帮助宝贝入睡的常规方法。比如给宝贝开一盏小灯,开着门,让他最喜欢的玩具、依恋的小毯子陪他入睡,给宝贝放一些比较轻松柔和的音乐或他喜爱听的故事,带宝贝去商店买一些他认为可以驱除怪物的物件等等。寻找一些有创意的驱逐恐惧的方法。比如,告诉宝贝,当他梦见怪物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些怪物的克星,比如仙女、魔幻师等来帮助他驱除怪物。留在宝贝的房间,陪伴宝贝直到他入睡。选择一些主人公战胜怪物与鬼魂的书籍让宝贝阅读。这样可以让他尝试想像像主人公一样去战胜怪物,增加他战胜恐惧的经验与信心。

  转移宝贝的注意力。一旦宝贝被心中的恐惧所左右,妈咪可以给宝贝喝点饮料,吃点小点心,帮助他摆脱他感觉恐惧的事物。宝贝与陌生人交往时,妈咪一定要陪伴在左右。对于那些面目狰狞,看起来不太友善的陌生人,最好对他们敬而远之。即便是父母的好朋友,也要给宝贝足够的时间熟悉他们。当宝贝不熟悉他们时,不要强迫宝贝与他们交流。

  宝宝胆小的原因

  这种怯懦胆小的儿童有的是由于缺乏自信,有的则是由于过于崇拜大人,对大人的评价过高所造成的,有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有人认为在那些抱有自卑感的儿童当中,有的是因为植物神经失调,有的则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所致。后者主要是因在家里受大人的嘲笑过多,得不到大人的信任,因而失去了自信心;还有的则是因为家里管教过严,大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能力发展是一个过程,因而往往武断地认为“凡是父母说的孩子就必须听”,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对大人的命令或旨意稍有违背或不从,就会遭到严厉的批评。长此以往,这种儿童便会成为缺乏独立性的怯懦胆小儿。当然,面对这种严厉的管教方式,有的儿童也会想办法对付,甚至干脆不予理睬,我行我素。当然这种儿童多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发展的人格。

  有的父母在表面上看对孩子并不严厉,但是他们在生活习惯上或其它方面却十分严格苛求,他们对孩子的淘气顽皮往往不予理解,认为只有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方式的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和习惯,也就不知不觉地成为“怯懦胆小儿”了。这种儿童通常被称为“循规蹈矩”的儿童。这种儿童乍一看来似乎是遵守纪律表现很好,但这不过是他们的表面现象而已。

  身体虚弱的儿童,也常常容易产生自卑感。由于身体不好,他们很少积极地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即使偶尔想到户外活动,又由于大人们担惊受怕,一再劝诫:“出去会感冒的,不要去”,“衣服要多穿点”……。如果孩子固执已见,结果出去后真的感冒发烧了。孩子就会由此而自惭形秽,失去自信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当这种儿童走出家门,来到学校时,自然就会表现为“怯懦胆小的儿童”。

  那些在家里受到过度保护和溺爱的儿童也容易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这是因为这种儿童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到了外面在没有可以依赖的大人时就成了怯懦胆小的儿童,而且长此发展下去即使有家里的人在身边也会变得怯懦胆小,不能出众。此外,在家里受到溺爱的儿童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因而不愿意到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集体中去活动,,只能一味躲进家里我行我素。这种儿童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同伴一起玩,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的宠爱,父母也十分娇惯他们。这种情况在老来得子或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有的儿童心里隐藏有不能告诉大人的秘密,因而时常报有一种负罪感,他们要么老是回避大人,要么成天提心吊胆、少言寡语。这样也会变得战战兢兢,不敢见人,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抱有自卑感的儿童,也常常表现为畏畏缩缩,怯懦胆小。这种孩子的父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贫穷,成天唉声叹气、失望悲观,羡慕别人家的富裕,这种态度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自卑感,使他们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综观上述各种原因,概而言之都可以归结为过低评价自己,独立性发展迟缓。因而在初次与人见面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便会怯懦胆小,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这种情况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自卑感,形成恶性循环。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45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