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父母课堂 > 儿童养育 > 儿童心理 >

化解儿童的嫉妒心有什么好办法

2017-12-29 17:15:18
|书奇

  嫉妒心很容易烧毁人的理性,做出不合理的举动。但是嫉妒也是人的正常心理,小孩子也会有,那么当孩子出现嫉妒的行为,家长可以怎么化解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怎么化解儿童的嫉妒心

  要帮助儿童摆脱嫉妒心理,首先要了解孩子嫉妒心理的起因。她说,由于受知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的自己不具备或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家长或老师平常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彬彬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苗苗有一个我没有的布娃娃”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在了解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起因时,家长或教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要知道,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象成年人那样掺杂着许多其他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们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家长和老师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心理和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在帮助孩子化解嫉妒心理时,要为他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咎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家长或老师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他们和所嫉妒对象之间差距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要坚持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平时要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视、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向别人学习、借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赢得别人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和孩子做个好朋友吧,这样,很多幼儿教育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宝宝有嫉妒心理的表现正常吗

  大一点的婴儿和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别的宝宝,经常会嫉妒。一般来说,你的宝宝会在9~15个月时开始有嫉妒的表现。

  你的宝宝习惯了拥有你全部的注意力。如果突然有别的宝宝要跟他分享,他就会想:“不行!那是我妈妈!”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小到6个月大的婴儿就会表现出最初的嫉妒心。当妈妈们“照顾”实体大小的玩具娃娃而没管他们时,这些婴儿就会有负面反应。

  宝宝这份嫉妒心也有积极的一面,这表示他清楚地知道你是谁,希望得到你的关注。你是属于他的。很快,当你离开房间或离开家时,他就会表现出分离焦虑,而当有陌生人走进房间时,他会有认生的表现。也许你的宝宝现在就已经这样了。

  当你带着宝宝去看望刚生完孩子的朋友时,如果你抱起新生儿逗他玩,那你的宝宝表现出占有欲,强烈要求你的关注,是很正常的。

  他还太小,不懂得“分享妈妈”这个概念。这时你要放下朋友的小宝宝,抱起你的宝宝,和他一起看小宝宝。当你的孩子被房间另一头的玩具吸引走时,你再重新抱起朋友的小宝宝好了。

  等宝宝大一点后,你最好教他接受,妈妈有时要关注其他宝宝这一事实。方法之一是让他马上参与。比如问他:“我们一起抱抱小宝宝可以吗?”或者说:“我要抱一抱小宝宝。你帮帮我行吗?”让你的宝宝握住小宝宝的脚,或抓住被子。

  如果你让宝宝参与,他会觉得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得到了赏识。记得要夸奖他帮了很大忙,做得非常好。

  孩子的性格小气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第一步,讲讲相关方面的美德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一点对于小气的孩子也是比较受用的,家长可以自己编造一些这些方面的故事,将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让孩子在故事的感人下,学会分享。

  二、第二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东西借给邻居使用,能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让别人吃,乐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转让给别人等。

  三、第三步,从家庭成员开始分享

  让孩子改变小气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孩子分享,孩子对于陌生的人不舍得分享,那就从和孩子最亲近的家人开始,让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家人,家长一定要注意鼓励。

  四、第四步,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练习。如买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时,引导孩子把心爱的积木、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在这些练习中,家长应及时称赞孩子的慷慨之举,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孩子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在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在反复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这对孩子慷慨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450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