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幼儿英语 > 学习方法 >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2)

2017-12-26 18:07:30
|玉莲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传统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与当今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已格格不入。现代教学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从老师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共同探讨”的民主式教学转化,通过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整体优化并共同提高的目的,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从而使课程具有动态的、发展的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关键词 : 协同互动;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Abstract: Nowadays, the dull and traditional class of force—fed duck is not suitable for quality—oriented. The aim of education now is to evoke the creativities among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the abilities of languages comprehensive use. Interactive teaching converts the traditional dull cramming teaching into the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Interactive teaching also builds the alternating and jointly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 and form harmonious, equal and democ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 Interactive teaching fully embodies the modern conception about education and is good 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Hence, it realizes the purpose, achieving the mutual advance.

  Key words: action and interact, classroom performance,research and practice

  1、问题的提出

  松下幸之助曾经贴切地比喻说:“一个现代化社会是架在这样一对轮子上前进的,一只轮子是科学技术,另一只轮子是管理,连接两只轮子的轮轴是教育,是人才。”(肖云龙      2000)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而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学生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于是我们这次暑期在琅琊初中的实践过程中,就试着对英语课堂活动中“协同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教授——学生接受”。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关系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化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倪文锦 2003.5)“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这种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而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正在努力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建立教学的互动模式(interactive teaching)。

  2、协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Kristen(1981)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我们知道,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的水平为“i”,能促使习得的就是i+1的输入。由此说来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的输入,而输入主要通过听和读来实现。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过分强调输入的作用而忽视了“输出”的作用,学习者如果只接受语言输入,不拿出来用便不能保证对语言作出正确的假设。因此Swain和Lapkin提出了“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Noticing gaps(通过引起学习者知识沟的注意);2)Hypothesis Testing(检验语言假设的正确性);3)Talking about Language:the metalinguistic function (用语言解释语言);4)Enhancing fluency(提高流利程度)。

  Long和Krashen输入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际的双方为了交际顺利进行而相互协同(negotiation)从而提出“交互假设”(interaction hypothesis),认为“交互修正”为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必要的,充分的条件。“交互”,顾名思义,为互相交流、交际,其含义与“互动”一致。

  由此可见,语言输出与输入及互动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输出主要通过说写等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只有提供大量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的环境,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际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教学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指出,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生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互动”教学的关键。只有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得到尽情的流露,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协同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课堂教学。

  3、协同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协同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协同互动的前提

  在协同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SEFC 1A Lesson50 Abraham Lincoln教学之前 ,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1.Who was American's first president? 2.Who's today's American president? 3.There was a very great president in America in the 1860's. Who was he, do you know?这样,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学——协同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SEFC 1A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1)Learn useful expressions: no more than, in all, in one's spare time, break aw ay from, break out, set up, of one's own, join up, consider …as…

  2)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

  4)Be able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Abraham Lincoln, usin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3)小组讨论——协同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组际交流——协同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 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love Abraham Lincoln so much?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练习评定——协同互动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 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协同互动式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在本课的练习中,我用课文的一句话: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练习。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思考,很快能把这句转换成如下几个句子:

  1)She did her best to help him.

  2)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him.

  3)She did w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4)She did everything(that)she could to help him.

  5)She tried everything(that)she could to help him.

  6)She thought of all kinds of ways to help him.

  传统的评价是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有少数学生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显然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王大坤 2004).

  4、协同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

  什么是真正的“互动性课堂教学”(interactive classroom performance)?Wells指出“……语言的互动是一种合作的活动”,它包括“建立一个由发送器、接受器和语境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可见,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动的参与者在一定的自然或非自然语境中,借助文字或非文字手段,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交流。对此,我们务必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1)多维互动

  信息在发送器与接受器之间的互动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向学生传递(即:教师是发送器,学生是接受器),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地以教师为始发点,在师生间相互传递,这不是真正的互动性课堂教学。真正的互动其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在多维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

  (2)合作共享

  合作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填补信息差;二是处理信息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享的前提是信息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考虑建立一定的信息差,以体现合作共享的真实性。合作共享的实施主要在于活动的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个体活动、配对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等。但是,“个体活动”由于是以独立个体形式进行的,难以做到事与共享;“配对活动”的参与者有限,往往缺少足够的共享资源,“全班活动”会相对降低学生的参与率。相对而言,“小组活动”能比较合理地解决“参与率”与“资源量”之间的矛盾。当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排斥某种活动形式,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

  (3)体验创造

  在互动性语言活动中,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的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首先是语言的创造。为了表达的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重新组合语言材料,这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特征。其次,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他们借助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语篇结构,对信息作各种合理的处理和加工。另外,信息的交流是为了填补交际双方之间的信息有效期,但同时又会产生新的信息差,这又是一种创造。要让学生体验各种创造过程,活动的情景设计是关键。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只有当学生有了交流的能力、交流的欲望和交流的内容,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互动起来,学生才能体验创造。

  (4)动态角色

  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互动性活动可分启动、展开、深入和结果等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是设计者,根据学生、语言材料和教师自身等因素,设计活动的形式、语境和任务;学生也应参与设计,使课堂活动更能体现他们自我。第二阶段,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辅导员,他们负责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是参与者,他们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创设轻松和真实的交际环境;学生主要是活动的参与者,但也应是组织者和辅导者。比如,组织自己的小组活动,帮助同伴参与活动等。第三阶段,教师主要起促进学习的作用,诱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促使学习活动继续下去;学生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他们积极想象、探究和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第四阶段,教师是评价者和观赏者,他们积极评估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学生不但是成果的呈现者和报告者,也是活动的评价者和观赏者。学生要逐渐适应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模式。

  教师只有把握好上述要素,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地互动起来。

  5、协同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5.1、协同互动式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协同互动式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英语新教材,从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和丰富了各种类型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知识的迁移,提高解题能力。在学会使用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练习一些演变题。通过演变这些练习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迁移,使认识的范围更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定语从句时,可以将一组易混定语从句作整理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填空:

  1)Is this room   you once lived in?

  2)Is this the room   you once lived?

  3)Is this the room in   you once lived?

  4)Is this the only room    you once lived in?

  5)Is it the room   you once lived in?

  A.which B.where C.the one D.that

  答案分别是:1) B, 2) B, 3) A, 4) D, 5) D。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协同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SEFC 1A Lesson 50 Abrah am Lincoln”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协同互动式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5.2、协同互动式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中狠下功夫,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互动”的特色。故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如怎样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设问能引出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要分析和估计学生在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又该做怎样的回答等等。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色各样的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因此备课所花的时间比一般教学要多得多,课也比一般教法的课堂难于驾驭、调控。但是,我们体会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对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6、结束语

  师生互动是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教学过程中只有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的时空坐标中不仅仅是个性的展示,而且是相互的协同,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教学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华长慧 2002.12.31)

  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让师生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华长慧.教学创新的基础:师生共为主体[N].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31日第3版

  [2]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3] 王大坤.2004.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 https://www.chinaetr.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40

  [4] 肖云龙.中国创新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445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