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 > 四年级语文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

2018-12-05 09:01:23
|庄宇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锻炼预习能力

  1.预习的收效

  1.1 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1.2 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分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追求。

  1.3 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1.4 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同样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1.5 培养了阅读书籍兴趣,课外知识丰富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2.预习的设计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联系。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一篇同学们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了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针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预习题:课文中有个词叫“纹丝不动”这个词在哪个句子出现的?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纹丝不动?”这个词集中体现了邱少云的什么精神?

  学生按照这几个相互关联的预习提纲读课文,就能围绕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忍受剧烈疼的行动,探索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火烧着了邱少云的棉衣,他没有动弹;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儿包住,他仍然没有动一下;烈火整整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邱少云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这充分体现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顽强意志,为整个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牵一词”、“动全文”,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又如《将相和》一课的预习中,也作类似的要求: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文章中前两个故事写谁的事?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前两个故事虽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由此可见,三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3.围绕训练重点,循序渐进

  教材中每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A.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分别安排了三十二个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训练项目组织教学,预习当然也不例外。但这种预习并不等于教师把重点训练项目直接交给学生去理解,而是要促使学生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去读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准备。B.设计预习时要注意体现不同体裁的教材特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各类文章的规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童话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文中不少地方写小女孩由于幻想而产生的情景(幻景)设计了下表。这些铙有兴味的预习题,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尽管不少学生看过《安徒生童话》,然而学习该文时,兴趣浓,积极性高。不但学懂课文,憎恨黑暗的社会,并且在学习中掌握了童话的特点。设计预习问题时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就可以避免“清一色”、“流于形式”。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不同色度掌握了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4.预习的安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的呢?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

  一、把预习放在重要地位,按程序分步骤进行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预习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预习,并且做到及时有效的预习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程序分步骤进行。

  首先,在小学低年级段,我们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必要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预习。一步一个脚印,待学生基本学会了预习方法,我们就可以逐步放手了。

  其次,在小学中年级段,我们应该把预习放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实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内,老师就一些难点进行指导,而把 一些学生容易做的放到课堂外去。

  最后,在小学高年级段,我们在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就可以把预习完全放到课堂外去进行了。

  二、关于预习的指导方法

  很多情况下,我们几位老师也经常坐在一起讨论怎样去指导学生预习,但是收效甚微。后来,我又查阅了很多书籍,但是有效的方法和现实的情况又不是很切合。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用。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不教。在我从教的过程中,我始终信仰这样一句名言:“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亲身实践,反复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简易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三读题目”。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得把题目至少读三遍,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分解,整体把握,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印象,这样便于下面部分的教学。

  “一画自然段”。在读完题目后用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通过这个小序号,同学们读文章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长,有的自然段短,长短交错,这样对于学生以后写作大有好处。另外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说明哪个自然段有疑问,哪个自然段有难点等。通过“一画自然段”法,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可以理解得更清晰。

  “一画好词语”。即画完生子后,用横线“―”画出文章的好词,画的时候,把好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带生字的词语,另一类是自己喜欢的词语,为了区别这两类词语,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用“―”画出,带生字的词语用双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可以摘抄积累,以便以后用于写作,而带生字的词语画出来以后,要多读几遍,这样不仅可以学习词语,还可以对学生加以巩固。日积月累,同学们的读书注意力会显著提高,对于语言文字的吸收也会更深,语言表达能力会更强。

  “一画好句子”。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碰到一些佳句,这些句子带给同学们视觉上的美感,对于文章的理解体会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画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画完之后学生要多读几遍,这样会加深对句子的印象,锻炼了语言的敏感力等。学习在于积累,日复一日,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突飞猛进。

  “一画疑难点”。学习的过程就是释疑的过程。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对于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画出。在朗读完课文之后,对于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或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解决,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就可以逐渐形成了。   “一画重要点”。每篇文章都有重要的句段,掌握重要的句段对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用着重号“·”把重点句子或段画出来。在老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把注意力特别地放在这些重点句段上。另外在复习的时候,同学们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重点句段上。一目了然,便于复习。长时间以来,同学们读课文就可以抓住重点,养成圈画重点的好习惯。

  “一画同反义词”。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地把该篇课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找出来。同义词可以用“△”标出来,反义词可以用“▽”标出来。同反义词的识记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以后理解词义、做练习题大有帮助。记得有一次,我在讲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文时,我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其中有一项是找出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我讲到“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时?”很多同学都回答说:“做一个仔细观察的好孩子!”而我则适时地反问:“什么样孩子却得不到它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粗心的!”反义词“仔细”对“粗心”,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同时学生对词义理解也就更深刻了。事实证明,同反义词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词语大有帮助。

  最后,在完成以上的预习工作后,同学们适时地可以去进行课外拓展,拓展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你可以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字;你还可以翻阅名著资料积累好词好句;你还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作者的一些生平事迹等。记得二年级上册第七课《一分钟》时,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第二天,许多同学们都争着向汇报他们的成果:“莫等闲,白了少年发,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等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43
c
id
741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