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 >

老师要怎么针对小学数学进行提问

2018-11-27 10:06:30
|庄宇

  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很多老师并没有掌握这项能力,导致学生不喜欢提问,甚至厌恶,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提高教学效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提出针对性问题

  数学是一个促进思维发展的学科,大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而提问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所以,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广而泛,应具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应对应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考虑学情,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保障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小学生的大脑尚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远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考虑他们,而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现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年龄特点,从易到难设计问题。一个较难的问题,需先提出与之相关的较简单问题,再慢慢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比如在学习退位减时,引导学生分单根小棒不够分怎么办?需要从将整捆小棒拆开再来分,再回到列竖式不够减时怎么办?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渐增加问题难度来促进学生思考。

  二、提出有趣的问题

  数学是一个非常具有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往往需要教师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和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适合的教学内容中增添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通过情境问题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将更会乐于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人。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上提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应扩大范围,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提取本土教材资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大增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想问题。比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可让学生先调查生活中哪里会出现克和千克,在课堂上也利用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重量,课堂上学生才更能将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

  三、倡导双向提问

  传统课堂往往只有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教师自问自答。但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或是由教师解答,亦或是由学生交流讨论解答,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慢慢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学生若想在课堂上提问,常常会因为胆怯,怕提出问题之后遭到同学的嘲笑而终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即使学生提的问题简单易懂,也要认真倾听耐心解答并积极鼓励。若是想要消除学生这种顾虑,就要有一个和谐友爱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消除顾虑,大胆提问。

  有效提高教学提问效果的方法与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水平的方法

  不仅仅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的类型重要,教师以什么样的方法也很重要。在研究课堂提问时,教师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出普通的问题。

  1、向学生群体提问。向学生群体提问即向全班学生提问,到回答的时候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作答。学生们可能会争相举手或者大声的喊出他们的答案,从而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也可以鼓励那些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想想为什么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们是知道答案的,只是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回答而已。

  2、个别提问有效教学,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问题,教师可以先点名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有个问题正等着他回答,教师也可以提问题后教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不知道老师会叫谁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就会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师用这种方法就能驾驭跟多的学生了。

  (二)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天生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和求知欲的,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上小学数学课的时候往往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的,学生就一个字不差的记在笔记本上,书上写的,学生就按要求练、读、背。长期下去,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在大学教学模式下,要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向老师提出问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没有提问的能力了,老师要求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这应该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果,首先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1)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权威观,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老师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强调老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在下,而我们今天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则要求教师走下讲台甚至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敢于向老师提问期刊网。首先,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孩子提问,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都要给与她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其次,对于不敢提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寻求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行为给与及时强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虽然,新课程理论的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还是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有效教学,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

  (1)、巧妙介绍问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到一些重要问题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映象和理解,可以通过介绍有关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以及介绍的摘要通过他们主动的提问而作具体介绍,从而分清主次和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2)、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所谓问题悬念是指在人们对问题的兴趣正浓迫切想着到下文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如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书籍中所看到的“欲知后事请看下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感觉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引起概念冲突造成认知失衡,从而及其学生的疑惑,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如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对比一些词语的古今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方法巧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3)、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先生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主张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提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没想好的可以再想,没问对的可以重新问。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提问气氛,是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3、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不是学生不敢问也不是他们不想问,而是应为他们把握不住问题的重点和要点,不知道该如何“问”,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

  (1)教会学生常用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提问句型,如侧重于理解寻求原因的问题应用“为什么”,侧重于知识的问题应用“是什么”,应用型的问题应该用“怎么办”有效教学,而评价性的问题则应用“好不好”,“怎么样”等等。通过这些常用提问方法的讲解,学生在遇到疑问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问了。

  (2)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各阶段的重点。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不仅要老师自己知道每一单元,每一小节,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还要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学生明白、清楚,从而使他们清楚他们所应思考的角度和问题,为更好的提出疑问打好基础。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为了问题而提问题,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及问题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3)使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教学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材中知识呈现的方式,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从而配向学生自我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讲授每节内容之前就可以采取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这篇课文的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翁是什么?贯穿全文的线索,中心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39
c
id
732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