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 > 六年级语文 >

小学语文作文有哪些教学方法

2019-10-16 10:04:44
|庄宇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结合教材,看图说话

  写作是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针对传统教学中作文教学生硬刻板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将知识转换为技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中许多章节增添了图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图中收集写作素材,进行个性化写作。例如:在进行三年级《山行》课文学习时,教师除了讲解诗句,还需要利用差距,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读出插图中的某一内容,用自己的话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并获得情感体验。有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视角得到启发,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不能直接参与插画解读,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力空间,进行从不同角度解读。在学生进行解读后,还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个性化写作练习。在审阅学生作文时,教师看到了学生各具特色,奇思妙想的构思,个性化色彩很浓厚。

  二、结合生活,灵活命题

  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教师善于给予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指导,并且能够提高对学生的写作创设更为宽阔的空间。但一部分教师对于作文的教学观念仍然十分传统,作文训练的方法十分单一,对于不同的学生在写作水平能力上也参差不齐,且表达思维接受程度也不同,这些都是个性化作文中需要改进的部分,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做出更新,从教学指导和写作创设两方面进行推陈出新,在写作的形式上多样化训练,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写作的创意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各种生活的场景或者是学生的自身经历来展开写作训练,例如,在春游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不固定写作形式,要求学生从自己亲身感受表达感想。游记、诗歌、散文都可以写,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进行写作,在评改中大部分学生都写的是游记;也有学生写的是散文;还有个别学生写了诗歌。文章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一片绿色包裹着大地,去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在写作中学生们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个性化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训练过程中,主张写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真实的思想;训练方法上指定范围不命题,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作手法多样化,重视表达方式。

  三、多元评价,共享提升

  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给予的评价很关键,个性化评价作文更好地契合个性作文教学理念,教师要拓宽评价作文的方式,不要完全作为作文的唯一评改人,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在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容易常犯的错误,而对同学作文评价时能够发现写作中的突出的地方,可以吸收借鉴,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对与观众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例如:在一次作文课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20年后的我”为题的文章,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的理想,成就进行详细描写。写作完成后教师在审阅中找出写作亮点,在评语中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标注评语,如果评语有偏离的时候可以及时修改,在学生相互评价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亮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优越性,也培养与训练学生自身文章鉴赏能力。

  四、广泛阅读,收获素材

  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开展个性化课外阅读是收获素材、进行个性化写作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内容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进行个性化课外阅读;并不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反馈课外阅读情况,推荐优秀课外书籍,分享在课外阅读中收集的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集写作素材,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能将课外阅读中收获的知识和素材合理运用到写作中,教师需要不定期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课外阅读收获的知识和素材,进行个性化写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做好积累,素材在手思泉涌

  小学生在写作时最常出现的问题便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内容可写”。平日的素材积累是解决此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平时广泛阅读各种文章,对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整理摘录。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当然,教师在课堂上应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相关的、适合学生特点的素材,并为素材的使用做一定的启发讲解。这样,学生有了丰厚的积累,等到提笔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带领学生积累素材的。首先,笔者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春光,观察春天的美景,并将自己的所闻所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课中,笔者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要求学生概括出课文在描写春景时所运用的表现春之美的元素,学生纷纷指出课文中写了“春风、绿草、红花”等景物。紧接着,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为学生总结“在描写春景时,常常可以运用‘春风、柳树、嫩草、鸟鸣、笑声’等元素来体现春天的魅力”。课后,笔者又提议学生将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便于日后的回顾与应用。

  二、树好结构,要素清晰文畅通

  俗话说“人无骨则不立”。文章如人,缺少了“骨”亦无法“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成为记叙文的“骨”,撑起整篇文章的结构。要素清晰是行文畅通的重要前提。小学生由于知识、语言水平有限,缺乏综合应用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行文中,如若不能树好文章结构,学生容易出现内容缺失、衔接不当、中心不明等问题。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提取要素内容,引导学生领悟要素清晰在结构、内容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平日的习作课上,指导学生通过“列提纲”的方式辅助写作,树好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开启通向成功写作的大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次抱妈妈》中,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范文的学习,能够根据生活实际描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真实片段。为了让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记叙文中的六要素,能够为文章架构框架,实现行文畅通、内容完整有层次,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第一次抱妈妈》深入体味并分析,为学生讲解行文思路及文章层次,同时指导学生提取文章六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课文主要事件,从而感悟事件描述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会此种写作模式,在写作中能做到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行文畅通。

  三、填好血肉,细节到位语生动

  传统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学生背诵、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企图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出优美的文章,获得读者的青睐。但显然,这样的作文早已不符合新课标要求及广大读者的审美标准。记叙文强调真情实感,华丽的词藻无法打动人心。一篇好的记叙文能够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能使读者发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叹。笔者以为,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血肉,在平日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在写作中摒弃浮华的词藻,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合理的想象溶于文章之中,深入挖掘细节,做到文章真实自然、生动形象,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2》一课中,要求学生根据亲身的拔河体验,刻画出生动的拔河比赛场景。这篇作文要写好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面的热烈,还要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具体描写,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能生动感人。为此,笔者在课上投影出示拔河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带领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拔河情景,重温拔河时的真实感受,体味拔河中的细微之处,指导学生用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出真实感人的拔河场景。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49
c
id
726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