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半截蜡烛》优秀读后感范文五篇

2020-05-20 14:16:25
|绍跃2

《蜡烛》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所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该文作者西蒙诺夫是一名战地记者,他随苏联红军参加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战争,亲历战场,以真实的故事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战地通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半截蜡烛》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借鉴参考。

《半截蜡烛》读后感【1】

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半截蜡烛》,读完后一阵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挥之不去。

文章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德国侵略法国时参加传递情报的工作。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了蜡烛心里,可蜡烛被德国军官点燃了,为保护情报,伯诺德夫人要用灯替换可惜阻止了,大儿子慌称柴火。也被阻止了,最后小女儿骗军官楼上太黑想拿一盏灯,军官答应了女儿拿着蜡烛上楼,在走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我感叹了,一个家庭主妇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参与抗战,这是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年纪轻轻的孩子在敌人面前能从容地保护情报,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呀!

我不由想起了古代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写了这么一首诗叫《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诗人陆游心中最放不下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不是大诗人的名号,而是他的祖国,在西去前还不忘记把这种爱国情传给他的子子孙孙,还不忘让孩子代他关心祖国,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佩服他对祖国最深的敬爱。

每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国情,像伯诺德夫人和孩子们一样,有着对祖国无可代替的热爱,伯诺德夫人告诉我一个真理,爱国谁都可以,只是看他有没有这份勇气。

《半截蜡烛》读后感【2】

人教版十册第12课《半截蜡烛》,描写细致,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尤其是化解危机的杰奎琳,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杰奎琳的母亲把当德国军官将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伯诺徳夫人的两个孩子脸色苍白。接着杰克借口搬柴想拿走蜡烛,未能成功。当危险越来越近时,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娇弱、礼貌赢得了德国军官的好感,得以把蜡烛拿走,成功保护了情报,保全了一家人的生命。

读到此,不由深思,幼小的杰奎琳缘何能在危险关头沉着镇定?杰奎琳的懂事告诉我们什么?

当然会由此联想。少年英雄王二小,在敌人面前不动声色,把敌人带进了我军的埋伏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刘胡兰,年纪轻轻,已经是党的一个基层领导人。被捕时,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十五岁。更有许多无名的小红军,留给我们无数动人的故事。

这样的成熟总觉得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也是促人成熟的催化剂。这些孩子如此早熟,足见当时战争的残酷与环境的恶劣。

试想,杰奎琳所处的环境。血腥的场面,爆炸,杀戮,已是屡见不鲜。她的亲友也许逃亡,也许罹难,也许走上了战场。她的家乡从此阴霾遍布,她的童年从此欢乐不再。杰奎琳的过早、过分懂事,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恶劣。本该属于童年的天真,却毁于了战争。

《半截蜡烛》读后感【3】

在炮火烧焦的土地上,永存着一点火光,同那用血肉凝成的情谊与盼望和平的心念一起共存不灭。

西蒙诺夫的《蜡烛》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悲壮而崇高的画卷,一位南斯拉夫的母亲将心爱的花烛点在苏联士兵的坟头,将和平的火种种在了这片土地上。

合上书本,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幕幕血腥残暴的画面,心中不由得悲恸,在战争年代,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民不聊生!这些炮火侵略的土地上仍有百姓的骸骨,尸体!为什么我们不能共同创造和平,而圣洁的和平鸽又在何时才会将临呢?

“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这是前不久菲律宾南海仲裁事件中国作出的回答,在南海事件中,美国,日本虽说“积极”掺和仲裁案,但据统计,仍有66个国家表态支持中国,呼吁和平,不愿挑起战事。

而在网络上,网民们更是表示,“南海不让,和平永存!”在各国的帮助支持下,终于戳穿了仲裁谎言,维护南海和平。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我看到了各国对于和平的向往,中国亦同各国努力维护和平,避免战火的侵袭。

虽然南海一案早已过去,但在我心中早已种下了热爱和平的种子,生生不息,如同那支不灭的蜡烛。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仍有战争和平的观念,我们不能如同战场上的战士一般抛头颅洒热血,我能做的,只是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维护它,使它得以永存。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生灵涂炭,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那支在黑暗中照亮的蜡烛,那份对和平的向往,才能使我们迎接曙光,永存不灭。

《半截蜡烛》读后感【4】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在危急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 就在着万分紧急关头,伯瑙德夫人的急中生智,大儿子的镇定自若,小女儿杰奎琳的可爱与机敏都使我们感到敬佩不已。而他们的每一次活动,德军的每一次阻拦,都使我们提心吊胆,都使我们为他们的生命而担忧。 当我读到“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人面前。”时真为她们一家人捏了一把冷汗,幸好伯诺德夫人换了只亮的,拿走了藏有情报的蜡烛,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但是好事总是不得长久,可恨的德国鬼子再次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这使我刚刚放下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眼前那微弱的灯光就好比是她们一家的生命之火呀!孩子是懂事的,他们也清楚一家的处境,在这危难的关头大儿子杰克从容的拿起藏有金属管的蜡烛说:“天气冷,我去生把火,拿走了那盏灯整个房间里瞬间就暗了下来,着可惹怒了那个中尉,他拒绝了杰克的建议。在这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的等待着死亡。此时此刻那盏灯已经成为屋里最危险的东西。我虽然没有在那个环境下可也深深的体会到了那种感觉。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问,杰克他只是一个孩子,我为何有这么大的勇气来坐待死亡的来临。突然小女儿奎琳说楼上黑,她想拿一盏等去睡觉,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心软的时候,那名少校也有一个与奎琳同样可爱的女儿,望着眼前的奎琳少校想到了自己的女儿,终于接受了奎林的恳求!奎琳端着蜡烛走上楼梯到楼梯最后一节的时候蜡烛刚刚熄灭。

通过他们母子三人的努力,最后也化险为夷了,我真为他们感到轻松。

《半截蜡烛》读后感【5】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以自己的机智、冷静为引走德军而藏起装有情报的蜡烛的故事,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吧。谁会相信伯诺德夫人会在那么紧张的气氛中想起用油灯替换蜡烛呢?谁会相信一个大男孩会冷静地以到柴房搬木柴为由而想办法拿走蜡烛呢?谁又会相信一个小女孩会以上楼睡觉为办法而机智地骗过那些凶狠残忍的德军呢?显然,她们都是为了保护国家而付出,骗过德军的奇迹并不是之前就有的,而是靠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和冷静的心理换来的,尽管前两个人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成功。其实我们也要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怀有一个冷静的心理,时不时转转自己机智的大脑的办法,那么这样,困难这个词就会销声匿迹了,你不会触手可及了。

通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若有所思,难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有一个冷静的心理,能有足够的`时间转动大脑吗?还记得那一次,做作业的时候,“拦路虎”拦住了我的道路,使我久久地不能前进,一次,两次,三次,我反复揣摩,可这个”拦路虎“就是太嚣张,几次都没有把他打倒,几次的思考使我性情大发,我怒了,把作业把地上用力一扔。时光荏苒,后来,我想,这样发脾气可是于事无补的,还不如,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吧。一次演算,一次画图,一次对自己成就的挑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道难题成功地被我解了出来。正巧的是,现在我学习了这一篇课文。学了后,我真是得益匪浅,同时我也更准确的明白了遇到困难要用冷静的心理去面对,转动转动自己头脑的道理。我发誓,以后的我一定不会因为鲁莽而不去冷静面对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这个道理,希望之光就一定会驱散绝望之云!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吧!有时间我建议你们不妨去读读《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或许你们从中会有更好地收获。但是始终有一点是雷打不动的:遇到了困难,冷静的心理与机智的大脑可是个宝。如果你懂得了,呵呵,上帝会赐予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情景的。

《半截蜡烛》优秀读后感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1.半截蜡烛小学生读后感5篇 - 5068儿童网

2.五年级学生读《半截蜡烛》的读后感作文 - 5068儿童网

3.《半截蜡烛》中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 5068儿童网

4.半截蜡烛六年级学生读后感500字左右 - 5068儿童网

5.《半截蜡烛》读后感 - 5068儿童网

6.半截蜡烛读书笔记400字读后感悟 - 5068儿童网

7.半截蜡烛二年级学生读书笔记500字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7
c
id
95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