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悲惨世界》有感范文作文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悲惨世界》读后感1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
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在他25岁时,就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经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但他却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
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悲惨世界》读后感2
两年半以前,在汤姆·霍伯导演的《悲惨世界》上映之后,我从电影院归来,脑中满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激壮旋律。当时我很喜欢末尾《Eplilogue》的一句歌词:“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 flame that never die.”即使生活于不幸的尘世,但希望的火焰从未消逝。我看着电影中那愿为新世界而死的革命者,内心无比震撼。那年我高二,后来我整日梦想新世界,不可说不受了电影的影响。
我买来《悲惨世界》,分两册,李玉民的译本。大概没多久看完了上册,那时冉阿让还是马德兰老爹。珂赛特和马吕斯尚小。我为主教的一生而感动,却满足于读完上册的成就感:先就这样吧,休息几天再读下册。于是视线转到当时重新火起来的《百年孤独》。下册的事,慢慢就忘了。
直到这个暑假回来。我抱着王审视子民的态度看着我的书架。嗯,西方小说还是要读读的。于是重新摊开《悲惨世界》。
上册读地很快,有时抱怨:雨果也真是,文笔虽然好,但实在啰嗦。我是来看滑铁卢战役史的呢,还是来看小说的。雨果常常以笔者的身份忽然出现在旁白里,而旁白动辄上万字,往往单另成数章。有时我想:如果我懂法语,一定会为他的啰嗦折服吧。只可惜语言不通,许多本该声音美的段落,或许是我或许是汉语误解成了啰嗦。
下册时,爱的主题忽然明朗开来。感喟于珂赛特与马吕斯彼此崇拜作信仰的爱。小伽夫洛什哼着歌:“嘟嘟嘟/去夏都/我只有/一个上帝一个王/一个小钱一只靴”。我一面觉得雨果是天才,一面觉得他不过如此。然而我大意了,在读到全书五分之四的位置,也就是第五部开始之时。
第五部开始。小伽夫洛什之死,轻描淡写,一首歌的事。公白飞之死,半句话带过。好笔法!格朗太尔醉醒,看见安灼拉即将赴刑,遂冲过去,对那些其实也是正义者的士兵说:“你们一次打死两个人吧。”回头柔声问安灼拉:“你允许吗?”安灼拉微笑着握住他的手,枪声大作。
冉阿让以八旬之躯背负马吕斯行于下水道。沙威自杀。吉诺曼先生,书读至四分之三时,我差点以为他死去了。这个可怜而又固执最后终于得到自己和外孙的宽恕的真情的老头,我在他身上读到了许多痛楚。珂赛特与马吕斯结婚,还有比这更动人的事吗?除了冉阿让。
告别时,他对马吕斯道:“站在您面前的,先生,是一个悲惨的人。”
是怎样一颗痛苦而善良的灵魂,在无尽的悲惨之间,成为为世人赎罪的基督呢?
我居然使用了“善良”一词。难道我还承认“道德”的存在吗?难道这本书唤醒了我以为我死去的意志吗…
这是一本描述悲惨的史诗,有关赎罪与幸福。雨果说:“无限。”我答:“人。”
《悲惨世界》读后感3
雨果是法国大文豪,中国人对他有点好感,因为他在听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罪行时说了点同情中国的话。我的大学时代阅读的第一篇英文小说就是《巴黎圣母院》,虽然是简写改写本,敲钟人卡西莫多人丑心好、吉普赛美女爱斯梅拉达人好心好、神甫克洛德人好心丑已经刻在心里。看完电影《巴黎圣母院》,再看小说原著,雨果写得干净利落,情节紧凑,人物不多,读起来很有浪漫主义的味道,雨果不愧风流才子,文笔有点惊风雨泣鬼神感觉。巴黎圣母院从此成为巴黎城市象徽,雨果于法国文化走向世界,功莫大焉。
雨果年级轻轻就写成《巴黎圣母院》,他后来写《悲惨世界》还能超出自己多少呢。看到《悲惨世界》那个大块头,我都打了几次退堂鼓。这次终于把《悲惨世界》啃读一遍。说真话,阅读《悲惨世界》,真不如阅读《基督山伯爵》和金庸武侠小说,小说情节慢,伏笔又少,没有勾人读下去的文字魔力。《悲惨世界》开篇写了个主教神甫米里埃尔,似乎好得过了头,主教独闯匪区宣化,让强盗头子主动送来法器。写主人公冉阿让出场,由于是苦役犯黄色身份证,释放出狱后一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住都没人敢接待。走投无路之际,他闯到神甫门上,住了一夜。顺手牵羊,顺走银器。故事人物情节终于徐徐展开,警探沙威出场抓捕冉阿让,神甫解脱冉阿让,埋下本部小说主题。
《悲惨世界》描写聚焦点是法国下层民众生活,重点写法国监狱弊政和苦役犯冉阿让一生。雨果写美女方蒂娜未婚生女,工作失脱,沦为妓女。写孤女科赛特被泰纳迪夫妇残酷剥削,写得确实让人看得难受。写冉阿让仿制玉石发了大财,变成马德兰市长,又因为良心发现,不愿看到别人顶罪,紧赶急赶赶到法庭,承认自己才是真正的冉阿让。雨果文笔变化多端,设计出冉阿让爬桅杆救人,主动落水,造成溺死假象,二次逃脱,救出孤女科赛特。小说至此进入高潮,写沙威忠于职守,本想利用泰迪拉做局,逮捕冉阿让。想不到好人自有天佑,冉阿让安然逃生,最后进入修道院,化名做了园丁。这一节写得比较刺激,比较传奇,可以拍成惊险电影。
雨果花了大量铺垫描写1832年街垒战。。。他安排冉阿让和沙威两大对头在街垒战场碰头,设计出一直是追捕者角色的沙威落到被追者冉阿让手头,结果是冉阿让高抬贵手,放了沙威一条生路。写冉阿让背起昏迷的马里于斯,在巴黎下水道迷宫中穿松软洼地惊险逃生,才要活出升天之际,又遇到对手泰迪拉和沙威挡路。《悲惨世界》写到这里,我看写三大男主角才写出了神彩,写出了复杂,写出了人性美,写出了人性丑。《悲惨世界》写马里于斯和科赛特爱情,写一见钟情,写好事多磨,写单相思,写出了变化,写出了味道。雨果写得深刻。
《悲惨世界》最后以冉阿让自我承认自己是苦役犯后,被马里于斯冷漠赶出,一个人孤苦伶仃生活,在气息奄奄之际,马里于斯才发现冉阿让是自己救命恩人,倍感忏悔结束。小说结束有力,看来西方人也有喜欢团圆美满心理阅读定式。雨果《悲惨世界》揭露社会丑恶有力,揭露社会人性多面有力,他没有追求高大全主角形象描写,让人感觉比较真实。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是有点喜欢炫耀知识,每在小说一个情节结束和下一个故事展开之间,夹杂大段大段伦理说教和滑铁卢之战、巴黎下水道建设等历史文字,我想《悲惨世界》这120万多字巨著,如果删除这些枝枝蔓蔓的东西,压缩到80万字以内,读起来感觉更舒畅一些。
《悲惨世界》读后感4
《悲惨世界》这本书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传世之作。这一整篇故事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冉阿让的命运展开的:冉阿让生活穷苦,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抓进监狱,他多次尝试逃狱,却被延长刑期。出狱后,冉阿让受主教的关照而感动,立志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他来到了海滨蒙特勒伊,改善了那里的一种轻工业的发展,他也因此变得富裕,当上了市长。冉阿让当上市长后,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女人——芳汀,她把自己的孩子珂赛特托德纳第夫妇抚养,却没有想到德纳第夫妇内心狡诈,并把小珂赛特当成家里的仆人使唤。德纳第夫妇还从芳汀那里骗了许多钱。特别是有一次令我记忆深刻,德纳第夫妇谎称珂赛特得了一种严重的病,需要芳汀寄钱,而此时的芳汀也十分贫困,最后,出于自己的伟大母爱,芳汀让一个牙科医生拔掉了自己最漂亮的两颗门牙,换了两个金币,寄给了德纳第夫妇。其实,这也是一个残忍的骗局。当我看到这儿时,不禁怒发冲冠,心里恨透了德纳第夫妇,但同时,我也为芳汀感到难过,因为她的伟大母爱被骗了。后来,芳汀希望见珂赛特一面,可还没见到,就在病魔的折磨中死去,命运十分凄惨。冉阿让也因人们的不理解,又一次被捕,但他逃了出来,领养了珂赛特,并抚养她成人。最后,这位一心从善的主人公冉阿让在一个夜晚离开了那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
这个故事中其实还有一个人物叫沙威,他相信法律,是一个出色的警探,他一心想抓到冉阿让,但每次陷害他都没用。有一次,沙威去侦查反政府人民军,却被当场抓住,冉阿让正好也在那儿,就让军队给他枪决沙威的机会,军队同意后,冉阿让把沙威带到了一个军队看不见的地方,把他放了,并朝天空开了一枪,表示已干掉沙威。这个情节使我很感动,沙威一次又一次地陷害冉阿让,如果是我,肯定恨透了沙威,但冉阿让却在可以干掉沙威的时候,饶恕了他,并且放了他,实在是宽宏大量!
说起这个情节,我就想起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一次经历。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几天我一心想着玩,没有认真听讲。结果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原本觉得很简单,可考卷发了下来,我看到自己只考了70分。这张考卷上有因粗心大意而错的题,也有因没有认真听讲而错的基础题,画满了刺眼的红叉叉。看到这张试卷,我立刻意识到这几天自己没有认真学习。晚上,我一见到爸爸,心中立刻紧张起来,犹豫着该不该告诉他我考了70分,因为如果我考这么差,一定少不了一顿揍。可一想到我那丢人的成绩,我也顾不了犹豫了,后悔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此时,我只好吞吞吐吐地告诉爸爸:“我······我数学只······考了······70分······”爸爸见我在流泪,居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了一会儿,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哭是不能改变现实的,它只能说明你还是要好的。你考这么差是因为你没有认真听讲,这是肯定的。一个人总会犯错误的,只要他重视这些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以后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爸爸的话令我深受感动,我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悲惨世界》读后感5
受熊培云先生的影响,最近我开始阅读雨果的名篇《悲惨世界》。这是一部很长的书,虽然目前没有读完,但已经受益匪浅。为了使自己读书时有过的感动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最终烟消云散,那么就开始边读边写下一些读书的体会吧。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人问我是《悲惨世界》里的故事悲惨,还是《活着》里的故事悲惨?我只能说这是两种不同的悲惨,《活着》的悲惨发生在特定的年代,悲惨的原因很多是由于当时的国家政策造成;《悲惨世界》的悲惨则是一种在人类社会随时都会发生的悲惨,它也许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但你分明知道它也或多或少发生在你身边,因为它不仅仅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而是由人性所造成。
冉阿让,小说中的一位主人公。他出身贫困,从小与家境困难的姐姐相依为命;他辛勤工作,却无法为自己的侄儿们带来起码的温饱;他为了侄儿们不挨饿而偷了一块面包,却因此被判了5年的苦役;他因为屡次越狱不成,最终坐了19年的监牢;他获得了“自由”,却躲不开社会歧视的目光,城市里的人没有人愿意给他工作,没有人愿意为他提供住宿。在这样一次次被社会抛弃,一次次被他人打击下他已经变得心如铁石,仇恨社会。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仇恨社会的确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就在这条叫做冉阿让的丧家之犬走投无路的时候,城里的卞汝福主教,这位活在人间的天使,收留了这可怜的人。主教大人虽然享受着丰厚的薪酬,但由于常年把自己的大多数收入用来救助贫苦百姓,所以生活得十分朴素,以至于冉阿让错以为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神父。主教收留了他,给他准备了晚餐,为他铺好了床褥,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给他温暖,然而冉阿让在午夜醒来之后,还是在作恶的惯性下偷窃了主教家唯一值钱的一套银餐具后逾墙逃走。
命运显然喜欢开玩笑,冉阿让虽然背负了近二十年窃贼的名声,但显然他并不擅长这一行,于是他很快便被警察发现,虽然他向警察撒谎身上所带的银餐具是主教送给他的礼物,但显然没有谁愿意相信他,于是他立刻被押解到了主教家中。天使般的主教大人没有责罚他,而是在第一时间承认了他的确将这些餐具送给了冉阿让,并温和的埋怨他走得太匆忙,以至于忘记拿走他送给他的一对银烛台,并祝福他用这笔钱去做一个诚实的人。
就在这一刻,冉阿让多年构筑起来的精神防线开始崩塌,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尽管这并不容易,于是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他还是依照惯性抢劫了一位孩子的钱币,但顿悟之后的他终于嚎啕大哭,他在旷野中呼喊着那位孩子的名字,希望把钱还给他,他跪在主教的家门前,忏悔自己的罪孽。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名换姓,洗心革面,成为了另一位活在人间救苦救难的天使马德兰先生。
严酷的法律与惩罚将一位当初单纯的青年变成一个内心冰冷、充满仇恨的罪犯;主教的宽恕却将他由一个不断沉沦的恶徒重新改造成为一位人间的圣徒。细细的阅读这本小说,我并不觉得这样的转变有什么不可思议,也不认为这是出于作者的虚构与编撰,反而觉得这样的转变是十分自然的,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良心的震颤。这或许是因为雨果是在这部书里真正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吧。
冉阿让生活的在一个缺乏宽恕的社会中。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让诚实的劳动显得没有意义,每日辛勤劳动的体力劳动者却无法给家人带来最低的生活保障;仅仅因为微不足道的罪行而让人身陷苦役,却无人理会他的家庭如果缺了他将会陷入怎样的境地,法律以惩恶扬善之名活生生摧毁了他姐姐侄儿们生活;监狱的存在并不为了如何将有罪的人改造成为高尚的灵魂,而仅仅用恐怖与苦役来折磨囚犯的肉体,羞辱囚犯的自尊,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阴暗;社会大众不愿意给于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即使是那些平时生活并不如意的人也觉得自己有资格鄙视所谓的“有罪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而这一切的恐吓、冷漠却将人不断推向更深的黑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现实,主教大人的宽恕才会显得如此的震撼人心。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每个人都有利己的本能,每个人也都会产生利他的愿望。人人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理想社会是不符合人性的,因而也是不可能来到的;人人专门自私而不利人的社会则是恐怖冷漠的地狱,“他人即地狱”的地狱。雨果在书中借冉阿让之口说:“入狱之前,我是一个可怜的乡下人,智力很低,像个傻瓜;牢狱改造了我;原先愚蠢,后来变得凶恶了;原先是块劈柴,后来变成了焦木;严厉惩罚毁了我,后来宽厚和仁慈又救了我。”
惩罚将人推入地狱,而宽恕则将人带回天堂。雨果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的作家,他的作品里面无不充满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关怀,他的思想如果说在我们东方有什么知音的话,我觉得最贴切的便是孔子“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做到这样一层,天堂便尽在我们的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