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资治通鉴》在编年体史书领域和中国宝贵文化遗产领域之所以享有盛誉,我想一定与作者创作的思路、方法,以及该书特别的语言形式和经世致用的目的有关。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资治通鉴读后感800字,仅供大家参考!
资治通鉴读后感800字1
《资治通鉴》是多么伟大的著作!我在读他时仿佛自己亲眼看到一个个历史事件。在历史故事中,我了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样学习,劳动,生活的,它们有许多困难是现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萤映雪”的故事让我们无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借助萤火虫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读书的。
在书中还有许多战争中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韩信,非常著名的战术家,其一生英勇善战,善于带兵,为刘邦出谋划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忍受“胯下之辱”,他的雄才伟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骁勇善战、为国捐躯的决心,终一战成名,这是何等的精神和气魄,但他太过自负,优柔寡断,鸿门宴没能击杀刘邦,铸成大败,他的乌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叹连连!我最敬佩人物的还有三国时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来辅助刘备,可最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能实现统一,但他留下的《出师表》坚忠精神永远影响着后人。还有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流传至今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为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还有令我们痛恨至极的人物,如王莽,他看似谦虚爱民,其实有着狼子野心,为了得到皇位,杀死了看穿了他的平帝,向太后讨要玉玺,最后被人民推翻了。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思绪万千,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与古人的差距:先看看古人,他们生活在战争频发的时代,随时都可能面临危险,却从没有过怨言,他们三十而立,治国治家,统领大业!而我们呢?我们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下生活,过着养尊处优,尽享其成的生活,很多三十岁人还过着“啃老族”的生活,不思进取,很多学生还嫌学习任务太重、作业太多......到处发牢骚。相比而言,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历史是开启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文中先辈们坚强品质的事迹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资治通鉴》是古代人民坚强不屈的形象浓缩,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导航灯塔!
资治通鉴读后感800字2
《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编纂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共以前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这部四百多万的史实巨著共耗费十九年的光阴,记录着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向我们展示着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品质,在精神、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与此同时,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重要事件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纵观全书,我从中也发现一些历史规律,也有自己的感悟。在这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其中两个朝代-秦朝、隋朝最为特殊。秦朝、隋朝都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的短命王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隋朝也在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后建立的统一王朝。秦朝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隋朝的“开科举”可谓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绩。然而,秦王朝的统治仅仅有十五年,隋朝国祚也不过37年。他们的迅速灭亡,根本上是其统治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客观上与其统治者实施苛政,毫无限制的奴役劳动人民有直接关联。他们在帝国建立之初,百役繁兴,征敛无度,挥霍浪费、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官逼民反。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呐喊,隋末的“七十二道烟尘,三十六路反王”,在劳苦大众的愤怒中,建立的王朝如过眼云烟,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正如唐太宗所言:“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不能正视历史,摆不正与人民的关联,甚至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必然造成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同时摆脱不了历史的惩罚。
近现代的中国,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奋斗史。中华民国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和国,他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名义上结束了军阀混战的社会,实现了国家政权的统一。然而,以四大家族为主的代表大官僚、大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____,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卑躬屈膝。最终如同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仅仅维持37年的统治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充分总结国内外历史更替以及封建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
真的感谢司马光先生,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观察、学习;作为一个读者,我感到何等幸运。然而,读史者的幸运,不必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就让我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该从中学到教训,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资治通鉴读后感800字3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白话本。这是最近才出版的一套书,大概是为了方便今人阅读,十二部白话本中只收录了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等各个朝代的精华文章,而且翻译的极为通俗。像我这样没有功底又渴望各方面历史知识都有所涉猎的初学者,倒很适合读这样的书。
首先是感觉到司马迁著作该书时的细致和认真。在阅读《资治通鉴》文言文版本的时候,就被该书中不厌其烦的注释、考异感染了兴趣。从前,我读书都是“尽信于书上”的,即书中说什么,我便相信什么,而当看了《通鉴》之后,我的一个很有体会的想法是,原来历史书中写的历史也是不能尽信的。我们要读历史,就应该像司马迁那样,进行辨析似的阅读,对所读到的史实进行验证推理,取其精华,积累经验。而正是因为司马迁著书的细致认真,从而才为我们不厌其烦地留下各种线索和史料,让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历史的。
另一点是从《资治通鉴》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语言运用极其简练,通俗易懂,脉络分明。《资治通鉴》全文一般没有太多的偏僻字,即使横跨一千多年的今人,只要有点文言文功底都可以读个明白。记述各种事情和描写各种场景,尤其是战争方面的题材的文章,司马迁总是将前因后果交代的明明白白,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这种重视情节描述的写法值得今人借鉴。
另外,司马迁在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处通常都会给出自己的点评,并且把一件原本零散的表面的事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上去。司马迁的这些观点和思想这好迎合了发展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需要,今人阅读起来,也会得到许多借鉴作用。我想,这大概也是《通鉴》流传至今,仍然广受欢迎和好评的原因。
总之,阅读《通鉴》受益匪浅,我想,有机会,我还要把文言文版的《通鉴》继续读下去。
资治通鉴读后感800字4
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在距离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
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英雄们为了解放,为了和平,揭竿而起,奋勇抗敌,其精神可歌可泣,永垂青史。匈奴汗国最终向中国臣服,并不是全因为中国有此力量,更关键的是匈奴内部分裂。而这再一次向历史证明:一个不能团结的国家或族群,必然衰弱。匈奴如不分裂,郅支单于的人头,也不会悬挂高竿。
然而当中国前程似锦的时候,我们的君王们开始享受起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在荒淫无度的生活背后,浮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暴君,昏君还有那些腐朽的伪善的爪牙。他们的残忍,他们的自私,让我汗颜;百姓的呻吟,百姓的嘶喊,让我触目。于是人们在乱世中学会可自救。
中国帝王被杀,不自杨广开始,但杨广被杀,却是人民自救——聚众起兵、反抗暴政的结果。也是历第一次,人民自救转变为官员和军人自救的结果。杨广能力的高强,使人惊骇,他只用短短十三年时间,就毁灭其父杨坚建立起来的富庶强大无比的帝国,而且只用更短的五六年时间,就能迫使忠心耿耿的猛将勇士反叛,没有人能做得到这些,而杨广却做到了,他的奖状是一条绞绳。
每次政变,都引起屠灭三族的惨剧;每次兵变,更是死人山积——寿春一连发生三次叛乱,几乎空城。诡诈、残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如锦的前程,却看不到人民苦难。今天还是炙手可热的神圣人物,明天霎时间变成国家蟊贼,全家斩首,还把千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也带入刑场。官员的尊严靠赤裸裸的军事力量维持,是和非、对和错,全看你是胜是败?人性急剧堕落,种下未来更悲惨命运的基因。
面对暴君的暴行,我们如果沉思,会忽然间汗流浃背。因为,如果换一下位置,我们真的可能就是他!这是多么可怕,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何况本来就有一颗邪恶的心灵,我们痛恨他们之余,还为他们痛惜:为什么让他们服下这种毒酒!
真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何等幸运。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因为我在这里听到了太多官员的假话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这就让我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该从中学到些教训,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资治通鉴读后感800字5
《资治通鉴》就是其中一部著名的史书。它是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完成。《资治通鉴》记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的历史。
通观全书,我认为人民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是最强大的,民为国家繁荣昌盛之本。中国历史上不乏许多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它们能一统天下,就足以证明其强大,但也有一些存在时间非常短的大一统王朝,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王朝迅速灭亡呢——就是人民。
细读之后不难看出,这些王朝的君主都不重视人民,他们加重人民的徭役与赋税实行苛政,暴政,他们肆意敛财,挥霍无度,穷兵黩武,使无数百姓失去土地,失去家园,走上造反的道路,这个国家也迅速覆灭。
但中国历史上也不乏长久强盛的国家,他们屹立数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也是人民。他们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注重节俭的政策。他们还鼓励人民积极生产,粮食的储量也就多了,国家日益强盛起来。
唐太宗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就如同人民而舟就是国家。若是统治者重视人民,让人民过得幸福,富足,那么国家也就会更加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被人民所颠覆,走向灭亡。
宋朝时期,欧阳修,苏轼和范仲淹都有一种“民本”思想,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宋朝的君主们较为重视人民,而宋朝也延续了几百年。
当今的中国和共产党也十分重视人民,建国之后,实行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田包产到户,给了农民生产自主权,再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而国家也日益强大。
孟子一直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而这也正是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所必须遵循的思想。现在的中国应更重视人民,才会越来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