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李尔王》读书心得600字范文

2020-10-20 16:34:26
|钰媚

《李尔王》表现了家庭关系中无休无止的势力斗争、争风吃醋、血缘关系、财产争夺、权力与爱的严峻对抗,并且把这种矛盾和争斗延伸到社会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各种势力、各种矛盾。今天小编分享了《李尔王》读书心得,希望能帮到你。

《李尔王》读书心得600字范文

《李尔王》读书心得1

满分的戏剧,因为伟大的作者莎士比亚,也因为伟大的表演者伊恩.麦克莱恩。

李尔王的演出长达4个小时,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时间在这个魔法的舞台上被演员驾驭的像工具一样,同样的五分钟可以是五年时间浑噩无知中的匆匆略过物是人非,也可以是暴风雨中无尽无垠的哀痛啜涕。

虽然很想认真分析莎翁对剧情设计的精妙绝伦,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一切的人物、事件、善恶甚至结果无一不是两张对比的——就像很多红学家喜欢分析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明暗线和正话反说的结论,莎翁的这部剧主要人物并不多,但他构建的复杂和庞大一点都不亚于国家间的战争,这是王与王的斗争,这是李尔暮年最后的爆发,这是一颗恒星散去最后光芒时的坍缩,这也是无法去分析它文字魅力的所在。它的魅力是戏剧本身的魅力,作为观众的我,在哪最后一刻已经被黑洞吸入,情绪是这舞台的一体,而这才是看剧的高潮那刻,毛发到身心的战栗。

或许等我从剧情中出来时,我会理性膜拜和分析这部伟大的作品,但这一刻我只庆幸,我是独生子。

《李尔王》读书心得2

安排了半年的《李尔王》,这次终于安排上了。虽说效果肯定不如现场震撼,但是对于演员的细微表情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伊恩爷爷的李尔王值得所有赞美!在八十岁的高龄出演一出四个小时,中间还包含大量淋雨的戏份的戏,本身就非常令人尊敬,更何况伊恩爷爷将这个角色诠释地如此出色,演出了李尔王老年的昏庸、任性和悲凉。

全剧的基调很压抑,李尔王老年从万人瞩目的君王跌落谷底,无依无靠,被自己的两个女儿欺骗和背叛,看得时候让人感觉特别揪心。李尔王为自己一时的昏庸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让自己的家庭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国家,同时濒临瓦解的边缘,但是李尔王在最后时刻认清了自己的愚蠢,幡然醒悟后和小女儿一同死去,而大女儿和二女儿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全剧还有一个泪点在于埃德加父子,他们相继落魄,却相守相依地度过了父亲最后的时光。儿子对于拯救父亲付出的心思很让人动容,父亲因为自己的忠诚,被人陷害地挖了眼睛,同时也认清了谁才是真正正直的孩子。和李尔王的经历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剧有不少血腥桥段,而且时间很长,不适合儿童观看。

《李尔王》读书心得3

全程拜倒在演技炸裂的伊恩脚下,“伊恩·麦克莱恩完全掌控了舞台”。刚愎自用时的为所欲为;众叛亲离时的赫斯之怒;家破人亡时的歇斯底里,老李尔晚年的三种人生状态被伊恩近乎完美的演绎诠释的无懈可击。西妮德·库萨克所饰演的肯特女伯爵可谓是本剧中最为颠覆性的角色,忠臣肯特由女性饰演这一人物形象的设定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桎梏,如此大胆的尝试所产生的效果就是给予了本剧以更大的张力来吸引并进一步震撼观众。

除此之外,其他演员们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高纳里尔和里根的蛇蝎心肠;爱德蒙的居心叵测;葛罗斯特的竭忠尽智;尤其,真的有被本剧中爱德伽的肉体与演技惊艳到……然而,唯一的败笔或许就是小女儿考狄利娅。在此并不是因为种族色彩的缘故,而是演员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角色的塑造的确乏善可陈,对于本剧而言,充满了极大的不和谐因素。为了政治正确而牺牲艺术实则是对艺术莫大的侮辱。

就戏剧本身而言,《李尔王》作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其广为人知的程度或许不及《哈姆雷特》,但涉及家事与政事的宏大布局与深邃的人性透视将这个故事讲述的最为悲惨。权力斗争的结局是一个家族的覆灭。跨越四百多年,那历历在目的血与泪,仍旧能够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悲恸,折射我们扭曲失真的灵魂,这便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

《李尔王》读书心得4

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可我总觉得《李尔王》写得发人深省。作为一部流传百年的经典剧作,内容自不必赘述。一个英勇有为的贤君,竟被自己的亲生女儿迫害,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可悲可叹!

故事的起初,就指出了人性的一大弱点: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被奉承。尤其是人到了老年,总喜欢居功自傲,也因此总被遮蔽了耳目。正如大清帝国的乾隆皇帝在一片奉承和盛赞中自封为“十全老人”一样,大女儿和二女儿竭尽所能地渲染,令这位不列颠国王陶醉了,醉得飘飘然,醉得一塌糊涂,醉得忘乎所以。中国有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列颠与我国相去甚远,大概很难懂得这个道理。于是那个讲真话、说实话、向父亲真诚坦白的小女儿成了悲剧。这似乎和我国的一个小故事有些相似:某人得子,大喜,众人探望,皆以“此子富贵”“此子长寿”“必有大才”谓之。唯一人曰:“此子终为死焉。”众皆愕然,鄙视之。说了实话而惨遭厌弃,而那些虚情假意、口沫横飞、恨不得将所有溢美之词基于此子一身的人却广受欢迎,甚至以高尚者自居,而讲真话赶出门外。这与考狄利亚惨遭两位姐姐的鄙视和父亲的厌弃如出一辙。人性的弱点也正在于此:人都喜欢被赞美,都喜欢溢美之词。但人们还希望这些话都是真诚的。于是乎,就又形成了悖论:美言绚烂而多虚假,真话逆耳而多诚意。正如饮料和白开水之于人,饮料尽管味美如饴,但真正解渴的还得是白开水。李尔王最后总还是依靠着自己的小女儿,不正是如此吗?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孝义”和“贪婪”的问题了。身为中国人,在看待子女对待父母的问题时,自然而然地要从“孝”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好像在我们眼里也只有这一个角度。

当然,李尔王的两个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在用花言巧语骗得了李尔的国土之后,对待自己的父亲就不仅仅是“孝”与“不孝”的问题了,而是忤逆与大逆不道了。从大女儿高纳里尔要求裁减父亲的侍卫,到二女儿里根对父亲避而不见,一直到最后李尔在暴风雨之夜冲出宫廷,终至疯狂。这中间两个女儿的冷酷与无情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在这些情节中,还穿插着一个“小李尔王”的故事:爱德蒙为了夺取继承权,诬陷兄长,陷害父亲,终至父亲流亡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交织在一起,将利益世界中人的贪婪本性表露无疑,狠狠地鞭挞了利益世界中权利和利益的争夺和人性的冷漠。正如爱德蒙为了继承权不择手段一样,两个已婚的女人为了争夺爱德蒙而自相残杀,更是给予这种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以极大的讽刺:这三个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的人聚在一起,最终“恶有恶报”,这些都是后话。作品中暴风雨的出现,恰到好处。连天的狂风暴雨,营造出一种黑暗的、恐怖的气氛——人性泯灭了,道德沦丧了,世界成了地狱……

当然,光明终究还是会到来的,考狄利亚就是光明,就是“善”与“美”的化身。其实从一开始,考狄利亚就表现出了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虽然父亲对他有些无情,但当她得知父亲的悲剧,还是兴兵讨伐。还有爱德伽对自己的父亲葛罗斯特,虽然自身惨遭诬陷,被父亲通缉,当葛罗斯特也被流放,他还是去暗中保护,这样的情节与李尔王和考狄利亚似乎是雷同的。同前边“恶”的重复一样,这种“善”和“美”的重复也将人们心灵的震撼最大化,“善”和“美”依然还在,在考狄利亚和爱德伽身上就体现着这种“善”和“美”。对于父亲李尔来说,考狄利亚的出现,带着“雪中送炭”的意味,让已经疯狂了的李尔内心有了一丝安慰。但我觉得,在这种安慰的背后还应该有一层矛盾的心理。毕竟他曾经厌弃她,他曾经剥夺了她继承国土的权利。不论如何,父女和好如初。有什么能比亲情更加宝贵呢?即使在那个为了争权夺利而自相戕杀的恐怖时代,亲情依然是一缕阳光。但这种>幸福感终究还是短暂的,随着考狄利亚被缢死,李尔也在这种悲痛之中离开了人世。这样的结局虽然曾遭到人们的非议,但,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现实,在那样一个人性被泯灭、良知被泯灭的黑暗邪恶的世界中,怎么能允许“美”和“善”全身而退呢?

《李尔王》读书心得5

李尔王自祸其身又祸及他身的教训有两点:其一是不该不留余地倾其所有而只剩两手空权;其二是不该昏然不分善恶地寄托残生。老葛罗斯特伯爵不事暴政、弃暗投明以示忠贞不二,不折节操,因此惨遭挖眼酷刑,饱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颠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无望;他虽认识到自己的轻信之罪,终因得知被迫害的儿子仍在人世并陪伴保护着困苦无援的自己,又得到了真相后,由于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

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属善无善终之例。这与李尔王不察善恶不分真假而导致无处安身,浪迹荒野,与乞丐为伍,最后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在失去所爱而无法承受的悲哀中结束他八十岁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见官场的邪恶,可知人心的险恶了。

世事无常至于使悲喜在瞬间交替,而命运无常至于使乞丐与国王一夜之间换位。恩将仇报,认敌为友,美貌黑心,丑相热肠,魔性假语,佛性真言,这就是人类的智愚善恶,这就是生物的弱肉强食,这就是宇宙的相生相克。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轮回之中,皆循真理。善报者恶尽,恶报者善哉。今世前因,后世今果。得等于失,善同于恶。迷于五行中,醒于三界外。苍苍者生,茫茫者命,存亡谁握,贵贱何别,人物非异!


《李尔王》读书心得600字范文相关文章: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心得体会

《李尔王》读书笔记-《李尔王》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李尔王》六年级读后感800字范文

《茶花女》读书心得600字范文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600字范文5篇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600字范文5篇

《狼王梦》读书心得600字范文六年级5篇

《西游记》读书心得600字范文六年级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600字范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61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