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心得精选10篇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著名讽刺小说。那么你们知道读书心得该如何写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围城》读书心得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
《围城》读书心得1
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围城》。是偶然的机会读了一位大师对此的演讲报告,于是去图书馆借来了书。这书是2002年的,是在一个名为“密集书库”的全部都是“经典藏书”的库里找到的,倒是还很像文化人把书都翻烂了的样子。
男主方鸿渐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正常的花花公子样,不学无术,吊儿郎当,全无心肝(第一任挂名老婆),好色(鲍小姐)。而他和两位糖酥小姐的事情,也就是和现在某些青年差不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而他和赵辛楣的兄弟情得大转折,倒是真的吓人一跳。而转折之后,两人又一起去了三闾大学执教。对于赵辛楣,我觉得他在《围城》里的形象还是偏正派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处于顺景能够进取,处于困境能够自救,但他的关键就是他有钱啊!有钱人的自信是发自底子里的,做什么都不用担心大后方,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围城》读书心得2
钱钟书的《围城》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从国外回来之后,经历的一系列情感、事业上的纠纷和故事。四位出场的女性,按照顺序分别是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从方鸿渐和鲍小姐在船上的一夜情,到方鸿渐和孙柔嘉最终的婚姻破裂,生活的深刻内涵和无奈让这个三十年代的海外归来的却具有痞气和玩世不恭的知识分子,感到了人生的极其荒谬和虚无。
不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此纯粹的爱恋,然而一旦失去,其打击的程度也是可以想象的。
《围城》读书心得3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的自由,在于人的自由是被逼迫的自由。不管你是否想得到自由,你都是自由的。所以,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意味着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无论此选择带来何种后果,对于此后果的承担都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不要归于他人,不要归于自己的一时糊涂或者自己的软弱。软弱,也是你的选择。
看似在《围城》中的所有人,都没有得到最初想要的那种美好的人生结局。苏文纨后来的爱财和俗气,孙柔嘉后来的怨妇一样的纠结,方鸿渐的畏缩和漠然,都使得他们年轻时期的最后一刻的美好荡然无存。
生命是荒谬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同此荒谬作斗争,最终仍然无法逃脱死亡这个最大的荒谬。这种西西弗死式的自虐式的被抛的命运,似乎显得人的自由选择是如此微不足道。
《围城》读书心得4
钱钟书心中的理想女性,是智慧而非聪明,是性感而非风骚,是真性情而非矫揉造作,是宽容大气而非忍辱负重。孙柔嘉的世俗、功力以及对于生活的那种机关算尽的苦心经营,最终使得方鸿渐的心理防线轰然倒塌,使得他失去了对于婚姻、甚至对于人生的最后希望。他无法再有能力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也无法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仅有的骄傲和自足。好的爱恋是能够使人成长的,使人逐渐抛弃了自己的劣根性,而向着人性的完满而去的。可是通往好的爱恋的道路是如此曲折,它受到太多太多无情的考验。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个画外音让我们知道了人生拥有的从来不是一个适中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可以看到各色风景,可以品味各种美好的感情,而是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围城》读书心得5
作者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
“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装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
《围城》读书心得6
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钟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围城》读书心得7
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你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顺利,或坎坷,但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围城》读书心得8
全书以讽刺为基调,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表现了人们在婚姻恋爱、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作者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揭示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展示了最为丰富的知识界众生相。“围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围城》读书心得9
作者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装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
《围城》读书心得10
我们永远都不能逃出这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注定要在这无形的围城下过完一生,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整天想着如何翻过那座城,也不是为自己生活在一座难以翻越的城墙里而自怨自艾,而是在自己的围城中保持一颗积极地心去创造自己所独有的色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这是作者描述的感情世界,但也是现实中会有的,听说一个人一生中会遇见四个人,一个是喜欢自己,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但不喜欢自己的,一个是相互喜欢但不能走进婚姻的,最后一个就是自己并不多喜欢,但也不讨厌,但是会陪自己走一生的,也是这个人陪自己终老。这样相互喜欢的人,鸿渐是遇见了,辛楣没遇着,只是遇到这样的人时,不知道两个人是否都足够成熟,成熟到能包容对方的一切,能珍惜对方的一切。于是,婚姻终究成了围城,没有恋爱的基础,婚姻只是牢笼;有了婚姻的条件,又未必真能和喜欢的人进这样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