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 儿童琴艺 > 笛箫 >

初学笛子用什么笛子更合适

2018-01-05 13:51:25
|世芳

  学习笛子,基本功很重要。但是选择一根适合自己的笛子更重要,很多刚刚接触弟子的朋友们在勋则笛子的问题上还是会有困难。

  初学笛子适合用的笛子

  初学笛子,常用F调或G调的,因为这两种调的笛子较容易吹响,笛子的常用调有CDEFG五种调的。

  在价格方面上:

  ①笛子的价格是根据竹子生长的年龄以及制作工艺,音色来定价的;②从专业角度看,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笛子,价格不同,竹子的材料会有所不同,老的竹材制作的音色相应的会好一些,所以价格也会相应的贵一些,建议初学者在刚接触笛子的时候尽量选择好点的笛子,这将会在音准、音色等方面影响您的一生。

  很多初学笛子的朋友不知道笛子为什么要弄成两节,或者以为两节的笛子就更高级.其实不然,一节两节和笛子质量是没有关系的.

  但他们各有优势:

  一节笛子通畅好吹,共震好,音色好,不容易坏,但不能调音.一般独奏练习用比较好.(不过快递包装麻烦比较显长)。

  二节笛就是将笛子分为两段,中间接铜,起到调节筒音的作用,适合乐队和演出跟伴奏用。大部分笛子出厂校音时筒音稍高,根据需要向外拔音低,向里插音高。以保持和这些乐器及伴奏的音调统一,携带起来也方便。(但因为中间加了铜套,改变了材质,音色相对差些,而且铜套没有保养好也要坏。)

  我的建议:不经常合伴奏或乐队的朋友可以买一节笛,要经常合伴奏的朋友买两节笛,要合伴奏但经济宽裕的朋友可备用冬夏两套一节笛

  吹笛子的几个误区须知

  误区一:声音越大越好

  有些人吹笛子音量尽量的大,认为声音越响越好,卯着劲使劲吹,演奏的乐曲毫无轻重层次,更谈不上有美感了。这就好比演唱歌曲时,扯着嗓子使劲地嚎叫,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我认为,演奏乐曲时,轻重缓急非常重要,应该根据乐曲的需要,把握好音量层次的控制,该弱时就弱,该强时就强,轻时好似薄纸,重时如同泰山,才有可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来。

  误区二:音上得越高越好

  我想给笛子制作者提点建议。现在很多笛子吹超高音(例如筒音5的超高音1)很容易,即使初学者也很容易上。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但问题却出现了 —— 吹筒音(5)、1孔(6)的高音却不容易上了,而且1孔的高音明显偏低。高音5、6和5的颤音和历音都是经常使用的,用叉口指法很别扭,超1也很少使用。这是否是制作笛子的一个误区?

  在我的印象中,过去的笛子可不是这样的。我以前吹过一些笛子,筒音和1孔的高音都很好上,而且1孔的高音即使偏低误差也很小。但从前的笛子超高音1好上的不多,需要演奏者有些功底和气力才能顶上去。现在的笛子却反过来,该好上的不好上了。是否能同时满足筒音、1孔和超1等超高音能都比较好上?

  我现在手头有两只比较老的笛子,其中有一只至少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这两只笛子不仅筒音和1孔的高音好上,超1也好上。不知现在的笛子制作师是否还能做出这样的笛子来。

  误区三:笛子越大越好

  竹笛原本就是高音乐器,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清脆、水灵。竹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笛子的大小基本固定在A调小梆笛到C调曲笛的范围内。音高最佳的是居于中间的E调笛子,这也是为什么用E调笛子演奏的独奏曲最多的原因。这完全符合人们的听觉习惯和手指张开的大小。笛子太小声音过于尖锐刺耳,我在这里暂且不论。我认为大笛子有以下缺点:

  1. 笛子太大声音显得沉闷,深沉不如箫,音色不如长笛,完全失去了笛子应有的本色。

  2. 大笛子的指孔距离往往超出了正常人手指所及范围,无法象传统的笛子一样灵活演奏,难以吹出漂亮而快速的吐音和连音。

  3. 大笛子的管子又粗又长,吹笛子费气,一口气吹下来要比吹正常笛子的时间短很多,只适合吹乐句比较短的曲子。

  即使有个别比较好的大笛子独奏曲,也不过是凤毛麟角。和正常笛子独奏曲相比,也逊色的多。这些曲子完全可以用正常笛子来演奏,而且效果可能更好。

  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吹大笛子的越来越多,好像成了一种时尚似的。

  我有时录音时用大笛子和正常笛子各录一半,然后进行比较。我的感觉是,大笛子的声音不好听!正常贴笛膜和没贴笛膜没太大区别,笛膜贴松了会发出劈材声(刺刺啦啦的杂音)。因此,大笛子只适合练气而不适合演奏。至于超大的笛子(例如三四米长的大竹筒子)也就适合做广告、或者上个吉尼斯纪录什么的,除此而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误区四:难度越大越好

  现在很多笛子大家的独奏音乐会都演奏一些难度很大的曲子,为的是炫技。难度大了到无所谓,能演奏下来证明演奏者的水平高嘛。但总不能难度虽大却难听得很,这还能叫音乐吗?我不反对吹难度大的曲子,因为攻克难关是吹笛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如果是自己偷着练,难度越大越好,那是训练技能的方法。而在音乐会上演奏类似练习曲之类的基本上不属于音乐范畴的东西,那就有悖于音乐的宗旨了。

  音乐是让听者欣赏和享受的,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流传了几十年、几百年,是因为那些优美的旋律深得人心,让人百听不厌。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也有不少需要演奏者掌握高超的技术才能演奏的作品。而单纯为了炫技却难听至极的作品能有生命力吗?难道现在的作曲家就不能创作出既有优美的旋律、又蕴含高超技巧的乐曲吗?这样的乐曲演奏者能充分展示技能,听者也爱听,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误区五:曲子越长越好

  笛子独奏曲的长度和一首歌曲的长度大致相当(3~6分钟),是符合人们生理需求和习惯的,即使超出限度,只要不过格(不超过10分钟)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好比学生上课,一课时的长度在35~45分钟比较科学一样。大大超出限度,就如同在宴席上只吃一道菜、从头至尾观看马拉松比赛一样,即使内容再好,也令人难以忍受。如果帕瓦罗蒂再世,演唱一首耗时两小时的歌曲,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听。

  现在,笛子独奏曲发展的趋势是协奏曲越来越多,曲子越来越长,而且这些协奏曲中几乎就没有好听的。曲子本身就难听,时间又过长,就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中国不是没有好的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都非常优秀。现在为什么就创作不出好的协奏曲?而尽整些怪异、莫名其妙,哗众却不取宠的东西来。

  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让裹脚布的气味蔓延下去,冗长的曲子取代正常的曲子,还有人会听笛子演奏吗。

  误区六:拜名师越多越好

  音乐界很兴拜名师,而且拜得越多、师傅名气越大越好的风气。其实拜名师的象征意义往往大于实际意义。很多人拜名师的目的恐怕不是单纯为了提高自身的水平,更主要的是为了进入某个圈子,或者靠名人来壮壮自己的名头罢了。当然,也有些人是出于无奈。记得十多年前,参加CCTV歌手大奖赛的歌手,如果不拜担任评委的某些名师,就绝对拿不到好名次,根本就获不了奖。因此,很多本来已经非常有名气的歌手,为了得第一,就必须拜名师;还有些唱得不怎么地的歌手,因为拜了名师就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那些本来就很优秀的歌手,拜了名师后也没见他(她)们的演唱水平有什么提高。【注:不仅要拜名师,还要为每个评委上足财礼。】现在,器乐大赛也兴这一套了。 有些人拜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师,难道这对提高笛艺真的有那么大的帮助吗?我是个纯业余的笛子爱好者,甭说拜名师了,就连没名的师傅也从未拜过,对此路不是很熟悉。但我认为,当一个人的笛艺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是一通百通,聆听和观看名家的演奏就获益不浅,能够学会名家的技法。我有一个自学美术,并且天赋极高、造诣非常深的朋友,他曾说过,他只想看看大师绘画的手法,哪怕是关键的几笔就成。我想,学吹笛子的也差不多如此。现在网上视频这么多,看大师吹笛子是很容易的事情,偷学技艺并非难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没必要拜那么多名师。

  初学笛子基本功练习

  一、外功

  (一)贴笛膜(音色)

  笛膜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音色的效果,所以吹笛之人一定要把笛膜贴好。笛膜本身纤维纹路要顺着笛子的纹路,拉出的褶皱垂直于笛身的纹路。(笛身的纹路是顺着笛子的),褶皱不必太多,六条左右就够。不能粗,要细而密,褶皱更不能重叠。笛膜有正反之分,反面要贴在膜孔上。筒条状笛膜,外面为正;片状笛膜,光滑的一面为正。

  (二)演奏姿势

  姿势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保证气息的顺畅、演奏的方便。避免出现气虚、肌肉疲劳的现象。

  演奏姿势有站姿、坐姿。无论哪种姿势,重心一定要在中线上,头正、肩平、腰直,身体可以略向左侧(反向持笛向右)。自然放松。

  三)持笛方法

  持笛方法直接影响笛子的成音和演奏技巧的自由发挥。若养成了坏习惯,以后的练习一定会,遇到困难(我就因为持笛太用力,嘴唇用力顶在吹孔上,深受其害。现在仍在努力改正中。)

  正确的持笛方式是:笛身水平,与肩约成45度夹角;吹孔置于口唇中部下沿处,风门正;嘴唇与吹孔垂直,不能贴在吹孔上。

  以正向持笛为例,右手大拇指在第二孔和第三孔正对面托住笛身,左手大拇指在第六孔略上方,但不要超过膜孔。小指要顺从贴在笛身侧面。双手自然弯曲如握物(手指可自然放松,不能绷直。掌心像握着鸡蛋。)

  持笛不能过于用力,更不能用力往上顶。这点一定注意!

  小指要有独立性,大拇指和小指用力恰到好处,使笛身不至于抖动。但不能太紧张,影响手指灵活。

  (四)指

  指法要先掌握筒音作2、5、1三种。要多锻炼手指的弹性、韧性、独立性。要常做徒手操。

  练习交叉指法和快速音阶,要清晰、准确、均匀,不能一味求快。还可以通过练每个音孔的指颤音来锻炼手指,指颤音不能影响笛身和气息的稳定。用手指弹打音孔(不吹气),要发出清脆的声音。

  (五)简谱知识

  学习基础的简谱知识才能方便的和乐友交流,也能照教材学习。强烈建议初学者先学习简谱基础知识

  二、内功

  (一)呼吸方法

  吸气:

  口腔鼻腔迅速打开,用“嗷”字口型吸气。感觉气到了胸部中间,即中间的几根肋骨开始扩张,就要停止吸气,如果继续吸气就会造成提肩、扩胸的不良效果。

  吸气不能贪多,要根据乐句,的长短适量吸,以免对身体产生过多的负担甚至造成伤害。

  呼气:

  吹笛时成声的质量取决于呼气的正确程度。

  正确的呼气方式要使气流“充实、平稳、均匀”。呼气时要用下肋骨和脊柱下部的肌肉,要感到腹部前后有受力点,将气体有强度有一定紧张感地挤压出去。

  呼气要平稳没有抖动。

  认为气息不稳的振动就是腹(气)震音,这是极其错误的。平稳不代表不变,相反,要锻炼呼气的灵活性和弹性,能适应吹奏中不同的速度和强度的要求。呼气时不能把气一次全吹出,要留有余地以便吸气。

  气息:

  平时要多练练气息的绵长,尽量延长一次稳定发音的时间。 吸九分,吐八分,吹完一个音再顺着音阶往上练。但要量力而为,循序渐进。以免伤身。也要锻炼气息的灵活,能够吹出由弱到强逐渐变化的音。

  (二)初步成声(音准、音色、饱满度、稳定)

  初步成声就是通过吹长音来练习的。发音要平稳、结实、无沙音。吹奏时有类似叹气的感觉。

  吹长音时,每个音用吐音开始,保证音头的清晰。刚开始练,每个音吹四拍,然后逐渐延长到八拍。

  吹的时候还要仔细听,最好录下来跟别人的对比,要特别注意音准。不仅仅是练习长音,平时练曲子也不能只把旋律吹出来就行了,而是要努力把每个音都吹好,吹准、吹稳。

  平稳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能因为气息的原因产生不稳定的颤抖,音高音量无规则的忽高忽低。只有先练习如何吹稳,才能在吹曲子时有能力控制高低强弱。

  (三)风门

  吹长音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口风。

  这里把风门单独提出来是为了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风门主要是通过吹长音来加强的。要在吹长音中找到最佳风门,并记住它。 最好可以照着镜子练习,以免风门变形。(特别是本身风门就有些歪的乐友。)平时可用“参禅法”练习风门,即双手合十(中间留缝)置于胸前作参禅状,眼睛平视不要低头,然后用吹笛的口风向下吹气,让气从双手之间的缝隙通过,手背不要感觉有风。

  (四) 吐音(舌)

  吐音是属于技巧类,但我还是把它归于内功。

  双吐、三吐;外吐、内吐;气吐、唇吐,这些很难练,可以先不管。但单吐一定要练。

  适当的轻吐在演奏中绝对要用到,它能保证音头的清晰。是保证音质厚度和音色圆润的关键。

  所以难练不代表可以不练,平时还是要注意练习。练习吐音要保持正确的口型不变,吐音清楚均匀,气息不能虚。吐音演奏需要舌头灵活、自然,有弹性。平时要做念字练习。

  三、常用招式

  为了演奏好曲子,一些基本的技巧也是必备的。

  (一)滑音

  滑音是竹笛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

  这种技巧极大地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分上滑音、下滑音、圆滑音(又叫回滑音、复滑音)。看似学会不难,但吹滑音对气息的配合要求很高。

  想演奏得圆润、无痕迹不易。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体会,力求达到自然。滑音很实用,对感情的表达很有帮助。

  (二)叠音

  叠音有本音上方二度、三度、四度甚至更多的叠音,掌握好二度、三度的就好。如1的叠音,吹成(2)1、(32)1。 叠音很适合用来表现一些微妙的感情 ,适当运用很有韵味。可以使平淡的乐句变得令人回味。

  (三)打音

  打音也是竹笛演奏的一种常用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美感。

  练习打音也可以锻炼手指的速度和力度,对气、指的结合也有较高要求。(笛子演奏中各种震颤音技巧也不可少,但那是气息练到一定程度后的事了。初学就急于练习的话,对加强气息的稳定不利。)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461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