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总结与反思

文轩0分享

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学地理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地理中考总结与反思

地理中考总结与反思(篇1)

一、导入。

〔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设问导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天圆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投影: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

〔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古印度同亚洲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环绕,使古印度人无法理会海外的世界。〕

3、有趣的地理现象: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

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

〔1〕古代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

〔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

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

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6、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

〔过渡:从七千万年前的第三纪结束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然的探索,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哥伦布、亚美利加、牛顿、阿姆斯特朗,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一串名字。那么已得到证明的球状的地球有多大呢?〕

7、地球的大小:〔投影:地球的大小〕

引导学生读出相关数据:

R=6371km〔记忆:在祖国风景秀丽的庐山上吃鱼的感觉一定是很美妙的〕。

C=40000km

S=5.1亿平方km

三、小结:

1、人类为探索地球的形状进行了不懈地努力。

2、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大球体,其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教学反馈与发散思维训练: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体会“天圆地方”的说法。

2、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五、基本训练:

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地理中考总结与反思(篇2)

学习主题一: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 )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圆

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

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

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

学习主题二:地球模型

1.通过格林尼治天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作:( )

A、子午线 B、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C、180°经线 D、东一区的中央经线

2.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

A、35°,115° B、45°N,120°W

C、南纬30°S,东经70°E D、60°S

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5.本初子午线是:( )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

7.下列各点属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40°

C、西经20°,纬度20° D、东经180°,纬度80°

8.完成下表:

纬线经线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

度数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

0°的确定

划分半球的界限

学习主题三: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其它经线的度数。

(2)写出图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3)在图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

(4)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图1

补充说明: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用三时完成,每一时完成一个主题。

地理中考总结与反思(篇3)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 ——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

(1)熟读图5. 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特点:

(北方地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各地的 和 的差异来划分的。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

是 。

3、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气温最高的是 地区。

4、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肥沃的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划分为哪些?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3、青藏地区与其它3个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3)完成P6活动题

3、学生讨论、自学

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北方地区包括的省区、平原和高原:

(有10个省区,高原有: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原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2)、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植被

以针叶林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土地是黄色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耕地都是以旱地为主,但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完成P6活动题

(5)、提出问题:分析北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气候主要是以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三、课堂小结。

地理中考总结与反思(篇4)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地理中考总结与反思(篇5)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考、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平台。

六、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

农业与我们 (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1.农业 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73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