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丹梅0分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一个节气都有相应的传统食俗,立夏也不例外。那么你知道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蛋

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每逢立夏,江南地区的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这样的说法虽然没什么科学根据,但历经世代相传,最终成为立夏的习俗,而且“吃蛋拄心”,这也正与中医理论上的“立夏养心”不谋而合。

立夏饭

传统的立夏饭也是有5种颜色的豆子加上大米制作而成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资的丰富,后来变成糯米加上新鲜的蚕豆豌豆春笋,苋菜等一些蔬菜做成寓意“五谷丰登”的意思,颇具仪式感。而且有句老话说,“千补万补,不及立夏一补”,吃立夏饭,还因为这一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人体消耗随之加大,身体会觉得疲倦,也更容易生病,需要更注重养生保健。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在过去立夏是重要的节气之一,人们会聚在一起,妇女们提前一天就准备好立夏果,在立夏当日将做好的立夏果与家人和邻里之间相互赠送立夏果,人们认为立夏当天使用立夏果可以一年消病除灾。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搓成小团子,加入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喜庆有余。

尝三鲜

“不时不食”,是老祖宗留下饮食养生秘诀,大自然在不同时节提供了不同的食单,吃时鲜的、新鲜的蔬菜,是身心平衡的养生之道。所以民间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即立夏之日,要品尝三类时令鲜食。三鲜一般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者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有樱桃、枇杷、杏子(或者是青梅、杏子、樱桃)。水三鲜即海螺、河豚、鲥鱼(或者是鲥鱼、鲳鱼、黄鱼)。

立夏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古时的立夏茶又叫七家茶,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立夏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立夏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所以现代人大多喝一些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茶,如绿茶、龙井茶。

乌米饭

民间有立夏日吃乌米饭,到了立夏的这一天,江南地区几乎人人都要吃,据说可以祛风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之说。乌米饭实际上就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用一种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经过清洗搓叶、沥汁,然后按照乌叶汁的比例称好糯米进行浸泡,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糯米,然后沥干乌叶汁,上笼蒸熟即可。

虾面

闽南有句老话“立夏吃虾面,吃了勿会破病。”意思是说,吃了立夏的虾面,日子过得生龙活虎,不怕夏令疾病攻击。在闽南,有立夏日吃虾面的习俗。据说是由于“虾”与“夏”的闽南语同音,而虾煮熟后变为吉祥的红色,以此表达对夏季健康不生病的美好祝愿。有的地方还把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也是取其吉祥、发达之意。

麦蚕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糯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立夏养生

立夏养生小常识——注意养心及睡眠

心与夏天相通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通应的。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立夏之季,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立夏之后,可适当调整个人的生物钟,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增加午休。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所以,中午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会让神气受损。

立夏养生小常识——注意食补凉血

立夏之后血热会给人带来很多不适,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顿饭不要过饱,给胃留下足够的蠕动空间。还人以轻松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凉血补气和早睡早起,是人储存阳气力求身体大获丰收的一个季节。

立夏养生小常识——注意口舌生疮

对于人体脏腑来说,立夏时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药品,可以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泄泻、虚汗等病症。夏季里,推荐大家自己动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

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据说熬立夏粥讲究在村头巷尾进行,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铁锅,点火熬粥,炊烟袅袅。操持此粥的人,绝对是位慈祥善良、群众威望高的老奶奶。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此外,鸭肉、虾、鲫鱼、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同样具有增进食欲、补充营养、消暑健身的功效。

立夏养生小常识——谨防外感

立夏节气,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立夏养生小常识——注意肠胃

立夏前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人们免疫机能随之逐渐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强,造成肠胃抗病功能较弱,感冒发烧、肠胃不适也益发猖獗起来。民俗里,立夏有“尝新”的风俗,在立夏这天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这种做法对人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在立夏时节合理地调配饮食,可以给整个夏季打下健康的好基础。这一天可以吃一些竹笋、樱桃、麦仁、蚕豆等。还可以吃些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开胃。此外,民间人们为了祈求身、心、腿部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而有吃竹笋的风俗,称为全笋。取义希望双腿也能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跋涉远路,行道千里。

《礼记·月令》记载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立夏时节应多吃田野鲜蔬,益于养生。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均衡膳食在立夏显得尤为重要,每餐不要吃得过饱,避免造成胃肠道机能的损害;此外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即使天气再热,饮食上也不可过分贪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在浙江省永嘉县菇西溪一带,立夏的时候有做“立夏饼”、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这项古老的风俗指的是豆腐有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独特功效:豆腐中富含蛋白质,却不含胆固醇,常吃豆腐,可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治疗赤眼、消渴、休息痢(时好时坏的痢疾)等,并可解酒精中毒和硫黄中毒等。

立夏养生小常识——注意精神调理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立夏养生小常识——注意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夏传统活动

迎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69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