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有什么影响
#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今天的热度非常高,现在也是在热搜榜上了,那么具体的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有什么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有什么影响
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中国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居民储蓄规模大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从流量视角看,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2年累计规模为1.1万亿元,因疫情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或主要集中在2020年。
从存量视角看,基于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值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不同于流量视角中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2020年,存量视角主要来自于2022年。
如此大规模的居民储蓄,未来能否释放出来?又会流向哪些领域?
中国官方近期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3年释放的超额储蓄或达5000亿元至6000亿元。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若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较快、增速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较快,超额储蓄就会较快较多地释放一部分,今年的储蓄率会明显下降。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
目前累积的居民超额储蓄能否回归银行理财?明明称,结合中国广义理财市场的历史经验和海外情况,能否回归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储蓄可能流向消费和不动产投资的规模,银行理财对标其他类型产品对不同风险偏好居民储蓄的性价比优势,银行理财及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增长机会等。
“结合上述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可能维持低位震荡,而下半年伴随机构理财冲量节奏发力和债市走强机会,年中将是关键拐点,银行理财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或将迎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年中水平。”明明说。
中国人均储蓄如何?
据统计,2021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为103万亿元,按照中国14.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存款约为7.29万元。这比2019年人均存款的5.87万元高出1.42万元。
中国储蓄率一直处于高位,2020年中国储蓄率达到44%,2021年升至46%,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04%。在中国,国人存款是国内资本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国家,收入较低的10%-20%人群的储蓄率为负值,有时高达-30%,但在中国这个数值为正值且高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收入如何,中国人的储蓄都是最多的。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重塑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也让中国人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如60%的中国人出于预防原因储蓄,近60%的家庭为孩子的教育储蓄。
中国人喜欢储蓄的一个重要动机是担心医疗保健、教育和养老的成本,而且不确定这些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多大的变化,人们只能通过增加储蓄来进行应对。
当然中国人从小养成的储蓄习惯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中国的孩子好像从小就会被教育要学会储蓄,成年后要赚到足够的钱来照顾自己、家人和为未来做规划。它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在人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预算和支出成为大家的第二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