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

立博20分享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蒙古 维吾尔 藏族 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

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多河湖海湾水域,舟船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因而人们喜欢赛龙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转】了解完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构成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请大家读课本19页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五、中国的民族政策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那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请学生读课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 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难点

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

(引导)伴随着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国赞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景观。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热爱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学习第一节《疆域》。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 、我找我家——中国的地理位置

(过渡)同学们,初一我们学过可以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读图结合课本第三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东、西)。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_______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____部,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夸我家——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知道(过渡)那我国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四页图文,完成合作探究题。

1.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第1组解决

2.比较我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第2组解决

3.议一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填表)

中国位置的优越性

(提升)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分析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讨论得出:从所在半球、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小结。

(过渡)学习完中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下列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

我赞我家——辽阔的国土

每天,当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晨曦初露的时候,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夜晚。-

每年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春意盎然。

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的差异。

展示我国疆域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

小组1填写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计算相隔纬度(大约49°)

小组2填写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计算相隔经度(大约62°)

(过渡)我国辽阔的疆域周围有许多陆地邻国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认识我国的邻国和海洋

我赞我家——填我国土

1..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国陆上国界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接壤。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隔海相望。

2.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面积的岛屿是______岛,其东面直接濒临______洋;我国第二大岛是______岛。

我赞我家——欢乐旅行

开展祖国边境游的活动进行比赛。小组1沿着陆地边界走,小组2沿海海岸线走,都从中国和朝鲜的交界处开始,分别汇报沿途的见闻。

小组1:沿途能够见到的国家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国家。

小组2:沿途经过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还看到了我国的台湾岛和第二大岛屿——海南岛

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用侦察机向我国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军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领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允许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

1.从材料中议一议美机的行为。

2.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获”为题,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教师适当补充。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然后采用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我的收获”活动让学生总结内容,能使学生养成回忆整理知识的习惯

课后小结

本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不是很大,其关键是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重点,要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观念。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3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特殊线: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转承:读气温分布图,先看总体趋势,然后再来找极值。

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30℃左右,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

再看海南岛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那咱们再来看一下夏季的气温分布情况。

2.7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天则普遍高温,这是为什么呢?咱们先来看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2.三地昼长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3.由以上两个分析,你得到怎样的结论?三地获得热量如何?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并且昼长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获得热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

引导: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南北温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天气预报报道刮什么风?──偏北风。

出示冬季风示意图。

这是我国冬季的盛行风,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带来寒冷的空气和降温,对我国南北气温影响有什么不同?──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温差。

承转过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那为什么夏季温差小呢?我换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学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但昼长时间逐渐增长,所以南北获得热量差异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及成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就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概念明晰: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出的温度带,将我国划分为这样一些区域,大家根据刚看到的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特殊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对于温度带,咱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

读图判断:

1.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分别是什么呢?

2.不同温度带盛产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气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温度带的划分来确定分布。

课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请大家课后思考。

1.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在哪个点呢?

2.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清华附中伊娜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温故知新: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

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

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对比表格

问:大家能否根据这组资料来解释下这一问题?(一边分析,一边完成表格。)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季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处世界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转过渡:咱们再来看这几个城市的降水,虽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体持续的时间又不太一样,各地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明显不一致,能据此总结出雨季分布规律吗?──越向北雨季越短。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和季风有分不开的关系。

2.东部雨带的推移

演示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

冬季我国大陆一直被冷空气控制,到五月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冷暖气流相遇,这时就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锋面雨(转PPT)──因此随着南部暖气团势利的逐渐加强,我国东南地区自五月起就进入到了雨季。

随后,暖气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夏季风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风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雨带随之向北扩大,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之后,夏季风继续北上,七八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全国降水达到最多,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于下沉暖气流的控制之下,出现了伏旱天气。

进入九月,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夏季风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区,10月,彻底退出我国,我国雨季结束。

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示意图

承转过渡: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我国降水不仅存在着季节的变化,年际之间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稳定。

3.降水的年际变化

简述年际变化概念

出示我国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标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这两年可能的夏季风进退情况。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转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夏季风,也看到了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影响,那在这样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又会是怎样的呢?大家能推测一下吗?──东南多西北少。实际是不是这样,咱们来印证一下。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动态分布图,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区域和界限,学生总结降水分布规律。

──因夏季风的影响,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因此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过渡:由此我们再次印证了我国不同地区降水情况不同,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少和蒸发的情况,把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干湿地带。

概念解析:

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共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对照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将各地区和其降水量范围连起来。

读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课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几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有没有哪个你觉着特别熟悉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都是哪些分界线?有怎样的地理意义?此线南北又有怎样的不同?请大家课后思考。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清华附中伊娜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所在,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所在,也是划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划分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界线。

在此线南北两侧有着鲜明的景观差异,此线以北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耕地以旱地为主;而此线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水田面积广大。

承转过渡: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大家看下面这两张气温降水图,分别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

这是我国西部的两种气候类型,大家来判断分别是哪种气候呢?

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气温接近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在图上的吐鲁番。

──第二张图,夏季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转承:我们再来看这三张图,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

它们分别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上海;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这三种气候有着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总结归纳: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此外,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承转过渡:因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所以,同世界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特征。

实例印证:

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正是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承转过渡: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

出示同纬度城市的气温对比数据

问:与同纬度城市相比,我国气温具有怎样的特点?──我国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而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冬夏温差较大。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看到了我国的气候特征,下面我们来总结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总结归纳: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纬度因素;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所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4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板书设计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附表

投影(1)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投影(3)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

投影(4)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调查表(学生一)

家庭调查表(学生二)

家庭调查表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5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0℃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三、温度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3.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习新教材

[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第43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板书]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

[教师归纳]  同是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国的广州却鲜花斗艳,温暖如春。这一自然现象充分说明,同是冬季,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悬殊。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北端气温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南端气温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是多少度?

[教师归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穿过的位置。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黑龙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2℃左右。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诸岛气温大约是16℃。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8℃。

[提问]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1.特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  [板书]

2.成因  [板书]看“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投影片。

从图表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白昼时间越短,接受的太阳热量越少,因此温度就越低,天气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气温越高。

[提问]  从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和风向考虑,分析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方气温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强烈,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风源地远,又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岭高大地形的阻挡,使得冬季风的势力越来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风影响,所以气温高。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黑龙江北部和南海诸岛的气温各多少度?温差有多少度?

[教师归纳]  我国夏季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6℃以上。黑龙江省北端气温约为16℃,南海诸岛的气温约为28℃,南北温差只12℃。可见,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

1.特点: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板书]

2.成因  [板书]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格,思考我国夏季为什么全国普遍高温?

从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阳高度越小,但白昼越来越长,太阳光照时间长,所以我国南北方接受太阳的热量虽有区别,但差异不大。所以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提问]  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为什么夏季时,气温也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低,但温度仍然偏低。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区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气温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及其生长。这节我们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分布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新教材

三、温度带  [板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板书]

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示范练习]  教师以某地气象资料为例,做统计该地生长期和积温的操作示范。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10℃的年积温  [板书]

3.温度带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划分哪几个温度带?

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六个部分。[请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课本33页图中各带涂上颜色]

(2)对照“政区图”说出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3)比较各种温度带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种类?(中温带的甜菜、春小麦,暖温带的棉花、冬小麦,亚热带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用下表总结归纳我国各温度带的特点。

我国各温度带(区)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复习巩固

在一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出0℃等温线,说明其穿过的地区,并回答:它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备课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ppt教案范文

2021高一地理必修一的教案模板

202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节教案5篇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范文

202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节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范文

    55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