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

立博20分享

积极探索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1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2

《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观察地图}要求学生自习观察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

以小组分组讨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展示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这样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我布置了一下练习:

1、课本66—67活动题。

2.搜集日本风俗民情材料,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4.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教学难点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板书:黑种人的故乡。

2.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首先,我们每个组将你收集到的有关黑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回看一下,找出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上交流。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黑人小朋友照片奖给回答问题好的小组,最后我们看哪个学习小组结识的黑人小朋友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总结: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结合课本69页8.29图说明)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根据师生收集到的音乐材料向全体学生展示一下。学生根据课本68页的阅读材料去欣赏。

黑人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更多的了解他们,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课本67页)(可以采用板图形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教师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

1.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用教师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的录像放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3.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cC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教师引导,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结合课本72页,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

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4.教师过渡: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你收集资料时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四、外来民族的入侵

1.教师过渡: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前面我们交流了一些,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人侵,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分析课本69页8.29图说明: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和西南部的盆地和高原区,气候以热带的草原为主,常受到洪涝与干旱的威胁。

)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

(2)本区都有哪些外来移民?(本区外来移民有从欧洲、中东来的阿拉伯人,还有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等。)

教师小结:欧洲殖民者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把黑人当奴隶运往美洲贩卖,因此非洲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经过努力,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经独立。(为学习本区经济打下基础)

2.教师提问:上面我们对黑人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古老、美丽、富饶、神奇.........)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5

《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作图等手段,使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

2.通过读图(地形图),使学生明确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和北美洲对比,知道澳大利亚东西排列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图,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4.通过阅读景观图,识别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分析这些动物唯独存在于澳大利亚的原因。

5.通过读图,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重难点]

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南半球蔚蓝的海水中有一个金锁形状的大陆,它的名字就叫做澳大利亚。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个国家,看一看它有何魅力!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国旗”

[提问] 你们曾经见过这样的一面国旗吗?知道它属于那个国家的吗?

[学生] 澳大利亚

[讲述] 谈到澳大利亚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2000年的奥运会曾在这个国家举行。而且现在又有许多的人到澳大利亚留学,所以同学们应该对澳大利亚多少有些了解。下面就请在座的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澳大利亚。

[学生]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承转]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点评。

看来,同学们知道有关澳大利亚的东西确实不少,我想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会更加了解澳大利亚。

二、 讲授新课

(一) 拥有一个大陆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轮廓图

[提问] 澳大利亚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频临哪些海域?

[学生] 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岛屿组成。东频临太平洋,西南频临印度洋。

[提问] 仔细观察,说一说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赤道的什么方向?它属于那个半球?

[学生] 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大致位于南纬10º——南纬40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是南半球的国家。

[做一做] 1.你能将澳大利亚的轮廓在已有的经纬网上画出来吗?

2.请在已做好的澳大利亚轮廓图上标注: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太平洋、印度洋。

[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点评。

[投影] 展示“澳大利亚”轮廓图

[讲述] 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澳大利亚大陆上只有一个国家,这一点与其它大陆不同,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承转] 澳大利亚的国土总面积约有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

[提问] 你能回答出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吗?

[学生]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投影] 展示图表“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名城及其国土面积”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图

[讲述]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但人口密度仅为2.4人/平方千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提问] 读图,你会发现澳大利亚人口多集中于哪一地区?由于那里的人口集中,因此何种聚落多分布于此?

[学生] 人口多分布于东南沿海,故城市多分布于此。

[讲述]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投影] 展示一幅空白的“澳大利亚政区”图

[试一试] 1.你能从这幅地图上准确的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的位置吗?

2.你能说说你所认识的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吗?

3.澳大利亚的语言为什么使用英语的原因。

[承转]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们的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有关系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低平的地形

[投影] 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

[提问] 读图,在澳大利亚东部有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脉,请你说出它的名称?

[学生] 大分水岭

[讲述] 根据高度表可以看出,它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上,较高处可达1000米。

[提问] 在此山西部发源了一条河,名称是什么?

[学生] 墨累河

[归纳] 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河流,它自东部向西南流淌,最终注入印度洋。

[提问] 澳大利亚中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多少?

[学生] 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海拔不足200米。

[归纳] 大自流盆地内部较为平坦,其中一处湖泊叫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低处,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16米,盆地内河流很少,仅有的几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但是地下水却很丰富。在中部平原地势低洼处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叫自流井,因此人们把这里叫做大自流盆地。但是,这里的自流井水盐度、水温较高,不宜直接用来灌溉农田,也不适宜人类饮用,一般去用需要先通过明沟降温,从能供牲畜饮用。———这对本地发展畜牧业很有利。

[投影] 展示图片“自流井结构示意图”,并演示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一下自流井的形成原因。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

[提问] 澳大利亚西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在什么范围之内?

[学生] 广阔低矮的高原,平均海拔在200——500米,面积广大,占了全国面积的一半。

[提问] 经过分析,你能总结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吗 [学生]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稍加讨论,后总结回答。

[归纳] 澳大利亚地势东、西两边高(东边略高),中间低,且东西方向并列分布。

[投影] 展示图片“艾尔斯巨石”、“大堡礁”。让学生稍作休息,领略一下澳大利亚的独特风景。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

[提问] 仔细观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有何地貌?

[学生] 沙漠广布

[承转] 这里形成面积如此辽阔的大沙漠,是与这里的气候有密切联系的。

[投影] 展示图片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

[提问]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归纳] 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比较干旱。

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新 课标第一网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因此这部分地区的气候偏于湿润。

[承转] 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的学习,我们应该能很好的解释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的关系了吧?

[学生] 回答略 (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沿海的原因是:那里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温暖湿润的草原和森林地带,气候适宜,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

古老的动物

[投影] 展示图片“袋鼠”、“树袋熊”、“鸭嘴兽”、“鸸鹋”、“针鼹”……并做一定的文字说明。

[提问] 你们曾见过这些动物吗?你们知道他们存在于那个国家吗?

[学生] 见过

[提问] 同学们在《生物学》课上已经了解了袋鼠、树袋熊都属于有袋类哺乳动物;鸭嘴兽、针鼹属于卵生哺乳动物,他们在哺乳动物里都是比较低等的动物,这些动物是澳大利亚独有的。你们能说出这其中的原因来吗?

[学生] 分小组讨论,组长报告讨论结果。

[小结] 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长期以来,这里的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十分缓慢,所以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物种。

[读一读] 文字材料:澳大利亚袋鼠。

(说明:将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生物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体现地理与生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学好每一课都是必要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讲述]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发展较早。二战前,主要以农牧产品为主,特别是以出口小麦和羊毛世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因为澳大利亚的绵羊特别多,羊毛产量和出口量约占世界第一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绵羊交易”。

[想一想]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什么它的养羊业会如此发达呢?它在自然条件上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学生] 小组讨论,派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向全班汇告。

[归纳] 澳大利亚气候比较热,草原面积广大,大自流盆地提供水源。所以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会如此的发达。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

[讲述] 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不仅毛长,毛质好,而且产量也高。澳大利亚有一首民歌《剪羊毛》就是来歌唱美利奴绵羊的。

[提问] 是否有同学会唱着首歌呢?你能现场表演一下吗?

[学生] 略

[承转] 以前一直讲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现在看来还得填一句“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因为进来发现在澳大利亚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本国消费有限,所以大量出口。目前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已超过农畜产品出口,成为外汇主要来源。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分布图”

[提问] 你们知道澳大利亚那种矿产资源最出名吗?

[学生] 煤、铁、铝土矿……

[讲述] 澳大利亚矿产丰富,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锰、镍、铝土、铜、铅、锌、金和多种稀有金属,因此,又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美称。在澳大利亚众多的矿产资源中以煤和铁最为主要,尤其是铁。澳大利亚的铁矿含铁量高,储量也大,且容易开采。所以一直以来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日本和中国等国,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比如,上海宝钢所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运进来的。现在,中澳建设的铁矿已经投产。预计,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将逐步增多。

(说明:澳大利亚的经济学生掌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的理解过程中作一定的解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 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通过学习,我想同学们已经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下面我想考一下大家对澳大利亚的新认识,请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下,争取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澳大利亚。

(每组一位,共四位,评出优胜)

(发言结束,指出不足,稍加点评)

四、 布置作业:略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运用探究模式教学,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独立归纳结论、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2021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案最新范文

初一地理海陆变迁教案湘教版范文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1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最新范文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工业教案范文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例文

    2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