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中秋节常识
行测常识这类题考察的范围是很大的,那考生如何保证正确率呢和做题速度呢?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中秋节常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中秋节
第一,当我们自己储备的知识与题干定义没有实质性差别时,可以进行联想与举例,充分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准确理解“定义项”的关键词,并对选项中的案例进行准确的归纳和抽象。
第二,当遇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念时,不要想得太深,以至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要紧紧扣住定义本身及其关键词。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相关古诗词
中秋节关键词:婵娟、桂花、桂树、玉盘、金镜、冰轮、素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阳关曲》(宋·苏轼)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洞仙歌》(宋·晁补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琵琶仙》(清·纳兰性德)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太常引》(宋·辛弃疾)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常识题目分类讲解
1、知识型
这类题目一般比较浅显,多是涉及到当年的大政方针或者是热点事件,必须处处留心皆学问。就拿2021年国考来说,就涉及到2020年的大事件,像是“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两学一做”、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奥运会……这些肯定要出一道题。
2、半知识型
这类题目,是选项中设置一些需要知道的知识点,能够加以区分判断,这些知识点对每个人来说不固定,有的人可能知道相关的一句诗词,有的人可能知道其中的历史人物,有的人隐隐约约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共同的结果是,能够判断出正确答案。选项一般不算复杂。
3、推理型
(1)选项判断题
这种题题干基本上没内容,内容都在选项之中,然而其特点是:选项看起来都非常的“高冷”,貌似很难,但是经不起推敲,稍加推理验证便原形毕露。
(2)题干推理型
①隐形——题干不能用来直接进行推理,而是要转化一下,找出能够推理的核心,然后对应选项。
②显性——类似于简单版的定义推理,也就是题干给你的信息足够丰富,能够直接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进行选项推理,是送分题。
常识学习注意事项
1、学习要深入。常识题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方法技巧,但就这短短的十几页,也是我研究了很长时间的结果,我觉得虽然浅显,但是也需要反复看,逐字逐句的看,深入理解。如果你觉得理解了90%就够了,有这么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2、要做到学以致用。方法有了,但这个方法不是你创造研究出来的,那么拿来主义未免会画虎类犬。解决的办法是:多进行实践思考,多用理论去指导自己做题,每天固定的做30道公考的常识真题(必须是国考、省考的真题,模拟题绝对不要做),并对每道题进行分类、推理、研究,相信一周内就能够融会贯通。
3、要学会创新。人非圣贤,这些理论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方法也不是完美的,也不能保证你做到100%正确,然而公考就是这种残酷的考试,能多拿0.5分都可能压倒竞争对手,所以要永不满足,即使你掌握了我的方法,你提升了常识的成绩,从而提升了行测的成绩,但是就完全解决问题了吗?未必。所以还需要你更加深入的去研究方法论,补充完善解题技巧,实现方法上的创新。一旦你能够研究出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有效方法,那么一个足矣让你傲视群雄的成绩必然就是回报了。
行测常识备考新思路
备考要突出政治性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十九大以来在我们党的建设上更提出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通过近几年的考试来看,无论国考还是省考都非常注重政治性的知识的考察,那么什么是政治性知识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尤其是领导人在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备考的重中之重,这部分知识学习思路为加强会议的敏感性,多关注人民日报等新闻平台,对于新出现的会议讲话就及时做到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掌握;二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活动,尤其是在全党全国广泛开展的活动,往往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比如今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各类考试中都是考察重点,这部分知识备考要突出重点性,此类活动往往涉及面广,但重要精神相对较为集中,考察也以考察活动要求等为重点;三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怎么判断?其实就是我们时常讨论的热门话题,比如反腐败工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乡村振兴等等,这部分更考验一个考生的政治敏感性,备考思路要突出经常性,偏向理解化,考察方式比较灵活。
备考要突出新闻性
通过无论国考省考来看,常识备考还是要突出新闻性,很多考生认为,新闻性就是背新闻,只要拿着时政资料背记即可。但是相对而言,省考这类考试更突出知识的理解而非背记,这种单纯的背记可以解决一些题但对于大多数题,光靠背解决不了。从备考的新闻性的角度出发,有几点备考思路供借鉴:一是,备考要全面,不能雨过地皮湿,浅尝辄止。比如人物类新闻是备考中的热点,其实党和国家树立的人物典型是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的,那么对于人物肯定不能只知名字,对其事迹也要简单了解;二是,备考要突出新,尤其是以往听得少的知识,比如为庆祝国庆,签订主席令进行特赦,这部分知识在第一次接触中就可了解的更深入些,要有知识积累的眼光;三是,备考的新闻性要和其他常识联动,其实在科技常识中新闻性科技突破是常考内容。比如今年国考中出现的5G技术,以及近些年炙手可热的航天领域突破,这些知识备考思路是要适当深挖,增进知识了解,提高科技等常识备考的新闻性。
备考要突出基础性
对于常识知识,中间带个“常”字,也就是说要注重日常积累。很多考生认为常识难,考察面太广,很难真正做到全覆盖。其实用一句话来说常识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需考生通晓古今,难度确实不可谓之不大,所以很多时候求全,求广成了备考时的主要方向。在求全求广时,却忽视了知识的准确性和基础性。对于很多基础性知识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连基本知识都很难掌握精准,这里提醒备考时要突出基础性知识的精准性,千万不可单纯贪多而出现难消化嚼不烂的问题。
常识备考,难也不难,需要端正认识,扎扎实实学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会有质的提升,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于习题的练习,但一定要注意知识练习的有效性,切不可盲目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