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备考基础知识分析
公务员考试重点是关注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通过选项的比较,问题的设问就能够锁定正确答案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备考基础知识分析,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备考基础知识分析1
1、企业
在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中,企业是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主体,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微观基础,是生产力的载体,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企业是生产者、交易者和初次分配者。它们集中并有效组合各种要素进行生产,然后向社会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以追求最大利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为核心,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3、现代企业制度的类型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其主要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
所谓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发行股票,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特征有:
①有限公司的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股东出让股份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要取得其他股东同意,并优先转让给原股东。
②股东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
③股东人数受限制。四是设立和解散程序较简单,不必发布公告,管理机构也较简单、灵活,公司的账目及资产负债情况无需向公众公开。
(2)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企业。
股份公司的主要特征有:
①公司股东的身份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本是由若干等份的股份组成。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并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以保持公司资本的稳定。
③股份有限公司的账目必须公开。四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论大小,只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
4、供求法则的具体表现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需求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按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提高;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会下降。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供给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按相反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相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涨,交易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如需求减少(增加),供给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下跌(上涨)。
如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则均衡价格的变动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程度的大小而定。
5、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指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机制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联系和运动过程。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它们是市场运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机制。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的。这些作用表现在:
(1)市场机制是供给与需求、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平衡的自动调节器。
(2)市场机制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推动器。
(3)市场机制是商品生产者经济利益的协调器。
6、个人收入分配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公务员备考基础知识分析2
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矛盾统一体。统一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对立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表现在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交换的数量比例,由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决定,这个劳动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具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关系:二者是矛盾统一体。统一是指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付出了抽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矛盾是指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构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最后转化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自发地、缓慢地产生出来的。
3、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5)世界货币:只有黄金、白银等有价值的货币商品,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5、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的规律。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6、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公务员备考基础知识分析3
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经营自主性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
(2)平等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性。
(5)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2、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1)利益刺激功能。
(2)自动导向功能。
(3)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4)调节供求功能。
(5)优胜劣汰功能。
(6)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7)传递信息功能。
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现实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非竞争性
(2)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3)市场无法克服外部不经济。
(4)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信息和理性的不完备性。
(5)市场难以克服失业、通货膨胀和市场失衡。
(6)市场无法克服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5、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事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由于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妨碍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当尽可能减少,只在必要时采用,但不能完全没有。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辅助性手段的作用,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强有力。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