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

成浩21254分享

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氛围,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基本社交礼仪规范和知识的掌握又是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

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1

一、修饰与衣着

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

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

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

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

二、自我介绍。

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公司的--经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

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

三、眼神

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四、面容

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

五、笑容

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

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2

一、礼仪的重要作用

首先, 礼仪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道德标准的最好体现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修养的基本展示。在社会生活当中, 礼仪对一个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崇高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有很多的高校学生干部对基本的礼仪知识所知甚少,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做出一些失礼的举动。比如, 在夏天时有很多同学穿着拖鞋去上课, 在教室上课时吃东西, 或是在路上遇见教师不打招呼, 当做没看见等。因此,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礼仪教育,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其次, 礼仪是打开交际大门的钥匙。如果一个人能够懂得并且根据不同的场合运用合适的礼仪, 就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和别人打成一片, 使交际对象感到自然亲切, 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从而愿意接纳你, 和你做朋友。如果高校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及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真诚守信、平等友爱的选择, 就能够快速的和交往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一些原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不能独立生活、不善于为人处世、不知道怎样与他人沟通等。长时间下来, 学生干部的交际面过于狭小, 不利于学生会工作的展开。在社会生活中, 礼仪在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帮助人们交流感情, 纠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人们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达成共识。高校应加强礼仪教育, 使学生干部掌握基本的交际礼仪与行为规范, 有助于促进学生干部的身心健康发展, 能够顺利的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并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最后, 礼仪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人是社会动物, 离不开团体生活。因此, 在社会生活中, 必须要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 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礼仪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 在社会的正常运转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社会的正常运行与稳定、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融洽等, 都离不开人们共同遵守礼仪规范。正是由于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的作用, 人们都自觉的遵守要求, 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人们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 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道德的力量, 维持着社会的生活秩序。

二、人际交往对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 信息内容越来越多, 知识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一个人无法通过自己力量获得所需的全部信息。高校学生干部语言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与校内师生保持良好的关系, 可以通过交际对象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加快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速度,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掌握更多的信息对学生干部融入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组织工作中, 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同一。学生干部工作内容复杂, 还可能会与学生干部的日常课业有冲突, 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学生难免会产生烦躁、郁闷的情绪。而良好的人际交往, 可以帮助学生干部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释放心理压力。因此, 学生干部要掌握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与朋友交流自己快乐的心情, 可以让朋友也得到快乐, 向朋友倾诉自己的愁苦, 朋友也可以帮助分担自己的苦闷。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经常与学校领导、教师接触, 交流工作, 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遇。因此, 有些学生干部会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定位, 表现的自负、自以为是。如果学生干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增长自身的见识, 可以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学生干部能够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更好的展开学生干部工作。

高校学生干部参与了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协调、组织工作, 接触范围广, 交际圈也广, 这就为学生干部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客观条件。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发展, 拥有良好人际关系, 可以帮助学生干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高校学生干部要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 养成优雅的风度, 学生干部要能够发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 取长补短, 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三、提高高校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礼仪风范的对策

良好的人际交往, 对高校学生干部在未来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日常生活当中, 学生要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 加强对自己礼仪风范方面的培养, 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风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 因此高校应将提升学生干部的礼仪风范看作与提升日常教学质量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 培养内在礼仪素养

礼仪修养是一门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积累的功课, 与学生干部的成长环境、后天教育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礼仪素质是学生由内而外传递出来的一种气质, 它体现着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因此, 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内在礼仪素质, 可以增设一些关于礼仪修养的的基础课程, 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展开礼仪教育。通过礼仪基础课程让学生明白只有内心完美、有修养的人才是一种真正的、由内而外的美。

(二) 恪守礼仪基本原则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要恪守一些礼仪的基本原则。首先, 在与人交往时, 应极为尊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 尽量避免提及关于对方婚姻、收入、年龄、健康状况等问题, 更不要刨根问底。其次, 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要注重个人影响, 仪容、谈吐、举止、穿着, 这些都是一个人素质与修养的在外变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高校学生干部要清楚自己的定位, 做到不卑不亢, 不能过分谦虚, 也不要过度热情。在交往中遇到问题时, 学生干部不能妄自菲薄, 要在相互尊重的条件下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三) 提升文化交际能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 我国高校与国外的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跨文化交流再也不是单向的。因此, 在涉外实践中, 高校学生干部不仅要广泛的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和一些涉外知识, 还要适应本民族文化在现代发展中的变化, 确保在涉外交际时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国际化交流办学早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又一特色, 在此条件下, 高校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重视对学生干部涉外礼仪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 关注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 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途径, 得体的语言可以为学生干部的礼仪风范增光添彩。高校学生会干部由许多接触外界的机会, 自然离不开与他人的交谈, 通过语言的交流, 他人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内在礼仪素养。高校学生干部要待人彬彬有礼, 与人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针对高校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有关的礼仪公开课, 让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能够用语言的魅力感染他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日常生活中, 礼仪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 是打开交际大门的钥匙, 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优秀代表, 作为高校对外的“名片”, 要注重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风范。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内在礼仪素质, 学生干部要恪守礼仪基本原则, 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交际能力, 在与人交谈时要使用大方、得体的语言。高校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风范应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

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3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

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矗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

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

社会上对“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1.礼2.礼节3.礼貌4.礼宾5.礼俗6.礼制。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谐。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人人都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

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

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这些影响的冲击是交互式的,并非单方面的。

如,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对传统“伦理至上”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定,必将强化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注,从而使传统的安贫乐道、重义轻利等观念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存在着部分人单纯追求物欲的满足,讲究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

这些文化的侵入,给我们的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

因目前的多数院校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意识形态,也就没有了审美能力,根本不知道别人文物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在急功近利和拜金主义的心态控制下造成了几乎没有任何抗拒能力,将别人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当作精华和时尚引入自己的生活。

这些糟粕侵蚀着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追求一种从众心理,追求刺激,追求个性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多的讲究个人私欲,从而忽视了考虑他人,关心他人。

现代社交礼仪的意义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文化也就更重视。

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

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

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

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学习礼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这对于一个企业或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地适应这种由“卖方市潮向“买方市潮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

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尝立足市常

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这是学习礼仪的另一意义。

学习礼仪是争做现代文明人的需要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的成员。

我们国家提倡每个公民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的人。

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

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

现代社交礼仪的职能

社交礼仪作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然具有其内在的职能。

社交礼仪具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

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与世界不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人均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归属于一定的民族和阶级,因而人人都处于一种宏观关系中;二是人人都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上下级等人际联系,因而人人均处于一种微观关系中,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与人相处。

有时人们以个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时表现的纯粹是个人形象,而有时人们又以个人形式代表组织去与人相处,此时表现的就是组织形象,故人们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总是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个人形象,一种是组织形象。

社交礼仪就其职能而言,即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帮助树立优秀的组织形象。

1.个人形象塑造

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总是以个体形象出现在生活中,人类大部分时间是代表着自身的存在意义,比如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朋友之间,人们总是以自身最好的形象去生活,但有时人们互相相处时,也会出现诸多障碍,某某不拘小节,某某不知礼知情,某某行为粗暴、态度恶劣等等。

那么人类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更有意义,做一个受欢迎、受喜欢的人呢?标准和条件均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潇洒的风度,有人喜欢高雅的气质,有人喜欢率直的个性,有人喜欢有板有眼等等。

总而言之,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是不管怎么说,社交礼仪总能帮助你塑出可人的个人形象。

何况当今社会,在人们普遍重视气质的前提下,人们也普遍重视起人类量的方面的诸多标准。

这些标准就是社会礼仪的规范,那么怎么样的个人形象才是受欢迎的呢?

一般而言,一个具有高尚的情趣,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的人总是备受欢迎的。

高尚的情趣,指一个人的性情和志趣高远不低俗。

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就得知情知礼,不懂礼不知礼者难成高尚的人。

所谓彬彬有礼,然后君子也。

比如说,一个人唯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在生活中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着想。

在行动上,才能产生乐于助人、不计报酬的行为。

如一个人时时想着自己,心中没有他人,生活中势必斤斤计较,寸利必争,甚至为此还会损公肥私,乃至飞扬拔扈,为非作歹。

这种人,自然就是一个心胸狭隘、情趣低劣的小人。

一个富有高尚情趣的人,必然是一个心胸开阔、心底无私的君子。

他既懂得外在礼仪方面的涵养,更注重内在品质的锤炼。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

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

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

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4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下面请看我给大家带来的社交礼仪论文!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及应用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优势

项目教学方法是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一种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模式:(1)确定项目内容;(2)谈论项目方案;(3)制订项目计划;(4)实施项目;(5)项目结束。

《社交礼仪》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进一步普及基本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符合未来职业人的礼仪规范。而这一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最终独立完成任务,同时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就是在具体项目中,学生完成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等任务,并从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学习和完成,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因而,在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成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1.确定项目内容。根据学生的礼仪现状及未来工作对社交礼仪的具体要求,在遵循“最需要、最有效、一切以培养表达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程对所用教材进行了精心挑选、整合、优化,共设计了五大模块、八大项目、若干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

“五大模块”指个人进阶(礼仪概述)、个人礼仪、交际礼仪、职场礼仪、礼仪展示(考核评价)。“八大项目”是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交往礼仪、通联礼仪、馈赠礼仪、商务礼仪、餐饮礼仪、求职礼仪八个方面的内容。每个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即礼仪活动训练组成,每项任务就是一次礼仪活动训练,由“知识讲坛”、“案例展示”和“模拟训练”三部分构成。

2.实施项目途径。(1)告知项目范畴,明确项目要求。(2)划分团队。邀请八位同学成为本课程的团队队长,再由各队长自行招募本团队队员,确定团队口号。面对每个项目,各小组制订实施计划,包括信息收集、人员分工、训练地点、完成时间、成果标准等。(3)教师监督指导,客观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正、监督、评价等方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导者,指导及组织安排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实践空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3.评价项目方法。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核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实例。

项目实例:求职礼仪

1.项目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求职面试时应该具备的礼仪行为。能力目标:运用礼仪技巧,在求职面试中沉着应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的人生态度。

2.项目的实施过程。教师和各组预先准备面试真题数道,首先教师提问,八组同学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观察。其次,由学生组织一场模拟招聘会,各组分别派代表担任面试官对其他组的求职者进行提问,其他学生进行记录、互相评价。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面试官、咨询员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学生成为这一实施过程的行为主体。通过这种真实有趣的学习,学生对求职时个人仪容、仪表、仪态及与他人交流、握手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训练项目相结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项目检查。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学习态度、记录完整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

4.项目展示。各小组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优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在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礼仪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得到提升,礼仪文化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归根结底就是人们的基本行为,要从言行举止入手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出一批批高质量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广泛,良莠不齐,因此社交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

礼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一种行为规范,可将其列入道德范畴。礼仪简而言之就是“恭敬辞让”,其本质就是尊重别人。也就是说礼仪是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化身,是道德的具体体现。[1]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较多,对道德有着自己的认识,但是传统教育一直弱化了道德教育,尤其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得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怎样使得抽象的道德能够具体化,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礼仪的内涵,将其付诸于实践,成为了当今社交礼仪课程的关键所在。

(二)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

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制约着现代生活,而人们的日常社交就是通过礼仪来进行规范的。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礼仪对个人在社交中的行为提出了“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外在气质,也能够使其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从而营造出和谐共处、彼此信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2]

(三)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

高职院校除了要关注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程度,也应重视学生的文明程度,将其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处于同一水平上。利益作为外向的表征,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内在的素养、情感,并通过行为、服饰、语言、姿态、表情等最终具象化为直观的礼仪。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向高职院校学生传授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他们的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二、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思与改革措施

(一)讲好第一堂课,调整教学内容

礼仪是沟通技巧、行为规范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心理出发,深挖其内涵,使其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来。社交礼仪课程的第一课非常重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可以总结概括为八个字:“慎独、二勿、三省、四非”。这八字箴言能够强化学生自律自重的观念。除了要尊重他人,更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强调尊重的相互性,才能真正与他人和谐相处。这八个字容易记忆,通俗易懂,接受性强。虽表述简单,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二)调整课程设置,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

首先,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社交礼仪课程。第一,对于文科院的学生应该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课。在所有专业学生的范围内开展社交礼仪教育,使得全校师生都对道德礼仪有着充分的重视;第二,增加社交礼仪公共选修课的人数容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公共课,使得道德礼仪规范在每个人心中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和通识;第三,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宣扬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可以开展礼仪知识讲座,观看礼仪录像、表演,小品,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影响。礼仪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教育上,而是在渗透上,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自身的感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践。

(三)增强礼仪教育的实践

社交礼仪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如何让理论联系实践是每个教师所要思考的。首先就应从课堂教学着手,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实践能力。以服装礼仪为例,关键知识点在于服装的三色原则、搭配原则等,若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必定没有兴趣,且与实践脱节,导致所学知识只是空谈。为了加强理论的理解,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服装搭配,后由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加深学习的印象。

社交礼仪课程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因此,我们要讲好第一堂课,调整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增强礼仪教育的实践。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现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学上,家长和老师代办了学习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缺失。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脱离了父母和管教和包办,当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事务需要独立面对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适从,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常打架斗殴;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不爱护环境,随处乱扔垃圾;不懂节简,生活铺张浪费;缺乏诚信意识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与育人效果,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礼仪教育是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导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习惯的外在表现,习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它便融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往往渗透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之中,主宰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大学阶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铺垫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习惯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2]。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习惯”,很让人担忧,一些学生文明意识淡薄,礼仪知识缺乏,知书但不达礼;一些学生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便是粗话,上课随意迟到甚至旷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修室里手机铃声大作,无视他人的存在,吃饭、上车不排队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但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认为理所当然,这不得不引人深思[3]。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思考加强高校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让辛苦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走向社会时发现自身礼仪素质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一人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的人,应该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人利己,友善意识缺乏

一些学生蔑视社会道德,无视校纪校规,漠视他人的感受,一切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恕。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务,不是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意愿出发,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而是头脑发热,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评论或牢骚满腹,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满不在乎。

2.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盛行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义轻利”观,旨在要求人们不可过度妄求物质利益,对“利”的追求应以“义”为前提[4]。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完全不顾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规。正是由于在义利观问题上陷入了误区,一部分学生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钱看”。在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评优奖项,不惜诋毁同学;毕业时,有些学生主要着眼于寻找挣钱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从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朝气。在这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学生的人格必然会扭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

3.唯我独尊,尊重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唯我独尊,自我感觉良好,不尊重长辈,不敬重师长,不尊重同学,待人总缺少些友善平和,较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难以融入集体。大学礼仪素养教育的缺失,不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二、社交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社交礼仪是现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礼仪教育是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根据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对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5]。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它是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基石,它对任何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诚信、宽容、善良、谦虚。通过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风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5]。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反之,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和加深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参与社交活动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会涉及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交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如果知识欠缺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交中就会张口结舌、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自己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很难融入与别人的交流中,自然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中,就很难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实在大有必要。

3.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渴望与人交流,渴望真诚、友谊、爱情。面对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的心理矛盾就会加剧。他们虽不缺少交流的环境和对象,但内心常被孤独寂寞的情绪所折磨,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压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阻碍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有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礼仪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言行适度,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势在必行。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应付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善于沟通,能够采取最适当的行为,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会结结巴巴,惊慌失措。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试,甚至不敢见人,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增强学生自信心

整洁优美的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仪容仪表的教育就会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得到系统训练,比如在社交场合,它指导人们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①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5]。比如言谈举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场合,当和别人谈话时,要讲文明,讲礼貌,有修养,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学生们不断获得精神的鼓励,更加注重整洁的仪容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举止,自觉地使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从而让自卑和害羞的心态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生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5]。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愉快,充满激情,增强信心。

三、小结

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礼仪修养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它不仅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这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知书达礼的高素质人才,让高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

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5

社交礼仪是指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基本素质和交际能力等。对人际交往,不仅应当积极参加,而且还必须遵守基本的交往礼仪。社交礼仪是我们融入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的脸面。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1、社交礼仪的基本内容

由于礼仪的多样性以及和应用的场合有关,不太好对礼仪作太多的一般性的概括,仅仅说一说一些少的但比较通用的社交礼仪。如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等。这三种礼仪是即统一又独立的关系,它们大体上虽然都是礼仪,也有一些应当共同遵守的一些条条框框,但是在很多细节上面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仪表礼仪当然就是说形象的问题,整洁、美观、得体是公关人员着装的基本礼仪规范。具体来说,即要与自身形象相和谐与出入场所相和谐,与着衣色彩相和谐,与穿着搭配相和谐。衣着应与自身形象相和谐。

其次是举止礼仪: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最后是谈吐礼仪:交谈时要注意语速和音量大小,要尽可能吐字清晰,不快不慢。讲话时声音要适中,以对方能够听清和不妨碍他人交谈为宜。交谈时要尊重对方、谦虚礼让。善于理解对方,然后因势利导地谈论话题。对别人的谈话,我们应当认真倾听,并鼓励引导对方阐明自己的思想。要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他人感情的话。在自己的言谈中,要避免一切独断自是的言论。要委婉含蓄,表达巧妙。二要善于倾听,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听取别人谈话的同时,获得对方的好感。三要坦率诚恳,切忌过分客气。四要诙谐幽默,避开矛盾的锋芒。

忌谈话题与人交谈时,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更要注意回避对方的隐私。对一般人,不径直询问他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一旦提出则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谈话时还应注意不要批评长辈和身份高的人,不要讥笑讽刺他人。

礼仪是一门学问,里面的知识太多太多,上面这个三个方面的礼仪我觉得是做人最基本的礼仪,也是我们必须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身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我觉得尤应如此。

2、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总免不了要和方方面面的人进行接触,因此交往过程中总要用到社交礼仪,社交礼仪对我们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不知道大学生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不是因小失大。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学完社交礼仪这门课,我对社交礼仪的认识更加深刻,我认为社交礼仪对大学生有如下重要意义:

第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第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第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身上的担子实在不轻,所以提高我们的个人素养实在很有必要。其中提高我们的社交礼仪更是刻不容缓。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礼仪的修养。总之,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3、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来说,我们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注重自己的礼仪素质的,很多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得完善自己,一直向前进步。但是,也有很多追求个性的人,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卫生间、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在图书馆的杂志、图书上乱涂乱画,任意损毁;在公共场合勾肩反搭背,大声喧哗。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摔酒瓶、讲粗话、乱扔果屑纸条等。这些不该有的现象,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大学生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大学生这种受教育没有教养,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

我们大学生将来是要融入社会的,是要扛起更加大的责任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在家庭教育和初等教育对学生礼仪教育的缺失的前提下,高校作为每个年青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加油站,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用礼仪规范塑造大学生的自我形象,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社交礼仪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影响重大。如果我们现在都不能养成好的习惯,将来怎么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因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渐地形成。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养成懂礼仪的良好习惯。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需要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的基本前提。我们每个人只有首先具备了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行动中才可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与此同时,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使个人礼仪深植人心,才能真正成为优良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个人礼仪的形成需要我们自己以身作则,需要个人的自律精神。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为一个人的自觉自愿的能力和行为。

(二)教育的力量

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和家长乃至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把考分当成第一要务,礼仪教育处于初等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区;而到了大学,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绝大多数高校又没有把礼仪教育当作必修课设置,于是导致学生从小学进入校门,到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整个过程中礼仪教育的缺失。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西方的好多国家都有开设礼仪教育有关的课堂,西方国家尚且如此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我们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更应该使大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的礼仪教育。

(三)加强环境对大学生的感染力

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例如:开展各种关于文明礼仪的评选活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同时,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 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 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 健全其人格。当然,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大的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社交礼仪范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五篇

做文明礼貌的大学生心得体会5篇

金正昆讲礼仪观后感5篇范文集锦

道德与礼仪的议论文800字5篇作文

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演讲稿200字范文

大学生简单的自我介绍一分钟范文7篇

自我介绍2分钟大学生班级范文7篇

自我介绍2分钟大学生班级范文优秀7篇

半分钟自我介绍大学生范文大全

做文明的大学生心得体会5篇

    11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