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成语大全 > 四字成语 >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15篇)

2019-06-17 11:46:16
|力裕

  中国古人不但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这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还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在现代信息科技传播中收益匪浅!原因是它无形中大大的提高了计算机文字输入的速度从而将工作效率也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语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1

  安邦定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2

  安之若命

  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慄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3

  安邦治国

  傅鹤年《王莽》第五章:元帝用眼扫向群臣众妃,似乎在期待什么人来对他的这一番苦衷表示理解。当然就有口齿伶俐、善于脑筋急转弯的大臣紧跟照办:“万岁圣明!音乐之道,虽然微末,其中奥妙,却暗合圣人之训。对于治国肉食者,于调琴和瑟之中,可领悟轻重缓急之理、阴阳顿挫之序,于治国安邦大有裨益;而对于百姓素食者,则可于赏心悦耳之中,领悟圣贤教化之德、修养立身齐家之性!特别是咱们大汉,疆域辽阔,子民众多,内中鱼龙混杂、良美参差,真正需要用美妙动听的音乐来教化他们呢!万岁,您今天这哪儿是什么宫廷音乐大赛呀,简直就是一次安邦治国的现身说法嘛!”“是啊,万岁今天这一手颓丸掷鼓,展示的岂止是音乐天才,实在是在向愚臣们言传身教安邦治国的艺术呢!”群臣们一唱一和,说得起劲。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4

  黯然失色

  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於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5

  安不忘危

  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告诫当政者在生存的时候不要忘记灭亡,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在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发生动乱的可能性。“安”的背后之所以隐藏着“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最安全的状态演变为最危险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6

  暗箭难防

  春秋时期,郑国计划讨伐许国,郑庄公检阅部队时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赫赫有名的勇将,他老当益壮,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骄横跋扈,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无影无踪。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时。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一马当先,杀敌无数,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狼狈不堪地逃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7

  爱才如命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岳元帅大喝一声:“本帅好意劝你,你却不听,快下马者!”一声喝,一镖打来。余化龙但防了上下身子,却不曾防得岳爷一镖将余化龙坐马项下的挂铃打断。那马一惊,跳将起来,把余化龙掀翻在地。岳爷跳下马来双手扶起,说道:“余将军,这马未曾临过大阵,请换了再来决战。”余化龙满面羞惭,跪下道:“元帅真是天神!小将情愿归降,望元帅收录!”岳爷道:“将军若果不弃,与你结为兄弟,同扶宋室江山。”余化龙道:“小将怎敢?”元帅道:“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二人就撮土为香,对天立誓。岳元帅年长为兄,余化龙为弟。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8

  昂首阔步

  李大钊《青春》:而今日之我,则因是而大损其气力,俾不足以御明日之祸而与之抗也。艰虞万难之境,横于吾前,吾惟有我、有我之现在而足恃。堂堂七尺之躯,徘徊回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惟有昂头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始以遂其生者,更胡为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哉?惟足为累于我之现在及现在之我者,机械生活之重荷,与过去历史之积尘,殆有同一之力焉。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9

  卜昼卜夜

  春秋时期,陈国国君把太子御冠给杀害了,为此陈国的公子敬仲因此连夜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陈国公子敬仲十分的恭敬,想拜他为齐国的卿士,但是敬仲一再的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不过是远道而来的逃客,如果在这里得到您的政治庇护是以免除我的罪过,这已经是得到了君主的恩惠了,我应该感到十分满足,却怎么还接受卿士这样的官位呢?倘若我不知足答应下来,马上会有很多官员们会提出抗议,所以君主还是作其它打算是吧。”齐桓公听了敬仲的话便不再勉强他,叫他先担任工正的职务,主要管理一些工匠的工作,敬仲在工作中孜孜不倦,非常负责。这以后齐桓公跟敬仲常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有一次两人喝得很尽兴,齐桓公叫仆人点起蜡烛继续再喝,这时敬仲觉得再这么喝下去有失礼仪,便委婉地对齐桓公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敬仲的意思是:“我只知道白天陪着君主喝酒聊天,晚上就不方便再陪着君主喝酒了,实再是不敢再让您喝下去了。”齐桓公明白其意便只好就此作罢。“卜昼卜夜”这个成语就是后来人们通过敬仲的这句话引申出来的。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10

  不远千里

  战国时期,孟子去魏国的时侯拜见了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盛情款待,他对孟子说:“先生不远千里的风尘仆仆赶到魏国来,想必一定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利益吧。”孟子严肃地回答道:“大王何以张口就是利益呢,相比之下讲些仁义不是对自已更有好处吗?假如说所有的人都看重自已的利益,那么国君会说:‘怎样对国家有利呀?’大夫会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呀?’百姓们会说:‘怎样对我个人有利啊?’如此一来谁来管理国家的事务呢?野心勃勃想要篡位夺权的人都是有一定资产的,你这样不停的突出利益,将来可能你的国家会被你手下那些达官贵人们夺走了。”梁惠王听了问道:“那么先生以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孟子笑着说道:“关于这一点我只说两句: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背信弃义的,讲义气的人也不会背叛他的君主。”梁惠王略有所悟地说道:“我明白了,先生是让我不要一味地只知道追求利益,叫我要实施仁政啊……”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12

  必恭必敬

  西周时期,西周朝的末任国王周幽王名宫湦(shēng)是个昏君,他当政的时侯国家空前绝后的混乱,官员腐败不堪。当时褒国给周幽王献了一个名叫褒姒的美女,褒姒一副蛾眉皓齿的样子让周幽王十分迷恋。褒姒平日里总是面无表情,周幽王挖空心思也没能让她笑起来。后来他故意把烽火台点燃结果各诸侯都派队从四面八方赶来救援这才博得褒姒一笑,但是这样做诸侯们感觉受到了欺骗都气得怒发冲冠。褒姒给周幽王生了个儿子伯服后周幽王便把申后废了,立褒姒为后,同时也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宜臼被害废后痛苦的在外祖父家里呆着,他写了《小弁》这首诗来表达自已的心理,其中的意思是说:“在屋外看到桑树和梓树,就要毕恭毕敬。我尊重我的父亲,我依恋我的母亲,谁不是父母的亲生骨肉呢?虽然我生了下来,但是我到哪儿才能过上好日子呢?”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各路诸侯开始叛离他,宜臼的外宜父联合犬戎出兵向镐京发起进攻,这时侯周幽王再点燃烽火台的时侯,各路诸侯因为上过当所以见怪不怪的也不派兵援助。最后犬戎杀了周幽王,掳走褒姒,把镐京攻破了。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13

  惩前毖后

  春秋时期,周武王逝世后他的儿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无知不会管理国家大事,由他的叔父周公摄政。成王的两个叔父(管叔和蔡叔)欺侮成王年幼,又怀疑周公野心勃勃图谋篡位,便跟殷纣王的儿子武康沆瀣一气发动叛乱,要消灭周成王夺取帝位。周公将乱事平定后巩固了国家政权。传说成王在宗庙祭祀时作了一首颂诗,表达自己的恐慌心理和平乱的决心,这首诗便是《诗经.周颂》中的“小毖篇”,开头两句是:“予其惩,而毖后患。”意思便是说:我应当从惩罚中吸取教训,日后小心翼翼,以免再遭其他祸患。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14

  重蹈覆辙

  东汉时期,桓帝初年,飞扬跋扈的大将军梁冀执掌朝政,他眼里根本没有桓帝。汉桓帝为此忧心忡忡,他与宦官单超等合谋杀了梁冀夺回大权。单超等宦官见汉桓帝才能平庸,便相互勾结把持朝政。宦官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正直文人的不满。司隶校尉李膺在知识界赫赫有名,他和太学生的领袖郭常发出反对宦官专权的言论,毫不留情的抨击单超等宦官。公元166年,单超等诬陷李膺等结党营私,将李膺、郭常等逮捕。面对恶贯满盈的宦官,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站出来仗义执言,给桓帝上奏章痛斥宦官祸国殃民,为李膺等忠贞之士鸣冤。窦武在奏章中开诚布公地写道:“如果不吸取过去宦官祸国的教训,重蹈覆辙,那么大汉江山就会葬送在像赵高那样的宦官手里,这样的局面不是早晨就是晚上即会出现。”桓帝知道窦武刚正不阿,从了他的意见赦了李膺他们,对单超等宦官也疏远起来。

  中国历史汉语成语故事15

  出言不逊

  三国时期,张郃最初是在袁绍麾下担任中郎将,在曹操带兵攻打乌巢的时侯,张郃看形势危如累卵便向袁绍建议道:“曹操兵强马壮,乌巢如果失守的话我们便很可能功亏一篑,您也将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应该派兵援救乌巢。”郭图听了张郃的意见后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你的分析是错误的,我们现在向曹操的大本营发起进攻,曹操必然要撤兵,乌巢的危机便化解了,这是效仿围魏救赵的思路。”张郃听了却急不可耐地说道:“曹操的营地坚如磐石,要想攻下来十分困难,倘若淳于琼被捉的话,我们都要变成俘虏。”最终袁绍听取了郭图的意见,派兵袭击曹操的大本营,派小分队去救援乌巢。果然如张郃所料袁绍的部队不仅没有攻下曹营,还改得溃不成军。郭图此时羞愧难当,他不仅不承认失误还诬陷张郃,他跟袁绍说:“张郃是个傲慢无礼的人,不仅出言不逊还目中无人,这次我们战败他却得意忘形。”袁绍听了以后也对张郃有了意见,张郃知道袁绍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便投奔曹操去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07
c
id
898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