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用法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潜移默化
【汉语拼音】qián yí mò huà
【成语解释】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成语典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成语注解】
1、款狎:亲密交往。
2、熏渍陶染:感化熏陶。
3、操履:素行,平日所遵守及履行的事。
【成语出处】
1、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二.晋怀帝》:“夫卞壶、陶侃,固端严劼毖之士也,导固引壶于朝端,任侃于方岳矣,潜移默化,岂在一旦一夕哉?”
2、清.龚自珍〈与秦敦夫书〉:“士大夫多瞻仰前辈一日,则胸中长一分邱壑;长一分邱壑,则去一分鄙陋;潜移默化,将来或出或处,所以益人家邦与移人风俗不少矣。”
3、《文明小史.第一回》:“总之,我们有所兴造,有所革除,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4、《清史稿.卷三八一.陈銮列传》:“请敕儒臣阐明《圣谕广训》,黜异端之旨,撰为韵言,布之乡塾,俾士民童年诵习,以收潜移默化之效。”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使用类别 用在“教育感化”的表述上。
【潜移默化造句】
1、环境总是透过潜移默化影响着人。
2、父母言行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岂能不慎?
3、你看音乐系的学生都很有气质,那就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4、教师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5、常听古典音乐,可以使得一个人的灵性因受到潜移默化而渐入佳境。
6、我们应该多读书,因为一本好的作品对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7、他的教育理念就是创造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下,养成高贵的人品。
8、也许因为父亲是艺术家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之下,他从小就对画画相当有兴趣。
【近义词】耳濡目染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潜移默化”及“耳濡目染”都是受环境或别人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异 “潜移默化”可以是环境,也可以是人的影响,多用于好的方面;“耳濡目染”侧重于环境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辨似例句
教师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为家里开的是棋社,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对下棋有点心得。
【参考词语】:潜移暗化
【汉语拼音】:qián yí àn huà
【成语解释】:犹“潜移默化”。见“潜移默化”条。
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源)
【参考词语】:潜濡默被
【汉语拼音】:qián rú mò bèi
【成语解释】:义同“潜移默化”。见“潜移默化”条。
1、明.文征明〈王武宁去思颂〉:“惟夫浚德渊微,潜濡默被,出于至诚,而泯于无迹。”
【参考词语】:默化潜移
【汉语拼音】:mò huà qián yí
【成语解释】:犹“潜移默化”。见“潜移默化”条。
1、明.吕新吾《吕语集粹.卷四.治道》:“但尽熏陶之功,不计俄顷之效,然后民知善之当为,恶之可耻,默化潜移,而服从乎圣人。”
2、《福惠全书.卷四.莅任部.待绅士》:“而贤者闻风知劝,益加自爱,不肖者返衷自愧,亦争事《诗》、《书》。其于风教,默化潜移,正自不小。”
【潜移默化的成语故事】
“潜移默化”原作“潜移暗化”。北齐时,颜之推写了一本家训,教导子孙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人在年轻之时,性格未定,时常有样学样,如果多和贤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兰室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在鱼市中待久了,身上则会有鱼腥味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子都很慎重地选择朋友。孔子也曾说:“不要去结交道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后来“潜移默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潜移暗化”演变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