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功颂德【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用法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歌功颂德
【汉语拼音】gē gōng sòng dé
【成语解释】歌颂功绩和恩德。语本《史记.卷四.周本纪》。
【成语典故】
《史记.卷四.周本纪》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成语注解】
1、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为避狄人侵扰,迁于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随,乃于其地立国,国号周。武王时,追尊为太王。
2、贬:减少、减损。此处有变革之意。
3、 戎狄: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
4、邑别居之:设邑落分别居住。
5、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别为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成语出处】
1、宋.王灼〈再次韵晁子兴〉诗其三:“歌功颂德今时事,侧听诸公出正音。”
2、明.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卷一四》:“意者太古之时,诗之体未备,和气所感、和声所播,形为诗歌。被之金石管弦,施之燕享祭祀,均此诗也,未尝不可通用,初不必歌功颂德,极揄扬赞叹之盛,而后谓之颂也。”
3、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三.昌黎集》:“其歌功颂德之语,皆托于太学广文诸生,列状后,以代奏收之,斟酌得宜。”
4、清.朱彝尊《经义.卷二一六.论语.胡氏寅论语详说》:“既游庠序,方崇忌讳、肆谄谀,歌功颂德,陵跨唐、虞。”
5、《孽海花.第二回》:“因势利导,果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列圣相承,绳绳继继。正是说不尽的歌功颂德,望日瞻云。”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歌颂功绩和恩德。
使用类别 用在“谄媚讨好”、“广受赞扬”的表述上。
【歌功颂德造句】
1、这些肉麻的歌功颂德之辞,徒然令人生厌。
2、对于这样入骨的歌功颂德,怎能不令人产生反感?
3、有些主管只喜欢听人歌功颂德,却不愿意接受建言。
4、这种纯为当权者歌功颂德的文章,缺乏文学生命力。
5、这位作家经常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用来巴结权贵。
6、他一味地为经理歌功颂德,极尽谄媚之能事,惹人反感。
7、听到他舍己救人的事迹,会场上响起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反义词】:怨声载道
【参考词语】:铭功颂德
【汉语拼音】:míng gōng sòng dé
【成语解释】:犹“歌功颂德”。见“歌功颂德”条。
1、北周.庾信〈周衮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若夫勒鼎刊碑,铭功颂德,陈其令范,必在生前。”
【参考词语】:称功颂德
【汉语拼音】:chēng gōng sòng dé
【成语解释】:犹“歌功颂德”。见“歌功颂德”条。
1、宋.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卷四.度宗咸淳七年》:“门客朝士称功颂德,颂说太平,夸咸淳为元佑。”
2、《红楼梦.第六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参考词语】:歌颂功德
【汉语拼音】:gē sòng gōng dé
【成语解释】:犹“歌功颂德”。见“歌功颂德”条。
1、宋.邓牧《伯牙琴.君道》:“后世为君者歌颂功德,动称尧舜,而所以自为乃不过如秦,何哉?”
2、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歌颂功德,其用施于金石。”
【歌功颂德的成语故事】
周朝传至古公亶父时,才正式建国,立国号周。他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施行仁义,国人都非常爱戴他。戎狄中的熏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给他们。随后又再度侵扰,想要抢夺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抵抗。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要让他为大家谋利益。现在边疆民族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们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随我或是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如今民众因为我的缘故去打仗,要我牺牲别人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实在不忍心。”于是就带领部属离开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携幼,全跟着古公来到岐下。邻国听说古公的仁义,也有许多人来归附他。因此古公就变革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几个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以办理事务。人民谱歌作乐,以歌颂他的功德。后来“歌功颂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歌颂功绩和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