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高盖【十二生肖成语】出处_释义_示例
【名称】驷马高盖
【拼音】sì mǎ gāo gài
【解释】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同“驷马高车”。
典源《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
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亡光,上复以诏条责曰:“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邪?将从东方来者加增之也?何以错缪至是?欲知其实。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各以诚对,毋有所讳。”定国惶恐,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之事,大录于君。能毋过者,其唯圣人。方今承周、秦之敝,俗化陵夷,民寡礼谊,阴阳不调,灾咎之发,不为一端而作,自圣人推类以记,不敢专也,况于非圣者乎!日夜惟思所以,未能尽明。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永执纲纪,务悉聪明,强食慎疾。”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1]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1]
释义典源译文
永光元年,春天降霜夏天大寒,太阳清冷无光,皇上又下诏逐一责备:“有一位从东方来的郎官,说那里的百姓父子相互抛弃。丞相、御史负责此事的官吏为什么藏匿不言?难道是希望从东方涌来的流民不断增加吗?为什么荒唐到这样的地步?朕想知道为什么。如今年成不可预知啊,如果有水旱灾害,那祸患就不小了。诸位有谁能够预防其尚未发生,拯救其已发生的吗?请各位如实奏对,不要有所忌讳。”于定国惶恐不安,上书自我弹劾,请求免去侯位,辞官归养。皇上说:“先生辅佐朕非常恭谨,从来不敢怠慢,天下大事,朕多从你那里了解。能没有过错的,只有圣人。如今我们承受周、秦的凋敝,民俗教化涉及到多个民族,百姓礼仪不周思想没有得到教化,加上自然界阴阳失调,灾害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一方面的因素而发生,自有圣人以来类似的记载,并不少见啊,况且朕与你都不是圣人!只是我日夜思考其中的缘由,却始终不能够明白啊。《经》书里说:‘万方有罪(纵有万般罪过),罪在朕躬(罪过都在朕的身上)。’先生很胜任你的职位,又何必把所有的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呢?希望你努力督察地方官吏,不是可以任用的人不要让他长期祸害百姓了。希望你永远以朝庭纲纪为重,一定要多方听取意见,抑制豪强慎重对待。”于定国于是托病,坚决请求辞官。皇上于是赐予他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免去了他的职位。几年后,七十多岁时去逝。谥号安侯。
……从前,于定国的父亲于公的时候,他们的闾巷门坏了,父老乡亲一起来重修。于公对大家说:“把闾门稍微修得高大一些,让它可以容下驷马高盖的车。我审理狱讼积了不少阴德,还不曾冤枉过什么人,我的子孙一定会有发达起来的。”到于定国做丞相,于永做御史大夫,(留下了)封侯传世(的佳话)。
释义
西汉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后因以“驷马高盖”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同源典故于公门户 于公高门 于家决岳 大我门 容驷路 容驷马 容高盖 廷尉门高 志容驷 车马高门 里门窄 门大容千驷 门小愧车马 驷车 驷马门 驷马高盖 高门 高门大车 高门庆 高门驷马 高闾[1]
示例《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黄金白璧,重礼也;驷马高盖,荣势也。”
清·刘大櫆《贲耻堂记》:“驷马高盖之赫奕,呵者肩摩于前,骑者踵接于后,洋洋乎得志于一时。”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改家门做的个五花诰夫人,高车驷马锦绣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