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成语大全 > 六字成语 >

7字成语故事典故(10篇)

2019-06-18 09:21:22
|力裕

  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词汇。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正是有创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创造思维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担,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7字成语故事典故1

  多行不义必自毙

  春秋时期,郑国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对他的弟弟共叔段是百般宠爱,她为了他向郑庄公讨封土地,郑庄公同意后共叔段在他的土地上建造都城,都城的范围超过了郑庄公的规定。郑国大夫祭仲见此情景开诚布公地对郑庄公说:“这共叔段如此做法不是要跟国君分庭抗礼吗?”郑庄公也十分为难,他说:“母亲要这样做,我也无可奈何呀。”祭仲推心置腹地说道:“可是却不知姜氏何时才会满足,大王何不趁早不让它滋长蔓延呢?”郑庄公回答道:“无需如此,他这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看吧。”共叔段后来越来越胆大,不仅招兵买马还制造了很多兵器,城墙建好以后他便开始准备进攻郑国,姜氏跟他内外呼应,想要一举获胜。共叔段跟姜氏的阴谋诡计郑庄公都看在眼里,等到共叔段发动进攻的时侯他一声令下便将共叔段杀得一败涂地,共叔段的阴谋也就彻底失败了。

  7字成语故事典故2

  今朝有酒今朝醉

  罗隐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原名叫罗横,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影响。罗隐从小就废寝忘食地学习知识,学富五车的他胸怀壮志,想要像过去的贤人那样报效祖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机会发挥他的智慧。罗隐三番两次赶赴考场想要考取进士,尽管他才高八斗却连续两次都名落孙山。胸怀大志的罗隐此时感觉到自已的前途渺茫渐渐开始消沉,他把自已的名字改成了罗隐,准备回到故乡过隐居的日子,不再为了国事忧心忡忡。在这种情形下罗隐做了一首《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已怀才不遇、悲观消极、遁世厌俗的情感和万般无奈的思绪。

  7字成语故事典故3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代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经过他人的举荐曾经在县衙里任过职,公元405年,他被任命为彭泽(现地属江西省)县令。有一年冬天,上级派来的督邮督察的时侯来到彭泽县,这名督邮手上握着权利,但却是个品味很差的人,而且做人傲慢粗俗,刚一在彭泽住下来就马上叫县吏要去把县令找来见他。陶渊明平日里就不屑于功名利禄,也不肯对他人趋炎附势,像督邮这种狐假虎威利用上极权利对他人发号施令的人就更加看不起了,但是身为县令却又不得不处理这种事务,只好动身前去应对。此时身边的县吏对他说这:“大人,面见督邮的时侯一定要身穿官服的,还要把大带束上,这是朝廷的规矩,要不然督邮可能会借此小事做你的文章,对大人实属不利啊。”陶渊明听后很生气,有种忍无可忍的感觉,他唉声叹气地说道:“我定不能为了五斗米向这种小人折腰。”说完他写了一封辞职信,并取出官印,然后就走了,这一任陶渊明只在彭泽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

  7字成语故事典故4

  不识庐山真面目

  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苏东坡第一次到庐山游玩的时侯便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诗,他在诗里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说的是作者在庐山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爬山越岭,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起伏的山峰,横着看一片山岭连绵不绝,侧着看便是狭窄的山峰。站在庐山的不同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可以看到庐山的形态各异,苏东坡感慨万千地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看到庐山的整个面目,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才可以看到,而当你置身在庐山之中的时侯你的视野都被重重的山峰遮挡了,却只能看到庐山的一小部分。

  7字成语故事典故5

  醉翁之意不在酒

  北宋时期,著明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死后被人们谥为“文忠”。“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修建于宋朝,欧阳修在被贬为滁州太守的时侯经常跟朋友们一起在“醉翁亭”喝酒游玩,因此有一篇著名的《醉翁亭记》。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是说:太守经常跟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太守没喝多少便有了醉意,在这里我的年纪是最大的,因此称自已是“醉翁”。醉翁并不是为了喝酒而喝酒,而是为了这里优美如画的风景让人太过陶醉,在这里一边喝酒一边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乐趣。

  7字成语故事典故6

  心有灵犀一点通

  晚唐时期,据说著名诗人李商隐跟他岳父的一名妓妾相爱着。有一次他二人在宴会的时侯偷偷相会,二人并肩携手窃窃私语,甜蜜的约会让人心神迷醉,只是过了今晚以后他们就很难再见面了。李商隐这一夜未眠,思绪起伏的他写下了知古流传的诗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冀,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机商隐的诗被称为唐诗的“晚霞”,他写了很多情意绵绵的爱情诗。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从自已的情感经历出发,写出了人世间恋爱男女们不能够在一起相处的心里,情致朦胧意境使其成为了千古传诵的情诗。

  7字成语故事典故7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东汉时期,曹操为了扩充势力决定消灭刚到徐州羽毛未丰的刘备。面对曹操的大军刘备很快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战斗中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张飞和关羽走散了,刘备只得暂时投奔袁绍。关羽留在下邳保护刘备的二位夫人。曹操也是位爱才若渴的人,他对文武双全的关羽非常赏识,想干戈化玉帛将其纳入麾下,于是设计将下邳攻下,关羽为了保护夫人只好忍辱负重暂时投降。此时曹操为了收买人心,赐给了关羽很多金银财宝与绫罗绸缎霓裳羽衣,还赐他“汉寿亭侯”官印,但关羽却丝毫不放在眼里。曹操见关羽的战袍破旧不堪便关心地问道:“将军为何如此节俭?”关羽回道:“兄长所赐,穿衣如见兄长。”还有一次曹操送给关羽一匹赤兔马,关羽兴高采烈地谢道:“有了这匹日行千里的好马,我很快就可以赶到兄长的身边了。”曹操心里明白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纵然有他这个伯乐相马关羽也不会留下来。后来关羽费尽心思打听到刘备在袁绍身边,便将曹操所送之物如数奉还,护着两位嫂嫂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7字成语故事典故8

  英雄无用武之地

  东汉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荆州。刘备势单力孤,不能与之抗衡,迫而逃至夏口。诸葛亮自请于备,偕鲁肃一道往东吴谒孙权。以行“东联孙权,北拒曹操”之“隆中对”策略。亮见权时,以“激将计”说之曰:“值天下大乱,公据江东。吾主聚众于南,与操逐鹿中原。今操已扫北,乘势南下,大破荆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远遁于此。望公量力而为,若能合吴越之众,戮力拒之,事宜早决。否则,按兵束甲,俯首称臣,北面而事之。观公外似臣服,内实踌躇,当断不断,祸将至矣。”权本欲一战,复闻此言,勃然大怒,遂从亮言,联手抗曹。

  7字成语故事典故9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7字成语故事典故10

  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仇人。也为对所爱者的昵称。 不是冤家就聚不到一块。 表示双方既有矛盾,又难以拆开。语出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三:“师云:‘读书人已在这里,且作么生与伊相见’?乃顾视左右云:‘不是冤家不聚头’。”宋话本《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明.高则诚《琵琶记.糟糖自餍》:“相看到此,不由人不珠泪流,不是冤家不聚头。”《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子心下不平,回到家中,坐于草堂,看了纨扇,口中叹出四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红楼梦》二九回:“偏偏儿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话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10
c
id
898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