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词句学习 > 词语解释 >

超抗原的名词解释_治疗措施

2021-04-06 08:39:15
|大吉2

  超抗原的名词解释:

  超抗原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克隆活化增殖,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物质。超抗原可分为外源性超抗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M蛋白等),以及内源性超抗原,如小鼠乳腺瘤病毒(MM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gpl20)。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是:①参与某些病理过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某些类型的休克、AIDs;②诱导自身免疫应答,引起某些自身免疫病;③诱导免疫抑制,即T细胞因过度激活而消耗,导致T细胞功能或数量失调;④诱导抗瘤效应,即大量T细胞的活化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增强对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超抗原的治疗措施:

  IFN2β在1993年被美国 FDA批准用于多发性硬化复发时的治疗。尽管IFN2γ能够改善多发性硬化的症状 ,但其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羊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Ⅰ型干扰素(IFN) IFN2τ,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孕激素,但后来发现其有抗病毒活性,而且这种抗α非常相近。与IFN2体重下降等等却不能忽视。研究人员在病毒活性与人的 IFN2β不同的是IFN2τ在高浓度的时候没有细胞毒性 ,不会引起骨髓抑制、体重下降等等副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IFN2τ的保护性作用主要由 CD 4+ Th2抑制细胞以及一些抑制性细胞因子如 IL210 , T GF2β等等共同介导。结构分析结果明,IFN2τ的 N端与其副作用的减少相关。

  IL24 ,IL210 ,IL21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2CSF)以及转移生长因子(TGF2β)是主要抗炎性细胞因子,尤其是 IL210可以明显减轻超抗原造成的损伤。IL210是 Th2型细胞因子,主要功能是抑制CD4+ T淋巴产生的Th1型细胞因子的功能。IL210可以通过抑制IL22的表达及其活性使得CD4+T淋巴细胞停滞在G0/ G1期。研究表明, IL210对 IL22表达及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af和Erk的磷酸化使得MAP激酶途径的信号传导受损而引起的。

  肾上腺切除的小鼠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预处理的小鼠对SEB的敏感性增强。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 T淋巴细胞的活性。而且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可以阻止 SEB诱导的 D2半乳糖胺敏感小鼠的死亡。

  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中常伴随有 NO的过量产生,这些NO可以抑制被超抗原大量活化的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而且由于NO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积聚和黏附 ,因而可以抑制 TNF2α和 IFN2γ的促血栓形成作用。

  这些内源性产生的糖皮质激素 , IL210和 NO在微生物超抗原诱发的免疫反应中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作用 ,另一方面又可以限制可导致休克的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因而任何针对超抗原导致的疾病的治疗措施都必须考虑这些措施可以抑制正常的、起积极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 ,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超抗原的名词解释_治疗措施

  超抗原的症状:

  1 食物中毒

  在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SEA2SEE以及SEG2SEI作为潜在的胃肠道毒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胃肠道毒素功能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超抗原活性范畴。研究发现在这些外毒素N端结构域的高度可变的二硫化物环与胃肠道毒素功能关系密切。

  2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由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的综合征,包括高热,高血压,皮肤瘀斑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等。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超抗原SEB注射到BALB/ c小鼠体内后会出现衰竭、竖毛、腹泻、低血压、低血糖、体重减轻等症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TSS也被认为是引起这一症状的主要因素。有研究发现TN F2α和IFN2γ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中起着很重要的介导作用。

  3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T)

  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T)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死亡率超过50 %。临床症状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十分相似,只是在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T)中,菌血症,肌炎以及坏死性筋膜炎经常出现。

  4 急性风湿热(ARF)

  急性风湿热(ARF)是一种感染后的后遗症,是一种可引起儿科心脏疾病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咽部感染化脓性链球菌的青少年。产生超抗原SPE2K/ L的化脓性链球菌血清型M3、M89和产生超抗原SPE2M、SPE2M 3的化脓性链球菌血清型M18是这种疾病的主要致病菌。

  5 川崎病( KD)

  川崎病( KD)是一种病因未知的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多脏器血管炎,是目前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疾

  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 KD)的临床表现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T)、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以及猩红热非常类似。川崎病( KD)患者常出现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大量增殖。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种种迹象表明超抗原可能与这种疾病有关。有证据表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超抗原( YPM2A , YPM2B)可能与川崎病( KD)有关。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2
c
id
442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