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词句学习 > 词语大全 >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

2020-09-18 11:06:07
|富群

大器晚成: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小编收集了关于大器晚成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1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马援是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他在12岁那年,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哥哥把他抚养成人。马援从小就有很远大的志向,他的几个哥哥都很看重他这一点。当时,有一个叫朱勃的人,12岁便能口诵《诗》、《书》。马援将自己与朱勃相比,感到差距很大,便有些气馁。再加上马援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对当时人们死抠词句的学习方式很不满意,便不想再继续学习了。那时,家中的生活也不富裕,马援就对哥哥马况提出请求,想到边疆去放牧,去经营畜牧业,可能会对家庭的生活有所改善。

马况十分了解自己的弟弟,就帮助他分析学习的困难,并安慰他说:“像朱勃这样的学生是‘小器速成’,他的才华也就是这么多了。而你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能做成大事。但是做大事的人千万不能急躁,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会成材的。好的木匠不会将还没做成的毛坯拿给别人看的。你还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要奋发努力,千万不要自卑。”

马援听了哥哥呵的.话,不再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学习和磨炼自己。后来,他当上了新城大尹,也就是汉中太守。

在东汉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马援屡建奇功,成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55岁的时候,被光武帝封为将军。马援的成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他的确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名将。

其实,大器晚成这句成语最早出自《老子》一书,原意是大才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长大成器,后人用来比喻经过长期的磨炼,又成才较晚的人。人们也常用这句成语来安慰长期不得志的人。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2

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的人,从小就喜欢舞枪弄刀,不喜欢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拜师学习。崔琰很聪明,再加上他学习很刻苦,后来成为一个能文能舞的人。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不爱说话,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所以有许多人都瞧不起他,说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崔琰却说:才能大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等崔林年纪再大些,他肯定能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时做了司空,并被封为安阳侯。这个成语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名较晚。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3

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yǎn)。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二十三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

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崔琰就反对说:“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啊!”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出处|释义|近义词 - 5068儿童网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出处|释义|造句 - 5068儿童网

经典民间成语故事精选 - 5068儿童网

2020年语文中考成语故事大全 - 5068儿童网

寸草春晖的古代成语故事 - 5068儿童网

小学经典成语故事80篇 - 5068儿童网

关于三年级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 - 5068儿童网

100个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 - 5068儿童网

儿童成语睡前故事精选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26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