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潜能开发 > 脑力开发 > 珠心算 >

家长们对珠心算的四大误解

2020-09-23 00:40:45
|锦枫

  学习珠心算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也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自信心,但有的家长却对珠心算有着以下的四大误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珠心算的误解。欢迎阅读!

  误解一:有计算器,学什么珠心算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误解,即珠心算只等于“提高计算能力”。即便有些观点没有这么极端,也认为珠心算的重心在于计算。

  众所周知,学习珠心算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手、脑、口、眼、耳的协调力,以及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孩子们学习珠心算的时候,的确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一般而言,展示出来的都是计算能力。

  相比计算能力强这个最直观的表现,其他能力,比如专注力、空间想象力等抽象的能力,不如计算能力这么好展示,这才会让人产生了一种“不过就是提升了计算速度”的误解。

  反对学珠心算的家长经常说,我们有计算器和计算机,为什么要让孩子浪费时间把自己变成一个“人形计算器”呢?而这些年教育部开始弱化数学课程中的计算部分,注重于思维逻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件事情使得家长们更是坚定地认为,不学珠心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诊断:

  珠心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训练心算速度的工具。事实上,计算能力提升只是学习珠心算所得好处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学习珠心算的孩子,最明显能够提升的能力是记忆力和思维力。很多珠心算学员背诵课文、记忆单词都非常容易,还有一些优秀的小学员不用大人指导就能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难题。这些才是珠心算的核心功能。而这些核心功能正好与教育部所提倡的思维与逻辑培养相符合。

  误解二:数学跟珠心算不一样,孩子会搞混!

  珠心算的计算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即从左到右,而竖式计算是从低位到高位,即从右到左。

  家长由此判断,二者势同水火。学了珠心算,一定会影响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这种说法在家中群中散播开来,不少家长接受了这个看起来十分合理的推断,认为学习珠心算就是在害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数学是锻炼思维逻辑的计算,而珠心算只是在死记硬背。学习珠心算的孩子需要不停地记口诀,靠强大的记忆力去达到更高的级别,到了新的阶段,就要记住更多的规则。

  诊断:

  那些所谓被珠心算“害了”数学的孩子,其实就是学得不扎实。回家不练习,家长放任不管,孩子学习的珠心算和数学都是半吊子,自然会混淆。

  再者,珠心算如果只是靠背口诀就能学好的科目,那所有人都应该轻松达到最高段位。可是珠心算要求孩子必须吃透口诀背后的道理,才能继续往上进阶。当孩子在学龄前就借助珠心算完成了从具象算盘到抽象心算的过程,上小学后,对于抽象的数学便不会有陌生感,反而是会在数学这门学科里表现优异。

  误解三:必须学一辈子才有用,太费时间

  许多家长认为,珠心算的学习若不能学到专业级别,就不会对孩子有益处。

  而珠心算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课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珠心算的兴趣会逐渐淡化。有家长拿出数据论证说幼儿园孩子对珠心算的兴趣高达64%,到了小学中段及降至9%,到了小升初时会不再感兴趣。

  既然不能坚持一生,又何必开头呢?

  家长们认为等孩子升入初中不再接受训练后,珠心算的益处将全部还给老师,孩子那么多年的时间都会付诸东流,那还不如用来学更加能够坚持下去的东西。

  而且孩子升入高年级之后,对于计算的运用越来越少,珠心算能够帮助孩子的成分也越来越少,算了一笔时间与收益的账,家长们认为实在是“浪费”!

  诊断

  实际上,孩子接受珠心算训练后一个月,他的各项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提升。

  孩子会有更强的自律能力和专注能力。这两种能力虽然不如速算能力那么“炫酷”,却是一生的财富。

  那些在初中之前一直持续学习珠心算并达到了专业级的孩子,即便未来不进入国家珠心算队或者不成为专业的珠心算选手,也可以展现出超越旁人的能力,比如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更好的瞬间记忆。

  误解四:珠心算会限制思维,让孩子变得死板

  有些家长说,珠心算是一项规定好的计算方式,有口诀来作为条条框框,把孩子的思维固定住,不利于后期的学习。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珠心算的孩子按照一定的模式计算,这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缺少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环境或机会。

  还有家长认为,珠心算强调个人运算速度,很多时候只追求算得快、算得对,根本没有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小孩子学习只是在不停计算,得到的也是唯一的解答,这完全不能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诊断:

  这完全是家长想当然的误解。任何课程都有它的计算方式和一些规则,这不应该是家长不选择珠心算的理由。

  孩子们遵循口诀,是为了能够理解珠心算的运作过程,一遍遍地重复这个过程也不是为了成为机器人,而是为了熟能生巧后能够丢掉这些书面的东西,依靠内在形成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各种各样多变的问题。

  这是一个有形到无形的蜕变,需要过程和时间。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3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