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5篇
为了确保活动或事情安全顺利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其实就是针对活动相关的因素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篇1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篇2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想要更好的复习解答地理图表题,就需要把地理中的图标分为三个部分去复习。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篇3
一、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些同学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使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但我本人更倾向于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
专题一,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让学生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让他们遇到某一事物的时候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专题二,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传统型和过渡型选修新老教材有明显的矛盾,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专题三,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学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采用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专题四,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设计一些变式图让学生训练,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画变式图。近几年的文综合试卷中都把相应的地理信息分别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命题的立意在于对图表的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综合复习
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考前这一段时间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指导他们自己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因为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的知识面广、学生思维训练多等特点。在综合复习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对一个问题一个区域是否分析得完整,可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线索,设计出综合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具备积极有效的思维。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四、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让学生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另外,对不同的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最后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无谓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定点训练,教师应准备出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试题,限定时间高标准地完成训练任务。然后应进行批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剖析命题思路,引导解题思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老师讲评,让学生发现题目背后蕴涵的学科思想。然后采用“练习———课本———练习”的复习模式,以做练习题为主线,每题必联系课本、双基。在课本知识指导下,再去练习。众所周知,解题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但解题训练必须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抓基础是根本,解题训练仅仅是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手段,是一种“根据问题来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错位。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必须认真参加模拟考试,积累考试经验。
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篇4
一、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各类图表作为载体展现出来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开了地图,便不能够叫做地理学,可见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多看图,多记多背,多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1、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借助地图册来帮助学生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同时将图册和课本放在桌上,要求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图,避免学生单纯进行文字记忆,让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图。老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进行画图训练,通过这样训练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对地理知识点进行理解。
2、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有关知识点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然而通过这种相互结合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图文、图图转换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变式的多组合的统计图表和光照图,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练习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加强对统计图的判读能力培养
纵观几年来的高考试卷得知,在地理高考试卷中大量的答题设置都是建立在对图像的分析基础上,图像中大多数又是统计图。例如2011年上海文综地理试卷中,包含了9幅图像,其中6幅都是统计表,所以在复习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掌握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征和分析方式。不仅仅要注重对传统模式的统计图的掌握,也要掌握最新统计图形。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的统计图认知能力进行系统的锻炼。
二、加强审题指导,抓材料中关键词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审题不认真,这样便容易导致无法完全正确有效的提取出文字或图表中隐含的信息。这样便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边读题边画关键词,通过仔细有效的提取文中的信息,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答题。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应该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文中的每一处文字都有其特别的意思,不能够忽视,无论任何一处文字都有可能成为解题的关键。
三、加强对区域定位的训练
在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师生都应该明白,地理综合题的考察,大部分都是通过区域来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因此,进行区域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如果定位不准确的话,之后的答案都是不正确的。
(一)根据经纬度定位
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很多都直接或者间接的考察了中国的地形图。在地形图中,学生主要根据经纬网位置,然后进行串联式记忆,从而达到重要的复习的效果。比如:在300N纬线上,从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沿400N纬线从西向东依次有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同样还可以利用900E、1000E、1100E、1200E经线来串联。通过串联记忆,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研究世界各个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各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状况,通过这样训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力和区域定位能力。
(二)看海陆位置定位
在实际的生活中,将地球分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而且在每一个大洲和大洋的交界处的海陆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便需要掌握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比如,美洲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邻太平洋,与印度洋不相邻。因此,世界各国都需要根据海陆位置进行定位。
(三)根据轮廓定位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特有的轮廓特点来进行区域定位。不仅应该清楚准确的掌握我国34个省的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的轮廓,还应该掌握大洲大洋周围的湖泊的轮廓。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很多人基本上将一些省区和国家的轮廓进行抽象记忆。比如将中国的轮廓看作一只雄鸡,云南省的轮廓看作是一只开屏的孔雀。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出区域,就应该多看图、多读图、多查图,而且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查图的时候,还应该将周围的区域都一起记忆一下。
(四)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定位
在进行区域定位的时候,应该将地图中的一些重要事物进行定位。比如图中的海湾、半岛、平原、高原等都应该确定其区域位置。
四、合理设置问题
在进行第二轮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入仔细的研究教材,在不断研究中明确该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理位置。理清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围绕其中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还应该注重问题的导向性和开放性。
五、规范语言,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
在考试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差,加上表达不够规范,太随便,从而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这也难免有点可惜。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笔者经过分析学生答卷得知,地理综合题回答不够完善,语言表达欠佳,主要体现在:1、专业术语用词不当。例如“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答成“富有”,回答某地区区位优势时常常回答为“气候条件好、降水多、水源多、地形不错、土壤好”等。2、字迹潦草,常常出现错字。以上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学生行为:1、仔细领悟课本上的规范词语,下意识背诵;2、回答问题时要正确运用地理专业术语,例如表达方位时不能使用上下左右,而应该使用东南西北。例如:问“长江三峡的构成缘由是什么”学生可以如下回答:“流水冲刷,天长地久,水滴石穿,峡谷就形成了”,换句话说就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在平时测试时严格要求规范答题;3、提醒学生要避免错别字,细心答题;4、保证卷面整洁,条理分明。
六、总结
在第二轮的复习过程中,因为随着高考的临近,时间相对也较为紧促,学生做题的难度相应也就变大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是每一个师生都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师生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情况去进行。二轮复习就是一个查漏补缺,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地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能力。
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篇5
一、人文地理命题趋势
1.对于人文地理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常与自然地理或区域地理综合考查,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例如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39 题、全国文综卷Ⅱ37题、北京卷36题、天津文综卷36与39题、上海地理卷25,33与35题、广东地理卷5与35题、四川文综卷36题、江苏地理卷 31题等都是以各种区域图为背景进行考查自然与人文地理,突出对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
2.材料紧密结合热点问题,以新颖的图表、文字为素材,考查考生对人文地理重要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如全国文综卷Ⅱ37题以缅甸迁都为背景、上海地理卷33,35题以“珠三角”为背景、四川文综卷10、11题以新颖的图为背景、江苏地理卷9题以风玫瑰图为背景进行考查等。
3.尤其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4.从技能和能力要求来看,人文地理内容更重视图表阅读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归纳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人文地理策略
1.抓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区位、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而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该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突出,能够有效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所以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的主要目标。人文地理类在教材上包括地理(必修下);地理(选修一、选修二),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到旅游景点、地缘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从复习设计的角度而言,重在一个理清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优化,能力的升华。
2.掌握人文规律和原理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点等布局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时间上合理安排
人文地理复习的时间安排宜放在后阶段。一般先复习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然后再复习人文地理,因为对于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是综合性的。
4.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现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进行分析。如城市在形成之初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城市形成和发展起来后影响其继续发展的主导因素肯定是不一样的;又如一个工业区形成之初的主导因素,会随着工业区的发展壮大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的区位优势,可能变成工业区继续发展的劣势,而一些新的区位优势又会不断显现出来,“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体现了这一方面。
5.剖析典型案例,进行发散性,做到举一反三
许多人文地理试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试题往往不限于书本知识、不限制考生的思维,而是任由考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应结合课本中对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去思考实际问题,并且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掌握一定的规律,从而培养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学过了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之后,要联系我国的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对我国放牧业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2022地理二轮复习策略怎么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