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分是几月几号

怀健1863分享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那么2023年秋分是几月几号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秋分是几月几号,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秋分是几月几号

2023年秋分是几月几号

2023年秋分是9月23日14点49分46秒,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因北半球天气转凉,大雁、燕子、杜鹃等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秋分三候

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蛰虫培户

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习俗

秋分的风俗有祭月、吃秋菜、粘雀子嘴、放风筝、送秋牛等。

1、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那天,大家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放假,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4、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5、送秋牛

秋分时节有送秋牛图的习俗,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秋分养生知识

1.注意防凉

秋分的到来,天气会渐渐转凉,这时由于人体的不适应易出现寒气入体的现象,易引起感冒及呼吸系统疾病。不要认为感冒是小病,如果不好好调理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对于自身的体抗力较差或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群。

为了避免寒气入体,多添些衣服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出门的时候最好戴上透气性较好的口罩。

2.调节好自身的情绪

秋分时节养生最关键的当然是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因为秋季本身是干燥的季节不但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的流失,而且还会使人的情绪变得烦躁,所以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起到安神的作用,这对日常的生活及工作有较大的帮助。

3.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在这个季节,人体出现疲惫、困乏的现象是较为严重的,也就是所谓的秋乏,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出现,建议大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这样才能使人尽快适应季节性的变化,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

4.不要随便进补

有人说,秋分是人体进补的时节,这时不断食用补品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其实如果大量进补必然会引起身体出现异常,建议进补要分清虚实,虚者可进补,身体强壮的人群最好不要随意进补,否则适得其反。

5.多食用克制秋燥的食物

在这个季节里,尽量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建议多食用克制秋燥的食物,如梨、白萝卜、银耳、柑橘等,这些食物在为人体防秋燥的同时还起到养肺润肺的作用。另外,可多食用些清淡的食物。

或许有不少同学还沉浸在秋天,却不曾算过国庆放假回来之后就已经是寒露了,时间总是过的很快,那么寒露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节气呢?寒露的由来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寒露的养生又要做些什么呢?你知道寒露如何养生吗?

其实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寒露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寒露的由来以及寒露的养生小常识。

秋分竖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

在秋分的时候,竖蛋无论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都是可以的。但是熟鸡蛋要比生鸡蛋难竖。因为煮熟的鸡蛋重心已确定,如果重心没有落在鸡蛋的支撑面,那是怎么竖也竖不起来的。鸡蛋表面或者桌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只要有任意3个支撑点就能组成一个支撑面,鸡蛋的重心只要落在这个支撑面里,鸡蛋就能竖起来。只不过由于鸡蛋表面是弧形的,支撑面比较小,所以重心的落点就比较难找。但有一条不会变:重心越高,平衡就越难;重心越低,越容易竖。

    858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