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读后感 >

读《犹在镜中》有感:明镜亦非台

2018-05-11 15:07:02
|青瑜

  编者按:我国古典语境中,镜子的引申就是“查人”与“自省”,而现在我们一般都用来“照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明镜亦非台》。

  读了《犹在镜中》这个短篇的朋友应该体会到了故事中显露出来的女权主义气息(其实英格玛·伯格曼的《犹在镜中》也有一定的女权意味)。在如今的中国,女权主义似乎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或许这里用平权主义更为合适。无眠不想讨论女权主义的是是非非,只是希望各位女性朋友都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一期,无眠想聊聊小说《犹在镜中》中的一个重要道具——镜子。

  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物品了,也许过于常见,大家往往忽略了这个司空见惯的物品所隐藏的深刻内涵。

  从物理上来看,镜子较为完美的反映事物,其实利用的是镜面反射原理,这是一个初中物理课本级别的基础知识,这里无眠就不再多说。

  这里无眠想说的是,大脑会对视网膜捕获的影像进行加工,比如每个人的视野中都会有一个鼻子,然而大脑选择了对它的“自动屏蔽”,如果不刻意观察,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鼻子的存在。

  根据镜面反射原理,进入人眼的光线其实就是镜前物体所“发出”的,然而人类上万年的进化使得大脑适应了“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经验,大脑根据这一经验,把经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景物自动加工为景物位于镜子的“后面”,这样大家照镜子才并不觉得奇怪。

  我国古典语境中,镜子的引申就是“查人”与“自省”。

  因为镜子较为完美的反映事物,所以自古人们就有通过镜子观察自我的习惯,所谓“照镜子、正衣冠”。

  中国古汉语里称镜子为“鉴”,“鉴”本意是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比如那个著名的古代冰箱:

  在铜镜出现之前,古人以装水的鉴当做镜子,所以后来“鉴”就转义为了镜子。

  北宋名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资治通鉴”这几个字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治理国家要以史为鉴,拿历史作为镜子以自省。

  这就不得不提唐太宗的那句千古名言了,一代名臣魏征过世时,李世民非常悲痛,他评价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这里的镜子,就是一种自我的观察和反思。

  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他集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等等于一身,千百年来怕是只有孔明、王阳明等极少数超级天才能与之比肩。

  曾国藩一生著书众多,如今在民间影响最广的,应该是《家书》、《挺经》和《冰鉴》了。其中《冰鉴》这本书非常独特,此处的“鉴”也作镜子的意思,但和《资治通鉴》略有不同,这个“镜子”不是照自己的,而是照别人的。

  《冰鉴》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查人、识人、相人智慧总结,它体现了曾国藩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如何通过一个人的外表、言行考察一个人真正的品性?这恐怕是每一个领导者乃至普通人都关心的问题。

  如此联想到《西游记》里天庭有面著名的“照妖镜”,它能照出妖魔的原形。所以后来“照妖镜”一般用来比喻能识别坏人的依据和方法,这就和《冰鉴》比较贴近了。

  在禅宗中,镜子通常是人心灵的比喻,所有外在的事物投影在心中,不过如镜中的世界般虚幻。正如六祖慧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镜子也常常象征着幻象,在电影中镜子或“镜渊”(相对的镜中镜)的出现,使得画面和内涵更加深邃和迷幻。

  《盗梦空间》中的“镜渊”象征了梦境的亦真亦幻:

  在西方文化中,镜子的象征意义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信念——人或物体与其镜像有着特殊的关联。一些妖魔不敢看看自己镜中的影像,再或吸血鬼,他们在镜中就没有影像!

  此外,镜子还有一个特殊外延——“人性”。

  比如《哈利波特》中的厄里斯魔镜,透过厄里斯魔镜,人们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最迫切,最强烈的渴望。

  再如妇孺皆知的“白雪公主”的故事,邪恶的王后拥有的那面魔镜,洞悉着主人的内心,深知王后的欲望。在好莱坞改编的《白雪公主与猎人中》,魔镜的力量被加以放大,外化成为人的形象。

  无眠《犹在镜中》中的魔镜,其实也是女主角内心欲望的投射,一种对美丽的强烈渴望。

  而著名的英剧《黑镜》系列,虽然内容与镜子无关,但其以“镜”为名,实则映射出未来高科技生活可能对人性产生的扭曲。

  这个概念如今也被国内导演使用,杜琪峰的《神探》结尾,破碎的镜子反映出了不同的人格,实在是神来之笔。

  现代文艺作品中,强化了“人或物体与其镜像有着特殊的关联”这一信念,镜子有时候作为一个桥梁,连接起平行的两个世界。

  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可以说是全世界儿童的文学启蒙读物,他还写了一部姐妹篇,叫做《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讲的就是爱丽丝从镜子中穿越到了一个奇幻世界(当然也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

  好莱坞2008年的《鬼镜》,也是构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恐怖空间,而这个世界的入口,便是一面镜子。

  镜子还可以作为重要的魔法道具,比如康斯坦丁就用它来驱魔,《万能钥匙》中巫婆用它来置换身体。

  正因如此,镜子也称为不少国产劣质恐怖片喜欢的噱头。

  最后说说现代心理学里的镜子。心理学中,镜子对于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认知。

  很多人估计都记不起三岁以前的事了,更不会想起人生第一次照镜子时的感受。其实,一岁以前的幼儿以及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无法认知到镜中的那个物体就是自己。大概6个月大时,幼儿会主动触摸镜中自己的影像,但他会认为那是另一个孩子。

  研究者在幼儿鼻子上点上红点,发现一般当幼儿从15-18个月开始,只要看到镜中的红点,就会摸自己的鼻子,这说明幼儿已经形成自己脸的的概念图式,初步完成了自我认知。

  能够认识到自己与镜像的关系,可以说是认知水平的一次重大提升。

  一面简单的镜子,就有这么多的含义,是不是很有意思?

作者:无眠

公众号: 于无眠处终有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6
c
id
593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