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读书笔记 >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

2021-09-17 10:02:06
|小妹2

《百年孤独》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时间跨度一百年,描写了一家人与孤独相关的种种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

西亚.马尔克斯的让我有些懵懂,也许是第一遍阅读的缘故。

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作者因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个家族兴衰的过程及结束的原因?还是告诉读者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无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真实再现?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并在其中终其一生。虽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他们孤独的表象一样,但孤独的缘由却不尽相同。乌苏拉的孤独是理性的,这个百岁老人历经沧桑,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她孤独地奋斗着,争取着,看管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继承她,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绝后,她的孤独也成为布恩地亚家族中唯一理性的孤独。乌苏拉的丈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二儿子奥雷良诺的孤独是人性的孤独。霍塞整天忙着搞科学试验,发誓要让愚昧、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小镇富裕起来。他倾其财力、智力,但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从未想过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独一生,最后因发疯被绑到栗子树上孤独地死去。奥雷良诺一生发动了32次战争,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也不明白不关心自己声名显赫,他最终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鱼的工作间结束了一生。乌苏拉的大儿子霍塞.阿卡迪奥的孤独是兽性的孤独。他的生活里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什么也没有了,他身上没有人性的痕迹。乌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塔的孤独是爱情的孤独。她心里有如岩浆般炽热的爱情,也多次与爱情相遇,但每次都坚决地拒绝,用冰封住火热的心,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在诅咒与怨恨中,在渴望与拒绝中结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地亚后代们重复着前人的故事,亦重复着先人的孤独。

虽然是初读这本书,虽然书中情节琐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虚,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脉搏,不能很好地领悟它的宗旨,但还是感受到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之魂,这也应该是书中马贡多小镇的孤独,是哥伦比亚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读着它,总是不由自主想起《红楼梦》,想起它的繁华、热闹,但这繁华、热闹的背后是否也有孤独在叹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贾宝玉享尽荣华的孤寂,薛宝钗圆滑于世故的孤寂,贾元春表面荣华、内心卑贱的孤寂,王熙凤两面三刀的孤寂,贾氏家族表面兴盛、实则腐朽的无奈,不都是真实地存在着吗?不同的著作,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国情,却有着同样的灵魂――孤独。也许孤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与生俱来的,是永远无法走出的。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读书感悟

孤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可是,能以孤独为主题,写成一本畅销但是实际上却也“孤独”的小说,这让人实在叹服。谁要想真正读懂孤独,《百年孤独》必看。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孤独。这本书,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而且离奇荒诞,夸张变形,令人应接不暇。所以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感到非常痛快,可是,连里面的人物关系也没有理清。不过,外国人名字长还可以忍受,最难以忍受的是,几代人都可以叫同一个名字。忽略混乱的人物关系对于读小说的影响,我还是得到了一点点感悟。

《百年孤独》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时间跨度一百年,描写了一家人与孤独相关的种种经历。

为爱疯狂是因为孤独吗?因为同时爱上皮埃特罗,贝丽卡和阿玛兰妲展开爱的角逐,当得知皮埃特罗和贝丽卡订婚后,阿玛兰妲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阻挠婚姻。奥雷里亚诺爱上蕾梅黛丝后,迫不及待希望将还是孩子的蕾梅黛丝娶回家。梅梅爱上巴比伦后,整个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与情人的欢爱之中。庇拉尔年轻时,与无数男人欢爱,老年后,还为年轻人提供欢爱的场地。为爱疯狂不是因为孤独吧,是因为爱火中烧,是因为人的欲望。相反,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从来不会爱上别人的人,才注定了一生的孤独。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出生起,就不曾爱过任何人,晚年靠制作小金鱼排遣孤独。

还有一种人的孤独,源于对爱的莫名的恐惧,阿玛兰妲错过皮埃特罗,又断然拒绝马尔克斯上校,一个人晚年靠织一件精美的寿衣打发,准确说是享受这份孤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始终拿不出爱的勇气?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生命的尽头终于放弃对于贝丽卡的怨恨?在生命的尽头,她终于领悟了孤独,看到因为孤独,梅梅和贝丽卡遭受的苦难,文中说这不是出于爱或者恨。那是出于什么?出于同情心,出于悲悯的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正是如此,她才终于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死神,才能够与往事和解,才能够获得一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宁静与平和。

看得出,莫言的小说,深受这部小说的影响。《丰乳肥臀》,同样是以一个家庭为线索展开,写爱情时,人物多是着魔的疯狂的状态。悲剧产生的原因,除了个人性格的严重缺陷外,又笼罩了一层若有若无的冥冥中注定的命运的魔力。《百年孤独》中,开头的羊皮卷写下的预言,在结尾处,完美地精准地得到了验证,仿佛这一家族的孤独是注定的无法逃脱的。而上官家的女儿们,一个个丰乳肥臀,但一个个都零落了,好像也是命运的嘲弄。看似是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是,人在自己性格的局限上的无能为力,个人性格导致悲剧。

人的性格,关乎人性,是一个说不尽又说不清的话题。将人性中的某一部分夸大,比如欲望,看似变形不真实,实际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性,因为人性中的一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隐蔽。从这个角度讲,马尔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达推到极致的大师。

这部小说中的孤独,我还没有读懂。在这里谈一谈,只是经典作品的一种误读。日后,再读《百年孤独》,恐怕又会有别样的体会。

孤独来自欲望

最近这段时间终于看完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所以用“终于”这个词,是因为之前不是一次地接触过这本书,第一次是纯粹的听说这本书出名而来,被作者反复使用的人名打败;第二次是尝试着听电子书,依旧被人名打败。现在回想起来,前两次的浅尝辄止,应该不只是人名的问题,还有心态上的问题。就如同豆瓣上关于这本书的最热书评说的一样,当你看不进去这本书时,请不要看,这不是书的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一次重新庄重的买了实体书,还拖朋友从国内背过来,仪式感足足的,就是为了再次挑战这本书。很高兴,最近能有大段时间看书,也终于,真正看完这本书了,也在看完第二遍之后,敢于写点感想。

《百年孤独》的书名源于梅尔吉亚德斯与奥雷里亚诺第二讲解世间万物谈及手稿时所说的那句话:“不到一百年,就不该有人知道其中的含义。“p164

梅尔吉亚德斯是小说中预言家一般的角色,似乎也就是作家马尔克斯自己在小说中的化身。他在整个布恩迪亚家族覆灭之前就已经预言了整个家族几代人100年的命运,他早就看穿了伴随着这个家族与生俱来的孤独,发现了几代人无论如何都不能逃避的命运的轮回。

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家族每个人自身的孤独、与孤独奋斗的方式,表达出孤独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观点。

孤独,是人类这种社群性动物天生的属性。我们在独自一人时,会感到孤独;在与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有孤独感。孤独,与我们有朋友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孤独,是一种一直存在的、无法靡灭的感觉。

那么孤独是如何产生的?就是这么凭空出现、无法解除的吗?

马尔克斯表达出一种自己观点,即孤独来源于欲望。他通过描绘家族中每个人与孤独奋斗的方式,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溯源而上,找寻造成孤独的原因。最终究根结底,似乎这一切是来源于每个人的欲望。

孤独来源于欲望,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就导致了孤独的不可避免。欲望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造成孤独的表现形式同样是千变万化的。

书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孤独:

老爹的孤独是因为他穷极一生看不到头的科学梦,为此他终日忙于探索,一度现实虚幻不分;

老太太乌尔苏拉是为了她的近亲婚姻的恐惧,为此她每日忙碌不停歇;

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与他老婆丽贝卡是为了纯粹的人欲,他们沉沦在荷尔蒙之间,以为性能够满足一切(这一段我是真的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写的如此复杂?详情见p118,我个人感觉是何塞·阿尔卡蒂奥用自己的性命救下了弟弟奥雷里亚诺上校,以至于他死后满身的无论如何不能掩盖的火药味都是来自于原本应该属于奥雷里亚诺上校身上的子弹。);

上校奥雷里亚诺的孤独源于他纯粹、罪恶的自大,他是一个没有爱人能力的人。发动战争、打着为自由而战的旗号,实际上是他为了战胜自己的孤独的借口;

阿玛兰旦的孤独来自她面对爱情的胆怯以及因为嫉妒犯下的错误的悔恨;

军官阿尔卡蒂奥因为权力的美妙;

小女儿雷梅苔丝的美丽容颜就是她孤独的本质。

书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咋看之下,他们都是不同的。可是,仔细深究,这几种孤独似乎还能分出不同类别来。就如同我一直吐槽的姓名问题,书中布恩迪亚家族所有男性只有两个名字:奥雷里亚诺与何塞·阿尔卡蒂奥。

所有的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用作者魔幻现实主义的话来说,他们的洞察力都可以实体化,从而可以移动物体。他们的孤独都是一种无畏的自大,通过对权力的向往、追求来展现;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他们面对孤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一头扎进性与欲之间,沉迷其中来躲避孤独。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作者一再的用相同的人名来命名书中的角色。马尔克斯就是希望通过这不断的重复,让读者生出一种重复感、相似感、命运的捉弄感以及轮回感。

就比如我在看书的时候,我一看到人物的名字有何塞·阿尔卡蒂奥,我就知道他一定跟荷尔蒙分不开。

这本书也以魔幻现实主义描写而出名,毕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生活中,是什么能体现出生活的气息?常常是很多我们在常规时间下忽略的细节,比如阳光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因为时间缓慢,我们往往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魔幻现实主义正是抓住了这些细节,通过加快时间的前进,让我们在书中更强烈的感受到生活。

书中多处的魔幻现实主义描写表面上透着荒诞、怪诞,实则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最能反映生活现实的细节加以夸大,来展现生活气息。比如永远存在的小黄花,不断生长的水苔,腐蚀地板的白蚁等等。

书中很多细节的描写也是颇有灵气,很多细节展现出大师深厚的功力。

比如雷里亚诺上校行刑的这一部分作者写得十分的有味道。不仅写出了母爱的伟大,更是在不经意间的细节凸显出人生的嬉笑。

他的母亲乌尔苏拉在行刑前见他最后一面结束的时候,还在嘱咐他的儿子用热石头贴到腋窝下祛除疖子,这场景看似可笑,毕竟儿子是将死之人,再关注这些小的细节已然无味,可是仔细想想,也就是在这细节之中才能感受到母爱——母爱就是哪怕儿子死前,为了能让儿子舒服一点,也会尽量的多去关心儿子。

上校一般在大事发生之前,都会受到启示。这次行刑,上校自以为也会受到启示,然而一直到行刑前,都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最终,在行刑终于订下来,行刑队员来喊睡梦中的上校出来受刑时,上校才说:“我正梦见疖子都破了。”就在这一句玩笑话中,上校说出了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即他不畏惧死亡。

当然,最终上校也是没有死,因为行刑队员们都十分畏惧马孔多的居民,生怕他们在杀掉上校后,愤怒的村民们会把他们都杀掉。因此他们一直拖沓,还好这时何塞·阿尔卡蒂奥站了出来,因此也有了下面这一句搞笑的话:“请别开枪,”上尉对何塞·阿尔卡蒂奥说,“您一定是上帝派来的。”此后,行刑队队员便释放了上校,跟着上校一起造反了。

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孤独与寂寞的区别。

人,社会性群居动物,无可避免的,总是会寂寞。但这寂寞并不是书中所说的孤独。

寂寞,可能是人受困于体内多种激素的作用,亦或是很久没有与精神层面相似的人交流,从而会产生的短暂的情绪。比如,怀才不遇是一种寂寞,事业受困是一种寂寞,没有男女朋友也是一种寂寞。这种情绪,往往是很容易驱散的。怀才不遇,我们就要多出去走走,说不定就遇上伯乐了;工作不顺利,想法子解决,总是能够解决的;同样的,没有男女朋友,多认识一些人,也就有更大的概率脱单。

孤独则不是以上说的情况。孤独,是无法摆脱的。孤独是,当你拥有很多好朋友、知心好友时,你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的、与他人没有连接的感受;是你工作顺利,万事顺心时,似乎没有缺什么,却总是觉着还少点什么的感觉;是你哪怕有着知心的伴侣,却还是觉得有些时候她不懂你。

当明白区别之后,我们就能减少混淆孤独与寂寞的可能,特别是当下快节奏、浮躁的社会更容易让我们犯错。比如,当你没有男女朋友时,你可以说寂寞。当你有了男女朋友时,你仍有可能,的确是因为你的另一半不懂你,说你寂寞。但当你的另一半很懂你,对你很好时,你就不能再说你寂寞了。你可以说有时候你仍感到孤独,但你不能够再拿着孤独当幌子,做出对不起另一半的事情,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不能怪罪于你的另一半。

人的一生,大约也就百年。认清孤独的与生俱来、不可避免,会让我们很多时候免于孤独带来的寂寞情绪的扰乱,从而更从容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

生而为人,孤独光荣。

 孤独不止百年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张莹

多年以后,面对岁月的摧残,我将会想起坠入马孔多连绵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时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一个光怪陆离的海市蜃楼般的马孔多,一场延续七代人的孤独之旅。一个荒诞却真实的故事从马尔克斯的笔下蔓延出来。

马尔克斯出生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地理位置和民俗文化上,靠近墨西哥玛雅文明,百慕大三角。现实魔幻主义,其实是拉丁美洲人的灵性智慧,不能用现代西方理性科学的思维去断然地评判对错。生活孕育艺术,艺术升华生活,也许是马尔克斯童年的神奇预知能力催生出了同样能预知未来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也许是从他那个拥有食土癖的妹妹那里我们认识了在原生矿物中寻求安慰的丽贝卡。

有人说百年孤独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人们空洞的通篇夸讲写得好,而是他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一方面,马尔克斯继承了卡夫卡的叙述模式,另一方面,他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将梦与现实完美统一,于是有了美人蕾梅黛丝的飞走,香蕉园那不被存放入记忆的大屠杀,连绵数年的大雨,被蚂蚁洪流叼走的猪尾巴男孩。在这个世界中,家族的每个人都跟随着不可逃避的宿命,一次又一次地走向孤独。

作者总是把结局早早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只能怀着一种悲悯的心情看着人物坠入循环。所有的阿尔卡蒂奥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所有的奥雷里亚诺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的阿玛兰妲都与侄子奥雷里亚诺有那么一段不伦恋。

---------------

静品孤独

故事的开始总是千人各异,故事的结局总是殊途同归。读百年孤独时,我们无法期待什么,因为结局早已写进宿命的羊皮卷,我们只能在单薄的文字中寻找、追问:为什么?为什么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而追问也是徒劳,作者早已笃定地告诉我们,是注定,这笃定的语气就如他叙述书中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一样,我们只能接受,因为当我们接纳这些光怪陆离之事,沉浸在阅读之中时,就已经丧失了反抗的能力。这不是贬义,是我们心甘情愿地被这片大陆的魅力折服,陷入了马尔克斯暴君式的思想风暴中。

马孔多是一座战争的城市,自由党与保守党的战争,政府与镇民的战争,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与内心的孤独的战争。一个隐秘的小镇,承载了太多足以让人心脏炸裂的回忆。

梅尔基亚德斯是故事中的引导者,亦或是说创造者。由他书写的羊皮卷构成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不可抗拒的命运,让孤独的特质刻进了家族中每个人的骨髓。他用他古老的智慧引领着家族中的男人,掌握着命运的走向。他是慈悲的,感性的,他知晓一切,却无法挽回,只能用繁复的文字将必然的结局写入羊皮卷。他从未尝试改变,就像他所说的“不到一百年,就不该有人知道羊皮卷中的含义。”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无能为力,才让这个灵魂般的人物以旁观者的上帝视角加入了布恩迪亚家族。其实他也是孤独的,孤独使他不堪其忧,让他甘心以被剥夺一切超自然能力,逐出部落为代价,重返人间。孤独把他领到了马孔多,并在此了却余生。孤独使他在死后仍频频现身,教导布恩迪亚家族的后人。

当羊皮卷被第六代奥雷里亚诺解除时,马孔多终于逃脱了诅咒般的孤独,解脱似的消失在了飓风中。难以想象在百年孤独诅咒的笼罩下,布恩迪亚家族从头至尾的所有事情在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场面是怎样的,我想那一定是种壮丽而悲惨的奇异浪漫。

布恩迪亚家族中充满了混乱、尖叫、不得安生,滥交与乱伦如瘟疫般缠绕着他们,总有人不知不觉间堕入其中。可归根结底,这个家是安静的,甚至是死寂的,在镇上无尽的荣誉与发言权甚至成为了变相的枷锁。与孤独抗争了一辈子的人们最终又都陷入循环,或被迫或自愿地与孤独签订了一份有关尊严的合约。

这个家族不仅遗传孤独,还吸引注定孤独的人。

没有人知道丽贝卡究竟为何来到马孔多,为什么乌尔苏拉心甘情愿将她视如己出,为什么最后这个与家族毫无血缘的外来者拥有了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无畏的勇气。

对于我来说,丽贝卡总是能拨动我的心弦,让我想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个女孩。她勇敢又脆弱,果决却不恶毒。她曾大胆地向自己的舞蹈老师表达情感,也在失去恋人联络的绝望中自戕般饥渴地吞下一把把花园中的泥土,又愤怒又痛苦地哭泣,咀嚼着柔软的蚯蚓,咬碎蜗牛的硬壳崩裂牙齿,又呕吐到天亮;她能够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不顾表面上的伦理之嫌,但她又绝不会像阿玛兰妲般对亲人下毒手。就是这样的人,也无法逃脱孤独的诅咒,将自己关进房子半个世纪之久。而也许也是因为她的血脉不属于布恩迪亚家族,她拥有着和布恩迪亚完全不同的孤独——她的孤独是个人选择而不是宿命。也是因此,她才能在这孤独的静谧中寻到了向往的安宁。

和丽贝卡比起来,布恩迪亚式的孤独像是大块的雨云,表面上平静深沉,心里却经历着永恒的无望冲锋和挣扎。

和丽贝卡比起来,布恩迪亚式的孤独像是大块的雨云,表面上平静深沉,心里却经历着永恒的无望冲锋和挣扎。

似乎所有与布恩迪亚家族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都中了名为宿命的毒。

庇拉尔虽不在家族内,但毋庸置疑地,她为这个家族付出了太多,甚至可以与乌尔苏拉相提并论。启蒙家族男人们的懵懂,孕育家族的后代,一次又一次地用纸牌推动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齿轮。她本是一个渴望爱情,渴望幸福的可怜女子,她那玻璃溪流般的笑声充盈了布恩迪亚家的客厅,也同时让自己也裹进了孤独的诅咒。也许是宿命,她注定成为拥有百年孤独历史的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她又像一个活在马孔多的影子,见证着马孔多由荒芜到昌盛而后衰败。从某种层面来讲,她又是这群孤独的人中不孤独的那个。她不是什么正直的人,有时还会被认为坑害了布恩迪亚一代又一代,但她也不过是中了宿命的毒,被推动着走向无法改变的结局。

奥雷里亚诺家族终会带着刻入骨髓的孤独气质与致命的羞怯和自尊消失在蛇尾风中,而那发生在马孔多的一切,就让它随着好汉弗朗西斯科的歌谣飘荡在风中,送到未知的世界吧。

世界上孤独的面貌有千百种,而百年孤独不同于其中的任何一种。一路走下去,我们会面对同样的选择,可我们头上没有宿命这块乌云,在体会过百年孤独中狂暴的浪漫后,我们是会努力扯破孤独的硬壳,还是渐渐学会与它相处?而那之后,我们又是会陷入永恒的无望冲锋和挣扎,还是获得内心的宁静…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898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