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
历史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也需要讲方式方法。为了能够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历史重要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
1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2辛亥革命
一、革命准备
1、组织准备
⑴兴中会:①性质: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②时间:1894年;③地点:檀香山;④建立者:孙中山
⑵中国同盟会:①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时间:1905年8月;③地点:日本东京;④总理:孙中山;⑤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⑥机关刊物:《民报》;⑦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思想准备:“三民主义”
①内容:“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补充 兴中会在檀香山的秘密宣誓地点
与发展);②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发。
二、高潮
1、武昌起义: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②地点:湖北武昌;③过程:10日起义、11日占领武昌城、10日攻占汉口和汉阳;④结果:武昌起义取得胜利;⑤意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2、中华民国成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②地点: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孙中山;④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
三、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评价
1、积极:①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②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③社会风俗:移风易俗(装束、礼节、称呼)。
2、消极:①结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②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归纳总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建立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④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⑤创办了黄埔军校。
六、教训: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①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以后,主力由学生转向无产阶级,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争形式由罢课转变成罢工、罢市)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8、“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
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
2、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领导:创办者: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开始时间:1926年7月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
3、概况:①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②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③主战场:湖南、湖北;④先锋:叶挺独立团,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⑤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
4、结果: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5、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①作战方针正确;②国共两党齐心合力;③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
6、国民革命失败:
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4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失败的标志: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⑵失败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⑶教训:革命要成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领导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
1、时间:1927年4月
2、事件: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5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十九世纪,火车、轮船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吴淞铁路;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
作用:①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危害: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十九世纪70年代,有线电报(最初用于军事)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影、照相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近代中国的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是《渔光曲》)
2、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①装束:易服饰、剪发辫、废缠足;②礼节: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③称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成为社会潮流,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文明平等的愿望。但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难点
【一】护国战争
1、爆发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2、酝酿准备:
(1)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2)梁启超和蔡锷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3、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4、过程及结果: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复辟的准备:
(1)对内:
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
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2、复辟闹剧上演: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并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准备:1911年,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成立时间地点:1912年1月1日,南京
3、成立的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4、措施:
(1)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5、南京临时政府的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
(1)背景: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2)时间:1912年2月12日
(3)意义: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中国21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终结。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1)1912年2月12日,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1912年2月15日,袁通电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机构及人物: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 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内容: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
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约法》的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约法》的地位或影响: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年)
1、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万平方公里土地5、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6、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陷落
7、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8、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4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9、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甲午战争以后
10、戊戌变法:1898年,序幕: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1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12、辛丑条约:1901年,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14、中国同盟会:1905年,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辛亥革命: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16、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7、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
18、二次革命:1913年,导火线:宋教仁遇害案
19、护国运动: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20、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1、五四运动:1919年,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3、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共一大:1921年在上海、嘉兴召开;中共二大:1922年在上海召开
2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年初--1923年春,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林祥谦)
25、国公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6、国民党右派开始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破裂):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7、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汪精卫”分工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8、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29、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
30、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总方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论断
3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2、三湾改编:1927年,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33、文家市决策:1927年,党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4、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5、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古田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6、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四巧强飞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遵义会议
37、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
38、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巧渡金沙江
39、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40、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开始
4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2、瓦窑堡会议:1935年,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十年内战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4、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开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45、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中国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6、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了中国的迷梦
47、国民政府内迁:1937年11月,迁都重庆
48、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
49、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50、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日本迅速灭亡了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51、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以来,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获得的第一次胜利
52、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林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3、《论持久战》:1938年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54、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地区,彭德怀,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55、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56、皖南事变:1941年,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
57、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8、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5日,9月2日签署投降书。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
59、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60、全面内战: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开始
61、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62、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林彪)、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等等)、平津战役(聂荣臻)
63、渡江战役: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灭亡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