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1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一)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 暴虐成性、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 殷 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 治:分封制
农 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商鞅变法
1、背景:①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导致私田出现。②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出租土地,转化为地主。
2、目的: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
5、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影响: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其它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流域: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2、成果: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粟、水稻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先民栽培的稻、粟和黍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大变革的时代
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原因:富国强兵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西晋统一南北,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1)公元263年,魏国灭蜀。
(2)西晋建立: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3)西晋统一南北:公元280年,西晋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
(4)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5)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政府不断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强迫他们当兵、服徭役,甚至掠卖为奴婢。这激起了内迁各族的反抗。
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时间: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2)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3)内迁的意义(影响):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东晋和十六国
(1)东晋建立: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2)十六国的形成:西晋末年以来的130多年中,各族统治者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历史上把北方15个主要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十六国。十六国中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北方。
4、淝水之战:
(1)过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进行决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失败。
(2)前秦失败的原因:
第一,前秦虽统一了黄河流域,但基础不稳;
第二,苻坚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战时又临阵惊恐;
第三,东晋内部团结,计划周密,战术运用得当。
(3)影响: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此后形成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4)淝水之战中有的关成语,并反映了什么?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都源于淝水之战。这些成语反映了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由狂妄自大到临阵惊恐的心态,是前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记忆口诀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早期中国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类起源很漫长,长期进化靠劳动;
云南元谋有遗址,境内最早古人类。
北京西南周口店,直立行走北京人;
打制石器会用火,进化史上里程碑。
历史发现要考古,化石形成百万年;
文物古迹会深埋,考古人员有耐心。
一手资料看实物,影视作品靠不住;
二手资料是典籍,真伪还要细分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黄河流域半坡人,磨制石器种植粟;
圆形房屋能保暖,制陶制衣很内行。
河姆渡人居长江,磨制石器种水稻;
干栏房屋防雨水,养猪养牛真勤劳。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中华文化远相传,前后上下五千年;
远古传说很丰富,著名人物有炎黄。
阪泉一战炎帝败,炎黄联盟始形成;
涿鹿之战杀蚩尤,八方归顺定华夏。
远古首领有德行,民主推举是禅让;
首领依次尧舜禹,德才兼备有口碑。
黄河泛滥灾难多,鲧父治水未成功;
子承父业是大禹,消除水患十年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是夏朝,文明开化别野蛮;
启承父位有私心,从此只有家天下。
不修德行是夏桀,祸害百姓遭反抗;
商汤灭夏创业难,纣王暴虐毁基业。
太公钓鱼显自在,文王识才有慧眼;
文王驾崩武王立,君民同心战帝辛。
牧野倒戈纣王败,鹿台自焚罪应得;
周王分封固疆土,厉王争利引暴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生产能力看工具,铜器更比石器强;
青铜器物种类多,食器礼器样样全。
司母四羊是国宝,工艺高超显智慧;
文字可考商朝始,甲骨记事算头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东周前期叫春秋,礼崩乐坏显动荡;
王室衰微天子冷,各方诸侯自为政。
尊王攘夷是旗号,相互征战成霸主;
五霸之首齐桓公,晋楚吴越凑五霸。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周后期为战国,干戈不息民遭殃;
三家分晋田代齐,齐楚秦燕赵魏韩。
铁制农具促生产,地主阶级势日强;
顺应历史大发展,商鞅变法求富强。
严明法度禁私斗,法家思想安邦国;
自由买卖是土地,建立县制万泽长。
废除特权贵族恨,奖励耕战顺民心;
车裂功臣是报复,新法推行国力强。
改革成败看效果,不要纠结人已亡;
改革发展秦最强,富国强兵求统一。
水灾旱灾困蜀地,岷江无情人有意;
秦国重本兴水利,李冰父子巧构思。
鱼嘴飞沙宝瓶口,渠首工程立江中;
防洪灌溉功能多,天府之国美名扬。
第8课 百家争鸣
道教始祖是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间事物有正反,顺应自然会转化。
万世师表是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周游列国传思想,仁者爱人定规范。
创办私学普教育,因材施教有方法;
诗书礼易乐春秋,经典论语世代传。
春秋战国乱悠悠,百家思想放光芒;
儒墨道法影响大,著书立说把名扬。
兼爱非攻是墨家,顺应自然是老庄;
依法治国韩非子,封建正统是儒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诸侯争霸百姓苦,统一天下是众望;
秦王虎视扫六合,远交近攻有良策。
韩赵魏楚燕齐灭,大秦帝国都咸阳;
气势磅礴建帝业,君临天下自称朕。
三公九卿为中央,郡县推行到地方;
统一文字叫小篆,圆形方孔通全国。
新开灵渠拓南疆,北击匈奴修长城;
四通八达秦直道,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创业容易守业难,本想万世二世亡;
急于求成又暴虐,苛捐杂税苦不堪。
连年徭役和兵役,背井离乡征夫泪;
严刑酷法待百姓,生灵涂炭招天怒。
天怒人怨起风云,陈胜吴广举大旗;
秦军强大张楚败,反秦浪潮铺天来。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破釜沉舟灭主力,西楚霸王显威风。
汉王刘邦抢先机,率军直抵大咸阳;
楚汉之争夺帝位,功败垂成在民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鸿门酒宴巧脱身,养精蓄锐胜霸王;
统一全国建汉朝,定都长安称西汉。
汉初经济甚萧条,努力恢复需时日;
高祖吸取秦亡训,休养生息来实行。
罢兵归家勤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轻徭簿赋好政策,减轻负担民欢喜。
政策稳定很重要,后续皇帝更仁爱;
勤俭治国谋发展,文景之治后人赞。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初诸侯势力强,尾大不掉很嚣张;
豪强地主凑热闹,分庭抗礼乱地方。
执政烦恼困刘彻,殿堂贤臣有良策;
削藩推恩弱诸侯,地方豪强刺史压。
汉初思想有点乱,士人到处谤中央;
罢黜百家尊儒术,儒家正统历代传。
经济命脉在富商,国库空虚帝王慌;
盐铁专卖铸币权,毫不含糊归中央。
国威远扬并朝鲜,攘夷拓土奠基业;
汉朝实现大一统,雄才伟略汉武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西汉后期局混乱,外戚王莽来篡汉;
新朝改制徒添乱,刘秀起兵复汉室。
都城洛阳为东汉,刘秀便是光武帝;
少有壮志建伟业,光武中兴放异彩。
东汉后期帝年幼,大权旁落皇太后;
太后掌权私心重,外戚封侯很霸道。
皇帝长大想亲政,依赖宦官除外戚;
宦官得宠手遮天,外戚不甘来京闹。
外戚宦官恶循环,曲直不分民遭殃;
天怒人怨局动荡,黄巾起义起风云。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两关以西叫西域,匈奴侵扰民难安;
经营西域很重要,张贴皇榜募英才。
智勇双全属张骞,为国分忧挑重担;
西域荒漠故人远,不忘初心终归来。
风土人情记心里,两出西域为凿空;
千辛万苦开大道,东西贸易始兴盛。
东方珍品传西域,中转西亚到欧洲;
西方异宝入中华,丝绸之路是桥梁。
开辟陆路开海路,水陆并进通有无;
治国韬略通古今,一带一路写新篇。
经营西域利千秋,西域都护来管辖;
匈奴卷土控西域,班超班勇建功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竹简木简分量重,丝帛虽轻价昂贵;
化废为宝是蔡伦,造纸革新利文明。
中医历史很悠久,一代医圣张仲景;
勤学名医采众方,完成巨著世泽长。
外科鼻祖是华佗,医术精湛德行高;
麻醉药剂麻沸散,强身健体练体操。
勤奋好学司马迁,游历山川网旧闻;
忍辱负重写史记,史家绝唱遗后人。
本土宗教是道教,三清四御是正神;
佛教原产古印度,普渡众生讲因果。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全雄起,无辜百姓又遭殃;
狂妄自大是袁绍,实力虽强隐患多。
急功近利想速战,忠言逆耳失良机;
曹操势微有肚量,广招人才巧安排。
生死决战在官渡,以弱胜强是曹操;
官渡战场有余温,曹操兴师问江南。
江山如画志千里,是非功过后人评;
劳师远征是曹军,以逸代劳属孙刘。
虎狼之师怕水战,战舰高高铁索寒;
黄盖献计用火攻,火借风势袭曹营。
损兵折将在赤壁,曹操心冷退北方;
赤壁之战三国立,先后称帝魏蜀吴。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国后期魏独大,吴蜀两国势日衰;
司马专权替曹魏,西晋灭吴归统一。
西晋贵族眼中利,豪华奢侈引为荣;
只知肉粥晋惠帝,昏庸无能致内乱。
八王之乱百姓苦,逃避战乱北人迁;
西晋速亡江山送,游牧民族十六国。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趁乱战四方;
前秦符坚用王猛,北方一统有作为。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内迁匈奴灭西晋,西晋命短如秦朝;
西晋皇族司马睿,永嘉之后都建康。
王导王敦晋元帝,王氏司马共天下;
闻鸡起舞是祖逖,收复中原志难酬。
东晋灭亡南朝替,宋齐梁陈四王朝;
秦时明月汉时关,经济重心在北方。
魏晋战乱民南下,江南地广谋发展;
南北人民齐努力,江南经济得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强大野心大,符坚强征数十万;
出师未捷很狂妄,投鞭断江扫江南。
淝水河畔大决战,东晋军民心不慌;
运筹帷幄谋胜利,以少胜多八公山。
北魏鲜卑拓跋宏,结束战乱踞北方;
力排众议来洛阳,汉化政策图国强。
移风易俗靠改革,民族交融促发展;
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灿烂靠大家。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北朝农科贾思勰,齐民要术记生产;
数学历法有成就,他是天才祖冲之。
用心推算大明历,割圆有术留后人;
书法艺术是国粹,锺繇创楷为正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天下行书兰亭序;
人称三绝顾恺之,洛神赋图很传神。
佛教兴盛南北朝,石窟艺术数云龙;
政权分立南北朝,科技文化有传承。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