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2学习心得感悟

2022-12-22 19:47:52
|马绍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今天小编整理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学习心得感悟五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2学习心得感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学习心得1

今年七月,华坪女高将送走它的第十届毕业生。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而当起学校的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顺道赶走路上的蛇。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日夜守护着校园。

“再坚持一下,”张桂梅说,“我也自己想办法找一些止疼药,先止疼,后面再说。现在也不想去检查身体了,越检查毛病越多。”尽管疾病缠身,张桂梅还是尽量让自己显得精神一点,她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的心思很细腻。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学校只能网络授课。她担心老师一个人在教室讲课会孤独,便坐在教室门口陪着她们。长时间久坐使她疼痛难耐,张桂梅干脆在门外支了张床。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这一层才通电,张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静静地陪着正在讲课的老师。

十二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一百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张桂梅说,当她走进华坪、走进民族中学、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本以为一两年之后就会离开,没想到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

“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学习心得2

全国妇联近日作出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63岁的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为帮助困难家庭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她义务担任福利院院长近20年,成为130多个孩子的“妈妈”。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决定指出,张桂梅同志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是新时代中国妇女的优秀代表。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人民至上、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立足岗位建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巾帼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学习心得3

“哎哟——”张桂梅异常痛苦地哼了一声,严重的类风湿病等疾病磨着她的身体。每次坐在稍矮一点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学生和家长的搀扶下缓慢站起。

“张老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学生家长心疼地问。

“没时间了,我还要去好几个学生家。”张桂梅笑笑说,挥了挥贴满膏药的手。

在同事和乡村干部的搀扶下,张桂梅走下乡村公路,沿着山间小路艰难地走到学生家里。告别时,她又在学生及家长的搀扶下走上公路,拖着疼痛的双腿上车……

这是今年国庆期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到学生家里家访时的场景。今年,张桂梅先后被评为云岭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巡查学校、深夜1点后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访学生,尤其是寒假和国庆,她几乎每天都在家访的山路上。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08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校长就是“心理医生”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没有专职的心理医生。学校老师们开玩笑说:“张桂梅校长就是心理医生。”

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家庭贫困的阴影,经常会使一些学生精神状态低迷,学习成绩滑坡。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桂梅不仅耐心地开导学生,而且亲自去家访,了解学生背后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

张桂梅每晚住在学生宿舍。高一年级的一名女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退步。张桂梅就让她与自己同住,经常开导她。了解到女孩的父母经常打架,女孩还常被父亲嫌弃辱骂。张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里为其父母调解,终于让全家和好,小姑娘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也更努力了。“我要救这个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张桂梅说。

“陈小琴(化名)最近考试成绩才390多分,这个成绩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年国庆家访,张桂梅带着满腹疑问来到船房乡华荣村高三学生陈小琴家。陈小琴家是贫困户,母亲有精神疾病,父亲受到村里帮扶,当了村里的保洁员。张桂梅明白了陈小琴的心病,亲切地鼓励她:“大家都在帮助你家,你在学校的生活费有学校补助,你不用担心家里,应该全力以赴地专心读书。”

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辍学,没有发生过学生自杀、自残的事件。12年来,跋山涉水的家访,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甘苦张桂梅都了然于胸。

贫困学生的及时雨

华坪女子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贫困的阴影对孩子影响很大。张桂梅在家访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还经常救济学生家庭,甚至帮助全家人摆脱贫困。

船房乡华荣村的文丽丽、文萍萍(化名)两姐妹分别是华坪女子高中的高三和高一学生。两姐妹的家不仅贫困,而且她们的父亲眼睛患有严重疾病,在县医院无法医治,需要到邻近的攀枝花市医院医治,可因经济困难,一直未能出行。今年国庆到她们家家访时,张桂梅当场掏出500元给两姐妹的父亲,让他尽快去看病。

张桂梅看到两姐妹家有一间装杂物的危房,人员进出十分危险,当即提出应该尽快拆除。陪同家访的船房乡乡长李桂梅表示由乡里帮助拆房,并帮助其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保障。两姐妹和父母感动不已,全家搀扶着张桂梅送出村外。

12年来,张桂梅资助学生困难家庭的费用,都来自各级政府给她的奖励补贴,还有社会各界的捐助。她希望把这些关爱带到女子高中的孩子们身上。

“我获得的许多荣誉,是贫困山区老师集体的荣誉。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贫困山区的老师们,温暖了老师学生们的心,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做好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张桂梅诚恳地说。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学习心得4

我国国土辽阔,山川河流巍峨浩荡,南北西东各具特色。测绘队员在执行任务时,队伍散布全国各地,各自为战。艰苦的野外环境、流动的工作性质、严格的成果精度,这样的要求下,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做到如何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呢?他们究竟靠什么战天斗地?答案就是“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以及这种优良作风的薪火相传。这也是国测一大队60年来的“传家宝”。

甘于奉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测绘事业的发展。1956年,时任国家测绘总局局长的陈外欧对测绘工作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走在龙头,位在龙尾”。他把国民经济建设看作一条“龙”,测绘工作是“尖兵”,要走在“龙”头。但是,尖兵毕竟不是主力,它的序列理所当然要排在后面,因此要甘当服务员,要作无名英雄,甘于奉献。

国测一大队就是这样的无名英雄。

国测一大队的第一代队员由革命军人成建制、带仪器设备及武器枪支集体转业而来,他们在长期的测绘工作中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支军转民的队伍,把我党我军宝贵的优良革命传统作为传家宝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急需用图。然而西北地区很多为无图区,纵然有部分小比例尺图也是谬误百出。

为此,国测一大队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末,在西北地区就建立了大量的大地控制网,测量路线纵横穿越人迹罕至的准噶尔、塔里木、腾格里、柴达木等戈壁沙漠,跨越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队员们把粗壮的原木,沉重的标石,肩挑背抬送上山顶,建立起座座测量标志,并精心施测。任务艰巨,工作困难,有些队员甚至牺牲了生命,但是所有队员都凭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迎战一切。

退休职工尚尔广在回忆文章中写道:1954年春毕业分配到国测一大队,见习三个月后即被正式任命为观测组组长。那时刚刚20岁,朝气勃勃、血气方刚,心中有一股春风得意的自豪感,浑身似有满腔热血在沸腾,思想上真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只要一声令下,指向哪里就会打到哪里。

测绘新队员们对测量业务有些忐忑不安,当时满怀激情,想着:“新中国年轻的测绘工作者,要在干中学,学中干,没有学不会的技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国防建设、经济建设,都急需测绘,都急需地图,测绘战士重任在肩,我们不去测绘,让谁去测绘?”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都是当时大队领导经常教育队员、鼓励队员的信念,这成了这一代队员勇于担当重任的力量源泉。

言传身教

国测一大队作为国家测绘局的一支野战军,其突出的战斗力表现在“干群一致和干部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测一大队继承这一光荣传统,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1980年冬的一天,忽而风雪弥漫,忽而冰雹倾泻,只见五位身背测量仪器器材的人艰难跋涉在白雪皑皑的天山上。遇到悬崖陡壁,他们一个拽—个翻过去;遇到冰大坂,他们时而爬着走,时而跪着行;遇到没腰的厚雪,无法行走,有的同志干脆就滚过去。有的同志被雪埋住,大家齐心协力把他拉出来。裤子湿了,手脚冻僵了,大家互相搀扶,来回淌过寒冷刺骨的冰河。谁也不会想到,这五个人全是一大队的中队以上干部,平均年龄46岁,他们组成临时小组,在天山腹地施测重力。

1998年,时任大队四中队副中队长的任光,受命执行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布测任务。当他和队友来到海拔6700米的西藏措勤县至尼玛的一段路上时,已是晚上8点多,白天消融的雪水已经浸到了小组过河的地方。眼前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河,哪里是路。为了摸清路况、赶快过河,任光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赤脚下河为车探路,指挥车辆过河。他的双腿被锋利的冰凌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冻得失去了知觉。队员们钦佩不已,他却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中队长,应该这样做。”

不忘初心

1991年4月1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李鹏的题词是:“学习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先念的题词是:“经天纬地,开路先锋。”

2015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国测局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充分肯定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学习心得5

测绘工作者一直被人们誉为“开路先锋”,水利枢纽选址建设,人造卫星发射,导弹精确制导,石油、煤炭、矿藏的探寻和开发,城市和农村规划建设……这一切毫无例外都需要精确的测绘。

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成立以来,担负着全国性的大地控制测量工作,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作为国家测绘事业的一支尖兵铁旅,他们一直活跃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城市建设、灾后重建、工业安监、文物保护、桥梁建设、油田开发等领域,到处可见他们苦战拼搏的矫健身影。

可即便如此,“测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国测一大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也是一个过于陌生的单位:这个单位究竟是做什么的呢?“为国开路”60年,让我们历数国测一大队那些鲜为人知的卓著功绩。

六测珠峰

人类对珠峰的认识是从测量其高度开始的。在1975年前的10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不断探索准确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测量。但是,那个时候珠峰的高程数据、地理资料“成果”,一直被外国的“测量权威”们所垄断,我国的版图也被迫沿用那并不准确的数据。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提出“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将其列入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为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的测绘队员六次大规模进入珠峰地区测量。

1966年和1968年国测一大队人员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建立定日到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网,并获取珠峰地区大气折光的试验数据。测绘队员经过各项测量工作,经计算获得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中国测量的高度。但是由于这次测量没有登顶,高程没有对外公布。

1975年,国测一大队几名同志参加中国登山队测量分队,他们成功攀登到珠峰北坳7090米的高度,这也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当时到过的最高测量位置。这年的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巅。通过测量和推算,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由我国政府对外发布,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乔治·普瑞迪带队的意大利登山队对珠峰进行测量,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测绘局指定国测一大队协作。这是我国第一次与外国合作联合测量珠峰高度。

1998年,美国地理博物馆测量珠峰,与中国合作。这次,国测一大队采用常规三角测量方法对珠峰峰顶进行了交会,经计算得出珠峰的雪面高程值为8848.58米。

2005年3月至5月,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的任务,他们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青藏高原布下了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在珠峰脚下布设六个交会点位,并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向世界公布: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

两下南极

南极,地球的一个未解之谜。到1984年,已有17个国家分别在南极建立了46个考察站,但中国科学家却没有自己的立足点。

1984年11月,我国政府派出了自己的考察队。国测一大队的刘永诺同国家测绘局两名同志一道,组成测绘班,前往南极。在南极乔治王岛,刘永诺参加了“长城站”选址测量、实地放样等,用传奇的速度为我国绘出首张南极地形图,并测定北京与长城站的精确距离:17501.9公里。南极长城站的测绘成功,填补了我国极地测绘的空白,为中国测绘发展史写下了新篇章。

2004年10月25日,国测一大队工程师何志堂和张世伟,作为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测绘人员,前往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进行绝对重力测量和相对重力测量。2005年2月8日,当全世界华人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时,何志堂与张世伟顺利完成了长城站绝对重力测量。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学习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参考范文【5篇】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感动中国2021十大人物事迹心得与感悟5篇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五篇

观2021感动中国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2021感动中国人物英雄事迹个人心得感想五篇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感悟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513
c
id
414705
|